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栏目导航
基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吴城旅游业发展研究
作者:祝明霞 冉红  年份期号: 2011-第6期 刊名: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 关键词:吴城旅游 鄱阳湖 生态旅游 水利枢纽工程 发展 
描述:吴城古镇地处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旅游资源丰富,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实施必将改变吴城的现有旅游格局。文章介绍了吴城旅游业发展概况,从枢纽工程对吴城旅游业的影响分析入手,指出了工程实施后吴城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即发展生态旅游,并分析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产品设计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遥感的鄱阳湖湖区蒸散特征及环境要素影响
作者:赵晓松 刘元波 吴桂平  年份期号: 2013-第3期 刊名:湖泊科学 关键词:遥感反演 蒸散 鄱阳湖湖区 MODIS 
描述:蒸散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湖区地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对了解鄱阳湖湖区水量平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MODIS数据,应用地面温度-植被指数三角关系法反演2000-2009年鄱阳湖湖区的实际蒸散量,分析湖区蒸散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气象因子对流域蒸散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09年鄱阳湖湖区年蒸散量在685~921 mm之间,平均年蒸散量为797 mm,最大蒸散量出现在2004年.2000-2009年多年平均水体蒸发量为1107 mm,高于湖区植被蒸散量(774 mm).湖区汇水区域中蒸散量占降水的平均比例为55%,是水量平衡的主要支出项,径流系数约为0.45.湖区蒸散主要受辐射和气温的影响,月蒸散量与气温呈显著的指数相关,2007年蒸散量对温度的关系最为敏感.降水量距平与蒸散量距平的关系除2007年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他年份相关性不显著.鄱阳湖湿地蒸散与湖泊水域面积总体呈正相关,但在水文干旱严重的2006年,当水域面积<30%时,蒸散速率随水域面积增加而减小.
基于遥感的鄱阳湖丰水期悬浮泥沙数值模拟预测
作者:张鹏 陈晓玲 陆建忠 张伟 肖雄武  年份期号: 2017-第3期 刊名: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关键词:鄱阳湖 Delft3D 遥感 悬浮泥沙 数值模拟 底质 
描述:悬浮泥沙是湖泊水体的重要水质要素之一,是湖泊水生态系统重要影响因子。利用遥感提取的鄱阳湖底质类型数据,对各类型底质区域上泥沙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基于2011年实测的不同底质区上泥沙浓度数据率定得到空间上不一致的泥沙模型参数,从而建立鄱阳湖丰水期二维悬浮泥沙输运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预测2013年丰水期悬浮泥沙输移过程,实测泥沙数据验证表明,模拟悬浮泥沙均方根误差为19.8mg/L,相关系数R~2为0.78,该模型能够较好地进行悬浮泥沙模拟预测。对比模型模拟和遥感反演的悬浮泥沙空间分布,两者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进一步表明该模型能够可靠地模拟预测鄱阳湖悬浮泥沙的时空动态变化。本研究充分利用遥感数据辅助建立鄱阳湖泥沙输移模型,为湖泊水环境动态变化监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方法支撑,为进一步进行鄱阳湖水环境动态变化的数值模拟预测研究提供基础。
基于遥感的2000~2009年鄱阳湖流域蒸散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作者:赵晓松 刘元波 吴桂平  年份期号: 2013-第3期 刊名: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关键词:鄱阳湖流域 遥感反演 蒸散 MODIS 
描述:蒸散是水循环过程重要的分量,分析鄱阳湖流域蒸散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子作用对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提升流域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MODIS产品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应用地面温度-植被指数三角关系法反演了鄱阳湖流域2000~2009年的实际蒸散量,分析了流域蒸散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气象因子对流域蒸散的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蒸散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蒸散较大的区域位于湖区水域和流域森林分布区域,而湖区周围和流域中部的农田和草地蒸散相对较小。2000~2009年流域年均蒸散量为795mm。2003、2004、2007和2009年的枯水年份,蒸散值较高,变化范围为802~890mm;(2)鄱阳湖流域各子流域年蒸散量为666~1 031mm,其中饶河和修水流域蒸散量高于其他流域,这是由于这两个子流域林地所占比例较高(大于70%)。流域蒸散占降水的比例为0.4~0.7,从年尺度上整个流域仍表现为水分盈余,但年内分配不均;(3)流域蒸散与辐射和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蒸散年内分布格局则与降水格局有关,表现为月降水距平越小,月蒸散量越大。在枯水年份,降水格局对蒸散的影响尤为显著。
基于遥感数据的鄱阳湖水体后向散射系数反演
作者:翟彦放 邱月 陈方圆 邬国锋  年份期号: 2016-第3期 刊名:城市勘测 关键词:后向散射系数 鄱阳湖 水质遥感反演 生物光学模型 
描述:水体后向散射系数是水体的重要光学特性之一,也是水质生物光学反演模型的重要参数之一,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0年10月鄱阳湖实测水体后向散射系数、吸收系数和遥感光谱数据,建立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水体后向散射系数反演模型(420 nm,470 nm,510 nm,590 nm和700 nm),模型校准和验证阶段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739~0.866和0.684~0.827,RMSE基本上均小于0.4。结果表明光谱数据和生物光学模型在反演鄱阳湖水体后向散射系数具有很大的潜力。
基于遥感技术的鄱阳湖面积库容估算
作者:刘东 李艳  年份期号: 2012-第2期 刊名:遥感信息 关键词:逻辑运算 遥感技术 鄱阳湖 库容 面积 
描述:首先使用基于图像间逻辑运算的水体提取方法提取出鄱阳湖水体;然后将提取的水体转化为矢量格式并统计得到鄱阳湖面积;最后,将提取出的矢量水面节点处的高程值进行插值得到的水面高程图与DEM相减,得到水深图,再根据水深图和栅格大小便可得到鄱阳湖的库容。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很好地提取出鄱阳湖水体,对于鄱阳湖面积与库容的估算,估算的结果与其他学者的结果相比偏大11%左右。文中提出的利用TM影像和DEM对鄱阳湖面积和库容进行估算的方法,可作为水域动态监测的一个新思路。
基于遥感技术的鄱阳湖采砂对水体透明度的影响
作者:邬国锋 崔丽娟  年份期号: 2008-第12期 刊名:生态学报 关键词:倒灌 栖息地 鄱阳湖 水体透明度 采砂 遥感 
描述:采砂是一项具有巨大生态影响的经济活动。其引起沉积泥沙的再悬浮,降低水体透明度,减弱水下光环境以及产生一系列的生态影响。旨在利用遥感技术监测鄱阳湖自2001年开始的采砂活动对水体透明度的影响。时间序列的LANDSAT影像用于船只的识别和同期的水体透明度反演,MODIS影像用于估计湖区2000~2005年6~10月期间水体透明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鄱阳湖北部自2001年以来随着船只数目的增加水体透明度显著下降。结合对船只最终目的地以及船只分布与水体透明度变化一致性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确认采砂是引起此区域水体透明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夏季频繁发生的长江江水倒灌推动鄱阳湖北部的浑浊水体向南移动,从而扩大采砂的影响范围至鄱阳湖中部,甚至南部。采砂繁荣了地方经济,同时也对鄱阳湖生态系统具有重大的负面影响。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将因采砂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下降到最低限度,使鄱阳湖的各种生态功能全面发挥是当务之急。
基于遥感技术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作者:胡梅  年份期号: 2012-第4期 刊名:科技与生活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 解译 
描述: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利用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TM遥感影像获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数据,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研究区内以耕地、林地为主,耕地、林地面积分别占区内国土面积的3709%、3803%。2)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为优,区内各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以优良为主。
基于遥感技术的鄱阳湖湿地蒸散发估算研究
作者:张秀平 许小华 雷声 章重 李伊林  年份期号: 2014-第1期 刊名:人民长江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 遥感影像 SEBAL模型 蒸散发计算 MODIS 
描述:目前,鄱阳湖湿地蒸散发量的监测主要以周边的蒸发站监测为主。受地表类型、土壤湿度等要素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影响,陆地站的观测值难以代表整个鄱阳湖湿地的蒸散发量。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和实测水文气象资料,利用SEBAL模型对鄱阳湖湿地及环湖区蒸散发量进行了估算,分析了鄱阳湖湿地蒸散发量分布及年内变化情况。遥感反演获得的湿地蒸散发量与棠荫站实测资料基本吻合,相关系数达0.8,证明通过遥感技术估算湿地蒸散发量是可行的。
基于遥感技术的鄱阳湖湿地蒸散发估算研究
作者:张秀平 许小华 雷声 章重 李伊林  年份期号: 2014-第1期 刊名:人民长江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 遥感影像 SEBAL模型 蒸散发计算 MODIS 
描述:目前,鄱阳湖湿地蒸散发量的监测主要以周边的蒸发站监测为主。受地表类型、土壤湿度等要素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影响,陆地站的观测值难以代表整个鄱阳湖湿地的蒸散发量。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和实测水文气象资料,利用SEBAL模型对鄱阳湖湿地及环湖区蒸散发量进行了估算,分析了鄱阳湖湿地蒸散发量分布及年内变化情况。遥感反演获得的湿地蒸散发量与棠荫站实测资料基本吻合,相关系数达0.8,证明通过遥感技术估算湿地蒸散发量是可行的。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