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兴建鄱阳湖控制工程,完善长江防洪体系
-
作者:
黄佑生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控制工程 防洪
-
描述:鄱阳湖控制工程采用"围湖蓄洪"的原理,利用合理的调度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防洪资源,分滞湖口地区的超额洪量,实现"江湖两利",从而达到完善长江防洪体系、抗御1954年型洪水的目标.
-
全文:鄱阳湖控制工程采用"围湖蓄洪"的原理,利用合理的调度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防洪资源,分滞湖口地区的超额洪量,实现"江湖两利",从而达到完善长江防洪体系、抗御1954年型洪水的目标.
-
江面省副省长尹建业考察指导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
-
作者:
胡松涛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利枢纽 研究基地 江西省 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 副省长 模型试验 江面
-
描述:江西省副省长尹建业在江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宋雷鸣,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主任朱来友,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刘兵等陪同下前往共青城市的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考察指导。
-
全文:江西省副省长尹建业在江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宋雷鸣,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主任朱来友,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刘兵等陪同下前往共青城市的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考察指导。
-
鄱阳湖龙口—瓢山浅区的冲淤及其整治意见
-
作者:
周汝盛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前缘地带 湖水位 河口三角洲 含沙浓度 中值粒径 枯水期 冲淤 航道 整治 饶河
-
描述:龙口——瓢山浅区(简称龙口浅区)位于饶河入湖河口三角洲的前缘地带,是信江航道入湖通江的必经之地,位置十分重要(图一)。在自双港至湖口总长140公里的湖区航道中,枯水期航深小于1.8米的河段长约26.8公里,龙口浅区就占去一半之多,且枯水期航深一般只有1.0——1.2米,因此,这段航道的治理成为信江航运开发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在全面分析龙口浅区冲淤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意见。
-
全文:龙口——瓢山浅区(简称龙口浅区)位于饶河入湖河口三角洲的前缘地带,是信江航道入湖通江的必经之地,位置十分重要(图一)。在自双港至湖口总长140公里的湖区航道中,枯水期航深小于1.8米的河段长约26.8公里,龙口浅区就占去一半之多,且枯水期航深一般只有1.0——1.2米,因此,这段航道的治理成为信江航运开发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在全面分析龙口浅区冲淤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意见。
-
鄱阳湖数字4D产品生产与应用
-
作者:
周航宇 刘杰锋 朱道璋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4D产品 全数字摄影测量 鄱阳湖地区 应用
-
描述:通过介绍鄱阳湖区数字4D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阐述了如何应用4D产品建立鄱阳湖地理信息系统,进而提供空间数据查询、检索、更新、维护等功能,以便为鄱阳湖地区洪水管理、防洪减灾、规划设计等提供决策支持.
-
全文:通过介绍鄱阳湖区数字4D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阐述了如何应用4D产品建立鄱阳湖地理信息系统,进而提供空间数据查询、检索、更新、维护等功能,以便为鄱阳湖地区洪水管理、防洪减灾、规划设计等提供决策支持.
-
鄱阳湖不同时期冲淤变化分析
-
作者:
廖智 蒋志兵 熊强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变化 鄱阳湖 冲淤
-
描述:本文根据五河控制站泥沙特征变化和湖口站出湖泥沙特征变化情况,分析了出入湖泥沙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同时采用典型断面法,依据1998年长江水利委员会鄱阳湖测量成果以及2010年鄱阳湖基础地理测量成果分析了鄱阳湖不同区域的冲淤变化情况,探求了鄱阳湖区的冲淤分布情况.
-
全文:本文根据五河控制站泥沙特征变化和湖口站出湖泥沙特征变化情况,分析了出入湖泥沙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同时采用典型断面法,依据1998年长江水利委员会鄱阳湖测量成果以及2010年鄱阳湖基础地理测量成果分析了鄱阳湖不同区域的冲淤变化情况,探求了鄱阳湖区的冲淤分布情况.
-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环境承载力定量研究
-
作者:
冯倩 刘聚涛 韩柳 胡芳 温春云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模型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环境承载力
-
描述:本文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17个可量化的指标构成环境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模型评估其湿地环境承载力状况.通过环境要素的相对剩余率结果分析发现,自然环境准则层下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实际承载量都未超过承载力限度;人文环境准则层下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压力指数领域层中各有一项指标的相对剩余率大于零,其余7项指标的相对剩余率均小于0,结果表明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状况较好,人文环境状况较差.但是,鄱阳湖湿地公园的综合环境承载力为0.199>0,显示现阶段该区域综合环境承载力尚未出现超载现象,综合来看区域内的资源环境同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较为协调.
-
全文:本文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17个可量化的指标构成环境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模型评估其湿地环境承载力状况.通过环境要素的相对剩余率结果分析发现,自然环境准则层下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实际承载量都未超过承载力限度;人文环境准则层下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压力指数领域层中各有一项指标的相对剩余率大于零,其余7项指标的相对剩余率均小于0,结果表明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状况较好,人文环境状况较差.但是,鄱阳湖湿地公园的综合环境承载力为0.199>0,显示现阶段该区域综合环境承载力尚未出现超载现象,综合来看区域内的资源环境同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较为协调.
-
鄱阳湖综合治理利用中若干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的初步探讨
-
作者:
戴熙畴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湖水 长江中下游 综合治理 自然生态系统 水利科技 鄱阳湖区 环境问题 初步探讨 血吸虫病 环境对策
-
描述:,探索各项环境要素及其影响,并寻求其环境对策,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一、鄱阳湖区的基本情况鄱阳湖区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纵横各二百余公里。湖区以鄱阳湖及滨湖平原为中心,周围为环湖丘陵区。高水期湖面约3914平方公里,以松门山为界。分
-
全文:,探索各项环境要素及其影响,并寻求其环境对策,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一、鄱阳湖区的基本情况鄱阳湖区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纵横各二百余公里。湖区以鄱阳湖及滨湖平原为中心,周围为环湖丘陵区。高水期湖面约3914平方公里,以松门山为界。分
-
鄱阳湖实体动床模型设计
-
作者:
黄志文 邬年华 许新发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动床设计 实体模型 鄱阳湖 轻质塑料沙
-
描述:模型沙选择是动床模型设计的关键因素.鄱阳湖模型变率大、入湖泥沙细,动床模型宜选用轻质模型沙.本文采用泥沙运动相似条件的研究成果,进行模型沙粒径比尺的初步设计,结合水槽起动流速试验,选取适合的模型沙,并和国内几种轻质塑料沙起动流速计算公式对比,推荐了估算塑料沙起动流速的计算公式.经选取的模型沙满足起动流速相似,全沙相似条件较好,各相似比尺合理,为提高动床模型试验模拟精度奠定了基础.
-
全文:模型沙选择是动床模型设计的关键因素.鄱阳湖模型变率大、入湖泥沙细,动床模型宜选用轻质模型沙.本文采用泥沙运动相似条件的研究成果,进行模型沙粒径比尺的初步设计,结合水槽起动流速试验,选取适合的模型沙,并和国内几种轻质塑料沙起动流速计算公式对比,推荐了估算塑料沙起动流速的计算公式.经选取的模型沙满足起动流速相似,全沙相似条件较好,各相似比尺合理,为提高动床模型试验模拟精度奠定了基础.
-
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考察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
-
作者:
曾宇军 王法磊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考察 研究基地 江西省 鄱阳湖 高校专家 模型试验 工程进展 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
描述:2011年3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与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重点高校专家一行,莅临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参观考察,同时与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项目部主任李荣昉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 在座谈会上,李荣防院长介绍了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的主要功能、工程进展以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等情况,并与汪
-
全文:2011年3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与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重点高校专家一行,莅临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参观考察,同时与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项目部主任李荣昉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 在座谈会上,李荣防院长介绍了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的主要功能、工程进展以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等情况,并与汪
-
中国最大的大湖物理模型:鄱阳湖湖区模型建成启用
-
作者:
陈结文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湖 研究基地 物理模型 鄱阳湖流域 模型试验 试验研究 河口模型 生态环境保护 内在规律 运行调度
-
描述: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湖区模型于2010年12月12日在美丽的鄱阳湖畔江西共青城举行启用典礼,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大湖模型已建成,并将开展一系列的试验研究。通过对鄱阳湖所反映的自然现象进行反演、模拟、试验和验证,从而揭示鄱阳湖的内在规律,为流域防洪安全、水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运行调度等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
全文: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湖区模型于2010年12月12日在美丽的鄱阳湖畔江西共青城举行启用典礼,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大湖模型已建成,并将开展一系列的试验研究。通过对鄱阳湖所反映的自然现象进行反演、模拟、试验和验证,从而揭示鄱阳湖的内在规律,为流域防洪安全、水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运行调度等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