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首页>文献与研究>学位论文>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额雁越冬生态研究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额雁越冬生态研究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15

【作者】 熊舒

【关键词】 越冬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白额雁

【导师姓名】纪伟涛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11

【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分类号】 Q958

【录入时间】2017-05-14

【全文传递】获取全文

【摘要】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北部,中国最大淡水湖泊——鄱阳湖西北角,是冬候鸟重要的越冬地,东亚-澳大利亚水鸟迁飞路径上的重要中转站之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立至今,已有一批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及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对保护区内越冬候鸟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代表性珍稀濒危物种的研究及区内越冬候鸟分布规律等。为进一步研究越冬优势种白额雁的越冬种群动态,越冬行为及觅食地选择策略,作者于2008年11月-2011年3月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越冬白额雁种群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记录到2008年-2011年三个越冬期内,大湖池、常湖池、朱市湖三个湖泊白额雁的迁徙时间及全区越冬白额雁种群动态。结果显示三个越冬期内白额雁在大湖池的越冬时间最长,平均越冬期为166.7天。白额雁越冬动态成单峰分布,每年10月进入越冬期,11-12月越冬种群规模达到最大,此后数量逐渐下降,3月底越冬结束。选择大湖池作为单一湖泊样方,发现大湖池白额雁越冬集群动态与全区越冬动态基本一致,在1月底至2月集群数量会有一次小幅增加。2009年-2010年白额雁越冬期内,选取大湖池闸口水位及当地日均气温分析生态因子对白额雁越冬种群动态的影响。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闸口水位与种群动态成显著负相关,p=0.042,r=-0.514,日均气温与种群动态无显著相关。2、2010年11月-2011年1月,选取大湖池东侧,常湖池西侧及沙湖近修河侧草滩为调查地点分析白额雁越冬行为日节律。调查从7:00-17:00进行,采用扫描记录法,每隔5min记录一次,共记录到行为样方523次。结果显示,白额雁越冬典型行为可分为活动性与非活动性两类,包括觅食、警戒、游走、梳羽、静栖等五种。其中觅食行为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警戒行为。对白额雁警戒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集群中警戒个体数与集群个体总数显著相关(one-way ANOVA)。集群个体数n5000时集群中无明显警戒个体。设计了人为惊扰实验,测定白额雁警戒距离。结果显示警戒距离与惊飞距离随干扰强度上升而加大。对白额雁觅食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随机取样法,连续观察个体觅食行为lmin,记录其觅食强度。结果显示,白额雁觅食强度高峰出现在9:30-10:30及13:30-14:30两个时间段内。3、2010年11月-12月,对保护区典型生境进行划分,共划分成树林及农田、芦苇滩地、苔草滩地、积水泥滩和水体5种典型生境。记录5种典型生境中白额雁的遇见几率。在苔草滩地白额雁的遇见几率最高,达到93%。对苔草滩地植被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苔草滩地上主要植物包括莎草科苔草属、蔷薇科委陵菜属、蓼科蓼属、禾本科芦苇属、禾本科荻属、禾本科芦苇属及毛茛科毛茛属等,构成南荻-单性苔草群从,南荻-芦苇-卵穗苔草-菊叶委陵菜群从等主要群从。采用样带法,在大湖池、常湖池、朱市湖及沙湖近修河侧的苔草滩地共设置样带9条,每条样带按退水时间长短分为退水时间较长和退水时间较短两部分,每部分取3个样方,共计54个样方。对苔草密度、高度、盖度、单位面积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苔草样方高度、盖度、单位面积生物量均有显著差异。4、基于以上研究与调查,分析了目前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白额雁种群面临的主要威胁:草洲放牧,非法捕杀,工业污染和经济建设开发,保护区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保护建议。...

【全文】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北部,中国最大淡水湖泊——鄱阳湖西北角,是冬候鸟重要的越冬地,东亚-澳大利亚水鸟迁飞路径上的重要中转站之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立至今,已有一批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及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对保护区内越冬候鸟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代表性珍稀濒危物种的研究及区内越冬候鸟分布规律等。为进一步研究越冬优势种白额雁的越冬种群动态,越冬行为及觅食地选择策略,作者于2008年11月-2011年3月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越冬白额雁种群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记录到2008年-2011年三个越冬期内,大湖池、常湖池、朱市湖三个湖泊白额雁的迁徙时间及全区越冬白额雁种群动态。结果显示三个越冬期内白额雁在大湖池的越冬时间最长,平均越冬期为166.7天。白额雁越冬动态成单峰分布,每年10月进入越冬期,11-12月越冬种群规模达到最大,此后数量逐渐下降,3月底越冬结束。选择大湖池作为单一湖泊样方,发现大湖池白额雁越冬集群动态与全区越冬动态基本一致,在1月底至2月集群数量会有一次小幅增加。2009年-2010年白额雁越冬期内,选取大湖池闸口水位及当地日均气温分析生态因子对白额雁越冬种群动态的影响。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闸口水位与种群动态成显著负相关,p=0.042,r=-0.514,日均气温与种群动态无显著相关。2、2010年11月-2011年1月,选取大湖池东侧,常湖池西侧及沙湖近修河侧草滩为调查地点分析白额雁越冬行为日节律。调查从7:00-17:00进行,采用扫描记录法,每隔5min记录一次,共记录到行为样方523次。结果显示,白额雁越冬典型行为可分为活动性与非活动性两类,包括觅食、警戒、游走、梳羽、静栖等五种。其中觅食行为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警戒行为。对白额雁警戒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集群中警戒个体数与集群个体总数显著相关(one-way ANOVA)。集群个体数n5000时集群中无明显警戒个体。设计了人为惊扰实验,测定白额雁警戒距离。结果显示警戒距离与惊飞距离随干扰强度上升而加大。对白额雁觅食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随机取样法,连续观察个体觅食行为lmin,记录其觅食强度。结果显示,白额雁觅食强度高峰出现在9:30-10:30及13:30-14:30两个时间段内。3、2010年11月-12月,对保护区典型生境进行划分,共划分成树林及农田、芦苇滩地、苔草滩地、积水泥滩和水体5种典型生境。记录5种典型生境中白额雁的遇见几率。在苔草滩地白额雁的遇见几率最高,达到93%。对苔草滩地植被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苔草滩地上主要植物包括莎草科苔草属、蔷薇科委陵菜属、蓼科蓼属、禾本科芦苇属、禾本科荻属、禾本科芦苇属及毛茛科毛茛属等,构成南荻-单性苔草群从,南荻-芦苇-卵穗苔草-菊叶委陵菜群从等主要群从。采用样带法,在大湖池、常湖池、朱市湖及沙湖近修河侧的苔草滩地共设置样带9条,每条样带按退水时间长短分为退水时间较长和退水时间较短两部分,每部分取3个样方,共计54个样方。对苔草密度、高度、盖度、单位面积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苔草样方高度、盖度、单位面积生物量均有显著差异。4、基于以上研究与调查,分析了目前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白额雁种群面临的主要威胁:草洲放牧,非法捕杀,工业污染和经济建设开发,保护区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保护建议。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