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
-
作者:
宋艳春 余敦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状态空间法
-
描述:、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生态-地质环境、水环境及大气环境作为评价准则层,在对上述7个单因素进行评价基础之上,以县(市、区)为评价单位,采用状态空间法对全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
全文:、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生态-地质环境、水环境及大气环境作为评价准则层,在对上述7个单因素进行评价基础之上,以县(市、区)为评价单位,采用状态空间法对全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
基于物元模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
作者:
余敦 陈文波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物元模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描述:,2005年下降为不安全状态,2006年后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处于临界安全状态.表明利用物元模型进行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可行的,具有计算简便、意义明确、评价精度高等优点,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了另一种途径.
-
全文:,2005年下降为不安全状态,2006年后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处于临界安全状态.表明利用物元模型进行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可行的,具有计算简便、意义明确、评价精度高等优点,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了另一种途径.
-
1980—2010年鄱阳湖地区土地覆盖与景观格局变化
-
作者:
王卷乐 冉盈盈 张永杰 曹晓明 杨飞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覆盖 景观格局 鄱阳湖 环境管理
-
描述:指数、斑块形状指数、边缘密度指数以及多样性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980—2010年,研究区水田、内陆水体、常绿阔叶林和城镇建设用地不仅是该区域的主要土地覆盖类型,而且变化最强烈.总体上,内陆水体、城镇
-
全文:指数、斑块形状指数、边缘密度指数以及多样性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980—2010年,研究区水田、内陆水体、常绿阔叶林和城镇建设用地不仅是该区域的主要土地覆盖类型,而且变化最强烈.总体上,内陆水体、城镇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网络构建与评价
-
作者:
陈小平 陈文波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重力模型 生态网络 最小费用模型
-
描述:大型生态斑块是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干扰越来越强烈,不仅大型生态斑块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不断下降,而且斑块之间连接出现弱化,“孤岛化”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通过GIS技术手段,充分考虑景观类型、坡度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采用最小费用模型构建了该区域的潜在生态廊道.基于重力模型定量分析了生态斑块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并以此将潜在生态廊道分成2级以便区别保护,识别了研究区重要生态节点和生态断裂点,分析了该潜在生态网络结构的连通性.结果表明:森林和农田是构成研究区生态廊道的主要景观类型;生态斑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差异显著;区域生态网络结构较复杂,网络连接度和闭合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网络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
全文:大型生态斑块是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干扰越来越强烈,不仅大型生态斑块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不断下降,而且斑块之间连接出现弱化,“孤岛化”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通过GIS技术手段,充分考虑景观类型、坡度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采用最小费用模型构建了该区域的潜在生态廊道.基于重力模型定量分析了生态斑块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并以此将潜在生态廊道分成2级以便区别保护,识别了研究区重要生态节点和生态断裂点,分析了该潜在生态网络结构的连通性.结果表明:森林和农田是构成研究区生态廊道的主要景观类型;生态斑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差异显著;区域生态网络结构较复杂,网络连接度和闭合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网络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
鄱阳湖苔草湿地非淹水期CO2释放特征
-
作者:
胡启武 幸瑞新 朱丽丽 吴琴 尧波 刘影 胡斌华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Q10 土壤呼吸 鄱阳湖 湿地 生态系统呼吸
-
描述:~960.94 mg CO2·m-2·h-1,土壤呼吸占生态系统呼吸的比例为64%(39%~84%);土壤温度是苔草湿地CO2通量的主要控制因子,可以解释呼吸速率80%以上的变异;生态系统呼吸与土壤呼吸
-
全文:~960.94 mg CO2·m-2·h-1,土壤呼吸占生态系统呼吸的比例为64%(39%~84%);土壤温度是苔草湿地CO2通量的主要控制因子,可以解释呼吸速率80%以上的变异;生态系统呼吸与土壤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