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鄱阳湖湿地202户农户调查数据
作者: 熊凯 孔凡斌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农户  生态补偿支付 
描述:基于20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鄱阳湖湿地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具有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农户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46.53%,农户户均年支付意愿值为487.40元;被调查农户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居住位置、是否重视对湿地环境改善及拥有耕地面积与其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呈现显著相关性,有支付意愿农户的家庭年收入、居住位置、耕地面积以及承包水域面积与其生态补偿支付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
全文:基于20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鄱阳湖湿地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具有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农户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46.53%,农户户均年支付意愿值为487.40元;被调查农户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居住位置、是否重视对湿地环境改善及拥有耕地面积与其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呈现显著相关性,有支付意愿农户的家庭年收入、居住位置、耕地面积以及承包水域面积与其生态补偿支付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
作者: 刘影 彭薇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鄱阳湖  退化  驱动力 
描述:在分析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鄱阳湖湿地退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指出围垦、污染及酷渔滥捕等是引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
全文:在分析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鄱阳湖湿地退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指出围垦、污染及酷渔滥捕等是引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
恬静悠远的生态诗——陶渊明、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生态思想比较
作者: 程小玲 王智华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生态思想  崇尚自然 
描述:发掘文学经典著作中的生态思想是生态批评的重要内容。从生态视角来看,我国晋代诗人陶渊明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堪称生态文学的典范。他们诗作中既充满了崇尚自然、强调对自然的谦卑、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思想,又饱含着向往理想境界的乌托邦式的社会生态思想。
全文:发掘文学经典著作中的生态思想是生态批评的重要内容。从生态视角来看,我国晋代诗人陶渊明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堪称生态文学的典范。他们诗作中既充满了崇尚自然、强调对自然的谦卑、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思想,又饱含着向往理想境界的乌托邦式的社会生态思想。
鄱阳湖渔民水神信仰与晏公庙探析
作者: 程宇昌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晏公庙  鄱阳湖  水神信仰  古渔村  管驿前 
描述:鄱阳湖古渔村管驿前渔史较早,渔民以水神信仰为主,村里的晏公庙历六百余年,庙内水神众多,有晏公,有萧公,有金龙四大王,有定江王,有杨泗将军等,晏公庙是鄱阳湖众水神的集合,晏公庙会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人、水、鱼之间的和谐相处,渔民水神信仰与晏公庙会具有禳灾护民、稳定社会秩序、繁荣地方经济等主要社会功能,同时,映射出鄱阳湖水上社会群体——渔民的内心世界与精神渴求。
全文:鄱阳湖古渔村管驿前渔史较早,渔民以水神信仰为主,村里的晏公庙历六百余年,庙内水神众多,有晏公,有萧公,有金龙四大王,有定江王,有杨泗将军等,晏公庙是鄱阳湖众水神的集合,晏公庙会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人、水、鱼之间的和谐相处,渔民水神信仰与晏公庙会具有禳灾护民、稳定社会秩序、繁荣地方经济等主要社会功能,同时,映射出鄱阳湖水上社会群体——渔民的内心世界与精神渴求。
试论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佛教化趋同
作者: 程宇昌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鄱阳湖  明清时期  民间信仰 
描述: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社会底层百姓重要的精神饮品,是中国传统社会俗雅文化的综合体,是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力量。明清时期,鄱阳湖区民间信仰神灵众多,湖区民间信仰神灵与佛、道二教互融共存,特别是湖区民间信仰的佛教化,这与佛教名山庐山的宗主地位的辐射作用密不可分,与民间佛事活动、观音菩萨的普世价值的影响也不可分割。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民间信仰与佛教交相互融,尤其是民间信仰神灵的佛教化,呈现出佛教化色彩。
全文: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社会底层百姓重要的精神饮品,是中国传统社会俗雅文化的综合体,是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力量。明清时期,鄱阳湖区民间信仰神灵众多,湖区民间信仰神灵与佛、道二教互融共存,特别是湖区民间信仰的佛教化,这与佛教名山庐山的宗主地位的辐射作用密不可分,与民间佛事活动、观音菩萨的普世价值的影响也不可分割。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民间信仰与佛教交相互融,尤其是民间信仰神灵的佛教化,呈现出佛教化色彩。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作者: 潘丹 孔凡斌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基于2000-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业的面板数据,借助脱钩评价模型,实证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采用LMDI模型对畜禽养殖污染脱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畜禽养殖污染是该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畜禽环保技术因素和劳动力因素是畜禽养殖污染下降的主要贡献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经济发展因素则促使畜禽养殖污染的增加。
全文:基于2000-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业的面板数据,借助脱钩评价模型,实证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采用LMDI模型对畜禽养殖污染脱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畜禽养殖污染是该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畜禽环保技术因素和劳动力因素是畜禽养殖污染下降的主要贡献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经济发展因素则促使畜禽养殖污染的增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基于脱钩和LMDI模型的实证分析
作者: 潘丹 孔凡斌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畜禽养殖污染  LMDI  脱钩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基于2000—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业的面板数据,借助脱钩评价模型,实证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采用LMDI模型对畜禽养殖污染脱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畜禽养殖污染是该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畜禽环保技术因素和劳动力因素是畜禽养殖污染下降的主要贡献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经济发展因素则促使畜禽养殖污染的增加。积极推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针对不同地区实行畜禽养殖分类管控政策,强化畜禽清洁生产技术和粪便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及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的清洁生产意识和专业素质是促进畜禽养殖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全文:基于2000—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业的面板数据,借助脱钩评价模型,实证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采用LMDI模型对畜禽养殖污染脱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畜禽养殖污染是该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畜禽环保技术因素和劳动力因素是畜禽养殖污染下降的主要贡献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经济发展因素则促使畜禽养殖污染的增加。积极推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针对不同地区实行畜禽养殖分类管控政策,强化畜禽清洁生产技术和粪便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及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的清洁生产意识和专业素质是促进畜禽养殖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区域地质旅游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作者: 熊国保 胡婷婷 罗志红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质旅游开发  生态保护  生态补偿 
描述:构建地质旅游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地质旅游科学开发与保护,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合理有效地引导地质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科学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保证。区域地质旅游开发必须坚持公平性、有效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等生态补偿原则,确定生态补偿的主客体、范围、标准及方式,构建地质旅游生态补偿的保障机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以促进生态补偿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推动区域间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全文:构建地质旅游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地质旅游科学开发与保护,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合理有效地引导地质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科学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保证。区域地质旅游开发必须坚持公平性、有效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等生态补偿原则,确定生态补偿的主客体、范围、标准及方式,构建地质旅游生态补偿的保障机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以促进生态补偿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推动区域间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鄱阳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探讨
作者: 魏峥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保护与利用  农业文化遗产  生态恢复 
描述:化学农业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我国具有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与农耕文化传承,鄱阳湖流域还保存着多样的传统农耕文化及景观,通过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建设,来推进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鄱阳湖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农业发展政策体系,纳入生态基础设施网络规划,以政府为主导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劳动经济组织,改革教育、促进传统农耕文化的永续发展,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结合青少年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教育与传承提供条件。
全文:化学农业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我国具有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与农耕文化传承,鄱阳湖流域还保存着多样的传统农耕文化及景观,通过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建设,来推进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鄱阳湖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农业发展政策体系,纳入生态基础设施网络规划,以政府为主导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劳动经济组织,改革教育、促进传统农耕文化的永续发展,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结合青少年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教育与传承提供条件。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证分析
作者: 张锋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对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其中,财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从理论上看,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借助聚类分析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6个设区市进行分类,利用2007—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生态经济区建设中,除了要发挥资本、劳动力的重要作用外,还应根据地区的不同经济发展程度,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市加强行政管理公检法支出、农业支出等来推动外来资本注入、经济转型及农业快速发展;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行政管理公检法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作用,应削减这方面的支出,将支出重点放至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方面,从培养经济增长潜力来考虑财政支出的安排。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对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其中,财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从理论上看,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借助聚类分析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6个设区市进行分类,利用2007—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生态经济区建设中,除了要发挥资本、劳动力的重要作用外,还应根据地区的不同经济发展程度,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市加强行政管理公检法支出、农业支出等来推动外来资本注入、经济转型及农业快速发展;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行政管理公检法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作用,应削减这方面的支出,将支出重点放至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方面,从培养经济增长潜力来考虑财政支出的安排。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