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桃源何处寻:陶渊明“桃花源”探略
-
作者:
颛孙张杰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封闭性 《桃花源记》 社会审美理想 旅游地 散文 陶渊明 地址 考证 地理环境
-
描述:我国伟人的诗人陶渊明著有三大奇文:一曰《归去来辞》,二曰《桃花源记》,三曰《五柳先生传》。这三篇奇文影响巨大,而以《桃花源记》尤甚。《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美丽虚幻、长期与世隔绝的神异世界——桃花源,它是陶渊明社会审美理想的最完美体现,淳朴优美的桃源境界,放射出理想的光辉,引起后人的无数遐想。《桃花源记》问世以后,每逢乱世,人们就会想到避乱的世外桃源。因此,寻得桃源好避秦、避秦何处是桃源之类的诗句,就常常在历代许多诗人的作品中出现:如唐代王维《桃源行》、韩
-
全文:我国伟人的诗人陶渊明著有三大奇文:一曰《归去来辞》,二曰《桃花源记》,三曰《五柳先生传》。这三篇奇文影响巨大,而以《桃花源记》尤甚。《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美丽虚幻、长期与世隔绝的神异世界——桃花源,它是陶渊明社会审美理想的最完美体现,淳朴优美的桃源境界,放射出理想的光辉,引起后人的无数遐想。《桃花源记》问世以后,每逢乱世,人们就会想到避乱的世外桃源。因此,寻得桃源好避秦、避秦何处是桃源之类的诗句,就常常在历代许多诗人的作品中出现:如唐代王维《桃源行》、韩
-
《〈桃花源记〉旁证》的旁证——兼论陶渊明的创作意识
-
作者:
刘欣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意识 魏晋时期 《〈桃花源记〉旁证》 社会审美理想 小说创作 散文 陶渊明
-
描述:《桃花源记》是我国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文中描写了一个美丽虚幻长期与世隔绝的神异世界——桃花源。此文是陶渊明社会审美理想的最完美体现。淳朴优美的桃源境界放射出理想的光辉。引起无数后人的遐想。然而,关于此文是虚构还是纪实,文中的“秦”是指“赢秦”还是指“苻秦”,桃花源是否确有其地,千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一代宗师陈寅恪先生在其《桃花源记旁证》中博引《水经注》、《元和郡县志》等地
-
全文:《桃花源记》是我国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文中描写了一个美丽虚幻长期与世隔绝的神异世界——桃花源。此文是陶渊明社会审美理想的最完美体现。淳朴优美的桃源境界放射出理想的光辉。引起无数后人的遐想。然而,关于此文是虚构还是纪实,文中的“秦”是指“赢秦”还是指“苻秦”,桃花源是否确有其地,千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一代宗师陈寅恪先生在其《桃花源记旁证》中博引《水经注》、《元和郡县志》等地
-
论唐宋文人对陶渊明文化解读之异同
-
作者:
李红霞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陶诗 宋人 陶渊明 隐逸
-
描述:陶渊明以其自然纯朴的人生境界和简淡真淳的诗美境界为唐宋文人所仰慕,但时代精神和个人审美趣尚的歧异,唐宋文人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理解择尚也有所不同。本文即以唐宋文人对其受容及其历史动因为基点进行考察,指出唐宋文人虽都推赏其隐逸高风和饮酒雅趣,但唐人主要视陶渊明为隐逸高士,而宋人对陶的文化解读则更为全面立体;较之唐代,宋代对陶诗的品评达到了创作借鉴和理论阐释的双重自觉。
-
全文:陶渊明以其自然纯朴的人生境界和简淡真淳的诗美境界为唐宋文人所仰慕,但时代精神和个人审美趣尚的歧异,唐宋文人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理解择尚也有所不同。本文即以唐宋文人对其受容及其历史动因为基点进行考察,指出唐宋文人虽都推赏其隐逸高风和饮酒雅趣,但唐人主要视陶渊明为隐逸高士,而宋人对陶的文化解读则更为全面立体;较之唐代,宋代对陶诗的品评达到了创作借鉴和理论阐释的双重自觉。
-
古今贤之 贵其真也:浅谈陶渊明及其诗歌创作
-
作者:
马凤录 来源:甘肃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生活态度 陶渊明 诗歌创作
-
描述:魏晋之时,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他出身于官宦家庭,少年时代却在贫困中度过,年轻时他也有“大济苍生”的宏伟抱负,但终因性格正直耿介,不愿屈已从俗而辞官归田,结束了仕途生活。陶渊明辞官归里后,过着悠闲自得,躬耕自资的生活。他的诗歌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这些诗歌是他全部生活的真实反映,是他复杂的精神世界的具体表现,也是他对待现实的客观态度。
-
全文:魏晋之时,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他出身于官宦家庭,少年时代却在贫困中度过,年轻时他也有“大济苍生”的宏伟抱负,但终因性格正直耿介,不愿屈已从俗而辞官归田,结束了仕途生活。陶渊明辞官归里后,过着悠闲自得,躬耕自资的生活。他的诗歌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这些诗歌是他全部生活的真实反映,是他复杂的精神世界的具体表现,也是他对待现实的客观态度。
-
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陶渊明·婺源上晓起茶文化村的田野调查
-
作者:
林玉洁 寻桂兰 杨程 李志凌 曹子丹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文化村 栖居 陶渊明 存在主义哲学 田野调查 诗意 婺源 海德格尔
-
描述:的《存在与时间》一书奠定了其成为现象学学派发展者,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的地位。在他的哲学格局中,存在与家园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认为,“诗意的栖居”是天、地、人、神共栖的地方,人类的本源存在方式就是栖居、
-
全文:的《存在与时间》一书奠定了其成为现象学学派发展者,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的地位。在他的哲学格局中,存在与家园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认为,“诗意的栖居”是天、地、人、神共栖的地方,人类的本源存在方式就是栖居、
-
论清初学者对陶渊明诗风的接受:以王夫之、王士禛为例
-
作者:
夏正亮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初 诗风 王夫之 王士禛 陶渊明 接受
-
描述:陶渊明的接受研究进入清初这一特定时期,主要表现在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王夫之、王士禛对其孜孜不倦的继承上。这与当时的政治气候、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清初文人的审美追求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入手,分别从诗学精神与艺术风格两个层面来阐述他们对陶渊明的接受,并试图从他们对陶诗诗风的接受中来更清楚地反观清初学者的诗学价值取向与标准。
-
全文:陶渊明的接受研究进入清初这一特定时期,主要表现在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王夫之、王士禛对其孜孜不倦的继承上。这与当时的政治气候、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清初文人的审美追求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入手,分别从诗学精神与艺术风格两个层面来阐述他们对陶渊明的接受,并试图从他们对陶诗诗风的接受中来更清楚地反观清初学者的诗学价值取向与标准。
-
积极的出世——从《桃花源记》看陶渊明的人生观
-
作者:
罗刚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 )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理想世界 精神世界 陶渊明 山水田园 中国文学传统 社会理想 运河中学 社会现实 传统文化
-
描述:《桃花源记》是一篇最能体现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思想高度的代表性作品。诗人在这里提出了“桃花源”的社会理想,“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这里生活是富裕、和乐而安宁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在这里人人都在参加劳动;“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在这里没有了封建的剥削。在这样一个用文字所构造的理想世界里,诗人给我们展现的是他丰富的精神世界。
-
全文:《桃花源记》是一篇最能体现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思想高度的代表性作品。诗人在这里提出了“桃花源”的社会理想,“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这里生活是富裕、和乐而安宁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在这里人人都在参加劳动;“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在这里没有了封建的剥削。在这样一个用文字所构造的理想世界里,诗人给我们展现的是他丰富的精神世界。
-
字字田家语,章章和谐画-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浅析
-
作者:
张文真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诗 平淡绮丽 竟境浑成 艺术特色
-
描述: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达到了物我合一、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
全文: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达到了物我合一、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
顺自然·求自由·乐自得:从鸟意象看陶渊明的自然思想
-
作者:
周俊玲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自由 陶渊明 鸟意象 自然 自得
-
描述:陶渊明钟情于乌,不厌其烦地多次以鸟自况,特别是日夕归鸟,频繁出现在他的笔下,这其实与陶渊明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有关.陶渊明自然思想的内涵除了外在意义上的自然界外,集中体现了三方面内容:顺应自然而然的规律、本性;追求精神的自由;乐在境界的自得.鸟是自然的化身,自由的象征,鸟承栽了诗人重在内心品味的生活态度,诗人将人生诗意化、审美化了.
-
全文:陶渊明钟情于乌,不厌其烦地多次以鸟自况,特别是日夕归鸟,频繁出现在他的笔下,这其实与陶渊明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有关.陶渊明自然思想的内涵除了外在意义上的自然界外,集中体现了三方面内容:顺应自然而然的规律、本性;追求精神的自由;乐在境界的自得.鸟是自然的化身,自由的象征,鸟承栽了诗人重在内心品味的生活态度,诗人将人生诗意化、审美化了.
-
回归自然与澄明存在 : 论陶渊明诗歌语言
-
作者:
戴建业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回归自然 虚词 诗语言 陶渊明诗歌 人车 句法 “自然” “树” 诗歌语言 本真的存在
-
描述:晋宋之际,诗歌语言,“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花哨和装饰性就是一切,只注重在外表上使人眼花缭乱。正是这种虚华的外表,遮蔽了本真的存在。系铃还须解铃人,挽救这种衰颓又非诗莫属。这种工作是一种精神的历险,当时只有陶渊明能够并且愿意承担。他从上流社会虚伪的交往中抽身而逃的同时,也避免了掉进那时虚浮的语言陷井。正如他决意要返回到外在的自然—样,他也迫切地要回归语言的自然。或者说,正由于回归到了语言的自然,他才得以回归到自己内在的自然,并进而返回外在的自然。
-
全文:晋宋之际,诗歌语言,“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花哨和装饰性就是一切,只注重在外表上使人眼花缭乱。正是这种虚华的外表,遮蔽了本真的存在。系铃还须解铃人,挽救这种衰颓又非诗莫属。这种工作是一种精神的历险,当时只有陶渊明能够并且愿意承担。他从上流社会虚伪的交往中抽身而逃的同时,也避免了掉进那时虚浮的语言陷井。正如他决意要返回到外在的自然—样,他也迫切地要回归语言的自然。或者说,正由于回归到了语言的自然,他才得以回归到自己内在的自然,并进而返回外在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