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江西在东南亚国际旅游吸引力研究:以向泰国推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品为例
-
作者:
高依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泰国游客 国际旅游吸引力
-
描述:旅游吸引力是一个地区旅游开展是否顺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加强一个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可以为该地旅游的深入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如工业、农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改进。鄱阳湖是江西省近几年经济发展的一个名片。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经为江西人,特别是鄱阳湖人的共识。加强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走可持发展道路的必需。鄱阳湖生态旅游区的打造,在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把旅游当作“摇钱树”的形势下,面临着诸多的难题。这些难题,尽管相当一部分来自鄱阳湖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但大部分还是来自鄱阳湖各个县域和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努力。只有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氛围下,鄱阳湖这一张“名片”才能真正打响。当前,很多地方都把旅游吸引力当作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的形象工程来抓,如北京、上海、西安、杭州、广州、深圳、成都等大都市都塑造了自己的旅游形象品牌,从而加强了自身旅游的国内、国际吸引力。因此,可以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际,打造鄱阳湖自身乃至江西省的国际旅游吸引力。本文将国际旅游吸引力的相关原理和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践相结合,主要以泰国在内的东南亚游客为例进行江西鄱阳湖国际旅游吸引力培养的探讨。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绪论。提出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主席献梳理,提出了论文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章为东南亚各国特别是泰国游客生活习俗和旅游心理等方面的阐述。第三章为相关理论基础和研究区概况的阐述。同时还阐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旅游文化的自然和文化因素。并就鄱阳湖国际旅游吸引力的具体措施展开了较深入的探讨。第四章是对论文的总结,并列出了本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结果表明,鄱阳湖国际旅游吸引力虽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立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以一定的经济作为支撑点加强众多资源的整合和打造,同时加强鄱阳湖旅游区各项制度建设,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并举。最后,采取适当的国际旅游宣传和促销手段。才能真正实旅游基础,树立旅游形象。从而真正形成旅游吸引力特别是国际旅游吸引力。
-
全文:旅游吸引力是一个地区旅游开展是否顺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加强一个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可以为该地旅游的深入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如工业、农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改进。鄱阳湖是江西省近几年经济发展的一个名片。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经为江西人,特别是鄱阳湖人的共识。加强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走可持发展道路的必需。鄱阳湖生态旅游区的打造,在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把旅游当作“摇钱树”的形势下,面临着诸多的难题。这些难题,尽管相当一部分来自鄱阳湖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但大部分还是来自鄱阳湖各个县域和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努力。只有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氛围下,鄱阳湖这一张“名片”才能真正打响。当前,很多地方都把旅游吸引力当作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的形象工程来抓,如北京、上海、西安、杭州、广州、深圳、成都等大都市都塑造了自己的旅游形象品牌,从而加强了自身旅游的国内、国际吸引力。因此,可以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际,打造鄱阳湖自身乃至江西省的国际旅游吸引力。本文将国际旅游吸引力的相关原理和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践相结合,主要以泰国在内的东南亚游客为例进行江西鄱阳湖国际旅游吸引力培养的探讨。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绪论。提出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主席献梳理,提出了论文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章为东南亚各国特别是泰国游客生活习俗和旅游心理等方面的阐述。第三章为相关理论基础和研究区概况的阐述。同时还阐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旅游文化的自然和文化因素。并就鄱阳湖国际旅游吸引力的具体措施展开了较深入的探讨。第四章是对论文的总结,并列出了本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结果表明,鄱阳湖国际旅游吸引力虽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立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以一定的经济作为支撑点加强众多资源的整合和打造,同时加强鄱阳湖旅游区各项制度建设,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并举。最后,采取适当的国际旅游宣传和促销手段。才能真正实旅游基础,树立旅游形象。从而真正形成旅游吸引力特别是国际旅游吸引力。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合理性测度
-
作者:
王丹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空间结构 资源环境基尼系数 绿色城市化系数 城市承载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
-
描述:经济区发展中的重要性,本文对城市群所包含的主要城市的承载力与其城市化水平在空间上配比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人口一直处于增长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集中在各主要
-
全文:经济区发展中的重要性,本文对城市群所包含的主要城市的承载力与其城市化水平在空间上配比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人口一直处于增长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集中在各主要
-
鄱阳湖流域水沙时空演变特征及机理研究
-
作者:
孙鹏 来源:中山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期特征 小波变换 趋势分析 频率分析 鄱阳湖流域 Copula函数 极值流量
-
描述: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可能机理,主要成果如下: (1)鄱阳湖流域各支流的水沙变化特征相异;除李家渡站径流量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四站都有增加趋势(但未达到95%的置信度水平)。“五河”的输沙量变化比较复杂,外洲站
-
全文: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可能机理,主要成果如下: (1)鄱阳湖流域各支流的水沙变化特征相异;除李家渡站径流量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四站都有增加趋势(但未达到95%的置信度水平)。“五河”的输沙量变化比较复杂,外洲站
-
基于全极化SAR数据的鄱阳湖地区地物散射特性与分类研究
-
作者:
王庆 来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 1.应用极化目标分解技术,对该地区的主要地物,如水体、植被、沙滩地等地物进行散射特性分析。分析了这些极化目标极化分解的特点。并给出了Freeman-Durden分解获取的体散射分量与Cloude
-
全文:: 1.应用极化目标分解技术,对该地区的主要地物,如水体、植被、沙滩地等地物进行散射特性分析。分析了这些极化目标极化分解的特点。并给出了Freeman-Durden分解获取的体散射分量与Cloude
-
基于MODIS影像和雷达高度计数据的鄱阳湖水位与水面面积关系研究
-
作者:
阮莹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面面积 MODIS影像 水位 测高卫星数据
-
描述:Envisat卫星RA-2 GDR数据提取的鄱阳湖水面高度数据,建立了鄱阳湖水面面积-水位关系数学模型,用于研究鄱阳湖淹没范围,这对湖泊的旱情监测、防洪减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利用
-
全文:Envisat卫星RA-2 GDR数据提取的鄱阳湖水面高度数据,建立了鄱阳湖水面面积-水位关系数学模型,用于研究鄱阳湖淹没范围,这对湖泊的旱情监测、防洪减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利用
-
鄱阳湖流域人工造林的碳蓄积效应研究:以千烟洲试验站为例
-
作者:
杨海军 来源: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树轮宽度
-
描述:表明: 1)基于测树学方法,建立了利用树轮信息估算树木生物量/碳蓄积量的树木材积测算模型,并应用于千烟洲试验站。该方法达到了较高的测算精度,能够在不破坏活立木的情况下对森林生物量/碳蓄积量进行快速测算
-
全文:表明: 1)基于测树学方法,建立了利用树轮信息估算树木生物量/碳蓄积量的树木材积测算模型,并应用于千烟洲试验站。该方法达到了较高的测算精度,能够在不破坏活立木的情况下对森林生物量/碳蓄积量进行快速测算
-
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以鄱阳湖流域为例
-
作者:
田鹏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 统计降尺度 鄱阳湖流域 径流模拟 气候变化
-
描述:,满足模型模拟要求。通过设定不同土地利用/覆被和气候变化情景,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和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的贡献率。赣江上游流域气候变化及土地覆被变化对其径流的影响有以下特点:(1)气候变化是影响径流
-
全文:,满足模型模拟要求。通过设定不同土地利用/覆被和气候变化情景,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和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的贡献率。赣江上游流域气候变化及土地覆被变化对其径流的影响有以下特点:(1)气候变化是影响径流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物多样性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
作者:
林世滔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类活动 景观格局特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物多样性评价
-
描述:多样性进行相关分析。运用Fragstats 3.3景观分析软件计算38县区的景观指数,再和区域生物多样性进行相关分析,以此探讨分析区域内景观格局特征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理研究。主要结论有:(1)区内生物
-
全文:多样性进行相关分析。运用Fragstats 3.3景观分析软件计算38县区的景观指数,再和区域生物多样性进行相关分析,以此探讨分析区域内景观格局特征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理研究。主要结论有:(1)区内生物
-
微生物对鄱阳湖湿地不同围垦时间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
-
作者:
黄莉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鄱阳湖 围垦 微生物 土壤
-
描述:围垦是导致我国湿地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围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揭示围垦状态下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奠定基础,也为国家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鄱阳湖西南部南昌县蒋巷联圩的自然湿地、退耕还湖地以及围垦距今38、48、92年的水稻田、菜地、荒地、鱼塘底泥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围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SM)、容重(BD)、总有机碳(TOC)、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pH值等理化性质及漆酶(ABTS)、β-葡萄糖苷酶(BG)、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木聚糖酶(BX)和磷酸酶(PHOS)等酶活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测定了各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发现:⑴不同围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围垦后总有机碳、氨态氮含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上升明显,而硝态氮、容重、pH等变化不明显。有机碳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自然湿地中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约3.56-9.40g/kg,围垦38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显著上升,达16.01g/kg,围垦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17.52g/kg和18.26g/kg,上升缓慢,表明围垦后有机碳含量的上升可能存在一个阈值。⑵围垦改变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土壤酶活性是显示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围垦38年、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分析发现,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中漆酶的活性下降,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酶的活性则显著增长。对不同土壤中的细菌、真菌16SrDNA采用PCR-DGGE进行检验,发现自然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最丰富,随着围垦时间的延长,PCR-DGGE指纹图谱中的条带数逐渐减少,表明微生物的类群数随围垦时间的延长而减少。Biolog技术检测围垦不同时间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现在6种不同类型的碳源培养下自然湿地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绝大多数时候明显好于有一定围垦历史的土壤。⑶退耕还湖是恢复湿地生态的有效办法。本研究对退耕还湖25年的样地分析表明:①退耕地的土壤酶活性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各类酶活性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②退耕地的微生物类群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PCR-DGGE指纹图谱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退耕还湖地的Biolog检测微生物生长曲线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造成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对水稻田、菜地、鱼塘底泥、荒地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包括含水量、容重、总有机碳含量、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以及土壤中漆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的酶活性。PCR-DGGE指纹图谱的检测也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类群数有明显的变化。
-
全文:围垦是导致我国湿地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围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揭示围垦状态下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奠定基础,也为国家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鄱阳湖西南部南昌县蒋巷联圩的自然湿地、退耕还湖地以及围垦距今38、48、92年的水稻田、菜地、荒地、鱼塘底泥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围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SM)、容重(BD)、总有机碳(TOC)、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pH值等理化性质及漆酶(ABTS)、β-葡萄糖苷酶(BG)、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木聚糖酶(BX)和磷酸酶(PHOS)等酶活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测定了各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发现:⑴不同围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围垦后总有机碳、氨态氮含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上升明显,而硝态氮、容重、pH等变化不明显。有机碳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自然湿地中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约3.56-9.40g/kg,围垦38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显著上升,达16.01g/kg,围垦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17.52g/kg和18.26g/kg,上升缓慢,表明围垦后有机碳含量的上升可能存在一个阈值。⑵围垦改变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土壤酶活性是显示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围垦38年、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分析发现,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中漆酶的活性下降,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酶的活性则显著增长。对不同土壤中的细菌、真菌16SrDNA采用PCR-DGGE进行检验,发现自然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最丰富,随着围垦时间的延长,PCR-DGGE指纹图谱中的条带数逐渐减少,表明微生物的类群数随围垦时间的延长而减少。Biolog技术检测围垦不同时间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现在6种不同类型的碳源培养下自然湿地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绝大多数时候明显好于有一定围垦历史的土壤。⑶退耕还湖是恢复湿地生态的有效办法。本研究对退耕还湖25年的样地分析表明:①退耕地的土壤酶活性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各类酶活性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②退耕地的微生物类群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PCR-DGGE指纹图谱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退耕还湖地的Biolog检测微生物生长曲线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造成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对水稻田、菜地、鱼塘底泥、荒地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包括含水量、容重、总有机碳含量、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以及土壤中漆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的酶活性。PCR-DGGE指纹图谱的检测也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类群数有明显的变化。
-
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研究
-
作者:
张祖芳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重要性分区 湿地生态功能
-
描述: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生态特征空间分异明显通过制作各评价指标的专题图,对鄱阳湖湿地主要生态特征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植被主要分布于
-
全文: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生态特征空间分异明显通过制作各评价指标的专题图,对鄱阳湖湿地主要生态特征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植被主要分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