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气候因子和水位变化对鄱阳湖东方白鹳越冬种群数量的影响
作者: 李言阔 单继红 马建章 缪泸君 李佳 袁芳凯 谢光勇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位  鄱阳湖  种群数量变化  气候变化  东方白鹳 
描述:的能量消耗。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鄱阳湖区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前一年1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前二年7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是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显著预测因子,共同解释了保护区东方白鹳最大种群数量变化的78.3%。
全文:的能量消耗。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鄱阳湖区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前一年1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前二年7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是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显著预测因子,共同解释了保护区东方白鹳最大种群数量变化的78.3%。
鄱阳湖湿地水位梯度下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
作者: 金奇 吴琴 钟欣孜 胡佳 胡启武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重组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轻组有机碳 
描述:(MBC)和可溶性碳(DOC)含量,以阐明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不同组分特征与影响因子,探讨植物群落演替对有机碳库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群落0~30 cm土层SOC、HFOC、LFOC
全文:(MBC)和可溶性碳(DOC)含量,以阐明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不同组分特征与影响因子,探讨植物群落演替对有机碳库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群落0~30 cm土层SOC、HFOC、LFOC
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氮磷再吸收
作者: 郭超 蔡家艳 金奇 周红艳 李敏 胡启武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湿生植物  挺水植物  养分再吸收  氮磷比  灰化苔草 
描述:于植物生长旺盛期与末期,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采集6种优势植物成熟叶片与衰老叶片进行N、P含量测定,以探讨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的N、P养分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6种植物N、P元素的再吸收效率变化范围分别为8.2%~46.6%和18.9%~44.5%,其中,灰化苔草在所有物种中N、P再吸收效率均表现为最低。挺水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分别为41.3%和38.5%,明显高于湿生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的19.9%和26.0%。6种植物N、P养分再吸收效率均与成熟叶片的N、P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N再吸收效率与成熟叶片N∶P值呈显著正相关。依据养分再吸收指标来判断,鄱阳湖湿地6种优势植物均属于N再吸收能力较弱的物种。
全文:于植物生长旺盛期与末期,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采集6种优势植物成熟叶片与衰老叶片进行N、P含量测定,以探讨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的N、P养分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6种植物N、P元素的再吸收效率变化范围分别为8.2%~46.6%和18.9%~44.5%,其中,灰化苔草在所有物种中N、P再吸收效率均表现为最低。挺水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分别为41.3%和38.5%,明显高于湿生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的19.9%和26.0%。6种植物N、P养分再吸收效率均与成熟叶片的N、P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N再吸收效率与成熟叶片N∶P值呈显著正相关。依据养分再吸收指标来判断,鄱阳湖湿地6种优势植物均属于N再吸收能力较弱的物种。
鄱阳湖湿地景观类型变化趋势及其对水位变动的响应
作者: 游海林 徐力刚 刘桂林 吴永明 刘丽贞 姜加虎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植被  水位波动  湿地景观 
描述:水位波动特征,揭示鄱阳湖水情变化与湿地景观类型和湿地植被类型分布面积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研究表明:(1)提取的鄱阳湖湿地景观类型共有9类,即深水、中等深度水、浅水、苔草、芦苇、水生植被、稀疏草滩、泥滩
全文:水位波动特征,揭示鄱阳湖水情变化与湿地景观类型和湿地植被类型分布面积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研究表明:(1)提取的鄱阳湖湿地景观类型共有9类,即深水、中等深度水、浅水、苔草、芦苇、水生植被、稀疏草滩、泥滩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
作者: 崔丽娟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价值评估  鄱阳湖  服务功能  湿地 
描述:的货币化评价研究 ,得到鄱阳湖湿地主导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 3 6 2 7× 1 0 1 0 元。其中调蓄洪水功能最大 ,占总服务功能价值的4 3 98% ;其次是降解污染功能 ,占总服务功能价值的 38 4 9%。
全文:的货币化评价研究 ,得到鄱阳湖湿地主导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 3 6 2 7× 1 0 1 0 元。其中调蓄洪水功能最大 ,占总服务功能价值的4 3 98% ;其次是降解污染功能 ,占总服务功能价值的 38 4 9%。
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氮磷再吸收
作者: 郭超 蔡家艳 金奇 周红艳 李敏 胡启武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湿生植物  挺水植物  养分再吸收  氮磷比  灰化苔草 
描述:于植物生长旺盛期与末期,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采集6种优势植物成熟叶片与衰老叶片进行N、P含量测定,以探讨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的N、P养分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6种植物N、P元素的再吸收效率变化范围分别为8.2%~46.6%和18.9%~44.5%,其中,灰化苔草在所有物种中N、P再吸收效率均表现为最低。挺水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分别为41.3%和38.5%,明显高于湿生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的19.9%和26.0%。6种植物N、P养分再吸收效率均与成熟叶片的N、P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N再吸收效率与成熟叶片N∶P值呈显著正相关。依据养分再吸收指标来判断,鄱阳湖湿地6种优势植物均属于N再吸收能力较弱的物种。
全文:于植物生长旺盛期与末期,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采集6种优势植物成熟叶片与衰老叶片进行N、P含量测定,以探讨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的N、P养分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6种植物N、P元素的再吸收效率变化范围分别为8.2%~46.6%和18.9%~44.5%,其中,灰化苔草在所有物种中N、P再吸收效率均表现为最低。挺水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分别为41.3%和38.5%,明显高于湿生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的19.9%和26.0%。6种植物N、P养分再吸收效率均与成熟叶片的N、P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N再吸收效率与成熟叶片N∶P值呈显著正相关。依据养分再吸收指标来判断,鄱阳湖湿地6种优势植物均属于N再吸收能力较弱的物种。
鄱阳湖非繁殖期水鸟的微生境利用及对水位的响应
作者: 邵明勤 蒋剑虹 戴年华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位  水鸟  鄱阳湖  生境利用 
描述:为了解鄱阳湖水鸟的微生境利用及对水位的响应,2014年10月—2015年4月采用样点法对鄱阳湖5个区域52个样点的水鸟数量和微生境利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鹤鹬(Tringa erythropus)和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等8种水鸟以浅水生境为主,豆雁(Anser fabalis)、鸿雁(Anser cygnoides)和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以浅水和草洲生境为主,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和灰鹤(Grus grus)以草洲生境为主,白骨顶(Fulica atra)和凤头??(Podiceps cristatus)以深水生境为主,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和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以深水和浅水生境为主。通过分析水鸟数量与星子站水位的关系表明:鄱阳湖水鸟总数量与水位呈负相关,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片区、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和进贤区域在水位为8 m左右出现水鸟数量高峰,而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恒丰片区、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东鄱阳湖湿地公园在水位为10~12m时数量最多;各区域水位与不同科及不同种水鸟的分布数量主要呈负相关,??科水鸟因潜水取食需要一定水深,其分布数量与水位在一些区域呈显著正相关。
全文:为了解鄱阳湖水鸟的微生境利用及对水位的响应,2014年10月—2015年4月采用样点法对鄱阳湖5个区域52个样点的水鸟数量和微生境利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鹤鹬(Tringa erythropus)和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等8种水鸟以浅水生境为主,豆雁(Anser fabalis)、鸿雁(Anser cygnoides)和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以浅水和草洲生境为主,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和灰鹤(Grus grus)以草洲生境为主,白骨顶(Fulica atra)和凤头??(Podiceps cristatus)以深水生境为主,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和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以深水和浅水生境为主。通过分析水鸟数量与星子站水位的关系表明:鄱阳湖水鸟总数量与水位呈负相关,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片区、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和进贤区域在水位为8 m左右出现水鸟数量高峰,而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恒丰片区、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东鄱阳湖湿地公园在水位为10~12m时数量最多;各区域水位与不同科及不同种水鸟的分布数量主要呈负相关,??科水鸟因潜水取食需要一定水深,其分布数量与水位在一些区域呈显著正相关。
鄱阳湖湿地水位梯度下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
作者: 金奇 吴琴 钟欣孜 胡佳 胡启武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重组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轻组有机碳 
描述:(MBC)和可溶性碳(DOC)含量,以阐明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不同组分特征与影响因子,探讨植物群落演替对有机碳库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群落0~30 cm土层SOC、HFOC、LFOC
全文:(MBC)和可溶性碳(DOC)含量,以阐明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不同组分特征与影响因子,探讨植物群落演替对有机碳库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群落0~30 cm土层SOC、HFOC、LFOC
鄱阳湖湿地景观类型变化趋势及其对水位变动的响应
作者: 游海林 徐力刚 刘桂林 吴永明 刘丽贞 姜加虎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植被  水位波动  湿地景观 
描述:水位波动特征,揭示鄱阳湖水情变化与湿地景观类型和湿地植被类型分布面积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研究表明:(1)提取的鄱阳湖湿地景观类型共有9类,即深水、中等深度水、浅水、苔草、芦苇、水生植被、稀疏草滩、泥滩
全文:水位波动特征,揭示鄱阳湖水情变化与湿地景观类型和湿地植被类型分布面积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研究表明:(1)提取的鄱阳湖湿地景观类型共有9类,即深水、中等深度水、浅水、苔草、芦苇、水生植被、稀疏草滩、泥滩
气候因子和水位变化对鄱阳湖东方白鹳越冬种群数量的影响
作者: 李言阔 单继红 马建章 缪泸君 李佳 袁芳凯 谢光勇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位  鄱阳湖  种群数量变化  气候变化  东方白鹳 
描述:的能量消耗。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鄱阳湖区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前一年1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前二年7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是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显著预测因子,共同解释了保护区东方白鹳最大种群数量变化的78.3%。
全文:的能量消耗。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鄱阳湖区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前一年1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前二年7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是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显著预测因子,共同解释了保护区东方白鹳最大种群数量变化的78.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