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基于脱钩和LMDI模型的实证分析
-
作者:
潘丹 孔凡斌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畜禽养殖污染 LMDI 脱钩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描述:基于2000—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业的面板数据,借助脱钩评价模型,实证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采用LMDI模型对畜禽养殖污染脱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畜禽养殖污染是该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畜禽环保技术因素和劳动力因素是畜禽养殖污染下降的主要贡献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经济发展因素则促使畜禽养殖污染的增加。积极推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针对不同地区实行畜禽养殖分类管控政策,强化畜禽清洁生产技术和粪便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及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的清洁生产意识和专业素质是促进畜禽养殖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
全文:基于2000—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业的面板数据,借助脱钩评价模型,实证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采用LMDI模型对畜禽养殖污染脱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畜禽养殖污染是该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畜禽环保技术因素和劳动力因素是畜禽养殖污染下降的主要贡献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经济发展因素则促使畜禽养殖污染的增加。积极推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针对不同地区实行畜禽养殖分类管控政策,强化畜禽清洁生产技术和粪便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及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的清洁生产意识和专业素质是促进畜禽养殖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成效评价研究
-
作者:
孔凡斌 李志萌 马回 来源:鄱阳湖学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环境规划 生态建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实施五年来,在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成效。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客观评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成效,找出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工作方向,对进一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基于自《规划》实施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交通运输及社会发展五个方面的实施成效进行定量评价,就进一步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实施五年来,在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成效。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客观评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成效,找出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工作方向,对进一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基于自《规划》实施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交通运输及社会发展五个方面的实施成效进行定量评价,就进一步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区域土地低碳集约化利用效率评价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
作者:
季凯文 孔凡斌 钟静婧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土地利用效率 低碳集约化
-
描述:利用DEA评价模型,从“低碳集约化”的全新视角,考察和测度了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及其改进。结果表明,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低碳集约化利用效率整体表现较为理想,区内多数县(市、区)兼顾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低碳化利用。但是,区域土地面积、公路总里程、社会就业人数等投入的冗余程度较高,地区生产总值、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资质级建筑企业总产值的产出不足问题较为突出,土地低碳集约化利用效率尚有较大改进空间。为此,建议按照区域功能定位的要求,将用地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合理规划用地规模和要素投入,倡导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土地开发利用方式从粗放外延式转向低碳集约化转变。
-
全文:利用DEA评价模型,从“低碳集约化”的全新视角,考察和测度了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及其改进。结果表明,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低碳集约化利用效率整体表现较为理想,区内多数县(市、区)兼顾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低碳化利用。但是,区域土地面积、公路总里程、社会就业人数等投入的冗余程度较高,地区生产总值、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资质级建筑企业总产值的产出不足问题较为突出,土地低碳集约化利用效率尚有较大改进空间。为此,建议按照区域功能定位的要求,将用地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合理规划用地规模和要素投入,倡导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土地开发利用方式从粗放外延式转向低碳集约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