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6)
期刊(3)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9)
按年份分组
2016(2)
2015(3)
2014(3)
2006(1)
按来源分组
江西财经大学(3)
江西农业大学(3)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1)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滨湖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研究
作者: 梁武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鄱阳湖滨湖地区  土地城镇化  协调度 
描述: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优化区域农村建设用地结构。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2年鄱阳湖滨湖地区城镇人口与城镇建成区规模均保持同步增长的发展趋势。城镇人口由1990年的312.41万人
全文: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优化区域农村建设用地结构。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2年鄱阳湖滨湖地区城镇人口与城镇建成区规模均保持同步增长的发展趋势。城镇人口由1990年的312.41万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研究
作者: 曹艺文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协调度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指标体系  效率评价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中国的最大淡水湖—都阳湖为核心,依托鄱阳湖城市圈,以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并重为主要战略构想的生态经济特区。近些年来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周边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的良性发展。新世纪国家计划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明与社会经济共同进步的标杆,并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旨大力发展低碳和循环经济。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充分表现了国家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视。《规划》中提及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强调的是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区域协调发展追求的不再是单一的经济增长,而是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多目标模式。在新的形势要求下,从前单纯以“经济论英雄”的评价体系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今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协调性的高要求,所以我们需要对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新的考量。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从历史和当下对比的角度客观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鄱阳湖20个主要县市的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为考察样本对这一地区的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应用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发展耦合度进行评价、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两个系统发展速度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并利用协调性系数对不同污染物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协调性进行评价。最后建立基于协调性约束的DEA模型,分别对环境与经济系统进行综合效率评价。本文从三个维度对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和研究,并分别测算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的20个地市和县域2000-2011年中经济与环境系统的综合协调度。研究结果发现,鄱阳湖各地区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差距较大,且两系统的协调度普遍偏低。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中国的最大淡水湖—都阳湖为核心,依托鄱阳湖城市圈,以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并重为主要战略构想的生态经济特区。近些年来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周边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的良性发展。新世纪国家计划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明与社会经济共同进步的标杆,并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旨大力发展低碳和循环经济。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充分表现了国家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视。《规划》中提及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强调的是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区域协调发展追求的不再是单一的经济增长,而是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多目标模式。在新的形势要求下,从前单纯以“经济论英雄”的评价体系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今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协调性的高要求,所以我们需要对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新的考量。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从历史和当下对比的角度客观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鄱阳湖20个主要县市的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为考察样本对这一地区的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应用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发展耦合度进行评价、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两个系统发展速度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并利用协调性系数对不同污染物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协调性进行评价。最后建立基于协调性约束的DEA模型,分别对环境与经济系统进行综合效率评价。本文从三个维度对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和研究,并分别测算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的20个地市和县域2000-2011年中经济与环境系统的综合协调度。研究结果发现,鄱阳湖各地区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差距较大,且两系统的协调度普遍偏低。
鄱阳湖滨湖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研究
作者: 梁武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鄱阳湖滨湖地区  土地城镇化  协调度 
描述: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优化区域农村建设用地结构。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2年鄱阳湖滨湖地区城镇人口与城镇建成区规模均保持同步增长的发展趋势。城镇人口由1990年的312.41万人
全文: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优化区域农村建设用地结构。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2年鄱阳湖滨湖地区城镇人口与城镇建成区规模均保持同步增长的发展趋势。城镇人口由1990年的312.41万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研究
作者: 曹艺文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协调度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指标体系  效率评价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中国的最大淡水湖—都阳湖为核心,依托鄱阳湖城市圈,以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并重为主要战略构想的生态经济特区。近些年来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周边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的良性发展。新世纪国家计划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明与社会经济共同进步的标杆,并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旨大力发展低碳和循环经济。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充分表现了国家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视。《规划》中提及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强调的是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区域协调发展追求的不再是单一的经济增长,而是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多目标模式。在新的形势要求下,从前单纯以“经济论英雄”的评价体系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今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协调性的高要求,所以我们需要对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新的考量。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从历史和当下对比的角度客观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鄱阳湖20个主要县市的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为考察样本对这一地区的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应用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发展耦合度进行评价、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两个系统发展速度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并利用协调性系数对不同污染物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协调性进行评价。最后建立基于协调性约束的DEA模型,分别对环境与经济系统进行综合效率评价。本文从三个维度对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和研究,并分别测算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的20个地市和县域2000-2011年中经济与环境系统的综合协调度。研究结果发现,鄱阳湖各地区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差距较大,且两系统的协调度普遍偏低。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中国的最大淡水湖—都阳湖为核心,依托鄱阳湖城市圈,以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并重为主要战略构想的生态经济特区。近些年来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周边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的良性发展。新世纪国家计划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明与社会经济共同进步的标杆,并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旨大力发展低碳和循环经济。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充分表现了国家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视。《规划》中提及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强调的是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区域协调发展追求的不再是单一的经济增长,而是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多目标模式。在新的形势要求下,从前单纯以“经济论英雄”的评价体系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今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协调性的高要求,所以我们需要对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新的考量。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从历史和当下对比的角度客观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鄱阳湖20个主要县市的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为考察样本对这一地区的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应用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发展耦合度进行评价、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两个系统发展速度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并利用协调性系数对不同污染物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协调性进行评价。最后建立基于协调性约束的DEA模型,分别对环境与经济系统进行综合效率评价。本文从三个维度对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和研究,并分别测算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的20个地市和县域2000-2011年中经济与环境系统的综合协调度。研究结果发现,鄱阳湖各地区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差距较大,且两系统的协调度普遍偏低。
鄱阳湖滨湖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研究
作者: 梁武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鄱阳湖滨湖地区  土地城镇化  协调度 
描述: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优化区域农村建设用地结构。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2年鄱阳湖滨湖地区城镇人口与城镇建成区规模均保持同步增长的发展趋势。城镇人口由1990年的312.41万人
全文: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优化区域农村建设用地结构。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2年鄱阳湖滨湖地区城镇人口与城镇建成区规模均保持同步增长的发展趋势。城镇人口由1990年的312.41万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研究
作者: 曹艺文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协调度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指标体系  效率评价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中国的最大淡水湖—都阳湖为核心,依托鄱阳湖城市圈,以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并重为主要战略构想的生态经济特区。近些年来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周边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的良性发展。新世纪国家计划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明与社会经济共同进步的标杆,并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旨大力发展低碳和循环经济。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充分表现了国家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视。《规划》中提及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强调的是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区域协调发展追求的不再是单一的经济增长,而是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多目标模式。在新的形势要求下,从前单纯以“经济论英雄”的评价体系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今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协调性的高要求,所以我们需要对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新的考量。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从历史和当下对比的角度客观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鄱阳湖20个主要县市的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为考察样本对这一地区的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应用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发展耦合度进行评价、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两个系统发展速度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并利用协调性系数对不同污染物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协调性进行评价。最后建立基于协调性约束的DEA模型,分别对环境与经济系统进行综合效率评价。本文从三个维度对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和研究,并分别测算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的20个地市和县域2000-2011年中经济与环境系统的综合协调度。研究结果发现,鄱阳湖各地区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差距较大,且两系统的协调度普遍偏低。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中国的最大淡水湖—都阳湖为核心,依托鄱阳湖城市圈,以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并重为主要战略构想的生态经济特区。近些年来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周边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的良性发展。新世纪国家计划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明与社会经济共同进步的标杆,并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旨大力发展低碳和循环经济。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充分表现了国家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视。《规划》中提及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强调的是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区域协调发展追求的不再是单一的经济增长,而是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多目标模式。在新的形势要求下,从前单纯以“经济论英雄”的评价体系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今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协调性的高要求,所以我们需要对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新的考量。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从历史和当下对比的角度客观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鄱阳湖20个主要县市的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为考察样本对这一地区的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应用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发展耦合度进行评价、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两个系统发展速度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并利用协调性系数对不同污染物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协调性进行评价。最后建立基于协调性约束的DEA模型,分别对环境与经济系统进行综合效率评价。本文从三个维度对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和研究,并分别测算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的20个地市和县域2000-2011年中经济与环境系统的综合协调度。研究结果发现,鄱阳湖各地区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差距较大,且两系统的协调度普遍偏低。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研究
作者: 徐羽 钟业喜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协调度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耦合度 
描述: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在RS和Arc GIS等软件支持下,基于生态与经济2个子系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度与协调度模型分析经济区耦合度和协调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耦合度与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经济区生态经济已由低水平耦合进入拮抗阶段,但2者协调程度仍处于低度协调阶段.经济区生态经济耦合度和协调度分布不均衡,高值区围绕中心城市分布.根据各研究单元耦合度与协调度的组合情况,结合耦合度、协调度理论内涵,可将经济区划分为磨合发展型、经济超前型、拮抗发展型、生态主导型4类区域.研究从主体功能区角度提出促进研究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措施.
全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在RS和Arc GIS等软件支持下,基于生态与经济2个子系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度与协调度模型分析经济区耦合度和协调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耦合度与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经济区生态经济已由低水平耦合进入拮抗阶段,但2者协调程度仍处于低度协调阶段.经济区生态经济耦合度和协调度分布不均衡,高值区围绕中心城市分布.根据各研究单元耦合度与协调度的组合情况,结合耦合度、协调度理论内涵,可将经济区划分为磨合发展型、经济超前型、拮抗发展型、生态主导型4类区域.研究从主体功能区角度提出促进研究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措施.
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度评价
作者: 李德胜 王占岐 蓝希  来源: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协调度  土地城市化  环鄱阳湖城市群  时空特征 
描述:将环鄱阳湖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着力于构建城市化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时空特征,借助均方差权值法和协调度模型研判两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及特征。研究发现:(1)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
全文:将环鄱阳湖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着力于构建城市化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时空特征,借助均方差权值法和协调度模型研判两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及特征。研究发现:(1)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
鄱阳湖流域生态足迹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计算与分析
作者: 赖发英 周春火 肖远东 宫松 陈静  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流域  协调度  生态协调系数  生态足迹 
描述:生态足迹是一种基于消费度量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新参考方法,而经济与环境协调度从横向角度衡量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生态足迹和生态环境协调度的计算评价方法,并对鄱阳湖流域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鄱阳湖流域存在生态赤字,人均生态协调系数DS=1.3802<1.414,生态环境协调度为43,表明本地区2003年的发展模式是基本不协调和基本不可持续的.
全文:生态足迹是一种基于消费度量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新参考方法,而经济与环境协调度从横向角度衡量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生态足迹和生态环境协调度的计算评价方法,并对鄱阳湖流域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鄱阳湖流域存在生态赤字,人均生态协调系数DS=1.3802<1.414,生态环境协调度为43,表明本地区2003年的发展模式是基本不协调和基本不可持续的.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