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行走乡——鄱阳湖鸟类保护区考察记
作者: 子岚  来源: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行走乡——鄱阳湖鸟类保护区考察记
行走乡——鄱阳湖鸟类保护区考察记
作者: 子岚  来源:自然与科技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鸟类保护区  大白鹭  黑尾塍鹬  观鸟  繁殖地  繁殖期  大湖池  单筒望远镜  幼鸟  棕背伯劳 
描述:每年的10~11月,白鹤都会逃离剥夺了它们食物的严冬,成群结队地从北方遥远的出生地西伯利亚起飞,往南穿越大半个中国,最终落脚到位于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越冬。
全文:每年的10~11月,白鹤都会逃离剥夺了它们食物的严冬,成群结队地从北方遥远的出生地西伯利亚起飞,往南穿越大半个中国,最终落脚到位于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越冬。
鄱阳湖荷溪退田还湖湿地区域鸟类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作者: 张敬皆  来源:湿地科学与管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荷溪  多样性  湿地鸟类  保护对策 
描述:调查了鄱阳湖荷溪区域湿地鸟类资源,并对164种鸟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珍稀濒危性、鸟类季节性、生态分布进行了分析,针对湿地鸟类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对策。
全文:调查了鄱阳湖荷溪区域湿地鸟类资源,并对164种鸟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珍稀濒危性、鸟类季节性、生态分布进行了分析,针对湿地鸟类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对策。
鄱阳湖鱼类生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修复措施探讨
作者: 张志永 刘枚 彭安成 胡莲 万成炎 陈文祥  来源: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修复措施  鱼类生境  鄱阳湖 
描述:概述了鄱阳湖鱼类生境状况,分析了目前鄱阳湖鱼类生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生境萎缩或消失、生境片段化、部分栖息地环境恶化等.针对生境问题的主要诱因,提出了规范采砂行为、恢复鱼类生境的连通性、恢复湖洲滩地植被、结合流域污染防治改善鱼类栖息地环境等鱼类生境修复措施,并提出加强渔政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以促进鱼类生境和鱼类资源恢复的建议.
全文:概述了鄱阳湖鱼类生境状况,分析了目前鄱阳湖鱼类生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生境萎缩或消失、生境片段化、部分栖息地环境恶化等.针对生境问题的主要诱因,提出了规范采砂行为、恢复鱼类生境的连通性、恢复湖洲滩地植被、结合流域污染防治改善鱼类栖息地环境等鱼类生境修复措施,并提出加强渔政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以促进鱼类生境和鱼类资源恢复的建议.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 赵高峰 周怀东 胡春宏 阮本清  来源: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对策  鄱阳湖  影响  鱼类  水利枢纽工程 
描述: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与运行将季节性地阻隔鱼类的江湖交流。为维持鄱阳湖与长江鱼类资源的正常交流,通过分析鄱阳湖鱼类资源和长江、鄱阳湖鱼类交流现状,研究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兴建后造成的江湖阻隔、水文调控等对湖泊鱼类"三场"以及江湖鱼类交流的影响;为有效消减工程对鱼类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
全文: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与运行将季节性地阻隔鱼类的江湖交流。为维持鄱阳湖与长江鱼类资源的正常交流,通过分析鄱阳湖鱼类资源和长江、鄱阳湖鱼类交流现状,研究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兴建后造成的江湖阻隔、水文调控等对湖泊鱼类"三场"以及江湖鱼类交流的影响;为有效消减工程对鱼类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
鄱阳湖湖口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种类多样性
作者: 胡茂林 吴志强 刘引兰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湖口水域  种类多样性  鱼类  群落结构 
描述:2006年10月-2009年3月对鄱阳湖湖口水域拖网、定置网和虾笼渔获鱼类进行逐月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域至少有鱼类50种,隶属于6目12科42属.鱼类组成以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没有发现过河口洄游性鱼类.渔获物组成以光泽黄颡鱼、短颌鲚和等小型鱼类为主.定置网渔获物平均数量和平均产量均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种类丰度及产量变化与该水域的水位和水温变化总体呈正相关关系.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月变化在1.16-2.58之间,多数月份指数值在2以下,多样性水平偏低.目前,鄱阳湖湖口水域定置网捕捞规模较大,渔获鱼类中经济鱼类所占比例较少,且绝大多数个体较小,应加强鱼类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全文:2006年10月-2009年3月对鄱阳湖湖口水域拖网、定置网和虾笼渔获鱼类进行逐月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域至少有鱼类50种,隶属于6目12科42属.鱼类组成以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没有发现过河口洄游性鱼类.渔获物组成以光泽黄颡鱼、短颌鲚和等小型鱼类为主.定置网渔获物平均数量和平均产量均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种类丰度及产量变化与该水域的水位和水温变化总体呈正相关关系.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月变化在1.16-2.58之间,多数月份指数值在2以下,多样性水平偏低.目前,鄱阳湖湖口水域定置网捕捞规模较大,渔获鱼类中经济鱼类所占比例较少,且绝大多数个体较小,应加强鱼类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气温与水位对鄱阳湖越冬雁属鸟类数量变化影响分析——以大湖池、常湖池和朱市湖为例
作者: 熊舒 纪伟涛 伍旭东 吴志强 刘颖 裴鹏祖  来源:南方林业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闸口水位  数量变化  鄱阳湖  气温  雁属鸟类 
描述: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在大湖池站共记录到5种雁属鸟类,分别为鸿雁(Anser cygnoides)、白额雁(A.albifrons)、小白额雁(A.erythropus)、灰雁
全文: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在大湖池站共记录到5种雁属鸟类,分别为鸿雁(Anser cygnoides)、白额雁(A.albifrons)、小白额雁(A.erythropus)、灰雁
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夏秋季群落结构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耳石与生长的研究
作者: 朱其广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轮  鄱阳湖  四大家鱼  幼鱼  生长  群落结构 
描述: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作为长江干流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而且有关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研究报道较缺乏。本文以2010年6月-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鄱阳湖通江水道夏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入湖格局,并以入湖幼鱼为实验材料,观察其耳石微结构,研究耳石日龄和幼鱼的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2010年7-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渔获物调查中,共调查到鱼类种类50种,分属于8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鱼类种数的64%。鱼类多样性指数从湖口到新池乡表现出增加的趋势。2.2010年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最早时间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估算出整个通江水道在调查期间四大家鱼幼鱼总产量为3.1×106尾。其中鲢占78.75%,草鱼占18.43%,鳙和青鱼分别占2.06%和0.76%。3.根据耳石日轮分析,草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5-79d,日龄平均值为65.9±7.1d;青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3-95d,日龄平均值为78.1±10.8d;鲢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3-102d,日龄平均值为62.4±8.1d;鳙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1-93d,平均值为70.9±10.5d。4.四大家鱼幼鱼耳石短半径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同体重呈显著的指数关系。5.四大家鱼幼鱼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符合线性模型或指数模型;体重为均匀生长。
全文: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作为长江干流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而且有关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研究报道较缺乏。本文以2010年6月-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鄱阳湖通江水道夏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入湖格局,并以入湖幼鱼为实验材料,观察其耳石微结构,研究耳石日龄和幼鱼的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2010年7-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渔获物调查中,共调查到鱼类种类50种,分属于8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鱼类种数的64%。鱼类多样性指数从湖口到新池乡表现出增加的趋势。2.2010年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最早时间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估算出整个通江水道在调查期间四大家鱼幼鱼总产量为3.1×106尾。其中鲢占78.75%,草鱼占18.43%,鳙和青鱼分别占2.06%和0.76%。3.根据耳石日轮分析,草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5-79d,日龄平均值为65.9±7.1d;青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3-95d,日龄平均值为78.1±10.8d;鲢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3-102d,日龄平均值为62.4±8.1d;鳙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1-93d,平均值为70.9±10.5d。4.四大家鱼幼鱼耳石短半径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同体重呈显著的指数关系。5.四大家鱼幼鱼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符合线性模型或指数模型;体重为均匀生长。
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夏秋季群落结构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耳石与生长的研究
作者: 朱其广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轮  鄱阳湖  四大家鱼  幼鱼  生长  群落结构 
描述: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作为长江干流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而且有关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研究报道较缺乏。本文以2010年6月-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鄱阳湖通江水道夏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入湖格局,并以入湖幼鱼为实验材料,观察其耳石微结构,研究耳石日龄和幼鱼的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2010年7-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渔获物调查中,共调查到鱼类种类50种,分属于8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鱼类种数的64%。鱼类多样性指数从湖口到新池乡表现出增加的趋势。2.2010年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最早时间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估算出整个通江水道在调查期间四大家鱼幼鱼总产量为3.1×106尾。其中鲢占78.75%,草鱼占18.43%,鳙和青鱼分别占2.06%和0.76%。3.根据耳石日轮分析,草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5-79d,日龄平均值为65.9±7.1d;青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3-95d,日龄平均值为78.1±10.8d;鲢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3-102d,日龄平均值为62.4±8.1d;鳙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1-93d,平均值为70.9±10.5d。4.四大家鱼幼鱼耳石短半径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同体重呈显著的指数关系。5.四大家鱼幼鱼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符合线性模型或指数模型;体重为均匀生长。
全文: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作为长江干流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而且有关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研究报道较缺乏。本文以2010年6月-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鄱阳湖通江水道夏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入湖格局,并以入湖幼鱼为实验材料,观察其耳石微结构,研究耳石日龄和幼鱼的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2010年7-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渔获物调查中,共调查到鱼类种类50种,分属于8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鱼类种数的64%。鱼类多样性指数从湖口到新池乡表现出增加的趋势。2.2010年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最早时间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估算出整个通江水道在调查期间四大家鱼幼鱼总产量为3.1×106尾。其中鲢占78.75%,草鱼占18.43%,鳙和青鱼分别占2.06%和0.76%。3.根据耳石日轮分析,草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5-79d,日龄平均值为65.9±7.1d;青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3-95d,日龄平均值为78.1±10.8d;鲢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3-102d,日龄平均值为62.4±8.1d;鳙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1-93d,平均值为70.9±10.5d。4.四大家鱼幼鱼耳石短半径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同体重呈显著的指数关系。5.四大家鱼幼鱼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符合线性模型或指数模型;体重为均匀生长。
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夏秋季群落结构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耳石与生长的研究
作者: 朱其广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轮  鄱阳湖  四大家鱼  幼鱼  生长  群落结构 
描述: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作为长江干流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而且有关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研究报道较缺乏。本文以2010年6月-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鄱阳湖通江水道夏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入湖格局,并以入湖幼鱼为实验材料,观察其耳石微结构,研究耳石日龄和幼鱼的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2010年7-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渔获物调查中,共调查到鱼类种类50种,分属于8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鱼类种数的64%。鱼类多样性指数从湖口到新池乡表现出增加的趋势。2.2010年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最早时间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估算出整个通江水道在调查期间四大家鱼幼鱼总产量为3.1×106尾。其中鲢占78.75%,草鱼占18.43%,鳙和青鱼分别占2.06%和0.76%。3.根据耳石日轮分析,草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5-79d,日龄平均值为65.9±7.1d;青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3-95d,日龄平均值为78.1±10.8d;鲢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3-102d,日龄平均值为62.4±8.1d;鳙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1-93d,平均值为70.9±10.5d。4.四大家鱼幼鱼耳石短半径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同体重呈显著的指数关系。5.四大家鱼幼鱼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符合线性模型或指数模型;体重为均匀生长。
全文: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作为长江干流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而且有关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研究报道较缺乏。本文以2010年6月-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鄱阳湖通江水道夏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入湖格局,并以入湖幼鱼为实验材料,观察其耳石微结构,研究耳石日龄和幼鱼的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2010年7-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渔获物调查中,共调查到鱼类种类50种,分属于8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鱼类种数的64%。鱼类多样性指数从湖口到新池乡表现出增加的趋势。2.2010年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最早时间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估算出整个通江水道在调查期间四大家鱼幼鱼总产量为3.1×106尾。其中鲢占78.75%,草鱼占18.43%,鳙和青鱼分别占2.06%和0.76%。3.根据耳石日轮分析,草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5-79d,日龄平均值为65.9±7.1d;青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3-95d,日龄平均值为78.1±10.8d;鲢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3-102d,日龄平均值为62.4±8.1d;鳙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1-93d,平均值为70.9±10.5d。4.四大家鱼幼鱼耳石短半径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同体重呈显著的指数关系。5.四大家鱼幼鱼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符合线性模型或指数模型;体重为均匀生长。
上页 1 2 ... 7 8 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