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基于EA的区域农业灾害应急信息资源规划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
作者:刘春年 王永隆 杨德惠
年份期号:
2012-第6期
刊名: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信息资源规划 EA 农业灾害
- 描述:在分析区域农业灾害信息资源规划现状以及经典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将EA方法引入区域农业灾害信息资源规划中的改进的设想。同时,本文还分析了基于EA的区域农业灾害信息资源规划流程,并利用EA构建工具——PowerDesigner15构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灾害应急信息资源规划的实例模型。
- 基于DEA模型的环鄱阳湖地区各城市经济发展效率评价
-
作者:陆翱翔 余虹
年份期号:
2008-第10期
刊名:现代商贸工业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效率 环鄱阳湖地区
- 描述:介绍了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原理和方法,并用DEA方法对环鄱阳湖地区六城市的经济发展进行了相对效率的评价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
- 基于DEA方法的鄱阳湖生态经济效率评价研究
-
作者:苏海涛 胡锦峰 郭海清
年份期号:
2010-第20期
刊名:商业经济
关键词:DEA 生态经济效率 案例分析 鄱阳湖
- 描述:生态经济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设计鄱阳湖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DEA方法建立生态经济效率评价模型,利用可实现评价方法的信息化;同时.结合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案例,可对多个同质决策单元的多投入(影响因素)、多产出(输出指标)的复杂系统进行有效性评价.即基于DEA方法的鄱阳湖生态经济效率评价模型可以有效解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区市同一时期和同一区市不同时期的生态经济效率排序比较、技术及规模有效性的确定、生态环境管理问题诊断等问题,有利于管理调控与改善,提高管理过程的准确性和快捷性.
- 基于DEA 模型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氨氮排放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
作者:廖桂萱 袁菊红 胡绵好 卢福财
年份期号:
2017-第2期
刊名: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氨氮排放效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产业结构调整
- 描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区域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地区之一,其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运用DEA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6个县(市、区)2009—2013年间氨氮排放效率及其变化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县(市、区)之间氨氮排放效率差异明显,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和渝水区等8个县(市、区)氨氮排放效率较高,其他县(市、区)氨氮排放效率中等或低下.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计算显示除了南昌县、余江县、高安市和万年县4个县(市、区)氨氮排放综合效率降低外其余都有所上升或不变.依据主导产业和氨氮排放效率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6个县(市、区)划分为高效率第二产业主导区、中效率第二产业主导区、低效率第二产业主导区等8类区域,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建议.
- 基于D-S证据理论的诗歌综合评价:以唐代鄱阳湖景观诗歌为例
-
作者:涂青 章年卿
年份期号:
2013-第13期
刊名: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法 证据理论 诗歌评价
- 描述:代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学遗产,但诗歌的评级历来都是难题,主要是各位品评家的看法不尽相同。为了解决鄱阳湖景观诗歌的评级问题,更好地开发鄱阳湖景观诗歌的旅游文化资源,我们尝试创立一套诗歌综合评价模型。我们应用D-S证据理论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理论的诗歌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将评价中的定性指标定量化,建立基本信任分配函数;然后应用证据理论将信息进行融合,通过构建测评函数,给出最终的无纲量化结果,以衡量诗歌的价值高低。通过对三首唐代鄱阳湖景观诗歌进行综合评价模型试算分析,得出了三首诗的评价系数,为诗歌的评价提供了依据。此方法比较好的解决了诗歌评价中的量化问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
- 基于D-S证据理论的诗歌综合评价:以唐代鄱阳湖景观诗歌为例
-
作者:涂青 章年卿
年份期号:
2013-第39期
刊名: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描述: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学遗产,但诗歌的评级历来都是难题,主要是各位品评家的看法不尽相同。为了解决鄱阳湖景观诗歌的评级问题,更好地开发鄱阳湖景观诗歌的旅游文化资源,我们尝试创立一套诗歌综合评价模型。我们应用D-S证据理论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理论的诗歌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将评价中的定性指标定量化,建立基本信任分配函数;然后应用证据理论将信息进行融合,通过构建测评函数,给出最终的无纲量化结果,以衡量诗歌的价值高低。
- 基于Copula的鄱阳湖流域水文干旱频率分析
-
作者:陈永勤 孙鹏 张强 陈晓宏
年份期号:
2013-第1期
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关键词:频率分析 鄱阳湖流域 Copula函数 水文干旱
- 描述:选用游程理论识别了水文干旱特征变量,运用Mann-Kendall(M-K)方法分析了水文干旱特征的趋势变化,并运用柯尔莫哥洛夫—斯米尔诺夫方法(K-S法)选出了最适合的8个概率分布函数;引入当前多变量分析中较常用的Copula函数,分析了中国最大淡水湿地鄱阳湖流域主要支流"五河"的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联合概率特征,并对引起该流域水文干旱特征频率变化的原因及影响作了有益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对数正态分布是用于研究鄱阳湖流域水文干旱特征的最佳概率分布函数。(2)赣江流域和饶河流域发生的干旱次数最少,干旱历时最长;抚河流域发生干旱次数最多,干旱历时最短。(3)抚河流域的李家渡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发生的频率高于其他地区,饶河流域的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发生的频率在鄱阳湖流域是最低的。水利设施和森林覆盖率对干旱烈度降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农业用地的变化对干旱烈度的加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基于Copula函数的鄱阳湖都昌站枯水多变量频率分析
-
作者:洪兴骏 郭生练 李天元
年份期号:
2014-第12期
刊名:长江科学院院报
关键词:多维联合分布 游程理论 鄱阳湖 Copula函数 枯水 都昌水文站
- 描述:以鄱阳湖湖区都昌水文站1958—2007年长系列日平均水位资料为基础,采用干旱分析中应用广泛的游程理论进行湖泊枯水的识别,提取枯水历时、平均枯水强度和最大枯水强度作为湖泊枯水特征变量;采用Archimedean Copula函数构造了变量的联合分布,分析了枯水事件出现的概率,计算了枯水事件的联合重现期和条件重现期。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Logistic分布和GEV分布分别适于作为干旱历时、平均枯水强度和最大枯水程度的边缘分布函数;Clayton Copula函数适于都昌站枯水多变量联合分布的拟合;联合分布考虑了枯水事件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能提供更多的湖泊枯水特征信息,更能全面揭示湖泊枯水的概率统计特征。
- 基于Copula函数的鄱阳湖流域极值流量遭遇频率及灾害风险
-
作者:孙鹏 张强 陈晓宏
年份期号:
2011-第2期
刊名:湖泊科学
关键词:鄱阳湖流域 遭遇频率 Copula函数 联合概率分布 极值流量
- 描述:在以气温上升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区域水循环加剧、极端气候水文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对极端水文事件,特别是水文极值遭遇频率的科学认识,对区域防洪抗旱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引入当前多变量分析中较常用的Copu la函数,分析鄱阳湖流域主要支流赣江与抚河、乐安河与昌江的洪水、枯水流量联合概率特征,并对引起该流域水文极值频率变化的原因及影响进行有益探讨.结果表明:(1)洪水、枯水的联合重现期小于其设计重现期,而其同现重现期则大于设计重现期,洪水、枯水联合重现期与设计重现期的差值小于同现重现期与设计重现期的差值;(2)在设计重现期相同的情况下,外洲站和李家渡站洪水联合重现期大于枯水联合重现期,而洪水同现重现期小于枯水同现重现期,并且重现期小于10年洪水同时遭遇的机率比较大,重现期大于10年洪水遭遇的频率迅速的减小.虎山站和李家渡站的洪水和枯水的联合重现期和同现重现期基本一致,遭受洪水和枯水的频率基本一致;(3)在设计重现期相同的情况下,外洲站与李家渡站洪水联合重现期略大于虎山站与渡峰坑站,洪水同现重现期小于虎山站与渡峰坑站.外洲站与李家渡站枯水联合重现期小于虎山站与渡峰坑站,枯水的同现重现期大于虎山站与渡峰坑站.
- 基于copula函数的三峡水库预泄对鄱阳湖防洪影响分析
-
作者:梁忠民 郭彦 胡义明 汤春义
年份期号:
2012-第4期
刊名:水科学进展
关键词:条件概率分布函数 三峡水库 鄱阳湖 Copula函数 防洪 联合概率分布函数
- 描述:三峡工程的运行对鄱阳湖防洪形势存在潜在影响.以三峡-鄱阳湖系统为典型,采用基于copula理论的多维联合分布函数,建立三峡工程运行前长江-鄱阳湖“五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系统中水文要素之间的联合概率分布及条件概率分布,并假设该条件分布关系在三峡工程运行前后保持不变;估计三峡工程运行后长江水文要素的概率分布,结合前面的条件概率分布,可以得到三峡工程运行后研究变量的概率分布;对比分析前后概率分布的变化,即可从统计角度评价三峡水库运行对鄱阳湖水文情势的影响.研究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对鄱阳湖水位有一定影响;5、6月份三峡预泄,将增高鄱阳湖水位,其中,平均水位的增幅大于最高水位增幅,低水增幅大于高水增幅;三峡预泄影响下,湖区圩堤堤前水位没有超过原有堤防设计水位,没有降低湖区圩堤的防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