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也谈陶渊明的哲学思考──兼与袁行霈先生商榷
-
作者:
徐声扬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儒 道 孔子 陶渊明 哲学思想
-
描述:本文通过对陶渊明诗文诠释,特别是通过对“自然”、“天道”、“真”等关键词语的诠解,深入对陶渊明哲学思想进行了剖析与思考,其结论是:它归于儒而不归于道。
-
全文:本文通过对陶渊明诗文诠释,特别是通过对“自然”、“天道”、“真”等关键词语的诠解,深入对陶渊明哲学思想进行了剖析与思考,其结论是:它归于儒而不归于道。
-
清人极度儒化陶渊明现象及其成因
-
作者:
王明辉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人 陶渊明 儒化
-
描述:本文研究剖析清人极度儒化陶渊明现象及其成因。笔者以为 ,清人儒化陶渊明达于极致 ,这与清代倡儒道理学、遗民文人群体尊陶热情高涨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并就清人对陶渊明的儒化与宋人对陶渊明的神化进行了简要的对比论析。
-
全文:本文研究剖析清人极度儒化陶渊明现象及其成因。笔者以为 ,清人儒化陶渊明达于极致 ,这与清代倡儒道理学、遗民文人群体尊陶热情高涨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并就清人对陶渊明的儒化与宋人对陶渊明的神化进行了简要的对比论析。
-
论二十世纪陶渊明研究第三次大开拓
-
作者:
魏正申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曹道衡 艺术表达方式 思想渊源 陶渊明研究 社会理想
-
描述: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界出现了两次空前规模的陶渊明问题大讨论。曹道衡针对当时恣意歪曲陶渊明的不正学风,深入而全面地论析了陶渊明其 人其作,提出了许多令人注目的新观点,再次捍卫和发展了本世纪的陶学理论。
-
全文: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界出现了两次空前规模的陶渊明问题大讨论。曹道衡针对当时恣意歪曲陶渊明的不正学风,深入而全面地论析了陶渊明其 人其作,提出了许多令人注目的新观点,再次捍卫和发展了本世纪的陶学理论。
-
宋代诗学庇评视野中的陶渊明论
-
作者:
胡建次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代诗代 批评 陶渊明论
-
描述:宋代诗学批评对陶渊明极为称扬,最早多方面地对其予以了论评,主要表现在:一、针对陶为人襟怀情性,是否悟道,因何归隐展开了析;二、对陶作诗态度,诗作用语及诗歌审美特征,风格等论题进行了论评,它较为完整地建构出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论的视野,导引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之论,奠定了后世陶学论的基础。
-
全文:宋代诗学批评对陶渊明极为称扬,最早多方面地对其予以了论评,主要表现在:一、针对陶为人襟怀情性,是否悟道,因何归隐展开了析;二、对陶作诗态度,诗作用语及诗歌审美特征,风格等论题进行了论评,它较为完整地建构出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论的视野,导引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之论,奠定了后世陶学论的基础。
-
试论陶渊明《饮酒》诗的思想层次
-
作者:
黄海鹏 梅大圣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结构 思想感情 心理层次 陶渊明 章法 作品 思想层次 思想发展 审美价值 社会现实
-
描述:《饮酒》二十首是陶渊明的名篇。笔者此文试图从组诗思想层次入手,发掘其作品的审美价值,探索陶公从出仕到归田思想发展的历程。我们知道,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时间的推移,对社会现实和自身生活作出敏感的反映而产生的,作品也正是通过咏叹和悲哀的方式寄托其深沉的思想感情的。那么,作为组诗,《饮酒》是以怎样的艺术结构手段来完整而和谐地展示这种思想感情的呢?考究《饮酒》,其深于布置的章法与诗人思想心理层次的发展
-
全文:《饮酒》二十首是陶渊明的名篇。笔者此文试图从组诗思想层次入手,发掘其作品的审美价值,探索陶公从出仕到归田思想发展的历程。我们知道,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时间的推移,对社会现实和自身生活作出敏感的反映而产生的,作品也正是通过咏叹和悲哀的方式寄托其深沉的思想感情的。那么,作为组诗,《饮酒》是以怎样的艺术结构手段来完整而和谐地展示这种思想感情的呢?考究《饮酒》,其深于布置的章法与诗人思想心理层次的发展
-
“以文为诗”不始于陶渊明:兼与高建新先生商榷
-
作者:
张明华 魏宏灿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歌创作 玄言诗 古文运动 “以文为诗” 高建新
-
描述:唐代以前,诗的地位重于文、诗影响其它文体;宋代以后,文的地位重于诗,文影响诗。“以文为诗”产生于唐代诗与文的地位发生根本转变的背景之下,又是古文运动的副产品。“以文为诗”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时间限定。陶渊明的时代,似乎还谈不上“以文为诗”的问题。陶诗脱胎于玄言诗,但他摆脱了玄言诗过分“文化”的不足,力图恢复诗歌的诗意,他是在“以诗为诗”而不是“以文为诗”。尽管其诗中尚残留一些散文的特点,也不宜称之为“以文为诗”。从玄言诗到陶诗与韩愈等人从散文到诗的道路是相反的,前者是在排除“文”的特点,后者却是在引进。“以文为诗”始于陶渊明的说法,还有商量的余地。而对于陶诗所取得的高度成就,也不宜归结为所谓“以文为诗”的结果。
-
全文:唐代以前,诗的地位重于文、诗影响其它文体;宋代以后,文的地位重于诗,文影响诗。“以文为诗”产生于唐代诗与文的地位发生根本转变的背景之下,又是古文运动的副产品。“以文为诗”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时间限定。陶渊明的时代,似乎还谈不上“以文为诗”的问题。陶诗脱胎于玄言诗,但他摆脱了玄言诗过分“文化”的不足,力图恢复诗歌的诗意,他是在“以诗为诗”而不是“以文为诗”。尽管其诗中尚残留一些散文的特点,也不宜称之为“以文为诗”。从玄言诗到陶诗与韩愈等人从散文到诗的道路是相反的,前者是在排除“文”的特点,后者却是在引进。“以文为诗”始于陶渊明的说法,还有商量的余地。而对于陶诗所取得的高度成就,也不宜归结为所谓“以文为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