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孤鹜已远》连载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与谢灵运(七)
作者:暂无 来源:学苑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  陶诗  失意  陶渊明  田园诗  山水诗  连载  真意 
描述:(七) 与田园诗宗陶渊明不同,谢灵运政坛失意,啸傲山水,笔弄风浪,成为一代山水诗宗。陶诗与诗,状尽了中国田园山水之高妙深远。谢灵运一生"攀云穷千峰,弄水涉万壑",以天然绮丽之辞章,状千山万壑之
全文:(七) 与田园诗宗陶渊明不同,谢灵运政坛失意,啸傲山水,笔弄风浪,成为一代山水诗宗。陶诗与诗,状尽了中国田园山水之高妙深远。谢灵运一生"攀云穷千峰,弄水涉万壑",以天然绮丽之辞章,状千山万壑之
《孤鹜已远》连载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与谢灵运(六)
作者: 萧含  来源:学苑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  中国文学  《文心雕龙》  论诗绝句  陶渊明  晋宋时期  连载  真意 
描述:(六) 作为晋宋时期最著名的诗人,陶渊明与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园林里两株英挺的秀木,珠玉灿然,落英缤纷。金人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中论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概括极为准确。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状诗“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描述极为精微。
全文:(六) 作为晋宋时期最著名的诗人,陶渊明与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园林里两株英挺的秀木,珠玉灿然,落英缤纷。金人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中论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概括极为准确。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状诗“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描述极为精微。
鄱阳湖乐安江流域非点源氮污染的时空变化研究
作者: 庄霞  来源:东南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输出通量  乐安江流域  鄱阳湖  非点源氮  土地利用 
描述:乐安江是影响鄱阳湖水质的一条重要河流,近年来非点源污染迅速增加,水质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下垫面特征,是影响非点源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结构对营养盐的输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GIS手段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空间信息库,包括土地利用、土壤类型、DEM和小流域分布图。应用DEM进行流域刻划,结合2009年4月、9月、12月三次小流域地表水质监测分析数据,分析了流域水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水质的影响。 首先在空间上依据地形、地貌把研究区划分出两个区域:东北部低中山区、西南部丘陵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在空间上从上游向下游基本呈增加趋势;西南部地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普遍高于东北部地区,说明上游水质普遍好于下游水质。氮的流失主要以可溶态形式,TN和DTN全年变化剧烈,在12月份普遍较高,4月份次之,9月份最低。在监测各月份乐安江流域TN浓度的范围为0.09mg/L-1.359mg/L,水质属中营养水平。NO3—-N浓度平均值为DTN的65%,是DTN流失的主要形态,其时空分布与TN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丰水期4月份,NH3-N的平均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平水期9月份NH3-N平均浓度为三氮之首;NO2—-N全年含量最低。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物指标的关系发现:林地、草地具有消弱、抑制非点源污染的作用,其中林地控制非点源污染物的效果最为明显、草地次之;随着林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面积的增加,流域营养盐的输出强度增大。林地—草地结构类型控制的小流域氮污染物指标较林地—耕地为主控制的低(除NH4-N)。土地利用对地表水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比重上,也体现在各种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上。 在此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用TN浓度表征氮营养盐输出水平,建立了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面积比例与TN浓度的定量关系,并计算获得乐安江流域耕地、林地的TN输出系数分别为2.0398mg/L、0.1968mg/L,为流域尺度的营养盐输出负荷估算提供重要参数。根据研究区的相关资料,通过SCS径流曲线模型得到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地表径流,计算得出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非点源氮负荷量,得到在2009年的降雨条件下,流域TN、NO3—-N、NH3-N、NO2—-N的输出通量分别为0.3964 t/(km2•a)、0.2007 t/(km2•a)、0.0661 t/(km2•a)、0.0117t/(km2•a);林地、耕地、草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径流水中TN输出通量为别为0.1602 t/(km2•a)、1.850 t/(km2•a)、0.8132 t/(km2•a)。
全文:乐安江是影响鄱阳湖水质的一条重要河流,近年来非点源污染迅速增加,水质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下垫面特征,是影响非点源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结构对营养盐的输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GIS手段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空间信息库,包括土地利用、土壤类型、DEM和小流域分布图。应用DEM进行流域刻划,结合2009年4月、9月、12月三次小流域地表水质监测分析数据,分析了流域水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水质的影响。 首先在空间上依据地形、地貌把研究区划分出两个区域:东北部低中山区、西南部丘陵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在空间上从上游向下游基本呈增加趋势;西南部地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普遍高于东北部地区,说明上游水质普遍好于下游水质。氮的流失主要以可溶态形式,TN和DTN全年变化剧烈,在12月份普遍较高,4月份次之,9月份最低。在监测各月份乐安江流域TN浓度的范围为0.09mg/L-1.359mg/L,水质属中营养水平。NO3—-N浓度平均值为DTN的65%,是DTN流失的主要形态,其时空分布与TN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丰水期4月份,NH3-N的平均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平水期9月份NH3-N平均浓度为三氮之首;NO2—-N全年含量最低。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物指标的关系发现:林地、草地具有消弱、抑制非点源污染的作用,其中林地控制非点源污染物的效果最为明显、草地次之;随着林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面积的增加,流域营养盐的输出强度增大。林地—草地结构类型控制的小流域氮污染物指标较林地—耕地为主控制的低(除NH4-N)。土地利用对地表水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比重上,也体现在各种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上。 在此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用TN浓度表征氮营养盐输出水平,建立了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面积比例与TN浓度的定量关系,并计算获得乐安江流域耕地、林地的TN输出系数分别为2.0398mg/L、0.1968mg/L,为流域尺度的营养盐输出负荷估算提供重要参数。根据研究区的相关资料,通过SCS径流曲线模型得到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地表径流,计算得出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非点源氮负荷量,得到在2009年的降雨条件下,流域TN、NO3—-N、NH3-N、NO2—-N的输出通量分别为0.3964 t/(km2•a)、0.2007 t/(km2•a)、0.0661 t/(km2•a)、0.0117t/(km2•a);林地、耕地、草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径流水中TN输出通量为别为0.1602 t/(km2•a)、1.850 t/(km2•a)、0.8132 t/(km2•a)。
鄱阳湖乐安江流域非点源氮污染的时空变化研究
作者: 庄霞  来源:东南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输出通量  乐安江流域  鄱阳湖  非点源氮  土地利用 
描述:乐安江是影响鄱阳湖水质的一条重要河流,近年来非点源污染迅速增加,水质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下垫面特征,是影响非点源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结构对营养盐的输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GIS手段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空间信息库,包括土地利用、土壤类型、DEM和小流域分布图。应用DEM进行流域刻划,结合2009年4月、9月、12月三次小流域地表水质监测分析数据,分析了流域水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水质的影响。 首先在空间上依据地形、地貌把研究区划分出两个区域:东北部低中山区、西南部丘陵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在空间上从上游向下游基本呈增加趋势;西南部地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普遍高于东北部地区,说明上游水质普遍好于下游水质。氮的流失主要以可溶态形式,TN和DTN全年变化剧烈,在12月份普遍较高,4月份次之,9月份最低。在监测各月份乐安江流域TN浓度的范围为0.09mg/L-1.359mg/L,水质属中营养水平。NO3—-N浓度平均值为DTN的65%,是DTN流失的主要形态,其时空分布与TN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丰水期4月份,NH3-N的平均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平水期9月份NH3-N平均浓度为三氮之首;NO2—-N全年含量最低。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物指标的关系发现:林地、草地具有消弱、抑制非点源污染的作用,其中林地控制非点源污染物的效果最为明显、草地次之;随着林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面积的增加,流域营养盐的输出强度增大。林地—草地结构类型控制的小流域氮污染物指标较林地—耕地为主控制的低(除NH4-N)。土地利用对地表水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比重上,也体现在各种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上。 在此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用TN浓度表征氮营养盐输出水平,建立了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面积比例与TN浓度的定量关系,并计算获得乐安江流域耕地、林地的TN输出系数分别为2.0398mg/L、0.1968mg/L,为流域尺度的营养盐输出负荷估算提供重要参数。根据研究区的相关资料,通过SCS径流曲线模型得到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地表径流,计算得出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非点源氮负荷量,得到在2009年的降雨条件下,流域TN、NO3—-N、NH3-N、NO2—-N的输出通量分别为0.3964 t/(km2•a)、0.2007 t/(km2•a)、0.0661 t/(km2•a)、0.0117t/(km2•a);林地、耕地、草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径流水中TN输出通量为别为0.1602 t/(km2•a)、1.850 t/(km2•a)、0.8132 t/(km2•a)。
全文:乐安江是影响鄱阳湖水质的一条重要河流,近年来非点源污染迅速增加,水质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下垫面特征,是影响非点源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结构对营养盐的输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GIS手段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空间信息库,包括土地利用、土壤类型、DEM和小流域分布图。应用DEM进行流域刻划,结合2009年4月、9月、12月三次小流域地表水质监测分析数据,分析了流域水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水质的影响。 首先在空间上依据地形、地貌把研究区划分出两个区域:东北部低中山区、西南部丘陵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在空间上从上游向下游基本呈增加趋势;西南部地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普遍高于东北部地区,说明上游水质普遍好于下游水质。氮的流失主要以可溶态形式,TN和DTN全年变化剧烈,在12月份普遍较高,4月份次之,9月份最低。在监测各月份乐安江流域TN浓度的范围为0.09mg/L-1.359mg/L,水质属中营养水平。NO3—-N浓度平均值为DTN的65%,是DTN流失的主要形态,其时空分布与TN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丰水期4月份,NH3-N的平均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平水期9月份NH3-N平均浓度为三氮之首;NO2—-N全年含量最低。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物指标的关系发现:林地、草地具有消弱、抑制非点源污染的作用,其中林地控制非点源污染物的效果最为明显、草地次之;随着林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面积的增加,流域营养盐的输出强度增大。林地—草地结构类型控制的小流域氮污染物指标较林地—耕地为主控制的低(除NH4-N)。土地利用对地表水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比重上,也体现在各种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上。 在此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用TN浓度表征氮营养盐输出水平,建立了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面积比例与TN浓度的定量关系,并计算获得乐安江流域耕地、林地的TN输出系数分别为2.0398mg/L、0.1968mg/L,为流域尺度的营养盐输出负荷估算提供重要参数。根据研究区的相关资料,通过SCS径流曲线模型得到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地表径流,计算得出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非点源氮负荷量,得到在2009年的降雨条件下,流域TN、NO3—-N、NH3-N、NO2—-N的输出通量分别为0.3964 t/(km2•a)、0.2007 t/(km2•a)、0.0661 t/(km2•a)、0.0117t/(km2•a);林地、耕地、草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径流水中TN输出通量为别为0.1602 t/(km2•a)、1.850 t/(km2•a)、0.8132 t/(km2•a)。
鄱阳湖乐安江流域非点源氮污染的时空变化研究
作者: 庄霞  来源:东南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输出通量  乐安江流域  鄱阳湖  非点源氮  土地利用 
描述:乐安江是影响鄱阳湖水质的一条重要河流,近年来非点源污染迅速增加,水质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下垫面特征,是影响非点源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结构对营养盐的输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GIS手段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空间信息库,包括土地利用、土壤类型、DEM和小流域分布图。应用DEM进行流域刻划,结合2009年4月、9月、12月三次小流域地表水质监测分析数据,分析了流域水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水质的影响。 首先在空间上依据地形、地貌把研究区划分出两个区域:东北部低中山区、西南部丘陵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在空间上从上游向下游基本呈增加趋势;西南部地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普遍高于东北部地区,说明上游水质普遍好于下游水质。氮的流失主要以可溶态形式,TN和DTN全年变化剧烈,在12月份普遍较高,4月份次之,9月份最低。在监测各月份乐安江流域TN浓度的范围为0.09mg/L-1.359mg/L,水质属中营养水平。NO3—-N浓度平均值为DTN的65%,是DTN流失的主要形态,其时空分布与TN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丰水期4月份,NH3-N的平均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平水期9月份NH3-N平均浓度为三氮之首;NO2—-N全年含量最低。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物指标的关系发现:林地、草地具有消弱、抑制非点源污染的作用,其中林地控制非点源污染物的效果最为明显、草地次之;随着林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面积的增加,流域营养盐的输出强度增大。林地—草地结构类型控制的小流域氮污染物指标较林地—耕地为主控制的低(除NH4-N)。土地利用对地表水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比重上,也体现在各种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上。 在此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用TN浓度表征氮营养盐输出水平,建立了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面积比例与TN浓度的定量关系,并计算获得乐安江流域耕地、林地的TN输出系数分别为2.0398mg/L、0.1968mg/L,为流域尺度的营养盐输出负荷估算提供重要参数。根据研究区的相关资料,通过SCS径流曲线模型得到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地表径流,计算得出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非点源氮负荷量,得到在2009年的降雨条件下,流域TN、NO3—-N、NH3-N、NO2—-N的输出通量分别为0.3964 t/(km2•a)、0.2007 t/(km2•a)、0.0661 t/(km2•a)、0.0117t/(km2•a);林地、耕地、草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径流水中TN输出通量为别为0.1602 t/(km2•a)、1.850 t/(km2•a)、0.8132 t/(km2•a)。
全文:乐安江是影响鄱阳湖水质的一条重要河流,近年来非点源污染迅速增加,水质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下垫面特征,是影响非点源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结构对营养盐的输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GIS手段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空间信息库,包括土地利用、土壤类型、DEM和小流域分布图。应用DEM进行流域刻划,结合2009年4月、9月、12月三次小流域地表水质监测分析数据,分析了流域水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水质的影响。 首先在空间上依据地形、地貌把研究区划分出两个区域:东北部低中山区、西南部丘陵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在空间上从上游向下游基本呈增加趋势;西南部地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普遍高于东北部地区,说明上游水质普遍好于下游水质。氮的流失主要以可溶态形式,TN和DTN全年变化剧烈,在12月份普遍较高,4月份次之,9月份最低。在监测各月份乐安江流域TN浓度的范围为0.09mg/L-1.359mg/L,水质属中营养水平。NO3—-N浓度平均值为DTN的65%,是DTN流失的主要形态,其时空分布与TN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丰水期4月份,NH3-N的平均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平水期9月份NH3-N平均浓度为三氮之首;NO2—-N全年含量最低。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物指标的关系发现:林地、草地具有消弱、抑制非点源污染的作用,其中林地控制非点源污染物的效果最为明显、草地次之;随着林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面积的增加,流域营养盐的输出强度增大。林地—草地结构类型控制的小流域氮污染物指标较林地—耕地为主控制的低(除NH4-N)。土地利用对地表水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比重上,也体现在各种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上。 在此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用TN浓度表征氮营养盐输出水平,建立了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面积比例与TN浓度的定量关系,并计算获得乐安江流域耕地、林地的TN输出系数分别为2.0398mg/L、0.1968mg/L,为流域尺度的营养盐输出负荷估算提供重要参数。根据研究区的相关资料,通过SCS径流曲线模型得到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地表径流,计算得出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非点源氮负荷量,得到在2009年的降雨条件下,流域TN、NO3—-N、NH3-N、NO2—-N的输出通量分别为0.3964 t/(km2•a)、0.2007 t/(km2•a)、0.0661 t/(km2•a)、0.0117t/(km2•a);林地、耕地、草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径流水中TN输出通量为别为0.1602 t/(km2•a)、1.850 t/(km2•a)、0.8132 t/(km2•a)。
主动策应 全面对接 努力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有大作为
作者: 王俊雄  来源:老区建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古城  都阳湖  对接工作  经济区规划  治理保护  生态经济区  生态产业  经济发展  块状经济  传统农业县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是关系江西发展全局、惠及子孙后代的宏大工程。作为规划中"两核一控"项目及"五河一湖"源头环境治理保护工程的重点县万,关键就是要做好策应和对接工作,找准、选准、把准"三个点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是关系江西发展全局、惠及子孙后代的宏大工程。作为规划中"两核一控"项目及"五河一湖"源头环境治理保护工程的重点县万,关键就是要做好策应和对接工作,找准、选准、把准"三个点
鄱阳湖流域水体重金属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作者: 李鸣 刘琪璟 周文斌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健康风险评价  重金属 
描述:产生风险的主要污染物;总健康风险主要集中在10-7~10-6 a-1,最大值出现在信江下游,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通过饮水途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除赣江外,各河流中下游的总健康风险水平明显高于上游,赣江上游、信江中下游、乐安江中下游及饶河河段的总健康风险相对于其他区域明显偏高.
全文:产生风险的主要污染物;总健康风险主要集中在10-7~10-6 a-1,最大值出现在信江下游,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通过饮水途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除赣江外,各河流中下游的总健康风险水平明显高于上游,赣江上游、信江中下游、乐安江中下游及饶河河段的总健康风险相对于其他区域明显偏高.
江西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源与碳汇区域均衡分析
作者: 张万明  来源:中山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碳源  碳排放基尼系数  碳汇负担系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碳汇  碳均衡  聚类分析 
描述:本论文采用IPCC发布的能源燃烧缺省碳排放系数对2006年我国江西省及鄱 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源进行了计算,利用前人的研究系数对森林 碳汇进行了计算,并对二者进行了均衡分析。通过计算,2006年鄱阳湖生态经济 区和江西省的碳源大小分别为22.70TgC/a和35.58TgC/a,碳汇大小分别为 2.407TgC/a和11.81TgC/a。碳均衡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江西省整体区域碳均 衡账户上均为碳负债,其大小分别为20.300TgC/a和23.770TgC/a。 依据基尼系数的内涵,构建了评价区域碳排放内、外部公平性的系数——碳 排放基尼系数(Gce)和碳汇负担系数(CBC)。通过计算和分析,2006年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的Gce为0.51,江西省2006年的Gce为0.62,均处于Gce>0.5的差距悬殊 范围,说明区域内碳排放严重不公平。从CBC的大小分析得到,2006年鄱阳湖生 态经济区是江西省最重要碳排放不公平因子。 此外,本文还以均衡账户余额及森林面积作为低碳变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 区进行聚类分析,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县、区分成四类,碳均衡现状从好到 差依次为:排在第一的一类只有浮梁县、武宁县、贵溪市、抚州市区和鄱阳县; 第二类,大部分单位处于这一类: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进贤县、景德镇市 区、乐平市、九江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瑞 昌市、鹰潭市区、余江县、东乡县、余干县、万年县、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 和新干县等大部分县区;第三类有九江市区和新余市区;第四类只有南昌市区。 本研究对江西省内各单位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单位的碳均衡分析及碳 排放公平性评价,有助于决策部门根据碳均衡账户的情况及碳汇负担系数的大小 对江西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碳排放指标进行合理分配,统筹管理。
全文:本论文采用IPCC发布的能源燃烧缺省碳排放系数对2006年我国江西省及鄱 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源进行了计算,利用前人的研究系数对森林 碳汇进行了计算,并对二者进行了均衡分析。通过计算,2006年鄱阳湖生态经济 区和江西省的碳源大小分别为22.70TgC/a和35.58TgC/a,碳汇大小分别为 2.407TgC/a和11.81TgC/a。碳均衡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江西省整体区域碳均 衡账户上均为碳负债,其大小分别为20.300TgC/a和23.770TgC/a。 依据基尼系数的内涵,构建了评价区域碳排放内、外部公平性的系数——碳 排放基尼系数(Gce)和碳汇负担系数(CBC)。通过计算和分析,2006年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的Gce为0.51,江西省2006年的Gce为0.62,均处于Gce>0.5的差距悬殊 范围,说明区域内碳排放严重不公平。从CBC的大小分析得到,2006年鄱阳湖生 态经济区是江西省最重要碳排放不公平因子。 此外,本文还以均衡账户余额及森林面积作为低碳变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 区进行聚类分析,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县、区分成四类,碳均衡现状从好到 差依次为:排在第一的一类只有浮梁县、武宁县、贵溪市、抚州市区和鄱阳县; 第二类,大部分单位处于这一类: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进贤县、景德镇市 区、乐平市、九江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瑞 昌市、鹰潭市区、余江县、东乡县、余干县、万年县、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 和新干县等大部分县区;第三类有九江市区和新余市区;第四类只有南昌市区。 本研究对江西省内各单位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单位的碳均衡分析及碳 排放公平性评价,有助于决策部门根据碳均衡账户的情况及碳汇负担系数的大小 对江西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碳排放指标进行合理分配,统筹管理。
江西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源与碳汇区域均衡分析
作者: 张万明  来源:中山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碳源  碳排放基尼系数  碳汇负担系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碳汇  碳均衡  聚类分析 
描述:本论文采用IPCC发布的能源燃烧缺省碳排放系数对2006年我国江西省及鄱 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源进行了计算,利用前人的研究系数对森林 碳汇进行了计算,并对二者进行了均衡分析。通过计算,2006年鄱阳湖生态经济 区和江西省的碳源大小分别为22.70TgC/a和35.58TgC/a,碳汇大小分别为 2.407TgC/a和11.81TgC/a。碳均衡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江西省整体区域碳均 衡账户上均为碳负债,其大小分别为20.300TgC/a和23.770TgC/a。 依据基尼系数的内涵,构建了评价区域碳排放内、外部公平性的系数——碳 排放基尼系数(Gce)和碳汇负担系数(CBC)。通过计算和分析,2006年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的Gce为0.51,江西省2006年的Gce为0.62,均处于Gce>0.5的差距悬殊 范围,说明区域内碳排放严重不公平。从CBC的大小分析得到,2006年鄱阳湖生 态经济区是江西省最重要碳排放不公平因子。 此外,本文还以均衡账户余额及森林面积作为低碳变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 区进行聚类分析,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县、区分成四类,碳均衡现状从好到 差依次为:排在第一的一类只有浮梁县、武宁县、贵溪市、抚州市区和鄱阳县; 第二类,大部分单位处于这一类: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进贤县、景德镇市 区、乐平市、九江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瑞 昌市、鹰潭市区、余江县、东乡县、余干县、万年县、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 和新干县等大部分县区;第三类有九江市区和新余市区;第四类只有南昌市区。 本研究对江西省内各单位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单位的碳均衡分析及碳 排放公平性评价,有助于决策部门根据碳均衡账户的情况及碳汇负担系数的大小 对江西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碳排放指标进行合理分配,统筹管理。
全文:本论文采用IPCC发布的能源燃烧缺省碳排放系数对2006年我国江西省及鄱 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源进行了计算,利用前人的研究系数对森林 碳汇进行了计算,并对二者进行了均衡分析。通过计算,2006年鄱阳湖生态经济 区和江西省的碳源大小分别为22.70TgC/a和35.58TgC/a,碳汇大小分别为 2.407TgC/a和11.81TgC/a。碳均衡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江西省整体区域碳均 衡账户上均为碳负债,其大小分别为20.300TgC/a和23.770TgC/a。 依据基尼系数的内涵,构建了评价区域碳排放内、外部公平性的系数——碳 排放基尼系数(Gce)和碳汇负担系数(CBC)。通过计算和分析,2006年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的Gce为0.51,江西省2006年的Gce为0.62,均处于Gce>0.5的差距悬殊 范围,说明区域内碳排放严重不公平。从CBC的大小分析得到,2006年鄱阳湖生 态经济区是江西省最重要碳排放不公平因子。 此外,本文还以均衡账户余额及森林面积作为低碳变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 区进行聚类分析,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县、区分成四类,碳均衡现状从好到 差依次为:排在第一的一类只有浮梁县、武宁县、贵溪市、抚州市区和鄱阳县; 第二类,大部分单位处于这一类: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进贤县、景德镇市 区、乐平市、九江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瑞 昌市、鹰潭市区、余江县、东乡县、余干县、万年县、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 和新干县等大部分县区;第三类有九江市区和新余市区;第四类只有南昌市区。 本研究对江西省内各单位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单位的碳均衡分析及碳 排放公平性评价,有助于决策部门根据碳均衡账户的情况及碳汇负担系数的大小 对江西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碳排放指标进行合理分配,统筹管理。
江西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源与碳汇区域均衡分析
作者: 张万明  来源:中山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碳源  碳排放基尼系数  碳汇负担系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碳汇  碳均衡  聚类分析 
描述:本论文采用IPCC发布的能源燃烧缺省碳排放系数对2006年我国江西省及鄱 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源进行了计算,利用前人的研究系数对森林 碳汇进行了计算,并对二者进行了均衡分析。通过计算,2006年鄱阳湖生态经济 区和江西省的碳源大小分别为22.70TgC/a和35.58TgC/a,碳汇大小分别为 2.407TgC/a和11.81TgC/a。碳均衡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江西省整体区域碳均 衡账户上均为碳负债,其大小分别为20.300TgC/a和23.770TgC/a。 依据基尼系数的内涵,构建了评价区域碳排放内、外部公平性的系数——碳 排放基尼系数(Gce)和碳汇负担系数(CBC)。通过计算和分析,2006年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的Gce为0.51,江西省2006年的Gce为0.62,均处于Gce>0.5的差距悬殊 范围,说明区域内碳排放严重不公平。从CBC的大小分析得到,2006年鄱阳湖生 态经济区是江西省最重要碳排放不公平因子。 此外,本文还以均衡账户余额及森林面积作为低碳变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 区进行聚类分析,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县、区分成四类,碳均衡现状从好到 差依次为:排在第一的一类只有浮梁县、武宁县、贵溪市、抚州市区和鄱阳县; 第二类,大部分单位处于这一类: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进贤县、景德镇市 区、乐平市、九江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瑞 昌市、鹰潭市区、余江县、东乡县、余干县、万年县、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 和新干县等大部分县区;第三类有九江市区和新余市区;第四类只有南昌市区。 本研究对江西省内各单位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单位的碳均衡分析及碳 排放公平性评价,有助于决策部门根据碳均衡账户的情况及碳汇负担系数的大小 对江西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碳排放指标进行合理分配,统筹管理。
全文:本论文采用IPCC发布的能源燃烧缺省碳排放系数对2006年我国江西省及鄱 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源进行了计算,利用前人的研究系数对森林 碳汇进行了计算,并对二者进行了均衡分析。通过计算,2006年鄱阳湖生态经济 区和江西省的碳源大小分别为22.70TgC/a和35.58TgC/a,碳汇大小分别为 2.407TgC/a和11.81TgC/a。碳均衡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江西省整体区域碳均 衡账户上均为碳负债,其大小分别为20.300TgC/a和23.770TgC/a。 依据基尼系数的内涵,构建了评价区域碳排放内、外部公平性的系数——碳 排放基尼系数(Gce)和碳汇负担系数(CBC)。通过计算和分析,2006年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的Gce为0.51,江西省2006年的Gce为0.62,均处于Gce>0.5的差距悬殊 范围,说明区域内碳排放严重不公平。从CBC的大小分析得到,2006年鄱阳湖生 态经济区是江西省最重要碳排放不公平因子。 此外,本文还以均衡账户余额及森林面积作为低碳变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 区进行聚类分析,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县、区分成四类,碳均衡现状从好到 差依次为:排在第一的一类只有浮梁县、武宁县、贵溪市、抚州市区和鄱阳县; 第二类,大部分单位处于这一类: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进贤县、景德镇市 区、乐平市、九江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瑞 昌市、鹰潭市区、余江县、东乡县、余干县、万年县、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 和新干县等大部分县区;第三类有九江市区和新余市区;第四类只有南昌市区。 本研究对江西省内各单位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单位的碳均衡分析及碳 排放公平性评价,有助于决策部门根据碳均衡账户的情况及碳汇负担系数的大小 对江西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碳排放指标进行合理分配,统筹管理。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