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湿地两种优势植物叶片C、N、P动态特征
作者: 郑艳明 尧波 吴琴 胡斌华 胡启武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养分限制  鄱阳湖  化学计量比  湿地 
描述:,以阐明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动态特征与控制因子,探讨湿地养分利用与限制状况。结果表明:(1)两种优势植物叶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65.3—386.6 mg/g和352.6
全文:,以阐明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动态特征与控制因子,探讨湿地养分利用与限制状况。结果表明:(1)两种优势植物叶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65.3—386.6 mg/g和352.6
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叶片-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作者: 聂兰琴 吴琴 尧波 付姗 胡启武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养分  鄱阳湖  化学计量比  湿地 
描述:—15cm土壤样品测定了碳(C)、氮(N)、磷(P)含量,以阐明不同物种、不同生活型间C、N、P化学计量差异,探讨化学计量垂直分异。结果表明:1)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叶片380.6—432.2
全文:—15cm土壤样品测定了碳(C)、氮(N)、磷(P)含量,以阐明不同物种、不同生活型间C、N、P化学计量差异,探讨化学计量垂直分异。结果表明:1)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叶片380.6—432.2
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叶片-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作者: 聂兰琴 吴琴 尧波 付姗 胡启武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养分  鄱阳湖  化学计量比  湿地 
描述:—15cm土壤样品测定了碳(C)、氮(N)、磷(P)含量,以阐明不同物种、不同生活型间C、N、P化学计量差异,探讨化学计量垂直分异。结果表明:1)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叶片380.6—432.2
全文:—15cm土壤样品测定了碳(C)、氮(N)、磷(P)含量,以阐明不同物种、不同生活型间C、N、P化学计量差异,探讨化学计量垂直分异。结果表明:1)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叶片380.6—432.2
鄱阳湖湿地两种优势植物叶片C、N、P动态特征
作者: 郑艳明 尧波 吴琴 胡斌华 胡启武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养分限制  鄱阳湖  化学计量比  湿地 
描述:,以阐明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动态特征与控制因子,探讨湿地养分利用与限制状况。结果表明:(1)两种优势植物叶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65.3—386.6 mg/g和352.6
全文:,以阐明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动态特征与控制因子,探讨湿地养分利用与限制状况。结果表明:(1)两种优势植物叶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65.3—386.6 mg/g和352.6
鄱阳湖苔草湿地甲烷释放特征
作者: 胡启武 朱丽丽 幸瑞新 尧波 胡斌华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甲烷  湿地  灰化苔草 
描述:草湿地的甲烷(CH4)释放通量。结果表明:1)TC、TJ 2个试验处理CH4释放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094—17.75 mg.m-.2h-1、-0.122—19.16 mg.m-.2h-1,均
全文:草湿地的甲烷(CH4)释放通量。结果表明:1)TC、TJ 2个试验处理CH4释放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094—17.75 mg.m-.2h-1、-0.122—19.16 mg.m-.2h-1,均
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格局
作者: 徐羽 钟业喜 冯兴华 徐丽婷 郑林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空间格局  生态风险  鄱阳湖流域  土地利用 
描述:以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2005年以来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借助空间自相关、地统计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下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3年,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转移非农化趋势明显;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呈小幅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相关性,生态风险“北热南冷”空间分异及等级扩散特征明显;依据空间差值结果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低生态风险区(ERI<0.15)、较低生态风险区(0.15≤ERI<0.25)、中等生态风险区(0.25≤ERI<0.35)、较高生态风险区(0.35≤ERI<0.45)、高生态风险区(ERI≥0.45)5类;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滨湖区、南昌、九江及赣中部分地区。生态风险等级分布与地形存在显著相关性,随着生态风险等级提高,分布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地形指向性。以土地利用结构对生态风险进行表征,尝试从宏观上把握大尺度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为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提供了相关借鉴及建议。
全文:以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2005年以来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借助空间自相关、地统计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下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3年,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转移非农化趋势明显;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呈小幅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相关性,生态风险“北热南冷”空间分异及等级扩散特征明显;依据空间差值结果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低生态风险区(ERI<0.15)、较低生态风险区(0.15≤ERI<0.25)、中等生态风险区(0.25≤ERI<0.35)、较高生态风险区(0.35≤ERI<0.45)、高生态风险区(ERI≥0.45)5类;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滨湖区、南昌、九江及赣中部分地区。生态风险等级分布与地形存在显著相关性,随着生态风险等级提高,分布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地形指向性。以土地利用结构对生态风险进行表征,尝试从宏观上把握大尺度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为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提供了相关借鉴及建议。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