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沙山土壤—植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作者: 郑艳明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湿地松  沙山  化学计量学  鄱阳湖 
描述:中已成功引种并大规模栽种于鄱阳湖滨湖沙山,本研究在对沙山整体土壤-植物的C、N、P化学计量特征探讨的基础上,还重点分析了不同林龄湿地松叶片及林下土壤的C、N、P化学计量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
全文:中已成功引种并大规模栽种于鄱阳湖滨湖沙山,本研究在对沙山整体土壤-植物的C、N、P化学计量特征探讨的基础上,还重点分析了不同林龄湿地松叶片及林下土壤的C、N、P化学计量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
微生物对鄱阳湖湿地不同围垦时间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
作者: 黄莉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鄱阳湖  围垦  微生物  土壤 
描述:围垦是导致我国湿地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围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揭示围垦状态下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奠定基础,也为国家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鄱阳湖西南部南昌县蒋巷联圩的自然湿地、退耕还湖地以及围垦距今38、48、92年的水稻田、菜地、荒地、鱼塘底泥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围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SM)、容重(BD)、总有机碳(TOC)、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pH值等理化性质及漆酶(ABTS)、β-葡萄糖苷酶(BG)、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木聚糖酶(BX)和磷酸酶(PHOS)等酶活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测定了各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发现:⑴不同围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围垦后总有机碳、氨态氮含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上升明显,而硝态氮、容重、pH等变化不明显。有机碳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自然湿地中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约3.56-9.40g/kg,围垦38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显著上升,达16.01g/kg,围垦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17.52g/kg和18.26g/kg,上升缓慢,表明围垦后有机碳含量的上升可能存在一个阈值。⑵围垦改变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土壤酶活性是显示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围垦38年、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分析发现,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中漆酶的活性下降,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酶的活性则显著增长。对不同土壤中的细菌、真菌16SrDNA采用PCR-DGGE进行检验,发现自然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最丰富,随着围垦时间的延长,PCR-DGGE指纹图谱中的条带数逐渐减少,表明微生物的类群数随围垦时间的延长而减少。Biolog技术检测围垦不同时间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现在6种不同类型的碳源培养下自然湿地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绝大多数时候明显好于有一定围垦历史的土壤。⑶退耕还湖是恢复湿地生态的有效办法。本研究对退耕还湖25年的样地分析表明:①退耕地的土壤酶活性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各类酶活性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②退耕地的微生物类群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PCR-DGGE指纹图谱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退耕还湖地的Biolog检测微生物生长曲线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造成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对水稻田、菜地、鱼塘底泥、荒地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包括含水量、容重、总有机碳含量、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以及土壤中漆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的酶活性。PCR-DGGE指纹图谱的检测也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类群数有明显的变化。
全文:围垦是导致我国湿地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围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揭示围垦状态下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奠定基础,也为国家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鄱阳湖西南部南昌县蒋巷联圩的自然湿地、退耕还湖地以及围垦距今38、48、92年的水稻田、菜地、荒地、鱼塘底泥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围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SM)、容重(BD)、总有机碳(TOC)、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pH值等理化性质及漆酶(ABTS)、β-葡萄糖苷酶(BG)、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木聚糖酶(BX)和磷酸酶(PHOS)等酶活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测定了各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发现:⑴不同围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围垦后总有机碳、氨态氮含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上升明显,而硝态氮、容重、pH等变化不明显。有机碳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自然湿地中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约3.56-9.40g/kg,围垦38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显著上升,达16.01g/kg,围垦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17.52g/kg和18.26g/kg,上升缓慢,表明围垦后有机碳含量的上升可能存在一个阈值。⑵围垦改变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土壤酶活性是显示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围垦38年、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分析发现,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中漆酶的活性下降,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酶的活性则显著增长。对不同土壤中的细菌、真菌16SrDNA采用PCR-DGGE进行检验,发现自然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最丰富,随着围垦时间的延长,PCR-DGGE指纹图谱中的条带数逐渐减少,表明微生物的类群数随围垦时间的延长而减少。Biolog技术检测围垦不同时间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现在6种不同类型的碳源培养下自然湿地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绝大多数时候明显好于有一定围垦历史的土壤。⑶退耕还湖是恢复湿地生态的有效办法。本研究对退耕还湖25年的样地分析表明:①退耕地的土壤酶活性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各类酶活性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②退耕地的微生物类群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PCR-DGGE指纹图谱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退耕还湖地的Biolog检测微生物生长曲线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造成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对水稻田、菜地、鱼塘底泥、荒地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包括含水量、容重、总有机碳含量、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以及土壤中漆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的酶活性。PCR-DGGE指纹图谱的检测也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类群数有明显的变化。
鄱阳湖湿地NDVI变化与越冬候鸟时空分布的关系研究
作者: 吕蒙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相关分析  越冬候鸟  NDVI  时空分布 
描述:的相互关系,得出NDVI与不同食性候鸟的相关性和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地区NDVI的时序变化明显,并随时间呈整体上升趋势。由于鄱阳湖独特的水文特性,其沿湖各保护区NDVI值受季节和水文动态的双重
全文:的相互关系,得出NDVI与不同食性候鸟的相关性和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地区NDVI的时序变化明显,并随时间呈整体上升趋势。由于鄱阳湖独特的水文特性,其沿湖各保护区NDVI值受季节和水文动态的双重
微生物对鄱阳湖湿地不同围垦时间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
作者: 黄莉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鄱阳湖  围垦  微生物  土壤 
描述:围垦是导致我国湿地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围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揭示围垦状态下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奠定基础,也为国家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鄱阳湖西南部南昌县蒋巷联圩的自然湿地、退耕还湖地以及围垦距今38、48、92年的水稻田、菜地、荒地、鱼塘底泥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围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SM)、容重(BD)、总有机碳(TOC)、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pH值等理化性质及漆酶(ABTS)、β-葡萄糖苷酶(BG)、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木聚糖酶(BX)和磷酸酶(PHOS)等酶活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测定了各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发现:⑴不同围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围垦后总有机碳、氨态氮含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上升明显,而硝态氮、容重、pH等变化不明显。有机碳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自然湿地中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约3.56-9.40g/kg,围垦38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显著上升,达16.01g/kg,围垦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17.52g/kg和18.26g/kg,上升缓慢,表明围垦后有机碳含量的上升可能存在一个阈值。⑵围垦改变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土壤酶活性是显示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围垦38年、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分析发现,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中漆酶的活性下降,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酶的活性则显著增长。对不同土壤中的细菌、真菌16SrDNA采用PCR-DGGE进行检验,发现自然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最丰富,随着围垦时间的延长,PCR-DGGE指纹图谱中的条带数逐渐减少,表明微生物的类群数随围垦时间的延长而减少。Biolog技术检测围垦不同时间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现在6种不同类型的碳源培养下自然湿地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绝大多数时候明显好于有一定围垦历史的土壤。⑶退耕还湖是恢复湿地生态的有效办法。本研究对退耕还湖25年的样地分析表明:①退耕地的土壤酶活性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各类酶活性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②退耕地的微生物类群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PCR-DGGE指纹图谱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退耕还湖地的Biolog检测微生物生长曲线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造成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对水稻田、菜地、鱼塘底泥、荒地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包括含水量、容重、总有机碳含量、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以及土壤中漆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的酶活性。PCR-DGGE指纹图谱的检测也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类群数有明显的变化。
全文:围垦是导致我国湿地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围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揭示围垦状态下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奠定基础,也为国家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鄱阳湖西南部南昌县蒋巷联圩的自然湿地、退耕还湖地以及围垦距今38、48、92年的水稻田、菜地、荒地、鱼塘底泥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围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SM)、容重(BD)、总有机碳(TOC)、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pH值等理化性质及漆酶(ABTS)、β-葡萄糖苷酶(BG)、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木聚糖酶(BX)和磷酸酶(PHOS)等酶活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测定了各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发现:⑴不同围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围垦后总有机碳、氨态氮含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上升明显,而硝态氮、容重、pH等变化不明显。有机碳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自然湿地中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约3.56-9.40g/kg,围垦38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显著上升,达16.01g/kg,围垦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17.52g/kg和18.26g/kg,上升缓慢,表明围垦后有机碳含量的上升可能存在一个阈值。⑵围垦改变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土壤酶活性是显示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围垦38年、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分析发现,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中漆酶的活性下降,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酶的活性则显著增长。对不同土壤中的细菌、真菌16SrDNA采用PCR-DGGE进行检验,发现自然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最丰富,随着围垦时间的延长,PCR-DGGE指纹图谱中的条带数逐渐减少,表明微生物的类群数随围垦时间的延长而减少。Biolog技术检测围垦不同时间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现在6种不同类型的碳源培养下自然湿地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绝大多数时候明显好于有一定围垦历史的土壤。⑶退耕还湖是恢复湿地生态的有效办法。本研究对退耕还湖25年的样地分析表明:①退耕地的土壤酶活性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各类酶活性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②退耕地的微生物类群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PCR-DGGE指纹图谱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退耕还湖地的Biolog检测微生物生长曲线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造成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对水稻田、菜地、鱼塘底泥、荒地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包括含水量、容重、总有机碳含量、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以及土壤中漆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的酶活性。PCR-DGGE指纹图谱的检测也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类群数有明显的变化。
微生物对鄱阳湖湿地不同围垦时间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
作者: 黄莉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鄱阳湖  围垦  微生物  土壤 
描述:围垦是导致我国湿地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围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揭示围垦状态下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奠定基础,也为国家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鄱阳湖西南部南昌县蒋巷联圩的自然湿地、退耕还湖地以及围垦距今38、48、92年的水稻田、菜地、荒地、鱼塘底泥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围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SM)、容重(BD)、总有机碳(TOC)、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pH值等理化性质及漆酶(ABTS)、β-葡萄糖苷酶(BG)、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木聚糖酶(BX)和磷酸酶(PHOS)等酶活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测定了各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发现:⑴不同围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围垦后总有机碳、氨态氮含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上升明显,而硝态氮、容重、pH等变化不明显。有机碳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自然湿地中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约3.56-9.40g/kg,围垦38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显著上升,达16.01g/kg,围垦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17.52g/kg和18.26g/kg,上升缓慢,表明围垦后有机碳含量的上升可能存在一个阈值。⑵围垦改变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土壤酶活性是显示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围垦38年、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分析发现,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中漆酶的活性下降,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酶的活性则显著增长。对不同土壤中的细菌、真菌16SrDNA采用PCR-DGGE进行检验,发现自然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最丰富,随着围垦时间的延长,PCR-DGGE指纹图谱中的条带数逐渐减少,表明微生物的类群数随围垦时间的延长而减少。Biolog技术检测围垦不同时间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现在6种不同类型的碳源培养下自然湿地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绝大多数时候明显好于有一定围垦历史的土壤。⑶退耕还湖是恢复湿地生态的有效办法。本研究对退耕还湖25年的样地分析表明:①退耕地的土壤酶活性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各类酶活性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②退耕地的微生物类群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PCR-DGGE指纹图谱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退耕还湖地的Biolog检测微生物生长曲线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造成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对水稻田、菜地、鱼塘底泥、荒地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包括含水量、容重、总有机碳含量、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以及土壤中漆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的酶活性。PCR-DGGE指纹图谱的检测也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类群数有明显的变化。
全文:围垦是导致我国湿地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围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揭示围垦状态下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奠定基础,也为国家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鄱阳湖西南部南昌县蒋巷联圩的自然湿地、退耕还湖地以及围垦距今38、48、92年的水稻田、菜地、荒地、鱼塘底泥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围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SM)、容重(BD)、总有机碳(TOC)、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pH值等理化性质及漆酶(ABTS)、β-葡萄糖苷酶(BG)、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木聚糖酶(BX)和磷酸酶(PHOS)等酶活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测定了各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发现:⑴不同围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围垦后总有机碳、氨态氮含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上升明显,而硝态氮、容重、pH等变化不明显。有机碳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自然湿地中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约3.56-9.40g/kg,围垦38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显著上升,达16.01g/kg,围垦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17.52g/kg和18.26g/kg,上升缓慢,表明围垦后有机碳含量的上升可能存在一个阈值。⑵围垦改变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土壤酶活性是显示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围垦38年、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分析发现,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中漆酶的活性下降,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酶的活性则显著增长。对不同土壤中的细菌、真菌16SrDNA采用PCR-DGGE进行检验,发现自然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最丰富,随着围垦时间的延长,PCR-DGGE指纹图谱中的条带数逐渐减少,表明微生物的类群数随围垦时间的延长而减少。Biolog技术检测围垦不同时间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现在6种不同类型的碳源培养下自然湿地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绝大多数时候明显好于有一定围垦历史的土壤。⑶退耕还湖是恢复湿地生态的有效办法。本研究对退耕还湖25年的样地分析表明:①退耕地的土壤酶活性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各类酶活性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②退耕地的微生物类群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PCR-DGGE指纹图谱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退耕还湖地的Biolog检测微生物生长曲线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造成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对水稻田、菜地、鱼塘底泥、荒地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包括含水量、容重、总有机碳含量、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以及土壤中漆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的酶活性。PCR-DGGE指纹图谱的检测也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类群数有明显的变化。
鄱阳湖湿地NDVI变化与越冬候鸟时空分布的关系研究
作者: 吕蒙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相关分析  越冬候鸟  NDVI  时空分布 
描述:的相互关系,得出NDVI与不同食性候鸟的相关性和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地区NDVI的时序变化明显,并随时间呈整体上升趋势。由于鄱阳湖独特的水文特性,其沿湖各保护区NDVI值受季节和水文动态的双重
全文:的相互关系,得出NDVI与不同食性候鸟的相关性和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地区NDVI的时序变化明显,并随时间呈整体上升趋势。由于鄱阳湖独特的水文特性,其沿湖各保护区NDVI值受季节和水文动态的双重
水分/淹水对鄱阳湖湿地灰化苔草生长及分布的影响研究
作者: 杨阳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淹水条件  土壤水分  资源利用  生理机制  灰化苔草 
描述:不同水分/淹水条件下的响应过程及机理。在野外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苔草资源的特点,提出了苔草资源综合利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在重度干旱和淹水条件下其根状茎萌发率较低,轻度干旱条件下
全文:不同水分/淹水条件下的响应过程及机理。在野外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苔草资源的特点,提出了苔草资源综合利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在重度干旱和淹水条件下其根状茎萌发率较低,轻度干旱条件下
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某企业为例
作者: 李佳文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绩效评估  绿色  指标体系  人力资源 
描述: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只有通过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才能在严峻的环境中求得发展。作为企业的首要资源,人力资源已受到现代企业的高度重视。然而,无论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的招聘、培训,抑或是报酬激励和人员调配,都要以人力资源绩效评估作为依据。那么,怎样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呢?本文在对国内外绩效评估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温家宝总理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要求,构建人力资源“绿色”绩效评估体系。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绿色”绩效评估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科学管理方法;是在“绿色”文化的指引下,综合考虑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众所周知,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仅表现在利润的总体增长上,更表现在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和生产技术的科学化上。因此,企业的管理系统中不应当只包括经济因素,更应该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人文因素。尤其是在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今天,企业更应该合理运用人力资源绿色绩效考评机制,落实人本与物本的结合,加强人文力、自然力和经济力三者的协调发展。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笔者在研究了当前国内外绩效评估现状和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绩效评估的概念和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概念进行了研究性回顾。同时,将绩效评估划分为“基于员工特征的绩效评估”、“基于员工工作结果的绩效评估”和“基于员工工作行为的绩效评估”三大类。第二部分,笔者结合当前与“绿色绩效评估”密切相关的现代管理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绿色和谐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把握企业在新时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定位,提出了一套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绿色”人力资源绩效评估体系。整个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分别从员工工作绩效、人态和谐和心态和谐三个方面来诠释企业“绿色”绩效评估的内涵。第三部分,本文选取共青城某知名服装企业作为实际研究对象,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评价方法对研究样本进行分析,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比例分配。
全文: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只有通过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才能在严峻的环境中求得发展。作为企业的首要资源,人力资源已受到现代企业的高度重视。然而,无论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的招聘、培训,抑或是报酬激励和人员调配,都要以人力资源绩效评估作为依据。那么,怎样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呢?本文在对国内外绩效评估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温家宝总理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要求,构建人力资源“绿色”绩效评估体系。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绿色”绩效评估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科学管理方法;是在“绿色”文化的指引下,综合考虑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众所周知,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仅表现在利润的总体增长上,更表现在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和生产技术的科学化上。因此,企业的管理系统中不应当只包括经济因素,更应该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人文因素。尤其是在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今天,企业更应该合理运用人力资源绿色绩效考评机制,落实人本与物本的结合,加强人文力、自然力和经济力三者的协调发展。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笔者在研究了当前国内外绩效评估现状和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绩效评估的概念和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概念进行了研究性回顾。同时,将绩效评估划分为“基于员工特征的绩效评估”、“基于员工工作结果的绩效评估”和“基于员工工作行为的绩效评估”三大类。第二部分,笔者结合当前与“绿色绩效评估”密切相关的现代管理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绿色和谐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把握企业在新时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定位,提出了一套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绿色”人力资源绩效评估体系。整个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分别从员工工作绩效、人态和谐和心态和谐三个方面来诠释企业“绿色”绩效评估的内涵。第三部分,本文选取共青城某知名服装企业作为实际研究对象,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评价方法对研究样本进行分析,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比例分配。
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地覆盖及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作者: 莫明浩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土地覆盖  景观格局  鄱阳湖  环境保护  湿地 
描述:情况作分析研究,着重研究了如下内容: (1)分析鄱阳湖典型湿地的特点。典型湿地位于赣江和修水冲淤三角洲前缘,水陆相互作用典型、是鄱阳湖与外界物质、能量交换的重要区域,具有相对完整的演替系列
全文:情况作分析研究,着重研究了如下内容: (1)分析鄱阳湖典型湿地的特点。典型湿地位于赣江和修水冲淤三角洲前缘,水陆相互作用典型、是鄱阳湖与外界物质、能量交换的重要区域,具有相对完整的演替系列
水分/淹水对鄱阳湖湿地灰化苔草生长及分布的影响研究
作者: 杨阳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淹水条件  土壤水分  资源利用  生理机制  灰化苔草 
描述:不同水分/淹水条件下的响应过程及机理。在野外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苔草资源的特点,提出了苔草资源综合利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在重度干旱和淹水条件下其根状茎萌发率较低,轻度干旱条件下
全文:不同水分/淹水条件下的响应过程及机理。在野外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苔草资源的特点,提出了苔草资源综合利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在重度干旱和淹水条件下其根状茎萌发率较低,轻度干旱条件下
上页 1 2 3 ... 8 9 10 ... 11 12 13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