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3)
学位论文(3)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6)
按年份分组
2013(5)
2008(1)
按来源分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3)
自然灾害学报(1)
大气科学学报(1)
高原气象(1)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对典型天气过程的影响及近地面边界层特征研究
作者: 傅敏宁  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复杂地表  边界层  强天气  鄱阳湖  湖效应 
描述:地区典型天气条件下的近地面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为:(1)鄱阳湖湖效应降水特征。通过1980-2008年期间气象资料分析,发现鄱阳湖地区发生湖效应降水事件33次。湖效应降水发生
全文:地区典型天气条件下的近地面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为:(1)鄱阳湖湖效应降水特征。通过1980-2008年期间气象资料分析,发现鄱阳湖地区发生湖效应降水事件33次。湖效应降水发生
鄱阳湖对典型天气过程的影响及近地面边界层特征研究
作者: 傅敏宁  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复杂地表  边界层  强天气  鄱阳湖  湖效应 
描述:地区典型天气条件下的近地面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为:(1)鄱阳湖湖效应降水特征。通过1980-2008年期间气象资料分析,发现鄱阳湖地区发生湖效应降水事件33次。湖效应降水发生
全文:地区典型天气条件下的近地面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为:(1)鄱阳湖湖效应降水特征。通过1980-2008年期间气象资料分析,发现鄱阳湖地区发生湖效应降水事件33次。湖效应降水发生
鄱阳湖对典型天气过程的影响及近地面边界层特征研究
作者: 傅敏宁  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复杂地表  边界层  强天气  鄱阳湖  湖效应 
描述:地区典型天气条件下的近地面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为:(1)鄱阳湖湖效应降水特征。通过1980-2008年期间气象资料分析,发现鄱阳湖地区发生湖效应降水事件33次。湖效应降水发生
全文:地区典型天气条件下的近地面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为:(1)鄱阳湖湖效应降水特征。通过1980-2008年期间气象资料分析,发现鄱阳湖地区发生湖效应降水事件33次。湖效应降水发生
夏季鄱阳湖上空对流系统减弱过程分析
作者: 傅敏宁 郑有飞 邹海波 刘熙明  来源:高原气象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对流活动  WRF模式  鄱阳湖  向外长波辐射  热通量 
描述:利用6h一次的NCEP分析资料和南昌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6 min一次的组合反射率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23日10:00-16:00(北京时)江西西北部幕阜山脉上空对流云团东移经过鄱阳湖主体时明显减弱或消亡过程.同时,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WRF对这次过程分别进行了控制性试验(CTR)和敏感性试验(SES).结果表明,CTR试验能较好地模拟出对流云团经过鄱阳湖时的减弱过程;与CTR试验相比,SES试验模拟的鄱阳湖区向外长波辐射值明显偏低,表明鄱阳湖的存在对过境对流云团有减弱作用;两试验的地表比热差异造成CTR (SES)试验模拟的地面感热和潜热通量较低(较高);CTR试验还模拟出负的地面感热通量,即感热从大气向湖体传递;两试验模拟的地面能量通量的差异导致鄱阳湖主体低层(950 hPa)的风场差异显著,即在鄱阳湖主体上空出现了一反气旋性环流,鄱阳湖对过境对流云团的减弱作用是该反气旋环流的辐散下沉造成的.
全文:利用6h一次的NCEP分析资料和南昌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6 min一次的组合反射率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23日10:00-16:00(北京时)江西西北部幕阜山脉上空对流云团东移经过鄱阳湖主体时明显减弱或消亡过程.同时,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WRF对这次过程分别进行了控制性试验(CTR)和敏感性试验(SES).结果表明,CTR试验能较好地模拟出对流云团经过鄱阳湖时的减弱过程;与CTR试验相比,SES试验模拟的鄱阳湖区向外长波辐射值明显偏低,表明鄱阳湖的存在对过境对流云团有减弱作用;两试验的地表比热差异造成CTR (SES)试验模拟的地面感热和潜热通量较低(较高);CTR试验还模拟出负的地面感热通量,即感热从大气向湖体传递;两试验模拟的地面能量通量的差异导致鄱阳湖主体低层(950 hPa)的风场差异显著,即在鄱阳湖主体上空出现了一反气旋性环流,鄱阳湖对过境对流云团的减弱作用是该反气旋环流的辐散下沉造成的.
鄱阳湖地区复杂地表条件下一次强降水过程的近地面边界层特征
作者: 傅敏宁 郑有飞 邓玮 刘熙明  来源: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地表通量  强降水  近地面边界层 
描述:使用鄱阳湖北部70m气象塔湍流和梯度观测数据,分析了2011年6月6日夜间一次暴雨过程中近地面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高空低槽和西南急流的天气背景下,受鄱阳湖复杂地表影响产生的局地性强降水。强降水发生前受东南暖平流影响,近地面边界层中水汽累积,不稳定性增加;强降水过程中,近地层感热、潜热通量迅速增加,同时,近地面层湍流动量通量下传和水平输送增加,鄱阳湖的水汽输送加强降水强度。另外,强降水过程中,近地面湍流动能迅速增大并达到最大值,而平均动能的增大发生在强降水结束后,表明地表作用明显,近地面边界层的湍流场为暴雨提供动力条件。尺度分析表明,强降水前,中尺度动量通量占主要地位,降水过程中湍流动量通量显著加强。
全文:使用鄱阳湖北部70m气象塔湍流和梯度观测数据,分析了2011年6月6日夜间一次暴雨过程中近地面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高空低槽和西南急流的天气背景下,受鄱阳湖复杂地表影响产生的局地性强降水。强降水发生前受东南暖平流影响,近地面边界层中水汽累积,不稳定性增加;强降水过程中,近地层感热、潜热通量迅速增加,同时,近地面层湍流动量通量下传和水平输送增加,鄱阳湖的水汽输送加强降水强度。另外,强降水过程中,近地面湍流动能迅速增大并达到最大值,而平均动能的增大发生在强降水结束后,表明地表作用明显,近地面边界层的湍流场为暴雨提供动力条件。尺度分析表明,强降水前,中尺度动量通量占主要地位,降水过程中湍流动量通量显著加强。
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与气象灾害监测系统
作者: 傅敏宁 郑有飞 樊建勇 俞炳  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监测  鄱阳湖  气象灾害 
描述:鄱阳湖地区是国家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和国际重要湿地,在粮食安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改善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鄱阳湖地区暴雨、洪涝、地质灾害、雷电、风雹、高温、冻害、病虫害等各种气象及相关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环鄱阳湖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鄱阳湖地区气象卫星、天气雷达、高空探测、地面观测、雷电探测、大气成分与生态监测等多种实时监测技术手段进行了集成,建立了天、空、地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综合观测系统。该系统可对环境系统中大气、水、土壤、生物等多种要素和变量进行动态观测,获得生态环境和气象灾害等指标的三维立体监测信息,为当地生态环境影响和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提供科学的观测依据。
全文:鄱阳湖地区是国家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和国际重要湿地,在粮食安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改善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鄱阳湖地区暴雨、洪涝、地质灾害、雷电、风雹、高温、冻害、病虫害等各种气象及相关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环鄱阳湖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鄱阳湖地区气象卫星、天气雷达、高空探测、地面观测、雷电探测、大气成分与生态监测等多种实时监测技术手段进行了集成,建立了天、空、地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综合观测系统。该系统可对环境系统中大气、水、土壤、生物等多种要素和变量进行动态观测,获得生态环境和气象灾害等指标的三维立体监测信息,为当地生态环境影响和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提供科学的观测依据。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