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生物量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的初步建议
-
作者:
官少飞 郎青 张本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量 水生植物 鄱阳湖
-
描述:用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测定了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物量。根据22个断面,199个采集点,398个样方的测定结果,得出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年生产量为431.76万吨(湿重),即相当于5.44×10
-
全文:用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测定了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物量。根据22个断面,199个采集点,398个样方的测定结果,得出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年生产量为431.76万吨(湿重),即相当于5.44×10
-
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生物量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的初步建议
-
作者:
官少飞 郎青 张本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量 水生植物 鄱阳湖
-
描述:用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测定了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物量。根据22个断面,199个采集点,398个样方的测定结果,得出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年生产量为431.76万吨(湿重),即相当于5.44×10
-
全文:用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测定了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物量。根据22个断面,199个采集点,398个样方的测定结果,得出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年生产量为431.76万吨(湿重),即相当于5.44×10
-
鄱阳湖水生植被
-
作者:
官少飞 郎青 张本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植物群 季节性变化 名录 湖水 分布 鄱阳湖 群丛 维管束植物 水生植被 划分
-
描述:本文列出了鄱阳湖98种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名录,叙述了水生植被的分布。鄱阳湖水生植被面积为2262平方公里,占全湖总面积的80.8%。湖中植被呈不规则环带状分布,并可划分为湿生、挺水、浮叶和沉水4个植物带,9个主要植物群丛。并研究了鄱阳湖水生植被的演变及发展趋势和湖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对植被的影响。
-
全文:本文列出了鄱阳湖98种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名录,叙述了水生植被的分布。鄱阳湖水生植被面积为2262平方公里,占全湖总面积的80.8%。湖中植被呈不规则环带状分布,并可划分为湿生、挺水、浮叶和沉水4个植物带,9个主要植物群丛。并研究了鄱阳湖水生植被的演变及发展趋势和湖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对植被的影响。
-
鄱阳湖产银鱼的繁殖生物学
-
作者:
陈国华 张本 来源:江西水产科技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下游 银鱼 繁殖生物学 鄱阳湖 湖泊渔业 调查研究工作 亚种 调查资料 经济鱼类 小型鱼类
-
描述: taihuensis)、乔氏短吻银鱼(Neosalanx Jorni)、雷氏银鱼(Regani salanx brachyrostralis)。从1982年11月至1985年4月作者曾在鄱阳湖对银鱼进行连续的调查研究工作。现将银鱼繁殖生物学的调查资料总结如下。
-
全文: taihuensis)、乔氏短吻银鱼(Neosalanx Jorni)、雷氏银鱼(Regani salanx brachyrostralis)。从1982年11月至1985年4月作者曾在鄱阳湖对银鱼进行连续的调查研究工作。现将银鱼繁殖生物学的调查资料总结如下。
-
鄱阳湖产银鱼的繁殖生物学
-
作者:
陈国华 张本 来源:江西水产科技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下游 银鱼 繁殖生物学 鄱阳湖 湖泊渔业 调查研究工作 亚种 调查资料 经济鱼类 小型鱼类
-
描述: taihuensis)、乔氏短吻银鱼(Neosalanx Jorni)、雷氏银鱼(Regani salanx brachyrostralis)。从1982年11月至1985年4月作者曾在鄱阳湖对银鱼进行连续的调查研究工作。现将银鱼繁殖生物学的调查资料总结如下。
-
全文: taihuensis)、乔氏短吻银鱼(Neosalanx Jorni)、雷氏银鱼(Regani salanx brachyrostralis)。从1982年11月至1985年4月作者曾在鄱阳湖对银鱼进行连续的调查研究工作。现将银鱼繁殖生物学的调查资料总结如下。
-
《鄱阳湖区山地丘陵主要鸟兽资源考察》和《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珍禽越冬生态考察报告》两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
-
作者:
丁铁明 来源:江西林业科技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鄱阳湖区山地丘陵主要鸟兽资源考察》成果和《鄱阳湖侯鸟保护区珍禽越冬生态考察报告》专著,于8月4日在南昌同时通过省级鉴定。《考察》由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和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承担,经过两年多
-
全文:《鄱阳湖区山地丘陵主要鸟兽资源考察》成果和《鄱阳湖侯鸟保护区珍禽越冬生态考察报告》专著,于8月4日在南昌同时通过省级鉴定。《考察》由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和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承担,经过两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