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沿岸带螺的物种组成及其生境
作者: 严家跃 黄心一 陈家宽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生境类型  淡水螺类  物种多样性 
描述:螺科(2种)和黑螺科(1种)。与前人的研究相比,本次调查的螺物种数有较大的下降,但田螺科和觿螺科的物种仍是整个螺群落的主要组成部分。淤泥生境的螺物种组成与其他生境的差异较大,淤泥生境的螺物种
全文:螺科(2种)和黑螺科(1种)。与前人的研究相比,本次调查的螺物种数有较大的下降,但田螺科和觿螺科的物种仍是整个螺群落的主要组成部分。淤泥生境的螺物种组成与其他生境的差异较大,淤泥生境的螺物种
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生物量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的初步建议
作者: 官少飞 郎青 张本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量  水生植物  鄱阳湖 
描述:用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测定了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物量。根据22个断面,199个采集点,398个样方的测定结果,得出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年生产量为431.76万吨(湿重),即相当于5.44×10~(-15)焦耳(能量)。其中,马来眼子菜、苦草和黑藻等3种合计约占总生物量的71.46%。全湖可供草食性鱼类食用的水生维管束植物约占总量的86.9%。文中还对4个植物带和9个群丛生物量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人工增殖草食性鱼类,调整湖中植被组成,保护和种植水生经济植物等合理开发利用鄱阳湖水生植物资源的初步建议。
全文:用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测定了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物量。根据22个断面,199个采集点,398个样方的测定结果,得出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年生产量为431.76万吨(湿重),即相当于5.44×10~(-15)焦耳(能量)。其中,马来眼子菜、苦草和黑藻等3种合计约占总生物量的71.46%。全湖可供草食性鱼类食用的水生维管束植物约占总量的86.9%。文中还对4个植物带和9个群丛生物量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人工增殖草食性鱼类,调整湖中植被组成,保护和种植水生经济植物等合理开发利用鄱阳湖水生植物资源的初步建议。
吴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鱼体中重金属的富集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 涂宗财 庞娟娟 郑婷婷 唐平平 王辉 张露 沙小梅 陈雪岚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富集  淡水鱼  吴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安全性评价  重金属 
描述:含量要高于其它3种元素。4种重金属在鱼肌肉中的含量均符合国内外标准。目标危险系数(THQ)分析结果表明,Pb导致的健康风险最高,Cd最低,单一重金属THQ值和复合重金属TTHQ值均小于1,说明吴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鱼类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较低,不会对消费者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全文:含量要高于其它3种元素。4种重金属在鱼肌肉中的含量均符合国内外标准。目标危险系数(THQ)分析结果表明,Pb导致的健康风险最高,Cd最低,单一重金属THQ值和复合重金属TTHQ值均小于1,说明吴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鱼类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较低,不会对消费者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鄱阳湖渔业资源现状及其环境监测
作者: 钱新娥 黄春根 王亚民 熊飞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渔业资源  监测  鄱阳湖  现状  环境 
描述:1 997— 1 999年对鄱阳湖区渔业资源与环境进行了动态监测 ,统计渔获物 2 778kg,生物学测定 1 62 7尾 ,采集到鱼类 1 2 2种 ,隶属于 1 2目 2 1科 77属 ,其中鲤
全文:1 997— 1 999年对鄱阳湖区渔业资源与环境进行了动态监测 ,统计渔获物 2 778kg,生物学测定 1 62 7尾 ,采集到鱼类 1 2 2种 ,隶属于 1 2目 2 1科 77属 ,其中鲤
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生物量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的初步建议
作者: 官少飞 郎青 张本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量  水生植物  鄱阳湖 
描述:用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测定了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物量。根据22个断面,199个采集点,398个样方的测定结果,得出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年生产量为431.76万吨(湿重),即相当于5.44×10~(-15)焦耳(能量)。其中,马来眼子菜、苦草和黑藻等3种合计约占总生物量的71.46%。全湖可供草食性鱼类食用的水生维管束植物约占总量的86.9%。文中还对4个植物带和9个群丛生物量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人工增殖草食性鱼类,调整湖中植被组成,保护和种植水生经济植物等合理开发利用鄱阳湖水生植物资源的初步建议。
全文:用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测定了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物量。根据22个断面,199个采集点,398个样方的测定结果,得出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年生产量为431.76万吨(湿重),即相当于5.44×10~(-15)焦耳(能量)。其中,马来眼子菜、苦草和黑藻等3种合计约占总生物量的71.46%。全湖可供草食性鱼类食用的水生维管束植物约占总量的86.9%。文中还对4个植物带和9个群丛生物量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人工增殖草食性鱼类,调整湖中植被组成,保护和种植水生经济植物等合理开发利用鄱阳湖水生植物资源的初步建议。
吴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鱼体中重金属的富集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 涂宗财 庞娟娟 郑婷婷 唐平平 王辉 张露 沙小梅 陈雪岚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富集  淡水鱼  吴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安全性评价  重金属 
描述:含量要高于其它3种元素。4种重金属在鱼肌肉中的含量均符合国内外标准。目标危险系数(THQ)分析结果表明,Pb导致的健康风险最高,Cd最低,单一重金属THQ值和复合重金属TTHQ值均小于1,说明吴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鱼类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较低,不会对消费者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全文:含量要高于其它3种元素。4种重金属在鱼肌肉中的含量均符合国内外标准。目标危险系数(THQ)分析结果表明,Pb导致的健康风险最高,Cd最低,单一重金属THQ值和复合重金属TTHQ值均小于1,说明吴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鱼类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较低,不会对消费者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鄱阳湖及洞庭湖红鳍原鲌的群体分化研究
作者: 胡玉婷 杨少荣 黎明政 曹文宣 刘焕章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态学  群体分化  鄱阳湖  细胞色素b  红鳍原鲌 
描述:结合形态和线粒体Cyt b数据,研究了鄱阳湖及洞庭湖定居性鱼类红鳍原鲌的6个地理群体(湖口群体、星子群体、都昌群体、鄱阳群体、余干群体和洞庭湖群体)共186尾样本的群体分化情况。形态分析结果显示地理群体间形态差异较小。遗传分析结果中,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567—0.33429,显示群体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而单倍型分布和分子变异分析(AMOVA)也得到相似的结果。根据群体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树,6个群体分为两大支:洞庭湖群体与其他群体距离最远,单独聚为一支;星子、都昌、鄱阳和余干4群体聚成另一支,而湖口群体处于两支的过渡位置。因此,群体间已产生显著遗传分化,且主要体现在洞庭湖和鄱阳湖各群体间。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及红鳍原鲌的生活习性认为,鄱阳湖及洞庭湖红鳍原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是红鳍原鲌定居性的生活习性导致不同地理群体间长期的群体隔离、缺乏基因交流的结果。
全文:结合形态和线粒体Cyt b数据,研究了鄱阳湖及洞庭湖定居性鱼类红鳍原鲌的6个地理群体(湖口群体、星子群体、都昌群体、鄱阳群体、余干群体和洞庭湖群体)共186尾样本的群体分化情况。形态分析结果显示地理群体间形态差异较小。遗传分析结果中,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567—0.33429,显示群体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而单倍型分布和分子变异分析(AMOVA)也得到相似的结果。根据群体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树,6个群体分为两大支:洞庭湖群体与其他群体距离最远,单独聚为一支;星子、都昌、鄱阳和余干4群体聚成另一支,而湖口群体处于两支的过渡位置。因此,群体间已产生显著遗传分化,且主要体现在洞庭湖和鄱阳湖各群体间。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及红鳍原鲌的生活习性认为,鄱阳湖及洞庭湖红鳍原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是红鳍原鲌定居性的生活习性导致不同地理群体间长期的群体隔离、缺乏基因交流的结果。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
作者: 张婷 马行厚 王桂苹 李德亮 金斌松 秦海明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浮游动物  空间分布  群落结构  浮游植物 
描述:23种、枝角类3种和桡足3种),其中大湖池和朱市湖是浮游生物种类数最多的2个子湖。各子湖及赣江和修河间浮游生物现存量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分别为260—(8.18×106)cells/L(浮游植物
全文:23种、枝角类3种和桡足3种),其中大湖池和朱市湖是浮游生物种类数最多的2个子湖。各子湖及赣江和修河间浮游生物现存量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分别为260—(8.18×106)cells/L(浮游植物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
作者: 张婷 马行厚 王桂苹 李德亮 金斌松 秦海明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浮游动物  空间分布  群落结构  浮游植物 
描述:23种、枝角类3种和桡足3种),其中大湖池和朱市湖是浮游生物种类数最多的2个子湖。各子湖及赣江和修河间浮游生物现存量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分别为260—(8.18×106)cells/L(浮游植物
全文:23种、枝角类3种和桡足3种),其中大湖池和朱市湖是浮游生物种类数最多的2个子湖。各子湖及赣江和修河间浮游生物现存量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分别为260—(8.18×106)cells/L(浮游植物
鄱阳湖泥鳅黑色素聚集激素1基因及其蛋白结构特征分析
作者: 徐敏圣 史建伍 胡芳琴 肖芳美 方磊 盛军庆 王军花 洪一江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黑色素聚集激素  Pmch基因  鄱阳湖  泥鳅 
描述:RACE-PCR技术首次克隆出了鄱阳湖泥鳅前原黑色素聚集激素1(Prepro-melanin-concentrating hormone 1,Pmch1)基因c DNA全长序列,将其命名为Ma Pmch1
全文:RACE-PCR技术首次克隆出了鄱阳湖泥鳅前原黑色素聚集激素1(Prepro-melanin-concentrating hormone 1,Pmch1)基因c DNA全长序列,将其命名为Ma Pmch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