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栏目导航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策略——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作者:何雄伟  年份期号: 2015-第10期 刊名:企业经济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资源环境承载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运用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理论,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9-2013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互相作用的经济模型,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效益和产业生态和谐指数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效益和产业生态和谐指数水平还比较低,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协调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尚未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承载潜力,从而造成产业发展超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趋势在增强。最后,提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提高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政策建议。
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改革互动研究: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域内高职教育分析
作者:戚桂祥  年份期号: 2011-第1期 刊名: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关键词:良性互动 区域经济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高职教育 
描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培养高技能创新应用型人才.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基础和平台,与此同时,高职教育凝聚和培育的人力资源亦可为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由此,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域内高职教育的良性互动,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特别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之间的关系探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作者:杨志其  年份期号: 2013-第26期 刊名:职教论坛 关键词:区域发展 关系 高职教育 
描述:分析了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了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发展和高职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对策。
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多尺度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作者:王磊 张立亭 周世健  年份期号: 2011-第3期 刊名:安徽农业科学 关键词:多尺度研究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 聚类分析 分形理论 城市联系强度 
描述:从不同的尺度结合外贸依存度、首位城市度、城市联系强度、聚类分析和分形理论,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空间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演变进行分析,发现环鄱阳湖经济圈进出口额和外贸依存度逐年上升,但仍与发达城市群差距明显;城市体系不够完善.中小城市发达缺乏大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需要整合优化;各市县经济联系强度差异明显,针对各市县经济联系的层次性可实施统一协调和梯次发展战略.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热点与述评:兼论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启示
作者:熊小刚  年份期号: 2015-第4期 刊名:科技广场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 评价 述评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关键措施。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能力,国内学者围绕科技创新能力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模型等方面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区域生态治理中的政策工具选择: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作者:甘黎黎 李睿  年份期号: 2015-第4期 刊名:企业经济 关键词:影响因素 政策工具选择 区域生态治理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政策工具选择是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对政策效果也具有直接的影响。区域生态治理中的政策工具非常多,包括直接供给、管制、使用者付费、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补贴、公众参与等。本文在对国内外政策工具选择理论进行简单梳理之后后,建立分析模型,从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及其运行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生态治理中的政策工具选择。在此基础上,从界定政策目标、优化政策工具、塑造良好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能优化政府在区域生态治理中的政策工具选择,从而更好地实现区域生态治理的目标。
区域生态产业发展与泛区域的广告教育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视点
作者:周子渊  年份期号: 2015-第14期 刊名:产业与科技论坛 关键词:泛区域 广告教育 生态产业 
描述: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生态产业的发展正在进行。区域生态产业发展和泛区域的广告教育在国家积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背景下,形成了政府、学校、社会、企业互动的平台,从而促进了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环境承载力、发展能力与经济增长: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的分析
作者:何雄伟  年份期号: 2014-第10期 刊名:企业经济 关键词:发展能力 环境承载力 经济增长 生态足迹 
描述: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4-2012年生态足迹动态趋势和生态发展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互相作用的计量模型,以此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承载力以及社会经济协调情况。研究发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发展能力得到逐步增强,但区域多样化指数不断下降; 区域人均GDP 与生态足迹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区域生态足迹对人均GDP 具有正向影响效应,而人均GDP 与生态足迹之间呈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最后从完善发展成果考核、强化环境保护力度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区域环境承载力、发展能力与经济噌长: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的分析
作者:何雄伟  年份期号: 2014-第10期 刊名:企业经济 关键词:发展能力 环境承载力 经济增长 生态足迹 
描述: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4—2012年生态足迹动态趋势和生态发展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互相作用的计量模型,以此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承载力以及社会经济协调情况。研究发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发展能力得到逐步增强,但区域多样化指数不断下降;区域人均GDP与生态足迹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区域生态足迹对人均GDP具有正向影响效应,而人均GDP与生态足迹之间呈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最后从完善发展成果考核、强化环境保护力度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区域水资源集约利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作者:廖文梅 张广来 孔凡斌  年份期号: 2015-第6期 刊名:新疆农垦经济 关键词:集约利用 评价 水资源 影响因素 
描述:文章从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以及居民生活用水等指标合成区域水资源集约利用指数,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分区数据为基础,对区域内水资源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再利用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2年期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集约利用指数呈上升趋势,从5.39增长到5.63;在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集约利用的因素中,干旱指数对水资源集约利用程度的提高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供水率、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比重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这三个因素对水资源集约利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