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基于卫星雷达数据的鄱阳湖湿地水面检测与淹露分析
-
作者:徐怡波 赖锡军 周春国
年份期号:
2010-第A1期
刊名:中国环境科学
关键词:滞后效应 淹没区域 主成分分析法 合成孔径雷达 log算子
- 描述: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湿地为例,对多时相、多极化的合成孔径雷达(ENVISAT ASAR)数据作主成分分析,得到主成分分量影像,其中次要分量波段包含大部分的局部变异信息,使用主成分分量波段和log算子提取了ASAR影像中湿地淹没变化信息.结果表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湿地对外湖水位变化有滞后效应,但总体上,其淹没变化仍显著地受到鄱阳湖外湖洪水的影响.与分类后检测法、分类前变化探测法等方法相比,所采用的变化检测方法可得到更为理想的ASAR影像湿地淹没变化信息提取的精度.使用同极化/交叉极化组合模式的ASAR数据对水面变化检测的精度明显优于同极化波段(HH/VV)组合的数据.
- 基于卫星雷达数据的鄱阳湖湿地水面检测与淹露分析
-
作者:徐怡波 赖锡军 周春国
年份期号:
2010-第A1期
刊名:中国环境科学
关键词:滞后效应 淹没区域 主成分分析法 合成孔径雷达 log算子
- 描述: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湿地为例,对多时相、多极化的合成孔径雷达(ENVISAT ASAR)数据作主成分分析,得到主成分分量影像,其中次要分量波段包含大部分的局部变异信息,使用主成分分量波段和log算子提取了ASAR影像中湿地淹没变化信息.结果表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湿地对外湖水位变化有滞后效应,但总体上,其淹没变化仍显著地受到鄱阳湖外湖洪水的影响.与分类后检测法、分类前变化探测法等方法相比,所采用的变化检测方法可得到更为理想的ASAR影像湿地淹没变化信息提取的精度.使用同极化/交叉极化组合模式的ASAR数据对水面变化检测的精度明显优于同极化波段(HH/VV)组合的数据.
- 基于卫星降水的鄱阳湖流域旱涝分析及其可靠性检验
-
作者:李相虎 张奇 李云良
年份期号:
2013-第9期
刊名: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关键词:降水 鄱阳湖流域 TRMM 旱涝分析 可靠性 Z指数
- 描述:基于热带测雨卫星(TRMM)3B42降水数据,通过Z指数方法对鄱阳湖流域1998年1月~2010年12月旱涝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并利用流域内15个雨量站观测降雨数据同样采用Z指数方法分析流域旱涝变化,与TRMM结果进行对比,检验其精度和可靠性。结果显示:TRMM降水与地面雨量站观测降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能正确反映流域的降水情况;其计算的Z指数在1998~2010年以0为中心呈锯齿状增大减小交替变化,所反映的洪涝事件主要发生在4~6月,占全年的60%左右,而干旱主要发生在9月~翌年1月份,其与鄱阳湖流域降水的年内分布特征是一致的;同时,基于TRMM降水反映的流域旱涝等级与降雨量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TRMM降水能够用于流域旱涝的空间分布监测。
- 基于博弈视角的鄱阳湖流域经济协调机制及路径选择
-
作者:吕添贵 吴次芳 陈美球 陆张维 韩昊英 方明
年份期号:
2014-第9期
刊名:自然资源学报
关键词:鄱阳湖流域 路径选择 均衡发展 协调机制 流域经济
- 描述:鄱阳湖流域上中下游区位差异导致的内部发展不平衡阻碍了流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采用博弈模型在计算鄱阳湖流域内部经济博弈损益矩阵的基础上,剖析了博弈纳什均衡、组织结构选择以及非合作博弈内在原因;同时提出了流域经济协调机制构建框架,构建了组织结构效率帕累托最优的政策优化路径,为实现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均衡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流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搭便车”现象不仅是由于上中下游是寻求自身相对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主体,非合作选择还受到利益诉求差异、合作层次制约和资源环境的内在约束;2从“主体非合作”状态到“全主体合作”整体效益逐渐提升,最终实现鄱阳湖流域经济整体与个体效率的帕累托最优;3博弈合作组织演进方向和流域上中下游整体目标取向实现路径正好相反,而个体合作策略选择与收益水平非同步且交叉互动,组织合作架构易处于非稳定状态;4组织结构缺乏有效的内生动力与自我强化驱动机制,必须借助外部动力以保证组织“合作状态”的稳定性。
- 基于区域经济建设的地方高校发展机遇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
作者:时淑华 汤明
年份期号:
2011-第5期
刊名:广东化工
关键词:机遇 地方高校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描述:地方高校发展与区域经济建设密不可分。人具有异质性,资源具有异质性,作为特殊资源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也存在异质性。文章以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重点研究阐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为地方高校带来了历史机遇和挑战。
- 基于区域差异相关理论界定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范围
-
作者:陈志慧
年份期号:
2013-第62期
刊名:考试周刊
关键词: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范围 区域差异
- 描述:本文通过对区域差异理论的研究初步概括,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江西省发展状况,选择适合江西的相关理论,界定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范围。
- 基于区位商法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研究
-
作者:陈立 武友德 李松志
年份期号:
2011-第32期
刊名:经济研究导刊
关键词:区位商 产业布局 现代农业 比较优势
- 描述:基于区位商法分析和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结构内部各行业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37个县市区的比较优势,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布局。根据研究结果,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应按照湖体农业核、滨湖控制开发农业圈、高效集约农业发展圈"一核两圈"进行布局。
- 基于创意理论的鄱阳湖旅游产品研究
-
作者:魏伟新 郭英
年份期号:
2016-第26期
刊名:经济研究导刊
关键词:产品开发 鄱阳湖 旅游产品 创意
- 描述:鄱阳湖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泊,拥有类型多样的旅游资源,但是至今鄱阳湖旅游仍然是以观光旅游为主,尚未开发出具有特色的创意新型旅游产品,不足以吸引众多的旅游者。基于对鄱阳湖旅游产品进行创意性的开发,在鄱阳湖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鄱阳湖旅游创意产品构想,旨在探索创新性开发鄱阳湖旅游资源,变鄱阳湖旅游资源优势为旅游优势,使鄱阳湖旅游产品富有个性,从而为广大游客所选择,为江西省旅游业走向“鄱阳湖时代”提供一定的参考。
- 基于分形理论的鄱阳湖城市群规模结构优化研究
-
作者:李海鸣
年份期号:
2012-第24期
刊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Zipf公式 城市首位律 分形理论 鄱阳湖城市群
- 描述:运用分形理论并借助城市首位律规律对鄱阳湖城市群的等级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鄱阳湖城市群中南昌首位度较高,次中心城市发育不好,整个城市群虽然城市规模分布具有非常显著的分形特征,城市群自组织能力较强,但属于低层次均衡,整个城市群发展水平不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 基于分区发展理念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导产业选择
-
作者:袁林 冯健
年份期号:
2012-第4期
刊名:特区经济
关键词:主导产业选择 分区发展理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描述:进行主导产业优选是建立良好地域经济结构的前期基础。论文在借鉴国内外主导产业选择的经验基础上,把鄱阳湖区域分成了四类主题功能分区,并结合各类区域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与潜力,差异化地选择了适应于不同类型区域的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扶持对策,以此形成布局有序、协调良好的地域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