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都昌水位站50年水位特征变化分析
作者: 史常乐 唐立模 肖洋  来源: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退水过程  水位特征  鄱阳湖  都昌水位站  枯水期 
描述:根据鄱阳湖湖区都昌水位站1964-2014年逐日平均水位资料,对比分析了2003-2014与1964-2002年水位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年平均最低水位由上升显著趋势变为下降显著趋势,多年平均最低水位出现时间提前了11 d,多年平均最高水位出现时间推迟了13 d;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多年平均水位、年最高平均水位、年最低平均水位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退水过程的起末水位变化不大,退水过程历时缩短25 d左右,速率加快。
全文:根据鄱阳湖湖区都昌水位站1964-2014年逐日平均水位资料,对比分析了2003-2014与1964-2002年水位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年平均最低水位由上升显著趋势变为下降显著趋势,多年平均最低水位出现时间提前了11 d,多年平均最高水位出现时间推迟了13 d;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多年平均水位、年最高平均水位、年最低平均水位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退水过程的起末水位变化不大,退水过程历时缩短25 d左右,速率加快。
鄱阳湖水位演变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作者: 邓志民 张翔 肖洋 潘国艳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Mann  Kendall检验  水位  逐步回归分析  鄱阳湖 
描述:Mann-Kendall检验对其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然后,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别采用2011年5月-2012年12月和2013年1月-2014年4月的水位及入出湖总水量数据进行模型的率定与检验,量化鄱阳湖水位动态
全文:Mann-Kendall检验对其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然后,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别采用2011年5月-2012年12月和2013年1月-2014年4月的水位及入出湖总水量数据进行模型的率定与检验,量化鄱阳湖水位动态
鄱阳湖五河流域入湖年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 刘成 张翔 肖洋 肖宜  来源:水电能源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Mann  小波分析  差积曲线—秩检验  Kendall  年径流 
描述:为探讨鄱阳湖入湖流量变化特征,以便为鄱阳湖五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鄱阳湖五河流域6个水文站近60年的实测径流量资料,采用差积曲线—秩检验联合识别法分析五河流域入湖年径流量的变异性,采用五点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秩次检验法分析各站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应用小波分析法识别各站的变化周期。研究结果表明,各水文控制站年径流序列均未发生突变;各水文站的年径流变化趋势均不显著,鄱阳湖入湖总量在1953~1956、1968~1976、1990~2001年处于丰水年,在1958~1967、1978~1985、2002~2013年处于枯水年;各站均存在19年左右的主周期。
全文:为探讨鄱阳湖入湖流量变化特征,以便为鄱阳湖五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鄱阳湖五河流域6个水文站近60年的实测径流量资料,采用差积曲线—秩检验联合识别法分析五河流域入湖年径流量的变异性,采用五点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秩次检验法分析各站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应用小波分析法识别各站的变化周期。研究结果表明,各水文控制站年径流序列均未发生突变;各水文站的年径流变化趋势均不显著,鄱阳湖入湖总量在1953~1956、1968~1976、1990~2001年处于丰水年,在1958~1967、1978~1985、2002~2013年处于枯水年;各站均存在19年左右的主周期。
鄱阳湖和长江泥沙的分级及其表面特性研究
作者: 肖洋 韩柯尧 成浩科 李青霞  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表面特性  长江  泥沙颗粒  比表面积  鄱阳湖 
描述:泥沙的表面特性是了解泥沙环境效应的基础。为探究不同来源泥沙表面特性的变化规律和泥沙分级,采集了鄱阳湖入江水道和长江南京段的泥沙,依据粒径分组对泥沙颗粒的级配和表面特性(比表面积、孔体积及孔径)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入江水道和长江南京段泥沙颗粒均以粘粒、粉粒和细砂粒为主,比表面积范围为31 2~ 251 12 m2/g,属于中孔材料;泥沙颗粒的比表面积随中值粒径的增大而减小,两者呈良好的幂指数关系,即在粘粒和细粉粒范围内,比表面积随中值粒径的减少而迅速减小;与分级沙样相比,混合沙样中值粒径与比表面积的关系与分级沙样趋势相近,量值略大于分级沙样;泥沙颗粒的相对比表面积和轴比较大,当粒径大于15 Lm时,相对比表面积和轴比随泥沙粒径增大而缓慢增加,而当粒径小于15 Lm时,随泥沙粒径增大相对比表面积和轴比急剧上升
全文:泥沙的表面特性是了解泥沙环境效应的基础。为探究不同来源泥沙表面特性的变化规律和泥沙分级,采集了鄱阳湖入江水道和长江南京段的泥沙,依据粒径分组对泥沙颗粒的级配和表面特性(比表面积、孔体积及孔径)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入江水道和长江南京段泥沙颗粒均以粘粒、粉粒和细砂粒为主,比表面积范围为31 2~ 251 12 m2/g,属于中孔材料;泥沙颗粒的比表面积随中值粒径的增大而减小,两者呈良好的幂指数关系,即在粘粒和细粉粒范围内,比表面积随中值粒径的减少而迅速减小;与分级沙样相比,混合沙样中值粒径与比表面积的关系与分级沙样趋势相近,量值略大于分级沙样;泥沙颗粒的相对比表面积和轴比较大,当粒径大于15 Lm时,相对比表面积和轴比随泥沙粒径增大而缓慢增加,而当粒径小于15 Lm时,随泥沙粒径增大相对比表面积和轴比急剧上升
鄱阳湖入江水道和长江南京段泥沙表面特性研究
作者: 肖洋 韩柯尧 成浩科 李青霞  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表面特性  长江  泥沙颗粒  比表面积  鄱阳湖 
描述:为探究泥沙分级后表面特性的变化规律,采集了鄱阳湖入江水道和长江南京段江心洲尾的泥沙,依据粒径分组对泥沙颗粒的级配和表面特性(比表面积、孔体积及孔径)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入江水道和长江南京段泥沙颗粒均以黏粒、粉粒和细砂粒为主,比表面积范围为3.2~25.12m2/g,属于中孔材料;泥沙颗粒的比表面积随中值粒径的增大而减小,两者呈良好的幂指数关系,即在黏粒和细粉粒范围内,比表面积随中值粒径的减少而迅速减小;与分级沙样相比,混合沙样中值粒径与比表面积的关系与分级沙样趋势相近,量值略大于分级沙样;泥沙颗粒的相对比表面积和轴比较大,当粒径大于15μm时,相对比表面积和轴比随泥沙粒径增大而缓慢增加,而当粒径小于15μm时,随泥沙粒径增大相对比表面积和轴比急剧上升。
全文:为探究泥沙分级后表面特性的变化规律,采集了鄱阳湖入江水道和长江南京段江心洲尾的泥沙,依据粒径分组对泥沙颗粒的级配和表面特性(比表面积、孔体积及孔径)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入江水道和长江南京段泥沙颗粒均以黏粒、粉粒和细砂粒为主,比表面积范围为3.2~25.12m2/g,属于中孔材料;泥沙颗粒的比表面积随中值粒径的增大而减小,两者呈良好的幂指数关系,即在黏粒和细粉粒范围内,比表面积随中值粒径的减少而迅速减小;与分级沙样相比,混合沙样中值粒径与比表面积的关系与分级沙样趋势相近,量值略大于分级沙样;泥沙颗粒的相对比表面积和轴比较大,当粒径大于15μm时,相对比表面积和轴比随泥沙粒径增大而缓慢增加,而当粒径小于15μm时,随泥沙粒径增大相对比表面积和轴比急剧上升。
近50年鄱阳湖流域入湖总水量变化与旱涝急转规律分析
作者: 罗蔚 张翔 邓志民 肖洋  来源: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  趋势分析  鄱阳湖  入湖总水量  旱涝急转 
描述:指数分析了鄱阳湖4—7月的旱涝急转规律.研究表明,鄱阳湖年入湖总水量序列无明显趋势变化;小波分析和小波方差分析表明鄱阳湖年入湖总水量存在19年的主周期,且1—3月、4—6月、7—9月和10—12月不同
全文:指数分析了鄱阳湖4—7月的旱涝急转规律.研究表明,鄱阳湖年入湖总水量序列无明显趋势变化;小波分析和小波方差分析表明鄱阳湖年入湖总水量存在19年的主周期,且1—3月、4—6月、7—9月和10—12月不同
鄱阳湖湿地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
作者: 张翔 邓志民 潘国艳 吴绍飞 肖洋 朱才荣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鄱阳湖  土壤水 
描述:土壤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反映了区域降水与前期水分的混合及蒸散发过程。2013年7-9月对鄱阳湖湿地保护区3个断面不同土地覆盖下0-2 m剖面土壤水进行分层采样,以及采集修水和贛江的河水,测定其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土壤水稳定同位素沿土壤剖面的变化规律、土壤水运动机制及其主要补给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采样区3个断面土壤水同位素δ18O值变化范围-10.63‰—-1.17‰,其中7月份的土壤水δ18O均值最小,8、9月份土壤水δ18O均值相对较大。表层(0-60 cm)土壤水同位素富集可能因为蒸发作用,深层土壤水同位素组成变化因降水入渗与前期水分混合作用。不同土地覆盖表层土壤水同位素变化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同位素变化减少。从水分溯源上,断面一的土壤水同位素组成主要受降水的影响,断面二的土壤水同位素组成主要受赣江和降水的影响,而断面三则主要受鄱阳湖水体和降水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区域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提供参考
全文:土壤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反映了区域降水与前期水分的混合及蒸散发过程。2013年7-9月对鄱阳湖湿地保护区3个断面不同土地覆盖下0-2 m剖面土壤水进行分层采样,以及采集修水和贛江的河水,测定其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土壤水稳定同位素沿土壤剖面的变化规律、土壤水运动机制及其主要补给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采样区3个断面土壤水同位素δ18O值变化范围-10.63‰—-1.17‰,其中7月份的土壤水δ18O均值最小,8、9月份土壤水δ18O均值相对较大。表层(0-60 cm)土壤水同位素富集可能因为蒸发作用,深层土壤水同位素组成变化因降水入渗与前期水分混合作用。不同土地覆盖表层土壤水同位素变化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同位素变化减少。从水分溯源上,断面一的土壤水同位素组成主要受降水的影响,断面二的土壤水同位素组成主要受赣江和降水的影响,而断面三则主要受鄱阳湖水体和降水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区域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提供参考
鄱阳湖湿地苔草对水位变化的响应
作者: 邓志民 张翔 罗蔚 肖洋 潘国艳 陈龙  来源: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呼吸量  水位  CoupModel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湿地 
描述: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其水位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出现了低水位提前并持续时间延长、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严重问题.本文应用CoupModel生态水文模型,模拟鄱阳湖湿地优势种灰化苔草呼吸量(碳),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与苔草呼吸量(碳)的关系,研究鄱阳湖湿地对水位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90—2011年间9—11月的鄱阳湖湿地优势物种苔草生长期累计呼吸量呈下降趋势,且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比蓄水前减少了3.5%,减少趋势显著.根据鄱阳湖水位变化的特征,提出了高、中、低3种水位调控方案: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反演了3种水位调控方案下,鄱阳湖湿地9—11月苔草生长期累计呼吸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中水位调控方案可明显恢复三峡水库蓄水后的苔草呼吸量,对湿地生态的保护和恢复具有明显作用.研究结果为制订适宜的鄱阳湖湿地生态水位调控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文: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其水位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出现了低水位提前并持续时间延长、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严重问题.本文应用CoupModel生态水文模型,模拟鄱阳湖湿地优势种灰化苔草呼吸量(碳),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与苔草呼吸量(碳)的关系,研究鄱阳湖湿地对水位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90—2011年间9—11月的鄱阳湖湿地优势物种苔草生长期累计呼吸量呈下降趋势,且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比蓄水前减少了3.5%,减少趋势显著.根据鄱阳湖水位变化的特征,提出了高、中、低3种水位调控方案: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反演了3种水位调控方案下,鄱阳湖湿地9—11月苔草生长期累计呼吸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中水位调控方案可明显恢复三峡水库蓄水后的苔草呼吸量,对湿地生态的保护和恢复具有明显作用.研究结果为制订适宜的鄱阳湖湿地生态水位调控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鄱阳湖湿地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
作者: 张翔 邓志民 潘国艳 吴绍飞 肖洋 朱才荣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鄱阳湖  土壤水 
描述:土壤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反映了区域降水与前期水分的混合及蒸散发过程。2013年7-9月对鄱阳湖湿地保护区3个断面不同土地覆盖下0-2 m剖面土壤水进行分层采样,以及采集修水和贛江的河水,测定其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土壤水稳定同位素沿土壤剖面的变化规律、土壤水运动机制及其主要补给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采样区3个断面土壤水同位素δ18O值变化范围-10.63‰—-1.17‰,其中7月份的土壤水δ18O均值最小,8、9月份土壤水δ18O均值相对较大。表层(0-60 cm)土壤水同位素富集可能因为蒸发作用,深层土壤水同位素组成变化因降水入渗与前期水分混合作用。不同土地覆盖表层土壤水同位素变化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同位素变化减少。从水分溯源上,断面一的土壤水同位素组成主要受降水的影响,断面二的土壤水同位素组成主要受赣江和降水的影响,而断面三则主要受鄱阳湖水体和降水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区域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提供参考
全文:土壤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反映了区域降水与前期水分的混合及蒸散发过程。2013年7-9月对鄱阳湖湿地保护区3个断面不同土地覆盖下0-2 m剖面土壤水进行分层采样,以及采集修水和贛江的河水,测定其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土壤水稳定同位素沿土壤剖面的变化规律、土壤水运动机制及其主要补给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采样区3个断面土壤水同位素δ18O值变化范围-10.63‰—-1.17‰,其中7月份的土壤水δ18O均值最小,8、9月份土壤水δ18O均值相对较大。表层(0-60 cm)土壤水同位素富集可能因为蒸发作用,深层土壤水同位素组成变化因降水入渗与前期水分混合作用。不同土地覆盖表层土壤水同位素变化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同位素变化减少。从水分溯源上,断面一的土壤水同位素组成主要受降水的影响,断面二的土壤水同位素组成主要受赣江和降水的影响,而断面三则主要受鄱阳湖水体和降水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区域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提供参考
丰水期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水化学特征初探
作者: 张翔 邓志民 朱才荣 吴绍飞 肖洋 唐常源  来源:珠江现代建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化学  主要离子  鄱阳湖保护区  水环境 
描述:以鄱阳湖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7月和8月采集样品21个,测试及分析样品中水化学组分,探讨其主要离子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水及土壤水中的阳离子主要以Ca2+为主,阴离子以S O2-4、Cl-为主;井水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NO-3以为主,氮源是湖区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鄱阳湖湿地保护区p H值变化范围为5.22~7.4 3,属微酸性至弱碱性。由测试结果得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保护区水质下降,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全文:以鄱阳湖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7月和8月采集样品21个,测试及分析样品中水化学组分,探讨其主要离子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水及土壤水中的阳离子主要以Ca2+为主,阴离子以S O2-4、Cl-为主;井水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NO-3以为主,氮源是湖区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鄱阳湖湿地保护区p H值变化范围为5.22~7.4 3,属微酸性至弱碱性。由测试结果得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保护区水质下降,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