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鄱阳湖具刚毛荸荠遗传多样性和克隆结构
-
作者:
胡波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具刚毛荸荠 种子库 克隆结构 空间自相关分析 ISSR
-
描述: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鄱阳湖具刚毛荸荠(Heleocharis valleculosa f.setosa)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克隆多样性、克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检测,并对其遗传变异的分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 使用5条ISSR引物,对象湖和大湖池居群中共120个个体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和克隆结构进行研究。通过5条引物扩增所产生的49个多态位点,测定了鄱阳湖具刚毛荸荠居群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值。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3 m的采样间隔尺度上,两个具刚毛荸荠居群均为缺乏空间结构的随机居群。具刚毛荸荠的克隆多样性很高(D=0.9975),两居群间的克隆分化大,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型。克隆构型为游击型,象湖居群克隆距离(6.7~24.7 m)大于大湖池居群(3.0~15.0m)。 使用8条ISSR引物,对具刚毛荸荠的4个地上居群及其种子库(4个)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8条引物共扩增出133个位点,其中83个为多态位点,占62.41%。具刚毛荸荠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649,Shannon信息指数I=0.2559);地上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种子库,但种子库中含有2个地上居群没有的多态位点。各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很小(GST=0.0758),基因流大(Nm=6.0920)。
-
全文: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鄱阳湖具刚毛荸荠(Heleocharis valleculosa f.setosa)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克隆多样性、克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检测,并对其遗传变异的分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 使用5条ISSR引物,对象湖和大湖池居群中共120个个体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和克隆结构进行研究。通过5条引物扩增所产生的49个多态位点,测定了鄱阳湖具刚毛荸荠居群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值。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3 m的采样间隔尺度上,两个具刚毛荸荠居群均为缺乏空间结构的随机居群。具刚毛荸荠的克隆多样性很高(D=0.9975),两居群间的克隆分化大,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型。克隆构型为游击型,象湖居群克隆距离(6.7~24.7 m)大于大湖池居群(3.0~15.0m)。 使用8条ISSR引物,对具刚毛荸荠的4个地上居群及其种子库(4个)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8条引物共扩增出133个位点,其中83个为多态位点,占62.41%。具刚毛荸荠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649,Shannon信息指数I=0.2559);地上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种子库,但种子库中含有2个地上居群没有的多态位点。各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很小(GST=0.0758),基因流大(Nm=6.0920)。
-
鄱阳湖具刚毛荸荠遗传多样性和克隆结构
-
作者:
胡波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具刚毛荸荠 种子库 克隆结构 空间自相关分析 ISSR
-
描述: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鄱阳湖具刚毛荸荠(Heleocharis valleculosa f.setosa)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克隆多样性、克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检测,并对其遗传变异的分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 使用5条ISSR引物,对象湖和大湖池居群中共120个个体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和克隆结构进行研究。通过5条引物扩增所产生的49个多态位点,测定了鄱阳湖具刚毛荸荠居群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值。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3 m的采样间隔尺度上,两个具刚毛荸荠居群均为缺乏空间结构的随机居群。具刚毛荸荠的克隆多样性很高(D=0.9975),两居群间的克隆分化大,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型。克隆构型为游击型,象湖居群克隆距离(6.7~24.7 m)大于大湖池居群(3.0~15.0m)。 使用8条ISSR引物,对具刚毛荸荠的4个地上居群及其种子库(4个)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8条引物共扩增出133个位点,其中83个为多态位点,占62.41%。具刚毛荸荠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649,Shannon信息指数I=0.2559);地上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种子库,但种子库中含有2个地上居群没有的多态位点。各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很小(GST=0.0758),基因流大(Nm=6.0920)。
-
全文: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鄱阳湖具刚毛荸荠(Heleocharis valleculosa f.setosa)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克隆多样性、克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检测,并对其遗传变异的分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 使用5条ISSR引物,对象湖和大湖池居群中共120个个体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和克隆结构进行研究。通过5条引物扩增所产生的49个多态位点,测定了鄱阳湖具刚毛荸荠居群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值。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3 m的采样间隔尺度上,两个具刚毛荸荠居群均为缺乏空间结构的随机居群。具刚毛荸荠的克隆多样性很高(D=0.9975),两居群间的克隆分化大,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型。克隆构型为游击型,象湖居群克隆距离(6.7~24.7 m)大于大湖池居群(3.0~15.0m)。 使用8条ISSR引物,对具刚毛荸荠的4个地上居群及其种子库(4个)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8条引物共扩增出133个位点,其中83个为多态位点,占62.41%。具刚毛荸荠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649,Shannon信息指数I=0.2559);地上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种子库,但种子库中含有2个地上居群没有的多态位点。各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很小(GST=0.0758),基因流大(Nm=6.0920)。
-
鄱阳湖具刚毛荸荠遗传多样性和克隆结构
-
作者:
胡波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具刚毛荸荠 种子库 克隆结构 空间自相关分析 ISSR
-
描述: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鄱阳湖具刚毛荸荠(Heleocharis valleculosa f.setosa)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克隆多样性、克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检测,并对其遗传变异的分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 使用5条ISSR引物,对象湖和大湖池居群中共120个个体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和克隆结构进行研究。通过5条引物扩增所产生的49个多态位点,测定了鄱阳湖具刚毛荸荠居群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值。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3 m的采样间隔尺度上,两个具刚毛荸荠居群均为缺乏空间结构的随机居群。具刚毛荸荠的克隆多样性很高(D=0.9975),两居群间的克隆分化大,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型。克隆构型为游击型,象湖居群克隆距离(6.7~24.7 m)大于大湖池居群(3.0~15.0m)。 使用8条ISSR引物,对具刚毛荸荠的4个地上居群及其种子库(4个)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8条引物共扩增出133个位点,其中83个为多态位点,占62.41%。具刚毛荸荠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649,Shannon信息指数I=0.2559);地上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种子库,但种子库中含有2个地上居群没有的多态位点。各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很小(GST=0.0758),基因流大(Nm=6.0920)。
-
全文: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鄱阳湖具刚毛荸荠(Heleocharis valleculosa f.setosa)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克隆多样性、克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检测,并对其遗传变异的分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 使用5条ISSR引物,对象湖和大湖池居群中共120个个体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和克隆结构进行研究。通过5条引物扩增所产生的49个多态位点,测定了鄱阳湖具刚毛荸荠居群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值。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3 m的采样间隔尺度上,两个具刚毛荸荠居群均为缺乏空间结构的随机居群。具刚毛荸荠的克隆多样性很高(D=0.9975),两居群间的克隆分化大,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型。克隆构型为游击型,象湖居群克隆距离(6.7~24.7 m)大于大湖池居群(3.0~15.0m)。 使用8条ISSR引物,对具刚毛荸荠的4个地上居群及其种子库(4个)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8条引物共扩增出133个位点,其中83个为多态位点,占62.41%。具刚毛荸荠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649,Shannon信息指数I=0.2559);地上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种子库,但种子库中含有2个地上居群没有的多态位点。各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很小(GST=0.0758),基因流大(Nm=6.0920)。
-
水深和基质对鄱阳湖刺苦草冬芽分布的影响
-
作者:
袁龙义 李伟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spinulosa) 水深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刺苦草(Vallisneria 质地类型 冬芽
-
描述: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3个子湖(蚌湖、象湖和大湖池)的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 Yan)冬芽为调查对象,了解水深和基质对刺苦草冬芽在自然种群中的分布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水深的蚌湖、象湖和大湖池刺苦草冬芽平均密度分别为(179±75.5)个/m2、(97±51.3)个/m2、(41±28.33)个/m2,3个湖泊刺苦草冬芽平均生物量(干重)分别为(24.06±9.35)g/m2、(12.82±8.86)g/m2、(7.06±5.12)g/m2,这些显著性差异与生境的水深具有负相关性;同时刺苦草的冬芽主要分布在10~20cm土层内,20~30cm土层内分布最少;通过土壤质地分析发现冬芽更易在粉砂型土壤基质中形成,有机质含量高的基质对冬芽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
全文: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3个子湖(蚌湖、象湖和大湖池)的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 Yan)冬芽为调查对象,了解水深和基质对刺苦草冬芽在自然种群中的分布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水深的蚌湖、象湖和大湖池刺苦草冬芽平均密度分别为(179±75.5)个/m2、(97±51.3)个/m2、(41±28.33)个/m2,3个湖泊刺苦草冬芽平均生物量(干重)分别为(24.06±9.35)g/m2、(12.82±8.86)g/m2、(7.06±5.12)g/m2,这些显著性差异与生境的水深具有负相关性;同时刺苦草的冬芽主要分布在10~20cm土层内,20~30cm土层内分布最少;通过土壤质地分析发现冬芽更易在粉砂型土壤基质中形成,有机质含量高的基质对冬芽形成具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