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湿地资源现状分析及其保护对策
作者: 蔡海生 赵小敏 蔡华锦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保护利用  湿地资源  现状分析 
描述: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具有生态、水文控制、环境控制三大功能,对调蓄长江洪水、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对鄱阳湖湿地资源特征和功能进行了现状分析,阐述了鄱阳湖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实现鄱阳湖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全文: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具有生态、水文控制、环境控制三大功能,对调蓄长江洪水、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对鄱阳湖湿地资源特征和功能进行了现状分析,阐述了鄱阳湖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实现鄱阳湖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鄱阳湖湿地资源现状分析及其保护对策
作者: 蔡海生 赵小敏 蔡华锦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保护利用  湿地资源  现状分析 
描述: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具有生态、水文控制、环境控制三大功能,对调蓄长江洪水、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对鄱阳湖湿地资源特征和功能进行了现状分析,阐述了鄱阳湖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实现鄱阳湖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全文: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具有生态、水文控制、环境控制三大功能,对调蓄长江洪水、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对鄱阳湖湿地资源特征和功能进行了现状分析,阐述了鄱阳湖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实现鄱阳湖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鄱阳湖湿地整理与可持续管理探讨
作者: 蔡海生 赵小敏 朱德海  来源:人民长江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管理  鄱阳湖  土地整理  湿地资源 
描述: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蓄长江洪水、降解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对鄱阳湖湿地变化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对鄱阳湖湿地资源特征进行了现状分析,探讨了以湿地生态修复、生态功能区划分、自然保护区建设、明确湿地权属和规范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湿地整理,并结合鄱阳湖湿地资源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新农村建设,对鄱阳湖湿地可持续管理进行了论述。
全文: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蓄长江洪水、降解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对鄱阳湖湿地变化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对鄱阳湖湿地资源特征进行了现状分析,探讨了以湿地生态修复、生态功能区划分、自然保护区建设、明确湿地权属和规范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湿地整理,并结合鄱阳湖湿地资源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新农村建设,对鄱阳湖湿地可持续管理进行了论述。
鄱阳湖湿地整理与可持续管理探讨
作者: 蔡海生 赵小敏 朱德海  来源:人民长江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管理  鄱阳湖  土地整理  湿地资源 
描述: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蓄长江洪水、降解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对鄱阳湖湿地变化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对鄱阳湖湿地资源特征进行了现状分析,探讨了以湿地生态修复、生态功能区划分、自然保护区建设、明确湿地权属和规范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湿地整理,并结合鄱阳湖湿地资源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新农村建设,对鄱阳湖湿地可持续管理进行了论述。
全文: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蓄长江洪水、降解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对鄱阳湖湿地变化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对鄱阳湖湿地资源特征进行了现状分析,探讨了以湿地生态修复、生态功能区划分、自然保护区建设、明确湿地权属和规范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湿地整理,并结合鄱阳湖湿地资源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新农村建设,对鄱阳湖湿地可持续管理进行了论述。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
作者: 蔡海生 朱德海 张学玲 赵小敏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描述:为了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获取1985、1995、2005年3个年份的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计算出相应年份的生态承载力,分析其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异情况,并结合生态盈亏情况和生态协调情况,对保护区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较稳定,变化主要集中在草地(增加了15.22%)、水域(增加了7.05%)和未利用地(减少了18.19%);人均生态承载力在不断提高,3个年份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8284、0.8568、1.0534hm2。其中,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较高的吴城镇、铁河乡、昌邑乡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三角乡、沙湖乡处于生态持平,其他乡镇处于生态赤字。整体上,保护区东南面生态承载力较好,西北面生态承载力较弱,整个保护区生态协调度为1.414,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全文:为了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获取1985、1995、2005年3个年份的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计算出相应年份的生态承载力,分析其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异情况,并结合生态盈亏情况和生态协调情况,对保护区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较稳定,变化主要集中在草地(增加了15.22%)、水域(增加了7.05%)和未利用地(减少了18.19%);人均生态承载力在不断提高,3个年份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8284、0.8568、1.0534hm2。其中,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较高的吴城镇、铁河乡、昌邑乡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三角乡、沙湖乡处于生态持平,其他乡镇处于生态赤字。整体上,保护区东南面生态承载力较好,西北面生态承载力较弱,整个保护区生态协调度为1.414,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0图]鄱阳湖地区农业地质环境与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作者: 赵小敏  来源:北京:地质出版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流域  鄱阳湖  资源利用  研究  地质环境  农业地质 
描述:本书应用“3S”技术、地统计学、专家系统等,开展了鄱阳湖地区农业地质背景与地质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土壤资源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条件的评价等应用基础性研究,评价了鄱阳湖地区耕地、园地、林地的多目标可持续利用,进行了鄱阳湖地区农业综合区划和种植业、果业、畜牧业、水资源渔业及水产养殖业、林业等内容的专项区划,研究了鄱阳湖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及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等,并编制了系列成果图件。全面系统地开展了鄱阳湖地区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利用研究,首次在我国中部地区开
全文:本书应用“3S”技术、地统计学、专家系统等,开展了鄱阳湖地区农业地质背景与地质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土壤资源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条件的评价等应用基础性研究,评价了鄱阳湖地区耕地、园地、林地的多目标可持续利用,进行了鄱阳湖地区农业综合区划和种植业、果业、畜牧业、水资源渔业及水产养殖业、林业等内容的专项区划,研究了鄱阳湖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及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等,并编制了系列成果图件。全面系统地开展了鄱阳湖地区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利用研究,首次在我国中部地区开
鄱阳湖地区沙地遥感调查及治理研究
作者: 赵小敏 傅建春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目视解译  鄱阳湖  沙地  遥感 
描述:应用TM图像数据提取鄱阳湖地区沙地资源信息,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结合野外调查获得了鄱阳湖地区沙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得出1999年鄱阳湖地区的沙地面积为217.6 km2,比1991年减少了142.9 km2.分析了鄱阳湖地区泥沙的主要来源,提出了充分治理和开发沙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全文:应用TM图像数据提取鄱阳湖地区沙地资源信息,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结合野外调查获得了鄱阳湖地区沙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得出1999年鄱阳湖地区的沙地面积为217.6 km2,比1991年减少了142.9 km2.分析了鄱阳湖地区泥沙的主要来源,提出了充分治理和开发沙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鄱阳湖湿地景观结构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作者: 刘士余 肖青亮 蔡海生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景观结构  可持续利用  鄱阳湖  湿地 
描述: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干扰,鄱阳潮湿地的景观结构和可持续利用受到严重影响。论述了鄱阳湖的湿地景观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并在阐述湿地调蓄功能衰退、生物资源减少、水文和气候调节功能降低等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立可持续利用的湿地农业景观结构、稳定湿地面积、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及时协调人—湖关系等鄱阳湖湿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全文: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干扰,鄱阳潮湿地的景观结构和可持续利用受到严重影响。论述了鄱阳湖的湿地景观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并在阐述湿地调蓄功能衰退、生物资源减少、水文和气候调节功能降低等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立可持续利用的湿地农业景观结构、稳定湿地面积、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及时协调人—湖关系等鄱阳湖湿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鄱阳湖湿地景观结构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作者: 刘士余 肖青亮 蔡海生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景观结构  可持续利用  鄱阳湖  湿地 
描述: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干扰,鄱阳潮湿地的景观结构和可持续利用受到严重影响。论述了鄱阳湖的湿地景观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并在阐述湿地调蓄功能衰退、生物资源减少、水文和气候调节功能降低等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立可持续利用的湿地农业景观结构、稳定湿地面积、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及时协调人—湖关系等鄱阳湖湿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全文: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干扰,鄱阳潮湿地的景观结构和可持续利用受到严重影响。论述了鄱阳湖的湿地景观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并在阐述湿地调蓄功能衰退、生物资源减少、水文和气候调节功能降低等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立可持续利用的湿地农业景观结构、稳定湿地面积、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及时协调人—湖关系等鄱阳湖湿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GIS支持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作者: 赵小敏 张军  来源:土壤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可持续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GIS)  鄱阳湖地区 
描述: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叠加分析和多因素综合加权法为技术方法,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四个方面选择11个评价指标,在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应用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资源利用进行可持续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较高,其中高度可持续和中度可持续利用的面积比例达到69.05%,不可持续的只有5.23%,说明鄱阳湖地区农业生产能力较强、农业生态环境较优、农业经济水平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区域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叠加分析和多因素综合加权法为技术方法,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四个方面选择11个评价指标,在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应用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资源利用进行可持续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较高,其中高度可持续和中度可持续利用的面积比例达到69.05%,不可持续的只有5.23%,说明鄱阳湖地区农业生产能力较强、农业生态环境较优、农业经济水平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区域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