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流域生态修复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作者: 胡振鹏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小流域综合治理  生态学规律  自然修复  保护优先  生态修复 
描述:在鄱阳湖流域生态修复中,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遵循客观规律"的修复方法:(1)对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态系统,划定保护区,加强管理,保护濒危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2)对中、轻度损害
全文:在鄱阳湖流域生态修复中,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遵循客观规律"的修复方法:(1)对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态系统,划定保护区,加强管理,保护濒危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2)对中、轻度损害
永远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
作者: 胡振鹏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清水  温家宝总理  栖息地  淡水湖  生态环境保护 
描述:2007年11月29~30日,"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七次编委会"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围绕当前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学术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编委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专业师生到会听取了大会发言。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编委会联合主办,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口海岸研究院和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的大力支持。《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主编许厚泽院士和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先生分别在大会开幕式致辞并主持了本次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先生、江西省副省长胡振鹏先生等八位与会专家、学者就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治理、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长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现将报告会的部分发言摘要报道如下,以飨读者。
全文:2007年11月29~30日,"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七次编委会"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围绕当前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学术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编委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专业师生到会听取了大会发言。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编委会联合主办,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口海岸研究院和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的大力支持。《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主编许厚泽院士和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先生分别在大会开幕式致辞并主持了本次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先生、江西省副省长胡振鹏先生等八位与会专家、学者就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治理、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长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现将报告会的部分发言摘要报道如下,以飨读者。
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的探索
作者: 胡振鹏  来源:气象与减灾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流域  综合管理  鄱阳湖  探索 
描述:在介绍鄱阳湖流域背景和综合管理机构职能,以及相应地方法规的完善和流域总体发展规划编制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近20 a来流域综合管理的内容与措施,并就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近20 a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针对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与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江西省积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根据要求和"五年发展规划"的具体部署,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注重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流域管理要注重系统性和综合性,以及以先进技术为依托、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的科学原则,把流域作为一个互相联系的生态经济系统,以开放促开发,治山、治江、治湖和治穷有机结合,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保护环境、治理山水、建设美好江西的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的建设和实践,为流域综合治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全文:在介绍鄱阳湖流域背景和综合管理机构职能,以及相应地方法规的完善和流域总体发展规划编制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近20 a来流域综合管理的内容与措施,并就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近20 a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针对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与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江西省积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根据要求和"五年发展规划"的具体部署,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注重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流域管理要注重系统性和综合性,以及以先进技术为依托、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的科学原则,把流域作为一个互相联系的生态经济系统,以开放促开发,治山、治江、治湖和治穷有机结合,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保护环境、治理山水、建设美好江西的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的建设和实践,为流域综合治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应用生态系统方法研究鄱阳湖枯水调节
作者: 胡振鹏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方法  枯水调节 
描述:2003年以来,鄱阳湖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持续时间延长,导致水质恶化、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候鸟栖息地受到威胁;生产生活用水、农田灌溉、航运和水产捕捞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改变鄱阳湖枯水期持续处于低水位状态,确保江湖水系健康,利用生态系统方法,提出了鄱阳湖枯水调节的基本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调枯不调洪;从整体出发,做到江湖两利;以简单工程进行调节,趋利避害;保持工程运用的灵活性,实施适应性管理。同时,初步规划了鄱阳湖枯水调节工程的地点、规模和运行方式。作为一个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的水利工程具有改善水环境、保护水生态、维护水安全,保护鄱阳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和候鸟越冬条件,缓解长江下游枯水期低水位状态和促进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效益。
全文:2003年以来,鄱阳湖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持续时间延长,导致水质恶化、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候鸟栖息地受到威胁;生产生活用水、农田灌溉、航运和水产捕捞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改变鄱阳湖枯水期持续处于低水位状态,确保江湖水系健康,利用生态系统方法,提出了鄱阳湖枯水调节的基本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调枯不调洪;从整体出发,做到江湖两利;以简单工程进行调节,趋利避害;保持工程运用的灵活性,实施适应性管理。同时,初步规划了鄱阳湖枯水调节工程的地点、规模和运行方式。作为一个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的水利工程具有改善水环境、保护水生态、维护水安全,保护鄱阳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和候鸟越冬条件,缓解长江下游枯水期低水位状态和促进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效益。
建设生态经济,保鄱阳湖“一湖清水”
作者: 胡振鹏  来源:今日中国论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经济  体制创新  鄱阳湖  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创新  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村工业化 
描述:进入21世纪以后,江西积极探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确定了以推进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强动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思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大力推进,鄱阳湖流域的资源、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
全文:进入21世纪以后,江西积极探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确定了以推进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强动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思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大力推进,鄱阳湖流域的资源、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
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色及其启示
作者: 胡振鹏  来源:鄱阳湖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湖水系健康  水资源开发利用 
描述:鄱阳湖流域采用大中小工程结合、蓄引提并举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把水存蓄在支流和小流域中,形成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独有特色。这种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有效地减少了洪水灾害,涵养了水源,提高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减少了淹没损失和移民数量,使各地居民能够比较公平地享用水资源开发的效益;有利于保持水系连通性和生态活力,维护江湖水系的健康,改善生态环境。这种模式对可持续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全文:鄱阳湖流域采用大中小工程结合、蓄引提并举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把水存蓄在支流和小流域中,形成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独有特色。这种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有效地减少了洪水灾害,涵养了水源,提高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减少了淹没损失和移民数量,使各地居民能够比较公平地享用水资源开发的效益;有利于保持水系连通性和生态活力,维护江湖水系的健康,改善生态环境。这种模式对可持续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初探
作者: 胡振鹏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经济  鄱阳湖  绿色发展  低碳技术 
描述:文章明确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规范范围,论述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必要性,讨论了建设生态经济区的基本原则、发展定位、主体功能分区和战略任务。同时,为了实现建设目标,提出了有关政策措施的建议。
全文:文章明确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规范范围,论述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必要性,讨论了建设生态经济区的基本原则、发展定位、主体功能分区和战略任务。同时,为了实现建设目标,提出了有关政策措施的建议。
调节鄱阳湖枯水位 维护江湖健康
作者: 胡振鹏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方法  枯水调节 
描述:2003年以来,鄱阳湖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持续时间延长,导致水质恶化、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候鸟栖息地受到威胁;生产生活用水、农田灌溉、航运和水产捕捞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改变鄱阳湖枯水期持续处于低水位状态,确保江湖水系健康,提出了鄱阳湖枯水调节的基本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调枯不调洪;从整体出发,做到江湖两利;以简单工程进行调节,趋利避害;保持工程运用的灵活性,实施适应性管理.同时,规划了鄱阳湖枯水调节工程的地点、规模和运行方式.作为一个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的水利工程,其具有改善水环境、保护水生态、维护水安全,保护鄱阳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及确保候鸟越冬条件,缓解长江下游枯水期低水位状态和促进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效益.
全文:2003年以来,鄱阳湖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持续时间延长,导致水质恶化、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候鸟栖息地受到威胁;生产生活用水、农田灌溉、航运和水产捕捞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改变鄱阳湖枯水期持续处于低水位状态,确保江湖水系健康,提出了鄱阳湖枯水调节的基本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调枯不调洪;从整体出发,做到江湖两利;以简单工程进行调节,趋利避害;保持工程运用的灵活性,实施适应性管理.同时,规划了鄱阳湖枯水调节工程的地点、规模和运行方式.作为一个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的水利工程,其具有改善水环境、保护水生态、维护水安全,保护鄱阳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及确保候鸟越冬条件,缓解长江下游枯水期低水位状态和促进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效益.
白鹤在鄱阳湖越冬生境特性及其对湖水位变化的响应
作者: 胡振鹏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冬  食物  鄱阳湖水位  白鹤  生境  适应性 
描述:鄱阳湖是世界上重要的白鹤越冬栖息地,白鹤越冬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保护区地形地貌和气象水文特征分析入手,研究了这一区域的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白鹤越冬期的生境与取食情况。结果表明,保护区的浅碟形湖生物多样性丰富,对白鹤在鄱阳湖越冬具有重要意义;碟形湖保持适当水深、并缓慢下降是影响取食歇息的重要条件;食物丰富性与取食可及性是白鹤选择取食地的重要因素;辽阔的水域、较好的水环境和适宜的水深是白鹤越冬的基本前提。白鹤在鄱阳湖越冬与鄱阳湖水位变化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演变相适应,对鄱阳湖水位极端变化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较为有限。
全文:鄱阳湖是世界上重要的白鹤越冬栖息地,白鹤越冬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保护区地形地貌和气象水文特征分析入手,研究了这一区域的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白鹤越冬期的生境与取食情况。结果表明,保护区的浅碟形湖生物多样性丰富,对白鹤在鄱阳湖越冬具有重要意义;碟形湖保持适当水深、并缓慢下降是影响取食歇息的重要条件;食物丰富性与取食可及性是白鹤选择取食地的重要因素;辽阔的水域、较好的水环境和适宜的水深是白鹤越冬的基本前提。白鹤在鄱阳湖越冬与鄱阳湖水位变化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演变相适应,对鄱阳湖水位极端变化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较为有限。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流域干旱灾害影响及其对策
作者: 胡振鹏 林玉茹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对策  鄱阳湖流域  防旱抗旱  气候变化  干旱灾害 
描述:以我国历史气候变化的事实与过程重建的成果为基础,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分析了两宋以来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与洪水干旱灾害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不管气候处于温湿期还是冷干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率没有显著区别;但是当气候处于冷干时期,发生干旱灾害的频率增大,特大干旱年和连续干旱年组频频出现。利用气象、水文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最近60a来,气温呈现增高趋势,逐年的日降水强度明显增加,洪水干旱等极端事件发生更加频繁。为了更好地应对干旱灾害,必须加强水需求管理、坚持节约用水为先;加强病险水库的治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对现有水利工程进行再评估,实施适应性管理,充分挖掘工程潜力;加大力度,新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利工程。
全文:以我国历史气候变化的事实与过程重建的成果为基础,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分析了两宋以来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与洪水干旱灾害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不管气候处于温湿期还是冷干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率没有显著区别;但是当气候处于冷干时期,发生干旱灾害的频率增大,特大干旱年和连续干旱年组频频出现。利用气象、水文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最近60a来,气温呈现增高趋势,逐年的日降水强度明显增加,洪水干旱等极端事件发生更加频繁。为了更好地应对干旱灾害,必须加强水需求管理、坚持节约用水为先;加强病险水库的治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对现有水利工程进行再评估,实施适应性管理,充分挖掘工程潜力;加大力度,新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利工程。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