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鄱阳湖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作者:
赵其国 黄国勤 钱海燕 来源:土壤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鄱阳湖
-
描述:鄱阳湖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早已引起国际上的关注。鄱阳湖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植被、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水情水势及泥沙等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指出了鄱阳湖区湿地植被退化较严重、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土地沙化日趋严重、洪涝灾害日益频繁、血吸虫病猖獗、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等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战略和全局角度出发,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环境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开发、注重保护的若干对策与措施,为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
-
全文:鄱阳湖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早已引起国际上的关注。鄱阳湖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植被、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水情水势及泥沙等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指出了鄱阳湖区湿地植被退化较严重、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土地沙化日趋严重、洪涝灾害日益频繁、血吸虫病猖獗、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等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战略和全局角度出发,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环境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开发、注重保护的若干对策与措施,为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
-
鄱阳湖湿地整理与可持续管理探讨
-
作者:
蔡海生 赵小敏 朱德海 来源:人民长江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管理 鄱阳湖 土地整理 湿地资源
-
描述: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蓄长江洪水、降解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对鄱阳湖湿地变化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对鄱阳湖湿地资源特征进行了现状分析,探讨了以湿地生态修复、生态功能区划分、自然保护区建设、明确湿地权属和规范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湿地整理,并结合鄱阳湖湿地资源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新农村建设,对鄱阳湖湿地可持续管理进行了论述。
-
全文: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蓄长江洪水、降解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对鄱阳湖湿地变化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对鄱阳湖湿地资源特征进行了现状分析,探讨了以湿地生态修复、生态功能区划分、自然保护区建设、明确湿地权属和规范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湿地整理,并结合鄱阳湖湿地资源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新农村建设,对鄱阳湖湿地可持续管理进行了论述。
-
鄱阳湖地区洪涝灾害遥感分析
-
作者:
段萍 徐咏文 赵小敏 陈美球 来源:地理空间信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鄱阳湖 遥感
-
描述:鄱阳湖是一个吞吐型,季节性的浅淡水湖,高水湖相,低水河相.有"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景观.洪涝灾害发生时,给周边地区造成巨大损失.利用TM遥感卫星图片,以特征最明显的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为例,对鄱阳湖地区洪涝灾害症结和防洪策略提出几点见解.
-
全文:鄱阳湖是一个吞吐型,季节性的浅淡水湖,高水湖相,低水河相.有"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景观.洪涝灾害发生时,给周边地区造成巨大损失.利用TM遥感卫星图片,以特征最明显的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为例,对鄱阳湖地区洪涝灾害症结和防洪策略提出几点见解.
-
基于GIS和NFM的鄱阳湖地区经济林地的适宜性评价
-
作者:
李晋明 赵小敏 乐丽红 来源:林业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GIS 适宜性评价 经济林地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
描述:土地资源是制约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最严重的"瓶颈",为了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系统开展区域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研究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而进行经济林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内容,对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林业结构调整、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全文:土地资源是制约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最严重的"瓶颈",为了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系统开展区域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研究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而进行经济林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内容,对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林业结构调整、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鄱阳湖湿地整理与可持续管理探讨
-
作者:
蔡海生 赵小敏 朱德海 来源:人民长江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管理 鄱阳湖 土地整理 湿地资源
-
描述: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蓄长江洪水、降解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对鄱阳湖湿地变化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对鄱阳湖湿地资源特征进行了现状分析,探讨了以湿地生态修复、生态功能区划分、自然保护区建设、明确湿地权属和规范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湿地整理,并结合鄱阳湖湿地资源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新农村建设,对鄱阳湖湿地可持续管理进行了论述。
-
全文: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蓄长江洪水、降解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对鄱阳湖湿地变化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对鄱阳湖湿地资源特征进行了现状分析,探讨了以湿地生态修复、生态功能区划分、自然保护区建设、明确湿地权属和规范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湿地整理,并结合鄱阳湖湿地资源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新农村建设,对鄱阳湖湿地可持续管理进行了论述。
-
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分区及土地持续利用研究
-
作者:
赵小敏 朱碧华 陈美球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分区 鄱阳湖地区
-
描述:通过对鄱阳湖地区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分布规律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人口密度、农用地比例、林业用地比例、建设用地比例、水域比例、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山地比例、丘陵比例、低丘岗地比例和平原比例11个因子作为分区的指标,然后以县(市、区)为分区单元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区,最后根据鄱阳湖水面小气候影响进行区域调整,形成四个土地利用区域:北部农林旅游用地区,中部农业城市用地区,中部水域洲滩区,南部农林城镇用地区。并针对各区的土地资源特点,提出了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和土地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
全文:通过对鄱阳湖地区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分布规律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人口密度、农用地比例、林业用地比例、建设用地比例、水域比例、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山地比例、丘陵比例、低丘岗地比例和平原比例11个因子作为分区的指标,然后以县(市、区)为分区单元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区,最后根据鄱阳湖水面小气候影响进行区域调整,形成四个土地利用区域:北部农林旅游用地区,中部农业城市用地区,中部水域洲滩区,南部农林城镇用地区。并针对各区的土地资源特点,提出了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和土地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
鄱阳湖地区农业资源利用分区研究
-
作者:
李晋明 赵小敏 张军 郭熙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利用 农业资源 利用分区 鄱阳湖地区
-
描述:以GIS和综合分区模型为技术,选择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15个指标,以乡镇为分区单元,对鄱阳湖地区涉及的25个县(市)进行农业资源利用分区。根据"地理位置—地貌类型—农业利用主导方向"的命名原则,将鄱阳湖地区划分为滨湖平原生态景观粮畜水产区、中部平原地粮油水产区、北部低山丘陵粮棉油水产区、西部丘陵平原粮油果业区和东南部丘陵岗地粮畜林区。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区域的农业资源的优势和特点,提出5个区域农业资源利用的主导方向
-
全文:以GIS和综合分区模型为技术,选择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15个指标,以乡镇为分区单元,对鄱阳湖地区涉及的25个县(市)进行农业资源利用分区。根据"地理位置—地貌类型—农业利用主导方向"的命名原则,将鄱阳湖地区划分为滨湖平原生态景观粮畜水产区、中部平原地粮油水产区、北部低山丘陵粮棉油水产区、西部丘陵平原粮油果业区和东南部丘陵岗地粮畜林区。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区域的农业资源的优势和特点,提出5个区域农业资源利用的主导方向
-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
-
作者:
蔡海生 朱德海 张学玲 赵小敏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
描述:为了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获取1985、1995、2005年3个年份的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计算出相应年份的生态承载力,分析其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异情况,并结合生态盈亏情况和生态协调情况,对保护区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较稳定,变化主要集中在草地(增加了15.22%)、水域(增加了7.05%)和未利用地(减少了18.19%);人均生态承载力在不断提高,3个年份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8284、0.8568、1.0534hm2。其中,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较高的吴城镇、铁河乡、昌邑乡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三角乡、沙湖乡处于生态持平,其他乡镇处于生态赤字。整体上,保护区东南面生态承载力较好,西北面生态承载力较弱,整个保护区生态协调度为1.414,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
全文:为了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获取1985、1995、2005年3个年份的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计算出相应年份的生态承载力,分析其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异情况,并结合生态盈亏情况和生态协调情况,对保护区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较稳定,变化主要集中在草地(增加了15.22%)、水域(增加了7.05%)和未利用地(减少了18.19%);人均生态承载力在不断提高,3个年份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8284、0.8568、1.0534hm2。其中,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较高的吴城镇、铁河乡、昌邑乡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三角乡、沙湖乡处于生态持平,其他乡镇处于生态赤字。整体上,保护区东南面生态承载力较好,西北面生态承载力较弱,整个保护区生态协调度为1.414,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
鄱阳湖地区土壤质量评价与应用
-
作者:
赵小敏 郭熙 邵华 谢文 朱安繁 李传林 曹闽苏 刘超 罗华汉 郑晓樵 乐丽红 张军 余翔 黄晓雷 来源: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专家系统 “3S”技术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营养元素 土壤质量评价 鄱阳湖地区 应用模型 土壤地球化学
-
描述:1内容概述 在实地采样分析、调查和资料收集等相结合的基础上,应用“3S”技术、地统计学、专家系统和应用模型等综合技术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系统进行了鄱阳湖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分区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营养元素丰缺评价、土壤资源利用适宜性评价、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耕地土壤质量评价等内容。
-
全文:1内容概述 在实地采样分析、调查和资料收集等相结合的基础上,应用“3S”技术、地统计学、专家系统和应用模型等综合技术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系统进行了鄱阳湖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分区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营养元素丰缺评价、土壤资源利用适宜性评价、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耕地土壤质量评价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