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
作者: 樊哲文 黄灵光 钱海燕 方豫  来源:资源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土壤侵蚀效应  3S技术  土地利用 
描述:随着鄱阳湖流域开发进程加快,土地利用类型势必发生转移,从而对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为了能反映鄱阳湖流域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效应,本文通过采用3S技术手段,获取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与土壤侵蚀数据,引入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指数和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对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侵蚀效应空间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985年~2000年间,影响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土地类型主要集中在农田、林地和草地,而水域、工矿居民用地与未利用地三种土地类型对土壤侵蚀强度变化总体变化不大;②加重土壤侵蚀强度的主要是林地转化为农田、林地转化为草地、草地转化为农田;而土地利用类型农田转化为林地、林地内部之间的转化减轻了侵蚀强度。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侵蚀强度之间的定量研究结果反映了土壤侵蚀效应的变化,与鄱阳湖流域的水土流失现实情况一致。
全文:随着鄱阳湖流域开发进程加快,土地利用类型势必发生转移,从而对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为了能反映鄱阳湖流域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效应,本文通过采用3S技术手段,获取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与土壤侵蚀数据,引入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指数和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对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侵蚀效应空间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985年~2000年间,影响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土地类型主要集中在农田、林地和草地,而水域、工矿居民用地与未利用地三种土地类型对土壤侵蚀强度变化总体变化不大;②加重土壤侵蚀强度的主要是林地转化为农田、林地转化为草地、草地转化为农田;而土地利用类型农田转化为林地、林地内部之间的转化减轻了侵蚀强度。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侵蚀强度之间的定量研究结果反映了土壤侵蚀效应的变化,与鄱阳湖流域的水土流失现实情况一致。
基于Landsat-8OLI的鄱阳湖叶绿素a浓度定量反演
作者: 黄灵光 方豫 张大文 林联盛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Landsat  鄱阳湖  模型  8  叶绿素a  OLI 
描述:Landsat-8 OLI数据的应用越来广泛、成熟,但尚未见诸在水质监测,尤其是叶绿素a浓度监测方面的应用。以叶绿素a作为参数,结合准同步的实测数据,通过在鄱阳湖的应用案例,研究、探讨利用Landsat-8 OLI卫星数据对湖泊叶绿素a遥感反演的可行性和相关潜力。根据研究,鄱阳湖与实测叶绿素a相关性最高的是波段B4(红波段),Pearson相关系数为0.916,并由此而选择B4作为构建模型的波段组合,建立线性回归、对数、指数、乘幂、二次多项式等五种回归模型,通过R2系数对比,显示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为最佳模型。经实测点验证,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演出鄱阳湖的叶绿素a浓度。
全文:Landsat-8 OLI数据的应用越来广泛、成熟,但尚未见诸在水质监测,尤其是叶绿素a浓度监测方面的应用。以叶绿素a作为参数,结合准同步的实测数据,通过在鄱阳湖的应用案例,研究、探讨利用Landsat-8 OLI卫星数据对湖泊叶绿素a遥感反演的可行性和相关潜力。根据研究,鄱阳湖与实测叶绿素a相关性最高的是波段B4(红波段),Pearson相关系数为0.916,并由此而选择B4作为构建模型的波段组合,建立线性回归、对数、指数、乘幂、二次多项式等五种回归模型,通过R2系数对比,显示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为最佳模型。经实测点验证,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演出鄱阳湖的叶绿素a浓度。
鄱阳湖双退区湿地植被恢复方案探讨
作者: 钱海燕 严玉平 周杨明 黄齐 鄢帮有 刘青  来源: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植被  恢复  鄱阳湖  湿地 
描述:针对鄱阳湖双退区湿地的植被现状以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本着因地制宜、整体优化的生态修复原则,在充分满足湖泊的自然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特征等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双退区植被退化原因和类型,集成了规划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在江西省都昌县开展了双退区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在鄱阳湖双退区,保证一定经济收入的同时维护湿地合理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提出了一个可持续性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模式及相应的工程措施和重建方案,为今后鄱阳湖双退区乃至鄱阳湖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参考。。
全文:针对鄱阳湖双退区湿地的植被现状以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本着因地制宜、整体优化的生态修复原则,在充分满足湖泊的自然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特征等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双退区植被退化原因和类型,集成了规划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在江西省都昌县开展了双退区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在鄱阳湖双退区,保证一定经济收入的同时维护湿地合理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提出了一个可持续性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模式及相应的工程措施和重建方案,为今后鄱阳湖双退区乃至鄱阳湖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参考。。
鄱阳湖双退区受损湿地植被恢复对水质的影响
作者: 严玉平 钱海燕 周杨明 刘梅影 鄢帮有 刘青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植物分解  净化  生态恢复  湿地  植被覆盖 
描述:退化湿地的植被恢复有助于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净化水体功能。通过监测鄱阳湖双退区(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前后水质变化,分析了不同植被覆盖率和植物残体分解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物生长期间,湿地水体TN质量浓度下降65.4%~71.3%,NO3--N也呈较大幅度下降,并能降低水体TP浓度水平;高植被覆盖增加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水平,中低植被覆盖不影响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植被覆盖能有效保持水体较高透明度,但不能降低水体COD质量浓度。在枯水期,高植被覆盖因为植物残体分解使氮素回流水体,导致水体含TN,NH4+-N,NO3-N质量浓度显著升高,中低植被覆盖植物残体分解同样显著增加水体氮素,但增加程度小于高植被覆盖;植物残体分解不影响水体TP质量浓度水平;高植被覆盖植物残体分解增加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中低植被覆盖则无影响;高中低植被覆盖区植物残体分解都显著增加水体混浊度,也提高了水体的BOD,对水体COD没有影响。
全文:退化湿地的植被恢复有助于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净化水体功能。通过监测鄱阳湖双退区(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前后水质变化,分析了不同植被覆盖率和植物残体分解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物生长期间,湿地水体TN质量浓度下降65.4%~71.3%,NO3--N也呈较大幅度下降,并能降低水体TP浓度水平;高植被覆盖增加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水平,中低植被覆盖不影响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植被覆盖能有效保持水体较高透明度,但不能降低水体COD质量浓度。在枯水期,高植被覆盖因为植物残体分解使氮素回流水体,导致水体含TN,NH4+-N,NO3-N质量浓度显著升高,中低植被覆盖植物残体分解同样显著增加水体氮素,但增加程度小于高植被覆盖;植物残体分解不影响水体TP质量浓度水平;高植被覆盖植物残体分解增加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中低植被覆盖则无影响;高中低植被覆盖区植物残体分解都显著增加水体混浊度,也提高了水体的BOD,对水体COD没有影响。
鄱阳湖湿地环境退化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者: 何向东 乐兴华 鄢帮有 严玉平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生态系统  环境退化 
描述:鄱阳湖湿地是国家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和国际重要湿地。在人口发展与经济开发双重作用下,鄱阳湖水质出现恶化现象,湿地面积大幅萎缩,湿地物种生境受到威胁等,鄱阳湖湿地正面临着生态环境退化危机。针对鄱阳湖湿地出现的种种问题,这里分析了鄱阳湖湿地现状与特征,认为鄱阳湖湿地环境退化原因是由气候、地形、水文、土壤、人口、政策、城市发展等综合因素造成,建议完善法规,改进科技,建立预警体系来控制污染,以提高鄱阳湖调控能力,阻止环境退化。研究对鄱阳湖湿地进行修复与重建,提高鄱阳湖的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鄱阳湖湿地是国家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和国际重要湿地。在人口发展与经济开发双重作用下,鄱阳湖水质出现恶化现象,湿地面积大幅萎缩,湿地物种生境受到威胁等,鄱阳湖湿地正面临着生态环境退化危机。针对鄱阳湖湿地出现的种种问题,这里分析了鄱阳湖湿地现状与特征,认为鄱阳湖湿地环境退化原因是由气候、地形、水文、土壤、人口、政策、城市发展等综合因素造成,建议完善法规,改进科技,建立预警体系来控制污染,以提高鄱阳湖调控能力,阻止环境退化。研究对鄱阳湖湿地进行修复与重建,提高鄱阳湖的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鄱阳湖湿地环境退化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者: 何向东 乐兴华 鄢帮有 严玉平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生态系统  环境退化 
描述:鄱阳湖湿地是国家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和国际重要湿地。在人口发展与经济开发双重作用下,鄱阳湖水质出现恶化现象,湿地面积大幅萎缩,湿地物种生境受到威胁等,鄱阳湖湿地正面临着生态环境退化危机。针对鄱阳湖湿地出现的种种问题,这里分析了鄱阳湖湿地现状与特征,认为鄱阳湖湿地环境退化原因是由气候、地形、水文、土壤、人口、政策、城市发展等综合因素造成,建议完善法规,改进科技,建立预警体系来控制污染,以提高鄱阳湖调控能力,阻止环境退化。研究对鄱阳湖湿地进行修复与重建,提高鄱阳湖的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鄱阳湖湿地是国家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和国际重要湿地。在人口发展与经济开发双重作用下,鄱阳湖水质出现恶化现象,湿地面积大幅萎缩,湿地物种生境受到威胁等,鄱阳湖湿地正面临着生态环境退化危机。针对鄱阳湖湿地出现的种种问题,这里分析了鄱阳湖湿地现状与特征,认为鄱阳湖湿地环境退化原因是由气候、地形、水文、土壤、人口、政策、城市发展等综合因素造成,建议完善法规,改进科技,建立预警体系来控制污染,以提高鄱阳湖调控能力,阻止环境退化。研究对鄱阳湖湿地进行修复与重建,提高鄱阳湖的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鄱阳湖叶绿素a浓度遥感反演
作者: 黄国金 刘成林 乐兴华  来源:山西建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MODIS数据  遥感反演  叶绿素a  水质监测 
描述:为推动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质监测,在对实测叶绿素a数据和同步的MOD IS数据敏感波段分析的基础上,将统计回归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遥感反演模型作了反演效果比较,得出应用BP神经网络优于统计回归构建遥感反演模型。
全文:为推动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质监测,在对实测叶绿素a数据和同步的MOD IS数据敏感波段分析的基础上,将统计回归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遥感反演模型作了反演效果比较,得出应用BP神经网络优于统计回归构建遥感反演模型。
鄱阳湖湿地泗洲头洲滩浅层土壤氮素的时空特征
作者: 谢冬明 周国宏 陈亚云 周杨明 贾俊松 熊晓龙 余明泉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土壤氮素  洲滩湿地  空间分异 
描述:湿地是全球氮循环的N源、N汇和N转化器,自然湿地氮的研究对于揭示生态系统氮循环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湿地泗洲头为研究区域,根据湿地海拔高程梯度(10~17 m)采取表层土壤0~20 cm土层样品,分析了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空间分布较为复杂,0~10 cm土层的氮含量和10~20 cm土层的氮含量呈现相似的梯度特征,0~1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要高于10~2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其中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的全氮、铵态氮、碱解氮含量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3~14 m,硝态氮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6~17 m.利用SPSS双变量中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表层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与地上生物量、土壤p H值、土壤含水量、年均淹水时间、高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氮素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在统计学意义上最为显著,而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这反映了鄱阳湖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的空间分布与积累过程受干扰的因素比较复杂.
全文:湿地是全球氮循环的N源、N汇和N转化器,自然湿地氮的研究对于揭示生态系统氮循环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湿地泗洲头为研究区域,根据湿地海拔高程梯度(10~17 m)采取表层土壤0~20 cm土层样品,分析了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空间分布较为复杂,0~10 cm土层的氮含量和10~20 cm土层的氮含量呈现相似的梯度特征,0~1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要高于10~2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其中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的全氮、铵态氮、碱解氮含量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3~14 m,硝态氮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6~17 m.利用SPSS双变量中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表层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与地上生物量、土壤p H值、土壤含水量、年均淹水时间、高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氮素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在统计学意义上最为显著,而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这反映了鄱阳湖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的空间分布与积累过程受干扰的因素比较复杂.
鄱阳湖湿地泗洲头洲滩浅层土壤氮素的时空特征
作者: 谢冬明 周国宏 陈亚云 周杨明 贾俊松 熊晓龙 余明泉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土壤氮素  洲滩湿地  空间分异 
描述:湿地是全球氮循环的N源、N汇和N转化器,自然湿地氮的研究对于揭示生态系统氮循环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湿地泗洲头为研究区域,根据湿地海拔高程梯度(10~17 m)采取表层土壤0~20 cm土层样品,分析了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空间分布较为复杂,0~10 cm土层的氮含量和10~20 cm土层的氮含量呈现相似的梯度特征,0~1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要高于10~2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其中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的全氮、铵态氮、碱解氮含量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3~14 m,硝态氮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6~17 m.利用SPSS双变量中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表层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与地上生物量、土壤p H值、土壤含水量、年均淹水时间、高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氮素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在统计学意义上最为显著,而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这反映了鄱阳湖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的空间分布与积累过程受干扰的因素比较复杂.
全文:湿地是全球氮循环的N源、N汇和N转化器,自然湿地氮的研究对于揭示生态系统氮循环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湿地泗洲头为研究区域,根据湿地海拔高程梯度(10~17 m)采取表层土壤0~20 cm土层样品,分析了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空间分布较为复杂,0~10 cm土层的氮含量和10~20 cm土层的氮含量呈现相似的梯度特征,0~1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要高于10~2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其中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的全氮、铵态氮、碱解氮含量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3~14 m,硝态氮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6~17 m.利用SPSS双变量中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表层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与地上生物量、土壤p H值、土壤含水量、年均淹水时间、高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氮素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在统计学意义上最为显著,而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这反映了鄱阳湖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的空间分布与积累过程受干扰的因素比较复杂.
保护鄱阳湖流域野生植物多样性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鄱阳湖流域重要珍稀濒危植物的保育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成果
作者: 鲍海鸥 高浦新 彭焱松 朱笃 乐兴华  来源: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技术集成  植物多样性  鄱阳湖流域  可持续开发利用  计划项目  资源可持续利用  科技支撑 
描述: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鄱阳湖流域是指以鄱阳湖为中心,以入湖的赣、抚、信、饶、修等5河及其流域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是长江中下游的一个重要支流区,湖泊流域总面积16.67万平方千米,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占江西省土地面积的92.7%。鄱阳湖流域分布的植物种类达3800余种,包括国家珍稀濒危植物57科128属226种。然而近几十年来,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大量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和不合理地使用,鄱阳湖流域正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流域内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包括:野生植物分布区域萎缩;资源状况和物种种群数量不清;生境有所恶化,资源逐渐减少,部分物种濒危加剧;流径有所萎缩,水质呈下降趋势;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对策和生态开发技术等。如何保护鄱阳湖流域野生植物多样性,尤其是珍稀濒危植物的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全文: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鄱阳湖流域是指以鄱阳湖为中心,以入湖的赣、抚、信、饶、修等5河及其流域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是长江中下游的一个重要支流区,湖泊流域总面积16.67万平方千米,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占江西省土地面积的92.7%。鄱阳湖流域分布的植物种类达3800余种,包括国家珍稀濒危植物57科128属226种。然而近几十年来,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大量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和不合理地使用,鄱阳湖流域正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流域内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包括:野生植物分布区域萎缩;资源状况和物种种群数量不清;生境有所恶化,资源逐渐减少,部分物种濒危加剧;流径有所萎缩,水质呈下降趋势;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对策和生态开发技术等。如何保护鄱阳湖流域野生植物多样性,尤其是珍稀濒危植物的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