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产学研人才培养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汽车工业相结合的研究
作者: 虞耀君 张华  来源:学术探索理论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九江沿江产业区  汽车工业  产学研人才培养 
描述:通过对九江市汽车工业的现状分析,研究了沿江产业汽车工业布局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九江市发展汽车工业的几点思考。针对区域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阐述了地方院校机械类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并给出了良性建议。
全文:通过对九江市汽车工业的现状分析,研究了沿江产业汽车工业布局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九江市发展汽车工业的几点思考。针对区域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阐述了地方院校机械类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并给出了良性建议。
鄱阳湖典型植物群落芽库组成及其对水文情势的响应
作者: 张华清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芽库  繁殖方式  淹露响应 
描述: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芽库为研究对象,从繁殖多样性、淹露条件下芽的繁殖响应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芽繁殖体形态多样化,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的芽的类型特征:如阿齐薹草(Carex argyi),灰化薹草
全文: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芽库为研究对象,从繁殖多样性、淹露条件下芽的繁殖响应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芽繁殖体形态多样化,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的芽的类型特征:如阿齐薹草(Carex argyi),灰化薹草
鄱阳湖典型植物群落芽库组成及其对水文情势的响应
作者: 张华清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芽库  繁殖方式  淹露响应 
描述: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芽库为研究对象,从繁殖多样性、淹露条件下芽的繁殖响应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芽繁殖体形态多样化,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的芽的类型特征:如阿齐薹草(Carex argyi),灰化薹草
全文: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芽库为研究对象,从繁殖多样性、淹露条件下芽的繁殖响应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芽繁殖体形态多样化,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的芽的类型特征:如阿齐薹草(Carex argyi),灰化薹草
鄱阳湖典型植物群落芽库组成及其对水文情势的响应
作者: 张华清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芽库  繁殖方式  淹露响应 
描述: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芽库为研究对象,从繁殖多样性、淹露条件下芽的繁殖响应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芽繁殖体形态多样化,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的芽的类型特征:如阿齐薹草(Carex argyi),灰化薹草
全文: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芽库为研究对象,从繁殖多样性、淹露条件下芽的繁殖响应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芽繁殖体形态多样化,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的芽的类型特征:如阿齐薹草(Carex argyi),灰化薹草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分析
作者: 王鹏 陈波 张华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细菌群落结构  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描述: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测序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土壤细菌群落丰度与多样性的排序相同:苔草带>苔草-虉草带>芦苇带>泥滩带>藜蒿带。沿湖面至坡地,空间位置相近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更大的相似性,苔草-虉草带、苔草带和芦苇带的细菌群落结构相近,泥滩带和藜蒿带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变形菌门(30.0%)是湿地土壤平均相对丰度最高的门,其次为酸杆菌门(16.7%)和绿弯菌门(16.5%);多数门分类细菌相对丰度沿湖面至坡地存在一定变化趋势。硝化螺菌属是第一大属分类水平细菌群落。在土壤化学指标中,与鄱阳湖湿地细菌群落相关性较大的是总磷、铵态氮和有机质含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不同植被土壤细菌群落具有结构性差异,但沿湖面至坡地存在规律性变化。
全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测序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土壤细菌群落丰度与多样性的排序相同:苔草带>苔草-虉草带>芦苇带>泥滩带>藜蒿带。沿湖面至坡地,空间位置相近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更大的相似性,苔草-虉草带、苔草带和芦苇带的细菌群落结构相近,泥滩带和藜蒿带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变形菌门(30.0%)是湿地土壤平均相对丰度最高的门,其次为酸杆菌门(16.7%)和绿弯菌门(16.5%);多数门分类细菌相对丰度沿湖面至坡地存在一定变化趋势。硝化螺菌属是第一大属分类水平细菌群落。在土壤化学指标中,与鄱阳湖湿地细菌群落相关性较大的是总磷、铵态氮和有机质含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不同植被土壤细菌群落具有结构性差异,但沿湖面至坡地存在规律性变化。
鄱阳湖水体氮磷污染研究进展
作者: 陈波 王鹏 张华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迁移转化  磷素  鄱阳湖  污染来源  氮素 
描述:综述了鄱阳湖水体营养盐的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鄱阳湖总氮(TN)含量在20世纪90年代增速快,2000年后缓慢增长,总磷(TP)含量保持稳定,TN、TP含量呈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特征;湖区氮磷污染总体呈东部和南部污染重,西部和北部污染轻的特征;入湖河道输入是鄱阳湖氮磷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赣江贡献率最大,修河最小;目前研究存在采样频率低、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迁移转化机理研究少等问题.
全文:综述了鄱阳湖水体营养盐的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鄱阳湖总氮(TN)含量在20世纪90年代增速快,2000年后缓慢增长,总磷(TP)含量保持稳定,TN、TP含量呈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特征;湖区氮磷污染总体呈东部和南部污染重,西部和北部污染轻的特征;入湖河道输入是鄱阳湖氮磷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赣江贡献率最大,修河最小;目前研究存在采样频率低、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迁移转化机理研究少等问题.
3S技术在鄱阳湖圩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作者: 张华平 徐贵兴 毛志芳  来源:江西煤炭科技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3S技术  信息系统 
描述:通过鄱阳湖区圩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探讨3S技术在鄱阳湖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为管理者提供堤防工程管理、汛期防洪决策、抢险提供信息支持、统计分析、辅助决策等功能,助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信息化建设。
全文:通过鄱阳湖区圩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探讨3S技术在鄱阳湖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为管理者提供堤防工程管理、汛期防洪决策、抢险提供信息支持、统计分析、辅助决策等功能,助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信息化建设。
鄱阳湖湿地土壤-植物-地下水稳定氧同位素组成分析
作者: 邓志民 张翔 张华 潘国艳 秦学全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水分补给  稳定氧同位素 
描述:近年来,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受破坏。为此,于2014年鄱阳湖湿地保护区两个断面分层采集0~100 cm土壤,并采集优势种植物和河湖水以及地下水数据,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土壤-植物-河湖水-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并探寻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结果表明,两断面土壤水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分别为–10.48‰~–5.23‰和–12.39‰~–6.55‰,算术平均值分别为–8.36‰和–8.63‰。断面一表层(0~30 cm)土壤水氧重同位素较富集,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断面二表层(0~40 cm)土壤水中氧同位素组成基本无变化。断面一的地下水主要是受降水补给,断面二可能是受降水和河湖水共同补给。鄱阳湖湿地两断面优势种植物虉草叶片水的氧同位素值最大,为–0.9‰,其次是灰化苔草和芦苇,分别为–4.23‰和–5.25‰。
全文:近年来,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受破坏。为此,于2014年鄱阳湖湿地保护区两个断面分层采集0~100 cm土壤,并采集优势种植物和河湖水以及地下水数据,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土壤-植物-河湖水-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并探寻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结果表明,两断面土壤水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分别为–10.48‰~–5.23‰和–12.39‰~–6.55‰,算术平均值分别为–8.36‰和–8.63‰。断面一表层(0~30 cm)土壤水氧重同位素较富集,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断面二表层(0~40 cm)土壤水中氧同位素组成基本无变化。断面一的地下水主要是受降水补给,断面二可能是受降水和河湖水共同补给。鄱阳湖湿地两断面优势种植物虉草叶片水的氧同位素值最大,为–0.9‰,其次是灰化苔草和芦苇,分别为–4.23‰和–5.25‰。
鄱阳湖湿地土壤-植物-地下水稳定氧同位素组成分析
作者: 邓志民 张翔 张华 潘国艳 秦学全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水分补给  稳定氧同位素 
描述:近年来,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受破坏。为此,于2014年鄱阳湖湿地保护区两个断面分层采集0~100 cm土壤,并采集优势种植物和河湖水以及地下水数据,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土壤-植物-河湖水-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并探寻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结果表明,两断面土壤水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分别为–10.48‰~–5.23‰和–12.39‰~–6.55‰,算术平均值分别为–8.36‰和–8.63‰。断面一表层(0~30 cm)土壤水氧重同位素较富集,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断面二表层(0~40 cm)土壤水中氧同位素组成基本无变化。断面一的地下水主要是受降水补给,断面二可能是受降水和河湖水共同补给。鄱阳湖湿地两断面优势种植物虉草叶片水的氧同位素值最大,为–0.9‰,其次是灰化苔草和芦苇,分别为–4.23‰和–5.25‰。
全文:近年来,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受破坏。为此,于2014年鄱阳湖湿地保护区两个断面分层采集0~100 cm土壤,并采集优势种植物和河湖水以及地下水数据,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土壤-植物-河湖水-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并探寻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结果表明,两断面土壤水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分别为–10.48‰~–5.23‰和–12.39‰~–6.55‰,算术平均值分别为–8.36‰和–8.63‰。断面一表层(0~30 cm)土壤水氧重同位素较富集,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断面二表层(0~40 cm)土壤水中氧同位素组成基本无变化。断面一的地下水主要是受降水补给,断面二可能是受降水和河湖水共同补给。鄱阳湖湿地两断面优势种植物虉草叶片水的氧同位素值最大,为–0.9‰,其次是灰化苔草和芦苇,分别为–4.23‰和–5.25‰。
鄱阳湖流域降水量变化对水沙演变影响研究
作者: 李英 涂安国 胡根华 张华明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Mann  Kendall法  降水量变化  鄱阳湖流域  水沙演变响应 
描述:利用鄱阳湖流域"五大"入湖河流控制水文站实测水沙资料,探讨了鄱阳湖流域1961—2006年水沙变化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揭示了鄱阳湖流域水沙演变过程对流域降水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961—2006年鄱阳湖流域降水量和入湖径流量总体略呈上升趋势,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表明降水强度增加、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更加明显。鄱阳湖流域降水和径流基本符合幂函数关系。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入湖泥沙总量和径流量、降水量、降水强度均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水体中的泥沙含量和径流系数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说明流域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对流域产沙量和输沙量有促进作用;流域月降水量与月输沙量基本符合幂函数关系,进一步说明了流域产沙量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全文:利用鄱阳湖流域"五大"入湖河流控制水文站实测水沙资料,探讨了鄱阳湖流域1961—2006年水沙变化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揭示了鄱阳湖流域水沙演变过程对流域降水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961—2006年鄱阳湖流域降水量和入湖径流量总体略呈上升趋势,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表明降水强度增加、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更加明显。鄱阳湖流域降水和径流基本符合幂函数关系。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入湖泥沙总量和径流量、降水量、降水强度均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水体中的泥沙含量和径流系数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说明流域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对流域产沙量和输沙量有促进作用;流域月降水量与月输沙量基本符合幂函数关系,进一步说明了流域产沙量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