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5)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16)
按年份分组
2017(1)
2016(1)
2015(6)
2014(4)
2012(2)
2010(2)
按来源分组
环境科学学报(6)
环境科学(2)
中国环境科学(2)
环境科学研究(2)
江西科学(1)
北京:科学出版社(1)
世界环境(1)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1)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和营养盐分布特征
作者: 王圣瑞 倪栋 焦立新 金相灿 冯明磊 刘志刚 张伟华  来源: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营养盐  沉积物  鄱阳湖  有机质  时空变化 
描述: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及沉积物样品测定,研究了鄱阳湖表层沉积物OM、TN和T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表层沉积物中OM浓度(0.420%~3.175%)和TN浓度(0.026%~0.235%)以"五河"尾闾最高,其次是湖心,而TP浓度(0.010%~0.094%)最高值出现在赣江、抚河及信江尾闾,并且均由南向北至长江入湖口呈降低趋势。丰水期"五河"来水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湖心及北部湖区沉积物中OM、TN和TP浓度,尤其以北部湖区增加较明显。但南部尾闾区沉积物TN浓度在枯水期明显高于丰水期。1992—2008年鄱阳湖沉积物中OM、TN和TP浓度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尤其是OM和TP浓度增幅较大。2008年鄱阳湖沉积物中OM、TN和TP污染水平已经达到或超过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的污染水平,与其他四大淡水湖泊相比,尽管鄱阳湖目前水质相对较好,但呈下降趋势,高氮磷营养底质则增大了其富营养化风险。
全文: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及沉积物样品测定,研究了鄱阳湖表层沉积物OM、TN和T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表层沉积物中OM浓度(0.420%~3.175%)和TN浓度(0.026%~0.235%)以"五河"尾闾最高,其次是湖心,而TP浓度(0.010%~0.094%)最高值出现在赣江、抚河及信江尾闾,并且均由南向北至长江入湖口呈降低趋势。丰水期"五河"来水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湖心及北部湖区沉积物中OM、TN和TP浓度,尤其以北部湖区增加较明显。但南部尾闾区沉积物TN浓度在枯水期明显高于丰水期。1992—2008年鄱阳湖沉积物中OM、TN和TP浓度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尤其是OM和TP浓度增幅较大。2008年鄱阳湖沉积物中OM、TN和TP污染水平已经达到或超过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的污染水平,与其他四大淡水湖泊相比,尽管鄱阳湖目前水质相对较好,但呈下降趋势,高氮磷营养底质则增大了其富营养化风险。
鄱阳湖保护的明天
作者: 王圣瑞 刘志刚 冯明雷  来源:世界环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功能  生态安全  保护区建设  渔业资源  生态系统  水体水质  栖息地  江西省  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综合整治 
描述: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湖盆南北长约1 73km,东西宽约74km,总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湖口站吴淞水位20米)。鄱阳湖是全世界越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每年有30~50
全文: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湖盆南北长约1 73km,东西宽约74km,总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湖口站吴淞水位20米)。鄱阳湖是全世界越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每年有30~50
鄱阳湖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及对水位变化响应
作者: 马双丽 倪兆奎 王圣瑞 李晓秀 倪栋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位变化  沉积物  有机磷形态  鄱阳湖 
描述:选取鄱阳湖枯水期不同高程出露表层沉积物,通过研究有机磷含量及形态差异,试图揭示江湖关系变化引起的水位下降对鄱阳湖沉积物有机磷潜在释放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枯水期表层沉积物有机磷含量
全文:选取鄱阳湖枯水期不同高程出露表层沉积物,通过研究有机磷含量及形态差异,试图揭示江湖关系变化引起的水位下降对鄱阳湖沉积物有机磷潜在释放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枯水期表层沉积物有机磷含量
鄱阳湖枯水期沉积物磷释放特征及对水位变化响应
作者: 王悦敏 倪兆奎 冯明雷 刘志刚 王圣瑞 李晓秀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释放特征  水位  沉积物  鄱阳湖   
描述:通过研究鄱阳湖枯水期不同高程沉积物磷释放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试图建立沉积物磷释放与水位间响应关系,进一步揭示由于江湖关系变化导致的水位下降对鄱阳湖沉积物磷释放风险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沉积物
全文:通过研究鄱阳湖枯水期不同高程沉积物磷释放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试图建立沉积物磷释放与水位间响应关系,进一步揭示由于江湖关系变化导致的水位下降对鄱阳湖沉积物磷释放风险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沉积物
流域人类活动对鄱阳湖生态安全演变的驱动
作者: 席海燕 王圣瑞 郑丙辉 刘志刚 杨常青 冯明雷 张莉  来源: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安全  人类活动方式  鄱阳湖  演变  驱动力 
描述: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到2008年鄱阳湖生态安全演变趋势及其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了流域人类活动与鄱阳湖生态安全之间的相关性及鄱阳湖生态安全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经历了3个演变阶段,总体呈下降趋势:①其中20世纪80—90年代为快速下降阶段,由很安全状态下降为安全状态;流域社会经济不合理的发展模式,尤其是20世纪50—80年代大规模围垦等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导致该阶段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快速下降.②20世纪90年代到2002年为缓慢下降阶段,总体处于"安全"水平;伴随着1992年鄱阳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以及1998年"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保护措施的实施,使该阶段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下降速度有所减缓.③2003—2008年为反弹下滑期,总体已接近"一般安全"水平;随着2003年三峡工程试运行以来,鄱阳湖与长江江湖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阶段鄱阳湖流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致使其生态安全状况进一步下降.流域社会经济不合理发展模式是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下降的重要原因,对鄱阳湖的过度无序利用直接驱动了其生态安全状况的恶化,湖区人口增长与其生态安全状况下降之间有着很好的相关性,维护鄱阳湖生态系统处于"安全"以上水平,湖区人口密度应控制在350人/km2以内.按照保护优先的思路,坚持人湖和谐的流域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保障鄱阳湖生态安全的关键.
全文: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到2008年鄱阳湖生态安全演变趋势及其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了流域人类活动与鄱阳湖生态安全之间的相关性及鄱阳湖生态安全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经历了3个演变阶段,总体呈下降趋势:①其中20世纪80—90年代为快速下降阶段,由很安全状态下降为安全状态;流域社会经济不合理的发展模式,尤其是20世纪50—80年代大规模围垦等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导致该阶段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快速下降.②20世纪90年代到2002年为缓慢下降阶段,总体处于"安全"水平;伴随着1992年鄱阳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以及1998年"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保护措施的实施,使该阶段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下降速度有所减缓.③2003—2008年为反弹下滑期,总体已接近"一般安全"水平;随着2003年三峡工程试运行以来,鄱阳湖与长江江湖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阶段鄱阳湖流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致使其生态安全状况进一步下降.流域社会经济不合理发展模式是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下降的重要原因,对鄱阳湖的过度无序利用直接驱动了其生态安全状况的恶化,湖区人口增长与其生态安全状况下降之间有着很好的相关性,维护鄱阳湖生态系统处于"安全"以上水平,湖区人口密度应控制在350人/km2以内.按照保护优先的思路,坚持人湖和谐的流域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保障鄱阳湖生态安全的关键.
[0图]鄱阳湖生态安全
作者: 王圣瑞  来源:北京:科学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生态安全  鄱阳湖  研究 
描述:本书通过对比历史与现状的演变特征,以水文情势变化、湿地生态系统演变、入湖污染负荷控制、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等为重点,剖析了鄱阳湖所面临的主要生态安全问题,总结分析了近30年来鄱阳湖生态系统的变化态势;从水生态系统健康、湖区及流域经济社会影响、生态服务功能损失、生态灾变以及综合影响等方面评估了鄱阳湖的生态安全状况;以珍稀候鸟和江豚数量基本稳定,维持一定的生态水位,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提升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为主要目标,以流域污染源系统控制为重点,结合退田还湖,以水(生态水位)、湿地植物、鱼类和珍……
全文:本书通过对比历史与现状的演变特征,以水文情势变化、湿地生态系统演变、入湖污染负荷控制、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等为重点,剖析了鄱阳湖所面临的主要生态安全问题,总结分析了近30年来鄱阳湖生态系统的变化态势;从水生态系统健康、湖区及流域经济社会影响、生态服务功能损失、生态灾变以及综合影响等方面评估了鄱阳湖的生态安全状况;以珍稀候鸟和江豚数量基本稳定,维持一定的生态水位,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提升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为主要目标,以流域污染源系统控制为重点,结合退田还湖,以水(生态水位)、湿地植物、鱼类和珍……
鄱阳湖发展演变及江湖关系变化影响
作者: 刘志刚 倪兆奎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湖关系  鄱阳湖  影响因素  演变 
描述:鄱阳湖为长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江湖关系独特.现代鄱阳湖的形成及其演变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与发展的结果,且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各种影响因素在鄱阳湖演变的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自然因素的影响过程较为缓慢,而人为因素的作用则较为明显,也更为直接.随着湖区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鄱阳湖的依存大大凸显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脆弱性和敏感性.这必将对湖泊的演化,尤其是对冲积平原浅水湖泊的演变发挥决定性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面临着江湖关系、河湖关系和人湖关系的改变所带来的重大影响,未来鄱阳湖的发展和演变存在诸多变数和不确定性,面临着许多挑战.科学认识和预测江湖关系变化趋势及其对鄱阳湖的影响,并提出应对鄱阳湖演变与发展对策,对保障鄱阳湖生态安全尤为重要和迫切.
全文:鄱阳湖为长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江湖关系独特.现代鄱阳湖的形成及其演变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与发展的结果,且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各种影响因素在鄱阳湖演变的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自然因素的影响过程较为缓慢,而人为因素的作用则较为明显,也更为直接.随着湖区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鄱阳湖的依存大大凸显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脆弱性和敏感性.这必将对湖泊的演化,尤其是对冲积平原浅水湖泊的演变发挥决定性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面临着江湖关系、河湖关系和人湖关系的改变所带来的重大影响,未来鄱阳湖的发展和演变存在诸多变数和不确定性,面临着许多挑战.科学认识和预测江湖关系变化趋势及其对鄱阳湖的影响,并提出应对鄱阳湖演变与发展对策,对保障鄱阳湖生态安全尤为重要和迫切.
鄱阳湖沉积物中主要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征
作者: 黄云 钟恢明 刘志刚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有机氯  沉积物  鄱阳湖 
描述:本研究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中均能检测到HCH、DDT等有机氯农药,但不同种地区的沉积物,农药含量差异较大,且湖泊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普遍存在。分析结果表明:HCHs来源于林丹,DDTs主要代谢产物为DDE,HCB残留难以降解。
全文:本研究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中均能检测到HCH、DDT等有机氯农药,但不同种地区的沉积物,农药含量差异较大,且湖泊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普遍存在。分析结果表明:HCHs来源于林丹,DDTs主要代谢产物为DDE,HCB残留难以降解。
鄱阳湖流域面源污染负荷模拟与氮和磷时空分布特征
作者: 马广文 王圣瑞 王业耀 左德鹏 于洋 香宝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校准验证  鄱阳湖  SWAT模型  氮和磷  面源污染 
描述:基于气象、土壤、土地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和农业管理等数据基础上,对输入鄱阳湖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五河"上的7个水文站的径流、泥沙和面源氮(N)和磷(P)污染负荷进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利用实测数据对参数校准和验证,通过SWAT模型对2003—2012年十年间入湖的径流、泥沙和面源N、P污染负荷进行了模拟.2003—2012年面源总氮(TN)、总磷(TP)、硝氮(NO-3-N)、有机氮(ON)和有机磷(OP)面源污染负荷入湖特征呈现出:时间变化上,年际间变化大、年内集中在4—7月入湖,鄱阳湖N、P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面源污染,入湖面源TN组份中NO-3-N所占比重较高,TP组份中OP所占比重较高的特征;空间分布上,"五河"中赣江流量和流域面积最大,流域各项面源N、P污染物入湖量最大;修水流量和流域面积最小,流域各项面源N、P污染物入湖量最小的特征.
全文:基于气象、土壤、土地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和农业管理等数据基础上,对输入鄱阳湖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五河"上的7个水文站的径流、泥沙和面源氮(N)和磷(P)污染负荷进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利用实测数据对参数校准和验证,通过SWAT模型对2003—2012年十年间入湖的径流、泥沙和面源N、P污染负荷进行了模拟.2003—2012年面源总氮(TN)、总磷(TP)、硝氮(NO-3-N)、有机氮(ON)和有机磷(OP)面源污染负荷入湖特征呈现出:时间变化上,年际间变化大、年内集中在4—7月入湖,鄱阳湖N、P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面源污染,入湖面源TN组份中NO-3-N所占比重较高,TP组份中OP所占比重较高的特征;空间分布上,"五河"中赣江流量和流域面积最大,流域各项面源N、P污染物入湖量最大;修水流量和流域面积最小,流域各项面源N、P污染物入湖量最小的特征.
鄱阳湖沉积物有机磷累积特征及其与流域发展间的响应关系
作者: 刘凯 倪兆奎 王圣瑞 倪才英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沉积物  鄱阳湖  有机磷  生物有效性  面源污染 
描述:选取了鄱阳湖4个柱状沉积物,应用改进的Hedley磷形态连续提取法和有机磷(OP)酶水解技术,研究了其OP累积特征、生物有效性变化及其与流域发展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自1972年以来,鄱阳湖
全文:选取了鄱阳湖4个柱状沉积物,应用改进的Hedley磷形态连续提取法和有机磷(OP)酶水解技术,研究了其OP累积特征、生物有效性变化及其与流域发展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自1972年以来,鄱阳湖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