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1)
按年份分组
2003(1)
按来源分组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圩区滞洪与水土资源利用协调
作者: 金腊华 宋立旺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防洪  圩区滞洪  协调模式  资源利用 
描述:鄱阳湖区有圩堤564座,保护耕地近4200km2、人口720多万。圩堤对保护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有些圩堤占据了湖泊的正常行洪通道,给湖区防洪带来了不利影响,对这些圩区应当平圩还湖。还有些中小型圩区没有占据湖泊的正常行洪通道,但在洪水期间经常遭受洪水淹没,对这类圩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高水还湖滞洪,低水种植养殖”的运用方式,以缓解鄱阳湖区人多地少的矛盾。从洪水水力学基本理论出发,根据鄱阳湖洪水特征和圩区实际情况,定量分析了因中小圩区滞洪而降低湖水位的幅度、减少湖周边的淹没面积以及减轻湖区防洪压力,对鄱阳湖可滞洪中小圩区“高水滞洪,低水种养”的运用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鄱阳湖不同规模的可滞洪圩区的滞洪启用水位和启用频率分别为:6.7km2以下圩区为21.65m与10%、6.7~33.3km2为22.05m与6.67%。建议采用自湖下游至湖上游的圩区滞洪启用次序,并对与滞洪需求相协调的圩区水土资源利用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全文:鄱阳湖区有圩堤564座,保护耕地近4200km2、人口720多万。圩堤对保护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有些圩堤占据了湖泊的正常行洪通道,给湖区防洪带来了不利影响,对这些圩区应当平圩还湖。还有些中小型圩区没有占据湖泊的正常行洪通道,但在洪水期间经常遭受洪水淹没,对这类圩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高水还湖滞洪,低水种植养殖”的运用方式,以缓解鄱阳湖区人多地少的矛盾。从洪水水力学基本理论出发,根据鄱阳湖洪水特征和圩区实际情况,定量分析了因中小圩区滞洪而降低湖水位的幅度、减少湖周边的淹没面积以及减轻湖区防洪压力,对鄱阳湖可滞洪中小圩区“高水滞洪,低水种养”的运用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鄱阳湖不同规模的可滞洪圩区的滞洪启用水位和启用频率分别为:6.7km2以下圩区为21.65m与10%、6.7~33.3km2为22.05m与6.67%。建议采用自湖下游至湖上游的圩区滞洪启用次序,并对与滞洪需求相协调的圩区水土资源利用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