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从国内外湖泊建闸现状浅谈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
-
作者:吴瑶 贾磊 段明
年份期号:
2013-第3期
刊名:江西水利科技
关键词:水利枢纽 鄱阳湖 湖泊建闸
- 描述:本文搜集了近年来国内外河流湖泊建闸典型案例,参考对照拟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定位及功能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在合理科学的调度运行之下是“利”大于“弊”的;鄱阳湖水利枢纽的建设是鄱阳湖保护治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为国内类似湖泊的合理利用和建闸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 从古透定母方音看鄱阳湖文化的多元性
-
作者:卢继芳
年份期号:
2012-第2期
刊名:江西社会科学
关键词:古透定母 鄱阳湖 方言 文化多元性
- 描述:方言是民俗文化的组成成分,其自身的发展及变异蕴含着历史人文因素。鄱阳湖畔各县市古透定母今读类型中蕴含着多个历史层次,是赣文化融合吴楚、中原文化并结合自身变异发展的结果。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徙是推动文化融合的主要推动力,稳定的历史行政地理则有助于鄱阳湖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及保持,同时自然交通地理则影响着该区域的文化格局及流播。
- 从区域差异的角度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
作者:朱正龙 钟业喜
年份期号:
2009-第8期
刊名:当代经济
关键词:区域差异 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
- 描述: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后,中部各省纷纷根据地方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城市群或都市圈发展战略.江西省正面临着中部崛起的良好机遇和各省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文章从区域差异的角度及其相对优势,综合分析江西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特有的发展道路--绿色崛起.
- 从区域差异的角度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
作者:暂无
年份期号:
2009-第4期
刊名:当代经济(下半月)
- 描述: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后,中部各省纷纷根据地方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城市群或都市圈发展战略。江西省正面临着中部崛起的良好机遇和各省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文章从区域差异的角度及其相对优势,综合分析江西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特有的发展道路——绿色崛起。
- 从元好问《论诗绝句》看陶渊明的诗风及成因
-
作者:唐民生
年份期号:
2000-第3期
刊名: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关键词:诗风 陶渊明 《论诗绝句》 成因
- 描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批评了历代不少重要诗人,其对陶诗的评价,由诗品及人口、由表及里,在探究其旨归的同时,揭示出陶的诗风及其成因。
- 从儒士到隐者--浅析陶渊明思想之转变
-
作者:王雪梅
年份期号:
2002-第1期
刊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关键词:隐逸诗人 生存模式 陶渊明 玄学思想
-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其诗作和人品非常追求自然.本文分析了陶渊明前后期的诗作,对其人生转折方式进行了阐述.陶渊明早年受社会时代的影响,以用世的态度在进取中求索,是一个有功业追求的"儒士";后期追求自由退出官场,隐居田园,成了一个淡泊名利、自耕自足的隐者.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写出了不朽的华章,成为文学史上的"隐逸诗人之宗".
- 从九江城西港区到环鄱阳湖经济圈发展现状的思考以及实证分析
-
作者:左思娴
年份期号:
2013-第8期
刊名:商场现代化
关键词: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三农问题 绿色经济 城西港区
-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要求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2012年12月4日,九江城西港区正式由内贸码头升级为外贸码头,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经济圈中发展前景看好。本文通过研究九江城西港区在环鄱阳湖经济圈中的作用与发展现状,运用实证分析探讨其发展前景,分析其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并探讨其绿色发展模式,进一步为促进九江市的经济发展,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 从三篇课文中解读陶渊明的隐士情怀
-
作者:刘涛
年份期号:
2004-第12期
刊名:语文天地
关键词:《桃花源记》 隐逸诗人 园田居 江州祭酒 陶渊明 心情 初中语文教材 彭泽县 田园风味 隐士情怀
- 描述: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三篇作品,一篇是《归田园居》(其三),一篇是《桃花源记》,另一篇是《饮酒》(其五)。这三篇文章,很具有代表性,不但展现了陶诗的田园风味,而且表现了作者的隐士情怀。
- 从一滴水到一个湖:鄱阳湖诗歌大赛优秀作品选:走不出湖的船(组诗)
-
作者:安安
年份期号:
2011-第2期
刊名:诗刊
关键词:作品选 诗歌 鄱阳湖 组诗 大赛
- 描述:八月的渔乡 家家场地上晒着满满的富余 吸一口 这里的风 都是鱼的味道 以前锅里找饭床上找乐的
- 从《红楼梦》看阮籍、嵇康、陶渊明对曹雪芹的影响
-
作者:高淮生
年份期号:
2003-第2期
刊名:红楼梦学刊
关键词:魏晋风 红楼梦 陶渊明 人格范型 嵇康 曹雪芹 阮籍 神
- 描述:陶潜、阮籍、嵇康均为魏晋名士,他们的个性品格与精神风范、思想情感与认知方式、乃至悲患与风流,都可以在《红楼梦》里见到明显的印迹。尽管曹雪芹与他们之间的政治思想倾向、人生经历与志趣、精神追求与审美理想等看似很不相同,然而,他们毕竟同为封建社会中最杰出的文人,阮、嵇、陶在其诗文中所表现的思想与理想,同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表现的思想与理想竟有不少惊人的相似、相通之处。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1、“质性自然”的人生追求与审美理想;2、超时世的苦闷与悲哀;3、“达观”的胸襟与态度。曹雪芹像阮籍、嵇康、陶渊明一样,不仅以自己出色的创作为后世提供了不同寻常的优秀范本,标示着生命个体所独有的审美风范,并且也为后世提供了独具鲜明特色的人格范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