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5)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15)
按年份分组
2014(4)
2013(4)
2012(1)
2011(1)
2010(2)
2005(1)
2002(1)
2001(1)
按来源分组
森林与人类(2)
安徽农业科学杂志(2)
生态学杂志(2)
动物学研究(2)
野生动物(1)
人民长江(1)
鄱阳湖学刊(1)
动物学杂志(1)
中国林业(1)
湿地科学与管理(1)
四川动物(1)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种群数量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作者: 缪泸君 李言阔 李佳 谢光勇 袁芳凯  来源:动物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气候变化  东方白鹳  种群数量波动 
描述:年,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为(1 340±178)只,呈显著线性增长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种群数量与越冬当年11月份的平均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r=0.554,P=0.003,n=27),越冬初期较低
全文:年,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为(1 340±178)只,呈显著线性增长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种群数量与越冬当年11月份的平均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r=0.554,P=0.003,n=27),越冬初期较低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种群数量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作者: 缪泸君 李言阔 李佳 谢光勇 袁芳凯  来源:动物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气候变化  东方白鹳  种群数量波动 
描述:年,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为(1 340±178)只,呈显著线性增长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种群数量与越冬当年11月份的平均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r=0.554,P=0.003,n=27),越冬初期较低
全文:年,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为(1 340±178)只,呈显著线性增长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种群数量与越冬当年11月份的平均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r=0.554,P=0.003,n=27),越冬初期较低
在鄱阳湖越冬的东方白鹳的一些资料
作者: 吴建东 纪伟涛 易武生  来源:四川动物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冬  卫星跟踪  鄱阳湖保护区  东方白鹳 
描述:在鄱阳湖越冬的东方白鹳的一些资料
气候因子和水位变化对鄱阳湖东方白鹳越冬种群数量的影响
作者: 李言阔 单继红 马建章 缪泸君 李佳 袁芳凯 谢光勇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位  鄱阳湖  种群数量变化  气候变化  东方白鹳 
描述:的能量消耗。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鄱阳湖区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前一年1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前二年7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是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显著预测因子,共同解释了保护区东方白鹳最大种群数量变化的78.3%。
全文:的能量消耗。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鄱阳湖区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前一年1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前二年7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是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显著预测因子,共同解释了保护区东方白鹳最大种群数量变化的78.3%。
气候因子和水位变化对鄱阳湖东方白鹳越冬种群数量的影响
作者: 李言阔 单继红 马建章 缪泸君 李佳 袁芳凯 谢光勇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位  鄱阳湖  种群数量变化  气候变化  东方白鹳 
描述:的能量消耗。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鄱阳湖区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前一年1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前二年7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是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显著预测因子,共同解释了保护区东方白鹳最大种群数量变化的78.3%。
全文:的能量消耗。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鄱阳湖区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前一年1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前二年7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是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显著预测因子,共同解释了保护区东方白鹳最大种群数量变化的78.3%。
鄱阳湖越冬季节东方白鹳栖息地选择及保护现状研究
作者: 王禹石 阮禄章 黄鹏 罗华星 陈绍萍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因子  样线  栖息地选择  鄱阳湖保护区  东方白鹳 
描述:对吴城周边的9个湖泊包括大湖池、沙湖、蚌湖、朱市湖、梅西湖、中湖池、大汊湖、象湖和常湖池的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在约100km的有效样线调查中共记录到72只东方白鹳个体,分布于7个样方中,其中大湖池观察到个体数量最多共37只,其次为蚌湖共28只、中湖池4只,沙湖3只。通过比较7个东方白鹳样方和随机选取得9个对照样方的生态因子变量,发现两者之间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平均水深和湖面宽度差异性显著(P<0.05)。东方白鹳主要分布于水深5~40cm的沼泽地或浅水湖中。栖息地植被主要由莎草科和禾本科为主的植物群落组成,平均植被盖度为(13.06±22.87)%,平均植被高度为(4.51±4.03)cm。决定东方白鹳分布的环境因子为平均水深,其主要分布于水深5~40cm的区域。根据走访调查发现对东方白鹳野生种群威胁因素包括偷猎、放牧、餐饮业和捕鱼业等。
全文:对吴城周边的9个湖泊包括大湖池、沙湖、蚌湖、朱市湖、梅西湖、中湖池、大汊湖、象湖和常湖池的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在约100km的有效样线调查中共记录到72只东方白鹳个体,分布于7个样方中,其中大湖池观察到个体数量最多共37只,其次为蚌湖共28只、中湖池4只,沙湖3只。通过比较7个东方白鹳样方和随机选取得9个对照样方的生态因子变量,发现两者之间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平均水深和湖面宽度差异性显著(P<0.05)。东方白鹳主要分布于水深5~40cm的沼泽地或浅水湖中。栖息地植被主要由莎草科和禾本科为主的植物群落组成,平均植被盖度为(13.06±22.87)%,平均植被高度为(4.51±4.03)cm。决定东方白鹳分布的环境因子为平均水深,其主要分布于水深5~40cm的区域。根据走访调查发现对东方白鹳野生种群威胁因素包括偷猎、放牧、餐饮业和捕鱼业等。
鄱阳湖越冬季节东方白鹳栖息地选择及保护现状研究
作者: 王禹石 阮禄章 黄鹏 罗华星 陈绍萍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因子  样线  栖息地选择  鄱阳湖保护区  东方白鹳 
描述:对吴城周边的9个湖泊包括大湖池、沙湖、蚌湖、朱市湖、梅西湖、中湖池、大汊湖、象湖和常湖池的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在约100km的有效样线调查中共记录到72只东方白鹳个体,分布于7个样方中,其中大湖池观察到个体数量最多共37只,其次为蚌湖共28只、中湖池4只,沙湖3只。通过比较7个东方白鹳样方和随机选取得9个对照样方的生态因子变量,发现两者之间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平均水深和湖面宽度差异性显著(P<0.05)。东方白鹳主要分布于水深5~40cm的沼泽地或浅水湖中。栖息地植被主要由莎草科和禾本科为主的植物群落组成,平均植被盖度为(13.06±22.87)%,平均植被高度为(4.51±4.03)cm。决定东方白鹳分布的环境因子为平均水深,其主要分布于水深5~40cm的区域。根据走访调查发现对东方白鹳野生种群威胁因素包括偷猎、放牧、餐饮业和捕鱼业等。
全文:对吴城周边的9个湖泊包括大湖池、沙湖、蚌湖、朱市湖、梅西湖、中湖池、大汊湖、象湖和常湖池的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在约100km的有效样线调查中共记录到72只东方白鹳个体,分布于7个样方中,其中大湖池观察到个体数量最多共37只,其次为蚌湖共28只、中湖池4只,沙湖3只。通过比较7个东方白鹳样方和随机选取得9个对照样方的生态因子变量,发现两者之间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平均水深和湖面宽度差异性显著(P<0.05)。东方白鹳主要分布于水深5~40cm的沼泽地或浅水湖中。栖息地植被主要由莎草科和禾本科为主的植物群落组成,平均植被盖度为(13.06±22.87)%,平均植被高度为(4.51±4.03)cm。决定东方白鹳分布的环境因子为平均水深,其主要分布于水深5~40cm的区域。根据走访调查发现对东方白鹳野生种群威胁因素包括偷猎、放牧、餐饮业和捕鱼业等。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东方白鹳和小天鹅种群数量与分布
作者: 朱奇 刘观华 曾南京 吴建东 金杰锋 詹慧英  来源:湿地科学与管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数量  分布  白鹤  东方白鹳  鄱阳湖国家级保护区  小天鹅 
描述:2007-2009年期间的2个越冬期,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和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种群数量和分布进行了监测与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物种的数量一般都在12月达到最高,而10月由于候鸟刚刚迁来以及翌年3月已有部分候鸟迁离,故这2个月份鸟类数量相对较少。保护区的9个湖泊中,沙湖是白鹤、东方白鹳和小天鹅极重要的栖息地,而大湖池是东方白鹳和小天鹅极重要的栖息地。监测发现蚌湖已成为白鹤和东方白鹳重要的栖息地,建议将该湖划为保护区的核心区以加强白鹤等濒危物种的保护。
全文:2007-2009年期间的2个越冬期,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和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种群数量和分布进行了监测与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物种的数量一般都在12月达到最高,而10月由于候鸟刚刚迁来以及翌年3月已有部分候鸟迁离,故这2个月份鸟类数量相对较少。保护区的9个湖泊中,沙湖是白鹤、东方白鹳和小天鹅极重要的栖息地,而大湖池是东方白鹳和小天鹅极重要的栖息地。监测发现蚌湖已成为白鹤和东方白鹳重要的栖息地,建议将该湖划为保护区的核心区以加强白鹤等濒危物种的保护。
东方白鹳留居江西鄱阳湖
作者: 徐红波 吕承华 曹锐  来源:中国林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余干县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监测站  鄱阳湖  工作人员  东方白鹳  江西  夏候鸟 
描述:日前,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鄱阳监测站工作人员在进行夏候鸟调查时发现4只东方白鹳在鄱阳县莲湖大桥旁的稻田里觅食。同时,余干县东塘乡东方村也发现了东方白鹳及其“爱巢”。
全文:日前,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鄱阳监测站工作人员在进行夏候鸟调查时发现4只东方白鹳在鄱阳县莲湖大桥旁的稻田里觅食。同时,余干县东塘乡东方村也发现了东方白鹳及其“爱巢”。
鄱阳湖四种水鸟的栖息地利用与水深和食物的关系
作者: 张笑辰 金斌松 陈家宽 吴建东 刘观华 马志军  来源:动物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深  沙湖  鄱阳湖  生态位  白鹤  冬芽  东方白鹳  白琵鹭  小天鹅 
描述:为了了解水深和食物资源对水鸟栖息地利用的影响,2012~2013年越冬期,采用样方法,对鄱阳湖沙湖的白鹤(Grus leucogeranu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和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4种水鸟的数量、觅食地和休息地的水深以及主要食物——沉水植物冬芽的密度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每个样方为150 m×150 m的栅格,全湖共设置152个样方。结果显示,10月份沉水植物冬芽分布的平均水深为(124.2±12.0)cm。4种水鸟觅食地的水深均显著高于其休息地的水深(白鹤:Z=11.96,小天鹅:Z=4.69,东方白鹳:Z=14.44,白琵鹭:Z=29.33,所有P<0.01);对于2种食冬芽的水鸟,白鹤觅食地的水深、冬芽生物量、取食深度以及休息地水深均显著低于小天鹅(觅食地水深:Z=8.56,冬芽生物量:Z=2.93,取食深度:Z=14.69,休息地水深:Z=4.34,所有P<0.05),但两者觅食地的冬芽密度差异不显著(Z=0.6,P=0.55);对于2种食鱼性水鸟,东方白鹳觅食地水深、取食深度和休息地水深均显著大于白琵鹭(觅食地水深:Z=10.60;取食深度:Z=9.35;休息地水深:Z=8.47,所有P<0.01)。回归分析表明,白鹤、东方白鹳、白琵鹭的觅食个体数量均与水深呈二次项关系,个体数量最大的觅食地水深分别为23.9 cm,33.0 cm和22.6 cm;白鹤、小天鹅的觅食个体数量均与冬芽生物量呈线性关系。3种涉禽均只分布在一定的水深范围内,且同种食性的水鸟利用不同的水深从而减少在空间生态位的重叠。
全文:为了了解水深和食物资源对水鸟栖息地利用的影响,2012~2013年越冬期,采用样方法,对鄱阳湖沙湖的白鹤(Grus leucogeranu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和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4种水鸟的数量、觅食地和休息地的水深以及主要食物——沉水植物冬芽的密度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每个样方为150 m×150 m的栅格,全湖共设置152个样方。结果显示,10月份沉水植物冬芽分布的平均水深为(124.2±12.0)cm。4种水鸟觅食地的水深均显著高于其休息地的水深(白鹤:Z=11.96,小天鹅:Z=4.69,东方白鹳:Z=14.44,白琵鹭:Z=29.33,所有P<0.01);对于2种食冬芽的水鸟,白鹤觅食地的水深、冬芽生物量、取食深度以及休息地水深均显著低于小天鹅(觅食地水深:Z=8.56,冬芽生物量:Z=2.93,取食深度:Z=14.69,休息地水深:Z=4.34,所有P<0.05),但两者觅食地的冬芽密度差异不显著(Z=0.6,P=0.55);对于2种食鱼性水鸟,东方白鹳觅食地水深、取食深度和休息地水深均显著大于白琵鹭(觅食地水深:Z=10.60;取食深度:Z=9.35;休息地水深:Z=8.47,所有P<0.01)。回归分析表明,白鹤、东方白鹳、白琵鹭的觅食个体数量均与水深呈二次项关系,个体数量最大的觅食地水深分别为23.9 cm,33.0 cm和22.6 cm;白鹤、小天鹅的觅食个体数量均与冬芽生物量呈线性关系。3种涉禽均只分布在一定的水深范围内,且同种食性的水鸟利用不同的水深从而减少在空间生态位的重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