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陆气相互作用下的鄱阳湖湿地生态过程定量遥感研究
作者: 周霞  来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 
描述: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湿地,在调蓄洪水、净化环境、固定CO2,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116)“鄱阳湖湿地界面过程的定量遥感研究”的需求,从植被-土壤-大气的相互关系出发,应用定量遥感技术,对鄱阳湖湿地界面的生态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旨在深入理解鄱阳湖湿地界面“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过程,了解湿地植被的发育状况及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探索定量遥感研究复杂界面过程的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探讨湿地特征的遥感识别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知识的湿地决策树分类方法,即根据先验知识和地物的可分性,分别提取出反映湿地特征变化的植被指数、湿度指数、DEM作为分类特征参数,建立分类决策树,再结合专家分类器对湿地信息进行计算机自动提取。 研究地表生态参数反演方法。利用课题组成员提出的辐射传输-几何光学反射率模型对地表生态参数进行反演。为了简化反演过程,避免出现结果不收敛的现象,在叶面积指数(LAI)的估算中加入查找表(LUT)方法来替代模型的POWELL反演过程,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LUT法更适用于该区域LAI的遥感估算。 构建一个湿地水位及洲滩淹露模型。考虑到水位变化对湿地生态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对湿地水位变化及洲滩淹露状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个新的水体指数FDWI,并利用台站水位数据、地形数据等建立起湿地水位及洲滩淹露模型。 发展一个鄱阳湖湿地生态过程模型。在对鄱阳湖湿地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基于AVIM改进而成一种新的湿地生态过程模型,模型中加入了一水位子模块,并用一调控因子反映出水位变化对生态过程的影响,此外还用种间竞争模型反映了草洲植被的相互作用。应用试验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鄱阳湖湿地草洲的生长规律,利用模型估算的NPP接近实测值。敏感性分析显示,光合作用参数对NPP影响估算结果影响最显著。 进行气候与湿地植被关系的研究。在改进后的过程模型支持下,分别从单因素影响和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角度来分析气候变化对NPP积累的影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候因子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其中温度与NPP呈负相关,降雨与NPP呈正关,湿度对NPP的影响相对较弱,不同类型草洲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不同。多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是综合的,且随着植被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全文: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湿地,在调蓄洪水、净化环境、固定CO2,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116)“鄱阳湖湿地界面过程的定量遥感研究”的需求,从植被-土壤-大气的相互关系出发,应用定量遥感技术,对鄱阳湖湿地界面的生态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旨在深入理解鄱阳湖湿地界面“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过程,了解湿地植被的发育状况及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探索定量遥感研究复杂界面过程的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探讨湿地特征的遥感识别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知识的湿地决策树分类方法,即根据先验知识和地物的可分性,分别提取出反映湿地特征变化的植被指数、湿度指数、DEM作为分类特征参数,建立分类决策树,再结合专家分类器对湿地信息进行计算机自动提取。 研究地表生态参数反演方法。利用课题组成员提出的辐射传输-几何光学反射率模型对地表生态参数进行反演。为了简化反演过程,避免出现结果不收敛的现象,在叶面积指数(LAI)的估算中加入查找表(LUT)方法来替代模型的POWELL反演过程,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LUT法更适用于该区域LAI的遥感估算。 构建一个湿地水位及洲滩淹露模型。考虑到水位变化对湿地生态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对湿地水位变化及洲滩淹露状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个新的水体指数FDWI,并利用台站水位数据、地形数据等建立起湿地水位及洲滩淹露模型。 发展一个鄱阳湖湿地生态过程模型。在对鄱阳湖湿地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基于AVIM改进而成一种新的湿地生态过程模型,模型中加入了一水位子模块,并用一调控因子反映出水位变化对生态过程的影响,此外还用种间竞争模型反映了草洲植被的相互作用。应用试验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鄱阳湖湿地草洲的生长规律,利用模型估算的NPP接近实测值。敏感性分析显示,光合作用参数对NPP影响估算结果影响最显著。 进行气候与湿地植被关系的研究。在改进后的过程模型支持下,分别从单因素影响和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角度来分析气候变化对NPP积累的影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候因子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其中温度与NPP呈负相关,降雨与NPP呈正关,湿度对NPP的影响相对较弱,不同类型草洲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不同。多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是综合的,且随着植被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陆气相互作用下的鄱阳湖湿地生态过程定量遥感研究
作者: 周霞  来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 
描述: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湿地,在调蓄洪水、净化环境、固定CO2,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116)“鄱阳湖湿地界面过程的定量遥感研究”的需求,从植被-土壤-大气的相互关系出发,应用定量遥感技术,对鄱阳湖湿地界面的生态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旨在深入理解鄱阳湖湿地界面“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过程,了解湿地植被的发育状况及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探索定量遥感研究复杂界面过程的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探讨湿地特征的遥感识别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知识的湿地决策树分类方法,即根据先验知识和地物的可分性,分别提取出反映湿地特征变化的植被指数、湿度指数、DEM作为分类特征参数,建立分类决策树,再结合专家分类器对湿地信息进行计算机自动提取。 研究地表生态参数反演方法。利用课题组成员提出的辐射传输-几何光学反射率模型对地表生态参数进行反演。为了简化反演过程,避免出现结果不收敛的现象,在叶面积指数(LAI)的估算中加入查找表(LUT)方法来替代模型的POWELL反演过程,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LUT法更适用于该区域LAI的遥感估算。 构建一个湿地水位及洲滩淹露模型。考虑到水位变化对湿地生态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对湿地水位变化及洲滩淹露状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个新的水体指数FDWI,并利用台站水位数据、地形数据等建立起湿地水位及洲滩淹露模型。 发展一个鄱阳湖湿地生态过程模型。在对鄱阳湖湿地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基于AVIM改进而成一种新的湿地生态过程模型,模型中加入了一水位子模块,并用一调控因子反映出水位变化对生态过程的影响,此外还用种间竞争模型反映了草洲植被的相互作用。应用试验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鄱阳湖湿地草洲的生长规律,利用模型估算的NPP接近实测值。敏感性分析显示,光合作用参数对NPP影响估算结果影响最显著。 进行气候与湿地植被关系的研究。在改进后的过程模型支持下,分别从单因素影响和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角度来分析气候变化对NPP积累的影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候因子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其中温度与NPP呈负相关,降雨与NPP呈正关,湿度对NPP的影响相对较弱,不同类型草洲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不同。多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是综合的,且随着植被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全文: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湿地,在调蓄洪水、净化环境、固定CO2,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116)“鄱阳湖湿地界面过程的定量遥感研究”的需求,从植被-土壤-大气的相互关系出发,应用定量遥感技术,对鄱阳湖湿地界面的生态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旨在深入理解鄱阳湖湿地界面“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过程,了解湿地植被的发育状况及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探索定量遥感研究复杂界面过程的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探讨湿地特征的遥感识别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知识的湿地决策树分类方法,即根据先验知识和地物的可分性,分别提取出反映湿地特征变化的植被指数、湿度指数、DEM作为分类特征参数,建立分类决策树,再结合专家分类器对湿地信息进行计算机自动提取。 研究地表生态参数反演方法。利用课题组成员提出的辐射传输-几何光学反射率模型对地表生态参数进行反演。为了简化反演过程,避免出现结果不收敛的现象,在叶面积指数(LAI)的估算中加入查找表(LUT)方法来替代模型的POWELL反演过程,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LUT法更适用于该区域LAI的遥感估算。 构建一个湿地水位及洲滩淹露模型。考虑到水位变化对湿地生态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对湿地水位变化及洲滩淹露状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个新的水体指数FDWI,并利用台站水位数据、地形数据等建立起湿地水位及洲滩淹露模型。 发展一个鄱阳湖湿地生态过程模型。在对鄱阳湖湿地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基于AVIM改进而成一种新的湿地生态过程模型,模型中加入了一水位子模块,并用一调控因子反映出水位变化对生态过程的影响,此外还用种间竞争模型反映了草洲植被的相互作用。应用试验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鄱阳湖湿地草洲的生长规律,利用模型估算的NPP接近实测值。敏感性分析显示,光合作用参数对NPP影响估算结果影响最显著。 进行气候与湿地植被关系的研究。在改进后的过程模型支持下,分别从单因素影响和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角度来分析气候变化对NPP积累的影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候因子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其中温度与NPP呈负相关,降雨与NPP呈正关,湿度对NPP的影响相对较弱,不同类型草洲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不同。多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是综合的,且随着植被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陆气相互作用下的鄱阳湖湿地生态过程定量遥感研究
作者: 周霞  来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 
描述: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湿地,在调蓄洪水、净化环境、固定CO2,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116)“鄱阳湖湿地界面过程的定量遥感研究”的需求,从植被-土壤-大气的相互关系出发,应用定量遥感技术,对鄱阳湖湿地界面的生态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旨在深入理解鄱阳湖湿地界面“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过程,了解湿地植被的发育状况及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探索定量遥感研究复杂界面过程的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探讨湿地特征的遥感识别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知识的湿地决策树分类方法,即根据先验知识和地物的可分性,分别提取出反映湿地特征变化的植被指数、湿度指数、DEM作为分类特征参数,建立分类决策树,再结合专家分类器对湿地信息进行计算机自动提取。 研究地表生态参数反演方法。利用课题组成员提出的辐射传输-几何光学反射率模型对地表生态参数进行反演。为了简化反演过程,避免出现结果不收敛的现象,在叶面积指数(LAI)的估算中加入查找表(LUT)方法来替代模型的POWELL反演过程,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LUT法更适用于该区域LAI的遥感估算。 构建一个湿地水位及洲滩淹露模型。考虑到水位变化对湿地生态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对湿地水位变化及洲滩淹露状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个新的水体指数FDWI,并利用台站水位数据、地形数据等建立起湿地水位及洲滩淹露模型。 发展一个鄱阳湖湿地生态过程模型。在对鄱阳湖湿地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基于AVIM改进而成一种新的湿地生态过程模型,模型中加入了一水位子模块,并用一调控因子反映出水位变化对生态过程的影响,此外还用种间竞争模型反映了草洲植被的相互作用。应用试验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鄱阳湖湿地草洲的生长规律,利用模型估算的NPP接近实测值。敏感性分析显示,光合作用参数对NPP影响估算结果影响最显著。 进行气候与湿地植被关系的研究。在改进后的过程模型支持下,分别从单因素影响和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角度来分析气候变化对NPP积累的影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候因子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其中温度与NPP呈负相关,降雨与NPP呈正关,湿度对NPP的影响相对较弱,不同类型草洲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不同。多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是综合的,且随着植被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全文: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湿地,在调蓄洪水、净化环境、固定CO2,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116)“鄱阳湖湿地界面过程的定量遥感研究”的需求,从植被-土壤-大气的相互关系出发,应用定量遥感技术,对鄱阳湖湿地界面的生态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旨在深入理解鄱阳湖湿地界面“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过程,了解湿地植被的发育状况及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探索定量遥感研究复杂界面过程的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探讨湿地特征的遥感识别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知识的湿地决策树分类方法,即根据先验知识和地物的可分性,分别提取出反映湿地特征变化的植被指数、湿度指数、DEM作为分类特征参数,建立分类决策树,再结合专家分类器对湿地信息进行计算机自动提取。 研究地表生态参数反演方法。利用课题组成员提出的辐射传输-几何光学反射率模型对地表生态参数进行反演。为了简化反演过程,避免出现结果不收敛的现象,在叶面积指数(LAI)的估算中加入查找表(LUT)方法来替代模型的POWELL反演过程,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LUT法更适用于该区域LAI的遥感估算。 构建一个湿地水位及洲滩淹露模型。考虑到水位变化对湿地生态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对湿地水位变化及洲滩淹露状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个新的水体指数FDWI,并利用台站水位数据、地形数据等建立起湿地水位及洲滩淹露模型。 发展一个鄱阳湖湿地生态过程模型。在对鄱阳湖湿地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基于AVIM改进而成一种新的湿地生态过程模型,模型中加入了一水位子模块,并用一调控因子反映出水位变化对生态过程的影响,此外还用种间竞争模型反映了草洲植被的相互作用。应用试验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鄱阳湖湿地草洲的生长规律,利用模型估算的NPP接近实测值。敏感性分析显示,光合作用参数对NPP影响估算结果影响最显著。 进行气候与湿地植被关系的研究。在改进后的过程模型支持下,分别从单因素影响和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角度来分析气候变化对NPP积累的影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候因子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其中温度与NPP呈负相关,降雨与NPP呈正关,湿度对NPP的影响相对较弱,不同类型草洲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不同。多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是综合的,且随着植被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鄱阳湖西南水域黄颡鱼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 喻宗彪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南水域  RAPD  种质资源  鄱阳湖  黄颡鱼  同工酶 
描述:通过对黄颡鱼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1. 随机采集黄颡鱼50尾进行测量。体重范围为10.69~43.58g,体长范围为8.30~14.25cm,体长与体重
全文:通过对黄颡鱼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1. 随机采集黄颡鱼50尾进行测量。体重范围为10.69~43.58g,体长范围为8.30~14.25cm,体长与体重
鄱阳湖西南水域鲇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 卢保国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南水域  RAPD  种质资源  鄱阳湖    同工酶 
描述:南矶山水域位于鄱阳湖西南岸,赣江入鄱阳湖的三角洲水域,地理坐标为E116°10′33〞~116°25′05〞, N28°52′05〞~29°06′50〞。受鄱阳湖水文影响,区内湖泊为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整个保护区呈现河、湖、滩交错的湿地景观。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该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鲇是鄱阳湖南矶山水域最主要的底栖性鱼类之一,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鱼类。本实验通过对鲇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随机采集50尾鲇进行测量。鲇体重范围为26.45~155g,体长范围为14.54~27.63cm,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 =0.185 L2.7261 (R2 =0.8648)。 采用聚丙稀酰氨凝胶电泳法(PAGE)对鲇(6尾)的6个组织(肝脏、脾脏、肾脏、肌肉、心脏和脑)进行了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分析。结果显示,南矶山鲇同工酶的多态位点基因频率为36.36%,平均杂合度为0.2025。 利用RAPD分析鲇(10尾)的遗传变异,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引物适合鲇群体RAPD扩增,共检测出3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1个,多态位点比率为79.49%,遗传相似度为0.6097。 综合形态可量数据、同工酶和RAPD的测量分析结果,本文认为,鄱阳湖南矶山地区的鲇遗传变异水平很高,具有优良的种质资源。鄱阳湖南矶山水域地理优越,水质优良,饵料丰富,为底栖鱼类的产卵、发育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因此,本文初步探讨了在南矶山水域建立鲇的天然种质资源库的可行性,希望通过渔业保护等手段,为保护和利用这种鱼类的种质资源提供保障。
全文:南矶山水域位于鄱阳湖西南岸,赣江入鄱阳湖的三角洲水域,地理坐标为E116°10′33〞~116°25′05〞, N28°52′05〞~29°06′50〞。受鄱阳湖水文影响,区内湖泊为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整个保护区呈现河、湖、滩交错的湿地景观。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该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鲇是鄱阳湖南矶山水域最主要的底栖性鱼类之一,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鱼类。本实验通过对鲇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随机采集50尾鲇进行测量。鲇体重范围为26.45~155g,体长范围为14.54~27.63cm,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 =0.185 L2.7261 (R2 =0.8648)。 采用聚丙稀酰氨凝胶电泳法(PAGE)对鲇(6尾)的6个组织(肝脏、脾脏、肾脏、肌肉、心脏和脑)进行了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分析。结果显示,南矶山鲇同工酶的多态位点基因频率为36.36%,平均杂合度为0.2025。 利用RAPD分析鲇(10尾)的遗传变异,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引物适合鲇群体RAPD扩增,共检测出3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1个,多态位点比率为79.49%,遗传相似度为0.6097。 综合形态可量数据、同工酶和RAPD的测量分析结果,本文认为,鄱阳湖南矶山地区的鲇遗传变异水平很高,具有优良的种质资源。鄱阳湖南矶山水域地理优越,水质优良,饵料丰富,为底栖鱼类的产卵、发育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因此,本文初步探讨了在南矶山水域建立鲇的天然种质资源库的可行性,希望通过渔业保护等手段,为保护和利用这种鱼类的种质资源提供保障。
鄱阳湖西南水域黄颡鱼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 喻宗彪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南水域  RAPD  种质资源  鄱阳湖  黄颡鱼  同工酶 
描述:通过对黄颡鱼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1. 随机采集黄颡鱼50尾进行测量。体重范围为10.69~43.58g,体长范围为8.30~14.25cm,体长与体重
全文:通过对黄颡鱼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1. 随机采集黄颡鱼50尾进行测量。体重范围为10.69~43.58g,体长范围为8.30~14.25cm,体长与体重
鄱阳湖西南水域鲇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 卢保国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南水域  RAPD  种质资源  鄱阳湖    同工酶 
描述:南矶山水域位于鄱阳湖西南岸,赣江入鄱阳湖的三角洲水域,地理坐标为E116°10′33〞~116°25′05〞, N28°52′05〞~29°06′50〞。受鄱阳湖水文影响,区内湖泊为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整个保护区呈现河、湖、滩交错的湿地景观。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该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鲇是鄱阳湖南矶山水域最主要的底栖性鱼类之一,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鱼类。本实验通过对鲇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随机采集50尾鲇进行测量。鲇体重范围为26.45~155g,体长范围为14.54~27.63cm,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 =0.185 L2.7261 (R2 =0.8648)。 采用聚丙稀酰氨凝胶电泳法(PAGE)对鲇(6尾)的6个组织(肝脏、脾脏、肾脏、肌肉、心脏和脑)进行了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分析。结果显示,南矶山鲇同工酶的多态位点基因频率为36.36%,平均杂合度为0.2025。 利用RAPD分析鲇(10尾)的遗传变异,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引物适合鲇群体RAPD扩增,共检测出3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1个,多态位点比率为79.49%,遗传相似度为0.6097。 综合形态可量数据、同工酶和RAPD的测量分析结果,本文认为,鄱阳湖南矶山地区的鲇遗传变异水平很高,具有优良的种质资源。鄱阳湖南矶山水域地理优越,水质优良,饵料丰富,为底栖鱼类的产卵、发育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因此,本文初步探讨了在南矶山水域建立鲇的天然种质资源库的可行性,希望通过渔业保护等手段,为保护和利用这种鱼类的种质资源提供保障。
全文:南矶山水域位于鄱阳湖西南岸,赣江入鄱阳湖的三角洲水域,地理坐标为E116°10′33〞~116°25′05〞, N28°52′05〞~29°06′50〞。受鄱阳湖水文影响,区内湖泊为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整个保护区呈现河、湖、滩交错的湿地景观。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该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鲇是鄱阳湖南矶山水域最主要的底栖性鱼类之一,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鱼类。本实验通过对鲇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随机采集50尾鲇进行测量。鲇体重范围为26.45~155g,体长范围为14.54~27.63cm,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 =0.185 L2.7261 (R2 =0.8648)。 采用聚丙稀酰氨凝胶电泳法(PAGE)对鲇(6尾)的6个组织(肝脏、脾脏、肾脏、肌肉、心脏和脑)进行了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分析。结果显示,南矶山鲇同工酶的多态位点基因频率为36.36%,平均杂合度为0.2025。 利用RAPD分析鲇(10尾)的遗传变异,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引物适合鲇群体RAPD扩增,共检测出3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1个,多态位点比率为79.49%,遗传相似度为0.6097。 综合形态可量数据、同工酶和RAPD的测量分析结果,本文认为,鄱阳湖南矶山地区的鲇遗传变异水平很高,具有优良的种质资源。鄱阳湖南矶山水域地理优越,水质优良,饵料丰富,为底栖鱼类的产卵、发育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因此,本文初步探讨了在南矶山水域建立鲇的天然种质资源库的可行性,希望通过渔业保护等手段,为保护和利用这种鱼类的种质资源提供保障。
鄱阳湖西南水域黄颡鱼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 喻宗彪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南水域  RAPD  种质资源  鄱阳湖  黄颡鱼  同工酶 
描述:通过对黄颡鱼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1. 随机采集黄颡鱼50尾进行测量。体重范围为10.69~43.58g,体长范围为8.30~14.25cm,体长与体重
全文:通过对黄颡鱼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1. 随机采集黄颡鱼50尾进行测量。体重范围为10.69~43.58g,体长范围为8.30~14.25cm,体长与体重
鄱阳湖西南水域鲇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 卢保国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南水域  RAPD  种质资源  鄱阳湖    同工酶 
描述:南矶山水域位于鄱阳湖西南岸,赣江入鄱阳湖的三角洲水域,地理坐标为E116°10′33〞~116°25′05〞, N28°52′05〞~29°06′50〞。受鄱阳湖水文影响,区内湖泊为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整个保护区呈现河、湖、滩交错的湿地景观。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该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鲇是鄱阳湖南矶山水域最主要的底栖性鱼类之一,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鱼类。本实验通过对鲇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随机采集50尾鲇进行测量。鲇体重范围为26.45~155g,体长范围为14.54~27.63cm,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 =0.185 L2.7261 (R2 =0.8648)。 采用聚丙稀酰氨凝胶电泳法(PAGE)对鲇(6尾)的6个组织(肝脏、脾脏、肾脏、肌肉、心脏和脑)进行了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分析。结果显示,南矶山鲇同工酶的多态位点基因频率为36.36%,平均杂合度为0.2025。 利用RAPD分析鲇(10尾)的遗传变异,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引物适合鲇群体RAPD扩增,共检测出3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1个,多态位点比率为79.49%,遗传相似度为0.6097。 综合形态可量数据、同工酶和RAPD的测量分析结果,本文认为,鄱阳湖南矶山地区的鲇遗传变异水平很高,具有优良的种质资源。鄱阳湖南矶山水域地理优越,水质优良,饵料丰富,为底栖鱼类的产卵、发育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因此,本文初步探讨了在南矶山水域建立鲇的天然种质资源库的可行性,希望通过渔业保护等手段,为保护和利用这种鱼类的种质资源提供保障。
全文:南矶山水域位于鄱阳湖西南岸,赣江入鄱阳湖的三角洲水域,地理坐标为E116°10′33〞~116°25′05〞, N28°52′05〞~29°06′50〞。受鄱阳湖水文影响,区内湖泊为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整个保护区呈现河、湖、滩交错的湿地景观。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该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鲇是鄱阳湖南矶山水域最主要的底栖性鱼类之一,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鱼类。本实验通过对鲇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随机采集50尾鲇进行测量。鲇体重范围为26.45~155g,体长范围为14.54~27.63cm,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 =0.185 L2.7261 (R2 =0.8648)。 采用聚丙稀酰氨凝胶电泳法(PAGE)对鲇(6尾)的6个组织(肝脏、脾脏、肾脏、肌肉、心脏和脑)进行了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分析。结果显示,南矶山鲇同工酶的多态位点基因频率为36.36%,平均杂合度为0.2025。 利用RAPD分析鲇(10尾)的遗传变异,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引物适合鲇群体RAPD扩增,共检测出3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1个,多态位点比率为79.49%,遗传相似度为0.6097。 综合形态可量数据、同工酶和RAPD的测量分析结果,本文认为,鄱阳湖南矶山地区的鲇遗传变异水平很高,具有优良的种质资源。鄱阳湖南矶山水域地理优越,水质优良,饵料丰富,为底栖鱼类的产卵、发育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因此,本文初步探讨了在南矶山水域建立鲇的天然种质资源库的可行性,希望通过渔业保护等手段,为保护和利用这种鱼类的种质资源提供保障。
基于神经网络和多源遥感数据的鄱阳湖湿地生物量反演研究
作者: 董磊  来源: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物量  SAR  人工神经网络  鄱阳湖  MIMICS模型  湿地  反演 
描述:利用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MIMICS冠层散射模型,最后基于改进后的算法模型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反演鄱阳湖湿地生物量,并制作了2007年湖区湿地生物量分布图。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
全文:利用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MIMICS冠层散射模型,最后基于改进后的算法模型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反演鄱阳湖湿地生物量,并制作了2007年湖区湿地生物量分布图。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
上页 1 2 3 ... 7 8 9 10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