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4)
按年份分组
2017(2)
2016(2)
按来源分组
生态学报(3)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研究
作者: 徐羽 钟业喜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协调度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耦合度 
描述: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在RS和Arc GIS等软件支持下,基于生态与经济2个子系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度与协调度模型分析经济区耦合度和协调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耦合度与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经济区生态经济已由低水平耦合进入拮抗阶段,但2者协调程度仍处于低度协调阶段.经济区生态经济耦合度和协调度分布不均衡,高值区围绕中心城市分布.根据各研究单元耦合度与协调度的组合情况,结合耦合度、协调度理论内涵,可将经济区划分为磨合发展型、经济超前型、拮抗发展型、生态主导型4类区域.研究从主体功能区角度提出促进研究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措施.
全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在RS和Arc GIS等软件支持下,基于生态与经济2个子系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度与协调度模型分析经济区耦合度和协调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耦合度与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经济区生态经济已由低水平耦合进入拮抗阶段,但2者协调程度仍处于低度协调阶段.经济区生态经济耦合度和协调度分布不均衡,高值区围绕中心城市分布.根据各研究单元耦合度与协调度的组合情况,结合耦合度、协调度理论内涵,可将经济区划分为磨合发展型、经济超前型、拮抗发展型、生态主导型4类区域.研究从主体功能区角度提出促进研究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措施.
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格局
作者: 徐羽 钟业喜 冯兴华 徐丽婷 郑林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空间格局  生态风险  鄱阳湖流域  土地利用 
描述:以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2005年以来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借助空间自相关、地统计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下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3年,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转移非农化趋势明显;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呈小幅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相关性,生态风险“北热南冷”空间分异及等级扩散特征明显;依据空间差值结果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低生态风险区(ERI<0.15)、较低生态风险区(0.15≤ERI<0.25)、中等生态风险区(0.25≤ERI<0.35)、较高生态风险区(0.35≤ERI<0.45)、高生态风险区(ERI≥0.45)5类;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滨湖区、南昌、九江及赣中部分地区。生态风险等级分布与地形存在显著相关性,随着生态风险等级提高,分布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地形指向性。以土地利用结构对生态风险进行表征,尝试从宏观上把握大尺度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为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提供了相关借鉴及建议。
全文:以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2005年以来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借助空间自相关、地统计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下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3年,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转移非农化趋势明显;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呈小幅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相关性,生态风险“北热南冷”空间分异及等级扩散特征明显;依据空间差值结果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低生态风险区(ERI<0.15)、较低生态风险区(0.15≤ERI<0.25)、中等生态风险区(0.25≤ERI<0.35)、较高生态风险区(0.35≤ERI<0.45)、高生态风险区(ERI≥0.45)5类;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滨湖区、南昌、九江及赣中部分地区。生态风险等级分布与地形存在显著相关性,随着生态风险等级提高,分布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地形指向性。以土地利用结构对生态风险进行表征,尝试从宏观上把握大尺度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为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提供了相关借鉴及建议。
基于植被完整性指数的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评价
作者: 徐丽婷 阳文静 吴燕平 游清徽 黄琪 徐羽 王野乔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健康评价  植被完整性指数 
描述:基于鄱阳湖湿地30个采样点的植被调查数据,利用植被完整性指数法(V-IBI)评价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状况。通过分布范围分析、判别能力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从35个候选生物参数中筛选出6个核心参数,利用比值法对核心参数赋值并累加求得各采样点V-IBI分值,以所有采样点95%分位数值为最佳期望值建立评价标准划分健康等级。结果显示: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总体较好,30个采样点中6个为非常健康(V-IBI≥5.01),7个为健康(4.38≤V-IBI<5.01),8个为一般(3.74≤V-IBI<4.38),7个为差(3.10≤V-IBI<3.74),2个为极差(V-IBI<3.10),呈现出西部优于东部,北部优于南部的空间差异。V-IBI与景观发展强度指数(LDI)和栖息地环境质量评价指数(QHEI)呈显著相关性,表明V-IBI方法对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状况评价结果合理有效,可作为鄱阳湖湿地生态监测的重要手段。
全文:基于鄱阳湖湿地30个采样点的植被调查数据,利用植被完整性指数法(V-IBI)评价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状况。通过分布范围分析、判别能力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从35个候选生物参数中筛选出6个核心参数,利用比值法对核心参数赋值并累加求得各采样点V-IBI分值,以所有采样点95%分位数值为最佳期望值建立评价标准划分健康等级。结果显示: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总体较好,30个采样点中6个为非常健康(V-IBI≥5.01),7个为健康(4.38≤V-IBI<5.01),8个为一般(3.74≤V-IBI<4.38),7个为差(3.10≤V-IBI<3.74),2个为极差(V-IBI<3.10),呈现出西部优于东部,北部优于南部的空间差异。V-IBI与景观发展强度指数(LDI)和栖息地环境质量评价指数(QHEI)呈显著相关性,表明V-IBI方法对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状况评价结果合理有效,可作为鄱阳湖湿地生态监测的重要手段。
基于植被完整性指数的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评价
作者: 徐丽婷 阳文静 吴燕平 游清徽 黄琪 徐羽 王野乔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健康评价  植被完整性指数 
描述:基于鄱阳湖湿地30个采样点的植被调查数据,利用植被完整性指数法(V-IBI)评价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状况。通过分布范围分析、判别能力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从35个候选生物参数中筛选出6个核心参数,利用比值法对核心参数赋值并累加求得各采样点V-IBI分值,以所有采样点95%分位数值为最佳期望值建立评价标准划分健康等级。结果显示: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总体较好,30个采样点中6个为非常健康(V-IBI≥5.01),7个为健康(4.38≤V-IBI<5.01),8个为一般(3.74≤V-IBI<4.38),7个为差(3.10≤V-IBI<3.74),2个为极差(V-IBI<3.10),呈现出西部优于东部,北部优于南部的空间差异。V-IBI与景观发展强度指数(LDI)和栖息地环境质量评价指数(QHEI)呈显著相关性,表明V-IBI方法对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状况评价结果合理有效,可作为鄱阳湖湿地生态监测的重要手段。
全文:基于鄱阳湖湿地30个采样点的植被调查数据,利用植被完整性指数法(V-IBI)评价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状况。通过分布范围分析、判别能力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从35个候选生物参数中筛选出6个核心参数,利用比值法对核心参数赋值并累加求得各采样点V-IBI分值,以所有采样点95%分位数值为最佳期望值建立评价标准划分健康等级。结果显示: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总体较好,30个采样点中6个为非常健康(V-IBI≥5.01),7个为健康(4.38≤V-IBI<5.01),8个为一般(3.74≤V-IBI<4.38),7个为差(3.10≤V-IBI<3.74),2个为极差(V-IBI<3.10),呈现出西部优于东部,北部优于南部的空间差异。V-IBI与景观发展强度指数(LDI)和栖息地环境质量评价指数(QHEI)呈显著相关性,表明V-IBI方法对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状况评价结果合理有效,可作为鄱阳湖湿地生态监测的重要手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