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
作者: 谢冬明 邓红兵 王丹寅 田野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重要性分区  湿地生态功能 
描述:在分析鄱阳湖湿地自然环境特征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征基础上,利用G IS技术,对鄱阳湖湿地范围进行界定,湿地面积为3886km2.基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要求,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原理,对湿地进行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研究.根据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将湿地分为极重要区、高度重要区、重要区、一般重要区四个区域,其面积分别是125km2,1387km2,2064km2和310km2.针对分区结果,文中提出了湿地生态保护对策与建议.
全文:在分析鄱阳湖湿地自然环境特征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征基础上,利用G IS技术,对鄱阳湖湿地范围进行界定,湿地面积为3886km2.基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要求,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原理,对湿地进行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研究.根据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将湿地分为极重要区、高度重要区、重要区、一般重要区四个区域,其面积分别是125km2,1387km2,2064km2和310km2.针对分区结果,文中提出了湿地生态保护对策与建议.
鄱阳湖湿地水位变化的景观响应
作者: 谢冬明 郑鹏 邓红兵 赵景柱 樊哲文 方豫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边界  景观变化 
描述:根据《湿地公约》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关于湿地内涵和界定条件,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提取鄱阳湖湿地面积为3886km2。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时段遥感影像,分析了湿地在相似水位条件和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景观变化。结果表明,在相似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景观变化主要表现为居民地和裸地面积增加,水域面积变化不明显;在不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景观变化比较显著。景观变化驱动力分析表明,湿地水位变化是湿地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
全文:根据《湿地公约》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关于湿地内涵和界定条件,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提取鄱阳湖湿地面积为3886km2。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时段遥感影像,分析了湿地在相似水位条件和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景观变化。结果表明,在相似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景观变化主要表现为居民地和裸地面积增加,水域面积变化不明显;在不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景观变化比较显著。景观变化驱动力分析表明,湿地水位变化是湿地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
鄱阳湖湿地水位变化的景观响应
作者: 谢冬明 郑鹏 邓红兵 赵景柱 樊哲文 方豫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边界  景观变化 
描述:根据《湿地公约》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关于湿地内涵和界定条件,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提取鄱阳湖湿地面积为3886km2。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时段遥感影像,分析了湿地在相似水位条件和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景观变化。结果表明,在相似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景观变化主要表现为居民地和裸地面积增加,水域面积变化不明显;在不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景观变化比较显著。景观变化驱动力分析表明,湿地水位变化是湿地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
全文:根据《湿地公约》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关于湿地内涵和界定条件,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提取鄱阳湖湿地面积为3886km2。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时段遥感影像,分析了湿地在相似水位条件和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景观变化。结果表明,在相似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景观变化主要表现为居民地和裸地面积增加,水域面积变化不明显;在不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景观变化比较显著。景观变化驱动力分析表明,湿地水位变化是湿地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
鄱阳湖流域河流生态需水量的初步研究
作者: 金国花 罗书文 谢冬明 郭联华  来源:节水灌溉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需水量  月保证率法  Tennant法  鄱阳湖流域  最小月径流法 
描述:河流生态需水量是维持河流生物生命周期所需要的水量,对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河流水文学原理,采用Tennant法、月保证率法和最小月径流法,对鄱阳湖流域河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昌江、安乐江)、修河(潦河、修水)]的生态需水量进行了初步分析。根据3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取平均值作为鄱阳湖流域河流的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4-9月河流生态需水量为16.93亿m3/月,10-3月为12.81亿m3/月,分别占流域河流年径流量的10.92%和4.13%,全年生态需水量占流域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5.05%。
全文:河流生态需水量是维持河流生物生命周期所需要的水量,对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河流水文学原理,采用Tennant法、月保证率法和最小月径流法,对鄱阳湖流域河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昌江、安乐江)、修河(潦河、修水)]的生态需水量进行了初步分析。根据3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取平均值作为鄱阳湖流域河流的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4-9月河流生态需水量为16.93亿m3/月,10-3月为12.81亿m3/月,分别占流域河流年径流量的10.92%和4.13%,全年生态需水量占流域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5.05%。
鄱阳湖湿地景观恢复的物种选择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作者: 谢冬明 金国花 周杨明 黄灵光 谭胤静 陈伟娜 严玉平 戴星照 谭诲如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湿地植物  鄱阳湖  环境胁迫  退化湿地  景观恢复 
描述: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人类和野生生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由于自然因素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湿地退化严重。近年来,湿地恢复已成为世界环境问题改善的重要工具之一。选择适用的湿地植物是退化湿地恢复的关键途径。本文以鄱阳湖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赋值、野外调查、定位观测等方法,筛选了苦草、野菱、芦苇、苔草等25种鄱阳湖常见植物作为湿地景观恢复的优先物种。对苦草、黑藻、菹草、菖蒲、芦苇等5种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苦草在清水环境130--140cm处的生长最好;黑藻在清水环境中100—110cm处的生长最好;菹草在不同水深(50-160cm)下都能够生长,菹草高度随水深增加而增加;菖蒲具有一定的耐淹能力(〈80cm),但完全淹水(水深100-120cm)明显影响到菖蒲根状茎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芦苇根状茎萌发对水深要求严格,土壤要湿润且透气性良好才是芦苇萌发的最好条件,芦苇根状茎萌发前淹水超过20cm其萌发将会受到明显抑制,淹水超过30cm则无法萌发。通过对沉水植物的透明度研究表明,植物对水质的透明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透明度较好更利于湿地植物的生长发育。
全文: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人类和野生生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由于自然因素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湿地退化严重。近年来,湿地恢复已成为世界环境问题改善的重要工具之一。选择适用的湿地植物是退化湿地恢复的关键途径。本文以鄱阳湖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赋值、野外调查、定位观测等方法,筛选了苦草、野菱、芦苇、苔草等25种鄱阳湖常见植物作为湿地景观恢复的优先物种。对苦草、黑藻、菹草、菖蒲、芦苇等5种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苦草在清水环境130--140cm处的生长最好;黑藻在清水环境中100—110cm处的生长最好;菹草在不同水深(50-160cm)下都能够生长,菹草高度随水深增加而增加;菖蒲具有一定的耐淹能力(〈80cm),但完全淹水(水深100-120cm)明显影响到菖蒲根状茎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芦苇根状茎萌发对水深要求严格,土壤要湿润且透气性良好才是芦苇萌发的最好条件,芦苇根状茎萌发前淹水超过20cm其萌发将会受到明显抑制,淹水超过30cm则无法萌发。通过对沉水植物的透明度研究表明,植物对水质的透明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透明度较好更利于湿地植物的生长发育。
鄱阳湖湿地景观恢复的物种选择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作者: 谢冬明 金国花 周杨明 黄灵光 谭胤静 陈伟娜 严玉平 戴星照 谭诲如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湿地植物  鄱阳湖  环境胁迫  退化湿地  景观恢复 
描述: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人类和野生生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由于自然因素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湿地退化严重。近年来,湿地恢复已成为世界环境问题改善的重要工具之一。选择适用的湿地植物是退化湿地恢复的关键途径。本文以鄱阳湖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赋值、野外调查、定位观测等方法,筛选了苦草、野菱、芦苇、苔草等25种鄱阳湖常见植物作为湿地景观恢复的优先物种。对苦草、黑藻、菹草、菖蒲、芦苇等5种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苦草在清水环境130--140cm处的生长最好;黑藻在清水环境中100—110cm处的生长最好;菹草在不同水深(50-160cm)下都能够生长,菹草高度随水深增加而增加;菖蒲具有一定的耐淹能力(〈80cm),但完全淹水(水深100-120cm)明显影响到菖蒲根状茎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芦苇根状茎萌发对水深要求严格,土壤要湿润且透气性良好才是芦苇萌发的最好条件,芦苇根状茎萌发前淹水超过20cm其萌发将会受到明显抑制,淹水超过30cm则无法萌发。通过对沉水植物的透明度研究表明,植物对水质的透明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透明度较好更利于湿地植物的生长发育。
全文: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人类和野生生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由于自然因素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湿地退化严重。近年来,湿地恢复已成为世界环境问题改善的重要工具之一。选择适用的湿地植物是退化湿地恢复的关键途径。本文以鄱阳湖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赋值、野外调查、定位观测等方法,筛选了苦草、野菱、芦苇、苔草等25种鄱阳湖常见植物作为湿地景观恢复的优先物种。对苦草、黑藻、菹草、菖蒲、芦苇等5种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苦草在清水环境130--140cm处的生长最好;黑藻在清水环境中100—110cm处的生长最好;菹草在不同水深(50-160cm)下都能够生长,菹草高度随水深增加而增加;菖蒲具有一定的耐淹能力(〈80cm),但完全淹水(水深100-120cm)明显影响到菖蒲根状茎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芦苇根状茎萌发对水深要求严格,土壤要湿润且透气性良好才是芦苇萌发的最好条件,芦苇根状茎萌发前淹水超过20cm其萌发将会受到明显抑制,淹水超过30cm则无法萌发。通过对沉水植物的透明度研究表明,植物对水质的透明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透明度较好更利于湿地植物的生长发育。
莱茵河的前世 鄱阳湖的今生?―莱茵河流域管理对鄱阳湖综合治理的启示
作者: 沈文清 鄢帮有 刘梅影  来源:环境保护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流域管理  时空范围  流域综合管理  生态环境  实施计划  鄱阳湖流域  历史眼光  生态文明  跨越式发展  国际环境合作 
描述: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里的"史",既包括中国的,也包括世界各国的。中国应该放眼世界,力求从更大的时空范围,用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去研究总结中外从"先污染,后治理"到"可持续发展"这个过程之中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从中汲取智慧,用以指导中国实践。这对中国的跨越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里的"史",既包括中国的,也包括世界各国的。中国应该放眼世界,力求从更大的时空范围,用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去研究总结中外从"先污染,后治理"到"可持续发展"这个过程之中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从中汲取智慧,用以指导中国实践。这对中国的跨越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鄱阳湖双退区受损湿地植被恢复对水质的影响
作者: 严玉平 钱海燕 周杨明 刘梅影 鄢帮有 刘青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植物分解  净化  生态恢复  湿地  植被覆盖 
描述:退化湿地的植被恢复有助于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净化水体功能。通过监测鄱阳湖双退区(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前后水质变化,分析了不同植被覆盖率和植物残体分解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物生长期间,湿地水体TN质量浓度下降65.4%~71.3%,NO3--N也呈较大幅度下降,并能降低水体TP浓度水平;高植被覆盖增加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水平,中低植被覆盖不影响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植被覆盖能有效保持水体较高透明度,但不能降低水体COD质量浓度。在枯水期,高植被覆盖因为植物残体分解使氮素回流水体,导致水体含TN,NH4+-N,NO3-N质量浓度显著升高,中低植被覆盖植物残体分解同样显著增加水体氮素,但增加程度小于高植被覆盖;植物残体分解不影响水体TP质量浓度水平;高植被覆盖植物残体分解增加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中低植被覆盖则无影响;高中低植被覆盖区植物残体分解都显著增加水体混浊度,也提高了水体的BOD,对水体COD没有影响。
全文:退化湿地的植被恢复有助于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净化水体功能。通过监测鄱阳湖双退区(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前后水质变化,分析了不同植被覆盖率和植物残体分解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物生长期间,湿地水体TN质量浓度下降65.4%~71.3%,NO3--N也呈较大幅度下降,并能降低水体TP浓度水平;高植被覆盖增加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水平,中低植被覆盖不影响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植被覆盖能有效保持水体较高透明度,但不能降低水体COD质量浓度。在枯水期,高植被覆盖因为植物残体分解使氮素回流水体,导致水体含TN,NH4+-N,NO3-N质量浓度显著升高,中低植被覆盖植物残体分解同样显著增加水体氮素,但增加程度小于高植被覆盖;植物残体分解不影响水体TP质量浓度水平;高植被覆盖植物残体分解增加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中低植被覆盖则无影响;高中低植被覆盖区植物残体分解都显著增加水体混浊度,也提高了水体的BOD,对水体COD没有影响。
鄱阳湖地区洪涝灾情及其遥感分析
作者: 林联盛 李加洪 刘道南 陈葵 郭秋中 方豫 刘梅影  来源:遥感技术与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地区洪涝灾情  sar遥感分析 
描述:简要介绍了鄱阳湖洪涝灾情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灾害成因。简述了机载侧视雷达(sar)在1995年鄱阳湖洪涝灾情调查中的应用,并对sar图像的目视解译作了粗浅的分析。
全文:简要介绍了鄱阳湖洪涝灾情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灾害成因。简述了机载侧视雷达(sar)在1995年鄱阳湖洪涝灾情调查中的应用,并对sar图像的目视解译作了粗浅的分析。
鄱阳湖地区洪涝灾情及其遥感分析
作者: 林联盛 李加洪 刘道南 陈葵 郭秋中 方豫 刘梅影  来源:遥感技术与应用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洪涝灾情  SAR  鄱阳湖地区  遥感分析 
描述:简要介绍了鄱阳湖洪涝灾情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灾害成因。简述了机载侧视雷达(SAR)在1995年鄱阳湖洪涝灾情调查中的应用,并对SAR图像的目视解译作了粗浅的分析。
全文:简要介绍了鄱阳湖洪涝灾情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灾害成因。简述了机载侧视雷达(SAR)在1995年鄱阳湖洪涝灾情调查中的应用,并对SAR图像的目视解译作了粗浅的分析。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