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栏目导航
关于后鄱阳湖时代的思考
作者:李军  年份期号: 2011-第6期 刊名:声屏世界 关键词:时代 八十年代 鄱阳湖流域 后现代 现代性 渔舟唱晚 现代主义 工业文明 人与自然 农业文明 
描述:简单意义上的后现代,无非是以现代主义为界,强调与之有别罢了。在此,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各种批判、修正和超越现代性的努力”。 自古以来,临水者自有其长。拥有1000多公里湖岸线的鄱阳湖流域,就是一个因水而灵、因水而秀、因水而风雅、因水而滋润的地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鄱阳湖考察时说:“在中国,现在只剩下这一湖清水,你们要好好保护。”站在全球生态圈上看,可以说,整个世界的生态,如果离开了中国鄱阳湖的参与,也将黯然失色。这足以说明鄱阳湖在中国和世界河流中所处的特殊地位。 那么,鄱阳湖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了后现代呢?把鄱阳湖放到中国剧烈变动的大背景上看,大致可分三个大时段:前鄱阳湖时代,即渔舟唱晚的农业文明,人与自然相对处于融洽阶段;二是鄱阳湖嬗变时期,即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时所经历的人与自然分离的裂变与阵痛;三是后鄱阳湖时代,即人与自然重归于好,全球生态进入科学自觉保护的阶段。有人称其为后现代。 依我多年在鄱阳湖的拍摄和采风,发现帆的消失是鄱阳湖进入后现代一个很重要的标识。一部鄱阳湖的历史,就是一首“渔舟唱晚”的历史,也是“白帆点点”的历史。这之前,每年到了涨水季节,在永修县的吴城镇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湖上的白帆,几乎是贴着在快要接近街道地面的水面上缓缓驶过。
关于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金融的理性思考
作者:彭茂林 徐鸿  年份期号: 2012-第7期 刊名:金融经济(下半月) 关键词:生态经济 一联两引 农村金融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金融的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以及亟需加强该经济区建设应做出的战略选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金融的建设既不同于城市的“金融深化”,也不能无限制的发展非正规金融。它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就决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金融的发展要紧扣“一联两引”,即要联合农民、引进资金和人才。
关于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休闲旅游的思考
作者:张晓明  年份期号: 2011-第12期 刊名:改革与战略 关键词:休闲旅游 思路与对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在高位推进,以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休闲旅游符合其产业遴选的方向和要求,因此,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休闲旅游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及对策:推进旅游"二次创业";提升旅游的文化附加值,培育旅游旗舰集团;构建无障碍旅游区;落实旅游"二次创业"的激励机制。
关于历史上鄱阳湖中的“蛟”
作者:勇希 龙金  年份期号: 1985-第2期 刊名:知识窗
描述:关于历史上鄱阳湖中的“蛟”
关于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作者:廖进球  年份期号: 2010-第1期 刊名:鄱阳湖学刊 关键词:区域发展 进程 规划区 鄱阳湖 发展史 生态经济区 国家战略 工业化发展 
描述: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2009年12月12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得到国务院的正式批复。这是4400万江西人民期盼已久的特大喜讯,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标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列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12月24日下午,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举办2009江西学者论坛,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讨。以下为论坛重要讲话和发言。
关于加强鄱阳湖渔政管理的思考
作者:涂相珍  年份期号: 1990-第6期 刊名:江西农业经济
描述:关于加强鄱阳湖渔政管理的思考
关于加强鄱阳湖水域治安管理之我见
作者:喻生根  年份期号: 1994-第2期 刊名:论苑
描述:关于加强鄱阳湖水域治安管理之我见
关于全民健身系统部分问题的探讨: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作者:刘阳 陆柳  年份期号: 2014-第16期 刊名:文体用品与科技 关键词:服务系统 环鄱区 全民健身 
描述:本文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鄱区)全民健身系统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环鄱区全民健身系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完善,满足环鄱区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需求,目的是为环鄱区全民健身服务系统的最终确立提供建议与意见。
关于井冈山市主动对接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李奎联 王井华  年份期号: 2010-第9期 刊名:老区建设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 井冈山市 都阳湖 兄弟省份 加快现代化 江西经济 国家战略 生态示范县 经济发展水平 抢抓机遇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新时期推进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理念是省委、省政府在2008年3月份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期间正式提出来的。经过近两年的酝酿修改,国务院于2009
关于井冈山主动对接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李奎联 王井华  年份期号: 2010-第9期 刊名:老区建设 关键词:井冈山市 调查 经济区建设 《规划》 对接 经济社会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十一届全国人大 
描述:口李奎联王井华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新时期推进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理念是省委、省政府在2008年3月份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期间正式提出来的。经过近两年的酝酿修改,国务院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准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实施时间贯穿“十二五”、“十三五”时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其为作为中部崛起战略六个省份之一的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明确了行动计划和纲领,回答了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和该怎样走”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为江西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井冈山市作为革命老区,该如何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促进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作了一初步调查与思考。 一、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要措施 从井冈山市以往的发展历程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实际出发,结合近期调查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要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须适时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尽快实现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提出的生态发展观的“无缝”对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永恒主题和根本宗旨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开创一条适合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建设富裕安康的新江西。对此,我们应该形成共识。我们要在这一共识的基础上,切实加大对全民生态价值观的教育,牢固树立起全民的生态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好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实现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提出的生态发展观的“无缝”对接。 2、尊重生态规律,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抓实抓好 井冈山市是著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历史红,山林好”既是井冈山市的全部资源和优势,也是我市生存与发展的基石。为此,保持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主要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的现代服务业),建设生态文明,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我市立足市情的必然选择。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发展策略,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但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也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为此,我们更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第一的理念,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的短期增长,要切实把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作为我市头等重要的大事抓紧抓好,力求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3、立足本地实际,按照“做大旅游业、做强工业、做优农业”的思路促进井冈山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为响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2010年,井冈山市提出了建设“生态井冈,红色摇篮”的口号和“做大旅游业、做强工业、做优农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发展思路是好的,但在具体实践中,要注重与生态发展观的有机结合。具体地说,在“做大旅游业”方面,要重点加强行业管理和文化旅游理念的培植,景区开发和旅游硬件设施(景点、宾馆等)建设要适度,不要太多太滥,要把着力点放到旅游产品(尤其是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强化行业管理上来,把“软”件搞上去,增加井冈山旅游的吸引力,从而达到真正“做大旅游业”的目的;在“做强工业”方面,主要是要加大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力度,重点加大对龙市瓷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工作,提高产出水平和经济效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做优农业”方面,要着力整合政策资源和支农惠农资金,大力倡导推行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重点发展有机和绿色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业附加值和农产品竞争力。 二、对接中存在的阑难和问题 1、认识偏差的问题 从字面上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只涉及全省38个县(市),因此,很多人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只是西北部38个县(市)的事,与井冈山市没什么关系,不关我们的事,别多管闲事。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思想认识,实际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其发展模式也正是全省其他地区应该遵循的发展模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也特别提到了要带动革命老区的发展,井冈山是革命老区,做好对接与融人工作时不我待。要纠正这一认识上的偏差,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做好进一步的宣传教育工作。 2、农业耕作方式变革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为提高农业的产出水平,化肥、农药得到广泛使用,农业面源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再加上农村生产生活垃圾从未进行收集处理,农村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令人担忧,为此,逐步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耕作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垃圾的无害化集中处理也要尽快提上环保议程,适时行动起来。 3、林业改革深入的问题 井冈山的林业资源保护是良好生态环境最重要的保障与基础,可由于林业生态补偿机制没能有效确立,林业保护问题没有足够的政策保障,希望国家给予足够的重视。 4、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 从当前的实际,我市工业发展技术水平不高,能源结构不合理,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较大。这些年,龙市片瓷业工业的发展势头较为强劲,可由于过度依赖煤碳能源,对龙市市区环境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也对全市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压力。为此,做好改变工业发展方式、改善能源结构等方面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三、积极对接融入的意见和建议 l、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本质内容和精神实质,制定好井冈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规划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井冈山市也应在近期尽快参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制定切合井冈山市实际的《井冈山生态经济建设规划》,形成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的用于指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把规划内容有机融入我市“十二五”和“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 2、强化工业经济改造升级,加速生态工业经济建设步伐 人才、技术和能源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几个要素。目前,我市工业经济面临人才匮乏、技术落后、生产粗放和能源单一的窘境,工业发展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难以为续。要通过积极引进技术、人才,开发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促进我市工业向着资源节约化、环境友好化方向发展,逐步提升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3、加强旅游行业的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旅游业是井冈山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旅游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不二选择。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目前重点要转变重硬件建设的观念,着力强化旅游“软”件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旅游经营大环境,让广大游客得到更多实惠;二是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开发更多更好的旅游特色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旅游线路策划要跳出井冈山的范围,争取同兄弟县市甚至兄弟省份开展全方位的互动和合作。举个例子,如可在衡一茶一吉铁路建成通车后,通过井冈山和湖南的炎陵县实现跨省联合的方式,适时推出中华民族寻根朝觐式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增加我市旅游开放合作水平,达到做大旅游产业的实际效果;三是要极为重视井冈山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民俗的整理与开发,形成独具井冈山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如井冈山传统农业耕作、客家风情、婚庆习俗等等),增强井冈山旅游的吸引力。旅游宣传促销要从旅游新产品的需要出发,不断提高宣传促销的实际效果;四是要十分注重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工作,要对景区景点餐饮业加强管理,建议撤销景点餐饮点,保护好生态环境。 4、建议省委、省政府将井冈山市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纳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核心区外重点对接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在江西政治经济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尽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没有直接把井冈山列为项目县(市),但从弘扬井冈山精神角度出发,我们建议省委、省政府将井冈山市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纳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核心区外重点对接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5、建议国家在生态经济发展方面给予井冈山革命老区特殊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倾斜&l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