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水利控制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态势影响的预测
作者: 陈红根 张绍基  来源: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流行趋势  鄱阳湖  传染源  血吸虫病  水利控制工程 
描述:据江西省水利水利工程勘察设计院规划处和江西省国土整治研究所告知,省委、省政府正在酝酿于鄱阳湖通向长江的湖口处建立大坝,坝址设在都昌县屏峰山至星于县长岭之间,将湖区最低限止水位稳定在16m,正常蓄水位保持在18m,实施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发展和振兴江西经济。
全文:据江西省水利水利工程勘察设计院规划处和江西省国土整治研究所告知,省委、省政府正在酝酿于鄱阳湖通向长江的湖口处建立大坝,坝址设在都昌县屏峰山至星于县长岭之间,将湖区最低限止水位稳定在16m,正常蓄水位保持在18m,实施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发展和振兴江西经济。
鄱阳湖平原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的多样性
作者: 彭映辉 简永兴 李仁东  来源:中南林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多样性  植物学  鄱阳湖平原  水生植物  繁殖策略  群落  保护 
描述:"野菱 + 双角菱 - 密齿苦草群丛"和菰群丛;在所有群丛类型中,以灰化苔草群丛的盖度最大,以菰群丛的生物量最高;有效的繁殖策略是灰化苔草、密齿苦草、菹草等主要优势种在强烈的人为干扰压力下依然分布广阔的根本原因;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是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和经费投入.
全文:"野菱 + 双角菱 - 密齿苦草群丛"和菰群丛;在所有群丛类型中,以灰化苔草群丛的盖度最大,以菰群丛的生物量最高;有效的繁殖策略是灰化苔草、密齿苦草、菹草等主要优势种在强烈的人为干扰压力下依然分布广阔的根本原因;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是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和经费投入.
江西积极推进鄱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
作者: 长江  来源:人民长江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应急工程  鄱阳湖  鄱阳湖区  安全建设  积极推进  蓄滞洪区  江西  实时调度  实施方案  长江水利委员会 
描述:20 0 3年 6月 16日 ,江西鄱阳湖康山蓄滞洪区 2 0 0 3年度安全建设应急工程实施方案 ,通过水利部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的审查 ,为 2 0 0 3年康山蓄滞洪区应急工程的实施提供
全文:20 0 3年 6月 16日 ,江西鄱阳湖康山蓄滞洪区 2 0 0 3年度安全建设应急工程实施方案 ,通过水利部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的审查 ,为 2 0 0 3年康山蓄滞洪区应急工程的实施提供
鄱阳湖地区沙地遥感调查及治理研究
作者: 赵小敏 傅建春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目视解译  鄱阳湖  沙地  遥感 
描述:应用TM图像数据提取鄱阳湖地区沙地资源信息,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结合野外调查获得了鄱阳湖地区沙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得出1999年鄱阳湖地区的沙地面积为217.6 km2,比1991年减少了142.9 km2.分析了鄱阳湖地区泥沙的主要来源,提出了充分治理和开发沙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全文:应用TM图像数据提取鄱阳湖地区沙地资源信息,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结合野外调查获得了鄱阳湖地区沙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得出1999年鄱阳湖地区的沙地面积为217.6 km2,比1991年减少了142.9 km2.分析了鄱阳湖地区泥沙的主要来源,提出了充分治理和开发沙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鄱阳湖泥沙淤积特征及发展趋势
作者: 马逸麟 熊彩云 易文萍  来源:资源调查与环境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泥沙淤积  水患灾害防治思路  发展趋势 
描述:1、赣江三角洲淤积区Ⅱ2、青岚湖淤积区Ⅱ3、抚河入湖口淤积区Ⅱ4、修水入湖口淤积区Ⅱ5、信江入湖口淤积区Ⅱ6、饶河入湖口淤积区Ⅱ7、鄱阳湖中心湖盆淤积区Ⅱ8、东北湖湾淤积区Ⅱ9、环鄱阳湖周边淤积区
全文:1、赣江三角洲淤积区Ⅱ2、青岚湖淤积区Ⅱ3、抚河入湖口淤积区Ⅱ4、修水入湖口淤积区Ⅱ5、信江入湖口淤积区Ⅱ6、饶河入湖口淤积区Ⅱ7、鄱阳湖中心湖盆淤积区Ⅱ8、东北湖湾淤积区Ⅱ9、环鄱阳湖周边淤积区
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与森林生态环境控制管理对策
作者: 江惟舒 孔凡斌  来源:林业资源管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森林生态  环境控制  水土流失 
描述:江西省水土流失集中分布于鄱阳湖水系的"五河"及其支流流域,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分别是坡耕地、工业生产建设废弃物,尤其以林业用地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森林资源年龄结构比例失调,林地逆转流失严重,森林利用
全文:江西省水土流失集中分布于鄱阳湖水系的"五河"及其支流流域,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分别是坡耕地、工业生产建设废弃物,尤其以林业用地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森林资源年龄结构比例失调,林地逆转流失严重,森林利用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