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鄱阳湖流域叶面积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
作者:
李相虎 张奇 邵敏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降水 鄱阳湖流域 气温 叶面积指数 NDVI
-
描述:内,LAI从1月开始减小,至3月降到最小,之后开始迅速增大,7月达到最大值,然后又开始减小;各植被覆盖类型LAI与前3月降水和前1月平均气温相关性较强,并且全部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在年际上,各植被
-
全文:内,LAI从1月开始减小,至3月降到最小,之后开始迅速增大,7月达到最大值,然后又开始减小;各植被覆盖类型LAI与前3月降水和前1月平均气温相关性较强,并且全部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在年际上,各植被
-
鄱阳湖湿地钉螺种群生态变化的初步调查 I.干旱因子对湿地钉螺分布的影响
-
作者:
王小红 蔡永久 王金昌 涂祖新 陈宇炜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钉螺 气候干旱
-
描述:为了解鄱阳湖湿地钉螺种群生态变化的影响因子。根据2011年鄱阳湖水情的变化,参考历史螺情资料,对星子县、永修县4决草洲进行了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实验,进行时空动态螺情变化分析。因为2006、2007和2011年是鄱阳湖区20年和60年一遇的降雨量最少的年份,原来成片状、面状、聚集性分布的钉螺,变成点状、线状、散在性分布,给螺情调查带来较大的困难。干旱可使草洲钉螺大量死亡或消失,今后应改变查螺方法,注意特殊环境的全面搜查。
-
全文:为了解鄱阳湖湿地钉螺种群生态变化的影响因子。根据2011年鄱阳湖水情的变化,参考历史螺情资料,对星子县、永修县4决草洲进行了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实验,进行时空动态螺情变化分析。因为2006、2007和2011年是鄱阳湖区20年和60年一遇的降雨量最少的年份,原来成片状、面状、聚集性分布的钉螺,变成点状、线状、散在性分布,给螺情调查带来较大的困难。干旱可使草洲钉螺大量死亡或消失,今后应改变查螺方法,注意特殊环境的全面搜查。
-
鄱阳湖浮游植物叶绿素p1及营养盐浓度对水位波动的响应
-
作者:
刘霞 刘宝贵 陈宇炜 高俊峰 来源:环境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鄱阳湖浮游植物叶绿素p1及营养盐浓度对水位波动的响应
-
鄱阳湖浮游植物叶绿素a及营养盐浓度对水位波动的响应
-
作者:
刘霞 刘宝贵 陈宇炜 高俊峰 来源:环境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江 鄱阳湖 总氮和溶解性氮 水温 叶绿素a 透明度
-
描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回归趋势分析,Chla浓度与水温(P<0.000 1)和透明度值(SD)(P<0.000 1)显著正相关,与总氮(TN,P<0.01)、溶解性氮(NOx-N,P
-
全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回归趋势分析,Chla浓度与水温(P<0.000 1)和透明度值(SD)(P<0.000 1)显著正相关,与总氮(TN,P<0.01)、溶解性氮(NOx-N,P
-
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水华在鄱阳湖的纪录
-
作者:
吴召仕 王卷乐 夏颖 陈宇炜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藻类水华 鄱阳湖 水网藻
-
描述:水网藻水华在国外出现较多,在国内鲜有报道.2013年5月对鄱阳湖进行采样时首次发现水网藻水华;结合现场观测及遥感影像确定其分布范围为老爷庙至落星墩水域,分布面积约为26 hm2,推测水网藻可能是由上游稻田等静止水体迁移至鄱阳湖,在相对静水区进行聚集生长,加上合适的理化条件(温度及营养盐),从而形成水华.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水网藻水华对鄱阳湖水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
全文:水网藻水华在国外出现较多,在国内鲜有报道.2013年5月对鄱阳湖进行采样时首次发现水网藻水华;结合现场观测及遥感影像确定其分布范围为老爷庙至落星墩水域,分布面积约为26 hm2,推测水网藻可能是由上游稻田等静止水体迁移至鄱阳湖,在相对静水区进行聚集生长,加上合适的理化条件(温度及营养盐),从而形成水华.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水网藻水华对鄱阳湖水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
鄱阳湖丰水期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作者:
吴召仕 张路 刘宝贵 陈宇炜 来源:湿地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营养盐 光照 鄱阳湖 水体交换时间 丰水期 浮游植物
-
描述:在2011年8月和2012年7月丰水期,在鄱阳湖湖区布设77个采样点,大规模采集水样,研究浮游植物生物量(以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表示)在湖区的空间分布,并探讨叶绿素a与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丰水期水体中叶绿素a质量浓度较低,平均值为10.58μg/L;叶绿素a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东南湖区最高,中部湖区居中,北部通江区较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与水体透明度显著正相关,与总悬浮颗粒物含量、总氮含量、亚硝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和溶解性总氮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其他营养盐含量不相关。水下光照条件是限制鄱阳湖浮游植物丰水期生长的主要因素;鄱阳湖水体交换时间较短,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丰水期,高水位稀释了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从而掩盖了其对浮游植物的作用,导致营养盐的作用不明显。
-
全文:在2011年8月和2012年7月丰水期,在鄱阳湖湖区布设77个采样点,大规模采集水样,研究浮游植物生物量(以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表示)在湖区的空间分布,并探讨叶绿素a与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丰水期水体中叶绿素a质量浓度较低,平均值为10.58μg/L;叶绿素a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东南湖区最高,中部湖区居中,北部通江区较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与水体透明度显著正相关,与总悬浮颗粒物含量、总氮含量、亚硝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和溶解性总氮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其他营养盐含量不相关。水下光照条件是限制鄱阳湖浮游植物丰水期生长的主要因素;鄱阳湖水体交换时间较短,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丰水期,高水位稀释了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从而掩盖了其对浮游植物的作用,导致营养盐的作用不明显。
-
鄱阳湖湿地钉螺种群生态变化的初步调查 I.干旱因子对湿地钉螺分布的影响
-
作者:
王小红 蔡永久 王金昌 涂祖新 陈宇炜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钉螺 气候干旱
-
描述:为了解鄱阳湖湿地钉螺种群生态变化的影响因子。根据2011年鄱阳湖水情的变化,参考历史螺情资料,对星子县、永修县4决草洲进行了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实验,进行时空动态螺情变化分析。因为2006、2007和2011年是鄱阳湖区20年和60年一遇的降雨量最少的年份,原来成片状、面状、聚集性分布的钉螺,变成点状、线状、散在性分布,给螺情调查带来较大的困难。干旱可使草洲钉螺大量死亡或消失,今后应改变查螺方法,注意特殊环境的全面搜查。
-
全文:为了解鄱阳湖湿地钉螺种群生态变化的影响因子。根据2011年鄱阳湖水情的变化,参考历史螺情资料,对星子县、永修县4决草洲进行了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实验,进行时空动态螺情变化分析。因为2006、2007和2011年是鄱阳湖区20年和60年一遇的降雨量最少的年份,原来成片状、面状、聚集性分布的钉螺,变成点状、线状、散在性分布,给螺情调查带来较大的困难。干旱可使草洲钉螺大量死亡或消失,今后应改变查螺方法,注意特殊环境的全面搜查。
-
近50年鄱阳湖流域实际蒸发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
作者:
刘健 张奇 许崇育 翟建青 靳晓莉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小波分析 互补相关蒸发模型 变化趋势 实际蒸发量 鄱阳湖流域
-
描述:流域的实际蒸发是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鄱阳湖流域的实际蒸发对该流域水资源研究有重要意义。选取应用范围较广的互补相关蒸发模型,估算鄱阳湖流域9个气象站1955~2001年实际蒸发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该时段流域实际蒸发的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蒸发年内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7月份;季节变化上,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春季高于秋季。选用Db3小波函数分析9站蒸发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流域蒸发量在计算时段内呈现逐步下降趋势,1998年左右转折,之后下降速度变缓。与流域同期降水量、潜在蒸发量以及太阳辐射、温度、水汽压差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认为,实际蒸发量下降的主要是由太阳净辐射和风速的下降引起的。
-
全文:流域的实际蒸发是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鄱阳湖流域的实际蒸发对该流域水资源研究有重要意义。选取应用范围较广的互补相关蒸发模型,估算鄱阳湖流域9个气象站1955~2001年实际蒸发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该时段流域实际蒸发的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蒸发年内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7月份;季节变化上,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春季高于秋季。选用Db3小波函数分析9站蒸发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流域蒸发量在计算时段内呈现逐步下降趋势,1998年左右转折,之后下降速度变缓。与流域同期降水量、潜在蒸发量以及太阳辐射、温度、水汽压差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认为,实际蒸发量下降的主要是由太阳净辐射和风速的下降引起的。
-
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径流的驱动作用
-
作者:
叶许春 刘健 张奇 杨勋林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蒸发率函数 趋势分析 径流 鄱阳湖流域 气候变化
-
描述:以1960-2007年鄱阳湖流域14个国家气象站的气象监测资料以及"五河"水系中5个水文监测站的径流资料为基础,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流域气温、降水、潜在蒸发以及径流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降水和潜在蒸发对径流的驱动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年代气候变化对赣江、信江以及抚河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960-2007年鄱阳湖流域气温升高,降雨增加,潜在蒸发量却呈长期的下降趋势,径流变化过程与降雨过程总体一致,但不同时期各站点变化趋势差异较大.气候变化对径流的驱动作用表明,相对于流域1960s的气候条件,其他年代气候变化均起着增大径流的作用,其中气候变化驱动作用最大的1990s导致径流增加194.3~321.3mm,最小的2000s导致径流增加32.7~106.5mm.此外,受不同年代流域降雨变率以及流域调蓄作用影响,1970s和1990s气候变化导致的径流增量以信江为最,而1980s和2000s则是赣江最大.
-
全文:以1960-2007年鄱阳湖流域14个国家气象站的气象监测资料以及"五河"水系中5个水文监测站的径流资料为基础,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流域气温、降水、潜在蒸发以及径流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降水和潜在蒸发对径流的驱动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年代气候变化对赣江、信江以及抚河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960-2007年鄱阳湖流域气温升高,降雨增加,潜在蒸发量却呈长期的下降趋势,径流变化过程与降雨过程总体一致,但不同时期各站点变化趋势差异较大.气候变化对径流的驱动作用表明,相对于流域1960s的气候条件,其他年代气候变化均起着增大径流的作用,其中气候变化驱动作用最大的1990s导致径流增加194.3~321.3mm,最小的2000s导致径流增加32.7~106.5mm.此外,受不同年代流域降雨变率以及流域调蓄作用影响,1970s和1990s气候变化导致的径流增量以信江为最,而1980s和2000s则是赣江最大.
-
鄱阳湖流域水文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作者:
李云良 张奇 李相虎 姚静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鄱阳湖流域 模型率定与验证 气候变化 水文响应 敏感性
-
描述: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以地表-地下耦合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ATLAC为模拟工具,探讨流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水文模型以2000~2008年为模拟期,以流域河道日径流量来率定(2000~2005年)与验证模型(2006~2008年)并取得了满意的模拟效果。基于此,假定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方案,通过径流量、土壤蒸发量和基流量来探讨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量与基流量对降雨变化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而土壤蒸发量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强。在降雨一定条件下,水文变量均与气温变化近似呈线性关系;在气温情景一定条件下,水文变量均与降雨变化呈非线性关系。随着降水的减少,气温对径流、土壤蒸发和基流的影响也随之减弱;气温对上述变量的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增加的情况下。相同的气温变化情景下,降水增加比降水减少对径流量的影响更加显著,降水减少比降水增加对土壤蒸发量与基流量的影响更加显著,表明降水变化对水文变量有着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作用。
-
全文: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以地表-地下耦合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ATLAC为模拟工具,探讨流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水文模型以2000~2008年为模拟期,以流域河道日径流量来率定(2000~2005年)与验证模型(2006~2008年)并取得了满意的模拟效果。基于此,假定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方案,通过径流量、土壤蒸发量和基流量来探讨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量与基流量对降雨变化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而土壤蒸发量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强。在降雨一定条件下,水文变量均与气温变化近似呈线性关系;在气温情景一定条件下,水文变量均与降雨变化呈非线性关系。随着降水的减少,气温对径流、土壤蒸发和基流的影响也随之减弱;气温对上述变量的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增加的情况下。相同的气温变化情景下,降水增加比降水减少对径流量的影响更加显著,降水减少比降水增加对土壤蒸发量与基流量的影响更加显著,表明降水变化对水文变量有着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