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4)
按年份分组
2008(1)
2004(1)
1992(1)
1988(1)
按来源分组
上饶师专学报(1)
古典文学知识(1)
湖泊科学(1)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
相关搜索词
姜夔《生云轩》诗中的“王郎”为何人考
作者: 殷光熹  来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郎”  《生云轩》  考证 
描述:南宋文学家姜夔擅长诗词,诗风清妙秀远,时有名句佳作。许多诗描写了与友人出游时的闲情雅致,也透露出诗人的人生态度。笔者认为,其七言古诗《生云轩》中提到的王郎是谁,至今尚无定论,为此需作出考证
全文:南宋文学家姜夔擅长诗词,诗风清妙秀远,时有名句佳作。许多诗描写了与友人出游时的闲情雅致,也透露出诗人的人生态度。笔者认为,其七言古诗《生云轩》中提到的王郎是谁,至今尚无定论,为此需作出考证
鄱阳湖成因与演变的历史论证
作者: 苏守德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考证  演化 
描述:本文通过大量史料分析和地质钻孔证据,认为鄱阳湖大水面形成于公元400年前后,为距今约1600年的年青湖泊。鄱阳湖形成的直接和主导因素是长江主泓道南移到湖口一带,因江水阻碍赣江水的下泄,使湖泊水域向南扩张,到唐初面积最大时曾达6000km~2。之后,鄱阳湖水位和面积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湖口处长江水位的变化。
全文:本文通过大量史料分析和地质钻孔证据,认为鄱阳湖大水面形成于公元400年前后,为距今约1600年的年青湖泊。鄱阳湖形成的直接和主导因素是长江主泓道南移到湖口一带,因江水阻碍赣江水的下泄,使湖泊水域向南扩张,到唐初面积最大时曾达6000km~2。之后,鄱阳湖水位和面积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湖口处长江水位的变化。
桃源何处寻:陶渊明“桃花源”探略
作者: 颛孙张杰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封闭性  《桃花源记》  社会审美理想  旅游地  散文  陶渊明  地址  考证  地理环境 
描述:我国伟人的诗人陶渊明著有三大奇文:一曰《归去来辞》,二曰《桃花源记》,三曰《五柳先生传》。这三篇奇文影响巨大,而以《桃花源记》尤甚。《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美丽虚幻、长期与世隔绝的神异世界——桃花源,它是陶渊明社会审美理想的最完美体现,淳朴优美的桃源境界,放射出理想的光辉,引起后人的无数遐想。《桃花源记》问世以后,每逢乱世,人们就会想到避乱的世外桃源。因此,寻得桃源好避秦、避秦何处是桃源之类的诗句,就常常在历代许多诗人的作品中出现:如唐代王维《桃源行》、韩
全文:我国伟人的诗人陶渊明著有三大奇文:一曰《归去来辞》,二曰《桃花源记》,三曰《五柳先生传》。这三篇奇文影响巨大,而以《桃花源记》尤甚。《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美丽虚幻、长期与世隔绝的神异世界——桃花源,它是陶渊明社会审美理想的最完美体现,淳朴优美的桃源境界,放射出理想的光辉,引起后人的无数遐想。《桃花源记》问世以后,每逢乱世,人们就会想到避乱的世外桃源。因此,寻得桃源好避秦、避秦何处是桃源之类的诗句,就常常在历代许多诗人的作品中出现:如唐代王维《桃源行》、韩
“秦桧当政,姜夔隐居”考辨
作者: 余和生  来源:上饶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卒年代  历史事实  姜夔  萧德藻  当政  绍兴  历史典籍  历史脉络  考证  秦桧 
描述:“秦桧当政,姜夔隐居”,这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不必为此打笔墨官司。然而,七百多年来,许多文人笔记、历史典籍乃至新修方志,竟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这两回事扯到了一起。诸如:“绍兴中,秦桧当国,(姜夔)隐居箬坑之丁山”(《嘉庆重修一统志·饶州府志·人物》);“(姜夔)因不满秦桧当政,隐居武康县”(《辞源》);“南宋著名词人姜夔乃江西鄱阳人,秦桧当政时曾隐居德兴箬坑之丁山”(《德兴县志》)。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读之犹如骨骾在喉,不吐不快。为廓清这一历史事实,笔者循着历史脉络,作了
全文:“秦桧当政,姜夔隐居”,这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不必为此打笔墨官司。然而,七百多年来,许多文人笔记、历史典籍乃至新修方志,竟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这两回事扯到了一起。诸如:“绍兴中,秦桧当国,(姜夔)隐居箬坑之丁山”(《嘉庆重修一统志·饶州府志·人物》);“(姜夔)因不满秦桧当政,隐居武康县”(《辞源》);“南宋著名词人姜夔乃江西鄱阳人,秦桧当政时曾隐居德兴箬坑之丁山”(《德兴县志》)。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读之犹如骨骾在喉,不吐不快。为廓清这一历史事实,笔者循着历史脉络,作了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