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湿地现状及恢复与保育对策
作者: 詹春森 朱奇 刘观华 曾南京 詹慧英  来源:湿地科学与管理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湿地恢复与保育  鄱阳湖  研究 
描述:在对鄱阳湖湿地恢复与保育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鄱阳湖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鄱阳湖湿地恢复与保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鄱阳湖实际情况,提出了鄱阳湖湿地恢复与保育对策。
全文:在对鄱阳湖湿地恢复与保育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鄱阳湖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鄱阳湖湿地恢复与保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鄱阳湖实际情况,提出了鄱阳湖湿地恢复与保育对策。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禽调查报告
作者: 纪伟涛 吴建东 易武生 李作为 马克·巴特  来源:江西林业科技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调查  鄱阳湖  涉禽 
描述:中澳合作涉禽研究项目于2000年4月29日至5月3日在鄱阳湖保护区开展了涉禽调查,统计到涉禽22种3535只.其中鹤鹬、青脚鹬和林鹬3种涉禽达到国际重要意义的数量标准,并发现较大数量的黑尾塍鹬,4种鸟类达到调查总数量的89%;其它可能达到重要数量标准的鸟类有反嘴鹬、黑腹滨鹬和凤头麦鸡;流苏鹬和弯嘴滨鹬为江西省鸟类新分布和鄱阳湖保护区的新记录;中杓鹬为鄱阳湖保护区的新记录.由于水位上升形成了大面积潜在的适合涉禽的栖息地.
全文:中澳合作涉禽研究项目于2000年4月29日至5月3日在鄱阳湖保护区开展了涉禽调查,统计到涉禽22种3535只.其中鹤鹬、青脚鹬和林鹬3种涉禽达到国际重要意义的数量标准,并发现较大数量的黑尾塍鹬,4种鸟类达到调查总数量的89%;其它可能达到重要数量标准的鸟类有反嘴鹬、黑腹滨鹬和凤头麦鸡;流苏鹬和弯嘴滨鹬为江西省鸟类新分布和鄱阳湖保护区的新记录;中杓鹬为鄱阳湖保护区的新记录.由于水位上升形成了大面积潜在的适合涉禽的栖息地.
鄱阳湖夏季水鸟的数量与分布
作者: 曾南京 朱奇 刘观华 詹慧英 刘芳菁 余定坤 黄江  来源:湿地科学与管理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鄱阳湖夏季水鸟的数量与分布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尝试
作者: 朱奇 刘观华 曾南京 金杰锋 贾万梅  来源:湿地科学与管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探索与尝试  网络体系  鄱阳湖  自然保护区 
描述: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亚洲最大的水禽越冬地,是白鹤、东方白鹳、鸿雁和小天鹅等珍稀水禽全球最主要的越冬地之一。为保护好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好鄱阳湖珍稀水禽及其栖息地,江西省人民政府先后在鄱阳湖建立了15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2个、省级2个,其余为县级),这15个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原有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由于县级保护区保护管理功能的缺失,使得原有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需要尝试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新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由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1个保护管理(监测)站和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站共同组成,同时还包括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联合保护委员会、护鸟员和信息员队伍以及奖励机制。目前,新的网络体系存在新建保护监测站职能不明确和人员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护管理功能的发挥。为更好地发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的作用,加强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的建设十分必要,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全文: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亚洲最大的水禽越冬地,是白鹤、东方白鹳、鸿雁和小天鹅等珍稀水禽全球最主要的越冬地之一。为保护好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好鄱阳湖珍稀水禽及其栖息地,江西省人民政府先后在鄱阳湖建立了15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2个、省级2个,其余为县级),这15个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原有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由于县级保护区保护管理功能的缺失,使得原有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需要尝试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新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由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1个保护管理(监测)站和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站共同组成,同时还包括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联合保护委员会、护鸟员和信息员队伍以及奖励机制。目前,新的网络体系存在新建保护监测站职能不明确和人员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护管理功能的发挥。为更好地发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的作用,加强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的建设十分必要,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把鄱阳湖打造成江西的“生态名片”
作者: 罗盛金  来源:经济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名片  生态系统  越冬  鄱阳湖  淡水湖  湿地  江西  野生动植物资源 
描述:鄱阳湖被誉为中国最后的一湖清水,又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全球最重要的白鹤和东方白鹳越冬地以及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它以完整的生态系统、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优越的湿地环境成为江西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
全文:鄱阳湖被誉为中国最后的一湖清水,又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全球最重要的白鹤和东方白鹳越冬地以及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它以完整的生态系统、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优越的湿地环境成为江西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
鄱阳湖鸟语
作者: 纪伟涛  来源:中国摄影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鄱阳湖鸟语
鄱阳湖
作者: 纪伟涛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鄱阳湖
15年的鄱阳湖记忆
作者: 纪伟涛  来源:生命世界杂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保护区管理  考察学习  湖水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鄱阳湖  记忆  南昌市  吉普车  永修县  南荻 
描述:初识鄱阳湖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冬天,我第一次去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学习。一行四人乘坐吉普车,从南昌市出发,由时任保护区管理处主持工作的刘副处长带领,经永修县的三角乡到达保护区的大湖池。记得当时已是下午5点左右,放眼望去,越过高高的大堤便是一望无垠的湖水、南荻
全文:初识鄱阳湖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冬天,我第一次去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学习。一行四人乘坐吉普车,从南昌市出发,由时任保护区管理处主持工作的刘副处长带领,经永修县的三角乡到达保护区的大湖池。记得当时已是下午5点左右,放眼望去,越过高高的大堤便是一望无垠的湖水、南荻
15年的鄱阳湖记忆
作者: 纪伟涛  来源:生命世界杂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乘坐  保护区管理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左右  群落  鄱阳湖  冬天  记忆  南昌市  南荻 
描述:初识鄱阳湖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冬天,我第一次去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学习。一行四人乘坐吉普车,从南昌市出发,由时任保护区管理处主持工作的刘副处长带领,经永修县的三角乡到达保护区的大湖池。记得当时已是下午5点左右,放眼望去,越过高高的大堤便是一望无垠的湖水、南荻与苔草群落,衬着那血红的残阳,醉人心脾。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
全文:初识鄱阳湖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冬天,我第一次去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学习。一行四人乘坐吉普车,从南昌市出发,由时任保护区管理处主持工作的刘副处长带领,经永修县的三角乡到达保护区的大湖池。记得当时已是下午5点左右,放眼望去,越过高高的大堤便是一望无垠的湖水、南荻与苔草群落,衬着那血红的残阳,醉人心脾。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
鄱阳湖四种水鸟的栖息地利用与水深和食物的关系
作者: 张笑辰 金斌松 陈家宽 吴建东 刘观华 马志军  来源:动物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深  沙湖  鄱阳湖  生态位  白鹤  冬芽  东方白鹳  白琵鹭  小天鹅 
描述:为了了解水深和食物资源对水鸟栖息地利用的影响,2012~2013年越冬期,采用样方法,对鄱阳湖沙湖的白鹤(Grus leucogeranu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和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4种水鸟的数量、觅食地和休息地的水深以及主要食物——沉水植物冬芽的密度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每个样方为150 m×150 m的栅格,全湖共设置152个样方。结果显示,10月份沉水植物冬芽分布的平均水深为(124.2±12.0)cm。4种水鸟觅食地的水深均显著高于其休息地的水深(白鹤:Z=11.96,小天鹅:Z=4.69,东方白鹳:Z=14.44,白琵鹭:Z=29.33,所有P<0.01);对于2种食冬芽的水鸟,白鹤觅食地的水深、冬芽生物量、取食深度以及休息地水深均显著低于小天鹅(觅食地水深:Z=8.56,冬芽生物量:Z=2.93,取食深度:Z=14.69,休息地水深:Z=4.34,所有P<0.05),但两者觅食地的冬芽密度差异不显著(Z=0.6,P=0.55);对于2种食鱼性水鸟,东方白鹳觅食地水深、取食深度和休息地水深均显著大于白琵鹭(觅食地水深:Z=10.60;取食深度:Z=9.35;休息地水深:Z=8.47,所有P<0.01)。回归分析表明,白鹤、东方白鹳、白琵鹭的觅食个体数量均与水深呈二次项关系,个体数量最大的觅食地水深分别为23.9 cm,33.0 cm和22.6 cm;白鹤、小天鹅的觅食个体数量均与冬芽生物量呈线性关系。3种涉禽均只分布在一定的水深范围内,且同种食性的水鸟利用不同的水深从而减少在空间生态位的重叠。
全文:为了了解水深和食物资源对水鸟栖息地利用的影响,2012~2013年越冬期,采用样方法,对鄱阳湖沙湖的白鹤(Grus leucogeranu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和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4种水鸟的数量、觅食地和休息地的水深以及主要食物——沉水植物冬芽的密度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每个样方为150 m×150 m的栅格,全湖共设置152个样方。结果显示,10月份沉水植物冬芽分布的平均水深为(124.2±12.0)cm。4种水鸟觅食地的水深均显著高于其休息地的水深(白鹤:Z=11.96,小天鹅:Z=4.69,东方白鹳:Z=14.44,白琵鹭:Z=29.33,所有P<0.01);对于2种食冬芽的水鸟,白鹤觅食地的水深、冬芽生物量、取食深度以及休息地水深均显著低于小天鹅(觅食地水深:Z=8.56,冬芽生物量:Z=2.93,取食深度:Z=14.69,休息地水深:Z=4.34,所有P<0.05),但两者觅食地的冬芽密度差异不显著(Z=0.6,P=0.55);对于2种食鱼性水鸟,东方白鹳觅食地水深、取食深度和休息地水深均显著大于白琵鹭(觅食地水深:Z=10.60;取食深度:Z=9.35;休息地水深:Z=8.47,所有P<0.01)。回归分析表明,白鹤、东方白鹳、白琵鹭的觅食个体数量均与水深呈二次项关系,个体数量最大的觅食地水深分别为23.9 cm,33.0 cm和22.6 cm;白鹤、小天鹅的觅食个体数量均与冬芽生物量呈线性关系。3种涉禽均只分布在一定的水深范围内,且同种食性的水鸟利用不同的水深从而减少在空间生态位的重叠。
上页 1 2 3 4 ... 6 7 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