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鄱阳湖平原沙漠化的地学效应与防治
作者: 李季成  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壳抬升  鄱阳湖平原  传统观点  新构造运动  规划治理  沙漠化  迥然不同  河曲地貌  科学途径  河湖 
描述:本文提出与传统观点迥然不同的见解:鄱阳湖平原沙漠化是在河曲地貌基础上,由于新构造运动对河湖漫滩地壳抬升后,经河湖侵蚀下切形成多级阶地和沙山、沙丘,再经风力迁徙扩大呈面型沙漠所致。认为按流域范围进行规划治理是有效的科学途径。
全文:本文提出与传统观点迥然不同的见解:鄱阳湖平原沙漠化是在河曲地貌基础上,由于新构造运动对河湖漫滩地壳抬升后,经河湖侵蚀下切形成多级阶地和沙山、沙丘,再经风力迁徙扩大呈面型沙漠所致。认为按流域范围进行规划治理是有效的科学途径。
国际鹤基金会鸟类考察团考察鄱阳湖候鸟保护区
作者: 欧剑锋  来源:江西林业科技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1986年2月2日至2月27日,美国国际鹤基金会应我国林业部邀请,派出一个鸟类考察团对我省鄱阳湖侯鸟保护区进行了为期26天的鸟类,特别是鹤的越冬生态考察以及鸟类保护教育宣传。考察团一行7人,由
全文:1986年2月2日至2月27日,美国国际鹤基金会应我国林业部邀请,派出一个鸟类考察团对我省鄱阳湖侯鸟保护区进行了为期26天的鸟类,特别是鹤的越冬生态考察以及鸟类保护教育宣传。考察团一行7人,由
鄱阳湖吴城半岛鸟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作者: 应钦 孙志勇 张微微 黄慧琴 石金泽 贾万梅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吴城半岛  鸟类群落结构  鄱阳湖  物种多样性 
描述:。调查结果表明吴城半岛4月和11月鸟类物种数最大,1月鸟类总数量达到峰值。吴城半岛鸟类物种多样性指数为3.51,丰富度指数为31.54,均匀度指数为0.71。秋季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春季均匀性指数最高;在6种不同生境中,树林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其次为农田、池塘、湖泊、村庄和草滩
全文:。调查结果表明吴城半岛4月和11月鸟类物种数最大,1月鸟类总数量达到峰值。吴城半岛鸟类物种多样性指数为3.51,丰富度指数为31.54,均匀度指数为0.71。秋季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春季均匀性指数最高;在6种不同生境中,树林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其次为农田、池塘、湖泊、村庄和草滩
鄱阳湖湖口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种类多样性
作者: 胡茂林 吴志强 刘引兰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湖口水域  种类多样性  鱼类  群落结构 
描述:2006年10月-2009年3月对鄱阳湖湖口水域拖网、定置网和虾笼渔获鱼类进行逐月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域至少有鱼类50种,隶属于6目12科42属.鱼类组成以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没有发现过河口洄游性鱼类.渔获物组成以光泽黄颡鱼、短颌鲚和等小型鱼类为主.定置网渔获物平均数量和平均产量均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种类丰度及产量变化与该水域的水位和水温变化总体呈正相关关系.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月变化在1.16-2.58之间,多数月份指数值在2以下,多样性水平偏低.目前,鄱阳湖湖口水域定置网捕捞规模较大,渔获鱼类中经济鱼类所占比例较少,且绝大多数个体较小,应加强鱼类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全文:2006年10月-2009年3月对鄱阳湖湖口水域拖网、定置网和虾笼渔获鱼类进行逐月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域至少有鱼类50种,隶属于6目12科42属.鱼类组成以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没有发现过河口洄游性鱼类.渔获物组成以光泽黄颡鱼、短颌鲚和等小型鱼类为主.定置网渔获物平均数量和平均产量均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种类丰度及产量变化与该水域的水位和水温变化总体呈正相关关系.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月变化在1.16-2.58之间,多数月份指数值在2以下,多样性水平偏低.目前,鄱阳湖湖口水域定置网捕捞规模较大,渔获鱼类中经济鱼类所占比例较少,且绝大多数个体较小,应加强鱼类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鄱阳湖夏季淡水螺群落结构
作者: 吴和利 欧阳珊 詹诚 吴小平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多样性  优势种  鄱阳湖  淡水螺类 
描述:2007年4月~2007年7月对鄱阳湖的淡水螺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定性定量采集。标本经整理,计有螺26种,隶属7科15属。优势种为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纹沼螺
全文:2007年4月~2007年7月对鄱阳湖的淡水螺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定性定量采集。标本经整理,计有螺26种,隶属7科15属。优势种为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纹沼螺
鄱阳湖鱼类寄生蠕虫名录
作者: 王溪云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侧条  寄生部位  侧殖吸虫  鱼类吸虫  线虫  未定种  复殖吸虫  鄱阳湖  棘头虫  寄生蠕虫 
描述:作者自1975年至1981年,对鄱阳湖的鱼类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研究,所获得的鱼类计9目13科49种.从这些鱼中所得到的寄生蠕虫是:吸虫——20科78种;绦虫——6科23种;线虫——9科19种;棘头虫——5科13种,共计40科65属133种,少数蠕虫因资料不全或数量不够未能定种.在这些蠕虫中有25个新种、8种系国内新记录(均已在各种学报或刊物上发表过)和91种系江西省新记录.
全文:作者自1975年至1981年,对鄱阳湖的鱼类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研究,所获得的鱼类计9目13科49种.从这些鱼中所得到的寄生蠕虫是:吸虫——20科78种;绦虫——6科23种;线虫——9科19种;棘头虫——5科13种,共计40科65属133种,少数蠕虫因资料不全或数量不够未能定种.在这些蠕虫中有25个新种、8种系国内新记录(均已在各种学报或刊物上发表过)和91种系江西省新记录.
鄱阳湖非繁殖期陆生鸟类多样性初步研究
作者: 石文娟 邵明勤 曾宾宾 蒋剑虹 赖宏清  来源:四川动物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多样性  鄱阳湖  居留型  陆生鸟类 
描述:2012年11月~2013年3月,采用样点法和样线法相结合,对鄱阳湖4个地区岸边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陆生鸟类7目29科69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鸟类5种: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白尾鹞Circus cyaneus、赤腹鹰Accipiter soloensis、普通鵟Buteo buteo和红隼Falco tinnunculus。居留型方面,留鸟和冬候鸟最多,分别占鸟类物种总数的55.07%和31.89%。鸟类区系方面,古北界种类最多,占44.93%;东洋界鸟类次之,占30.43%。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物种数最多,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和均匀度最低而优势度最高。
全文:2012年11月~2013年3月,采用样点法和样线法相结合,对鄱阳湖4个地区岸边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陆生鸟类7目29科69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鸟类5种: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白尾鹞Circus cyaneus、赤腹鹰Accipiter soloensis、普通鵟Buteo buteo和红隼Falco tinnunculus。居留型方面,留鸟和冬候鸟最多,分别占鸟类物种总数的55.07%和31.89%。鸟类区系方面,古北界种类最多,占44.93%;东洋界鸟类次之,占30.43%。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物种数最多,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和均匀度最低而优势度最高。
江西鄱阳湖共青城市区域鸟类多样性研究
作者: 戴年华 蒋剑虹 赖宏清 李畅 邵明勤 曾宾宾 尤鑫 姚忠 张杰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共青城  区系  居留型 
描述:,古北界35种,东洋界36种。时间上和生境上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从时间上看,4月份鸟类多样性最高;从生境上看,B(农田、草洲和灌丛)生境多样性最高。
全文:,古北界35种,东洋界36种。时间上和生境上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从时间上看,4月份鸟类多样性最高;从生境上看,B(农田、草洲和灌丛)生境多样性最高。
采砂对鄱阳湖鱼类的影响研究
作者: 钟业喜 陈姗  来源:江西水产科技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采砂  鱼类 
描述:继长江禁止采砂以后,许多商家将目光转向鄱阳湖,使湖区成了长江中下游采砂最严重地区.采砂破坏了湖区的整体环境,同时对湖区的生物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鄱阳湖采砂对鱼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全文:继长江禁止采砂以后,许多商家将目光转向鄱阳湖,使湖区成了长江中下游采砂最严重地区.采砂破坏了湖区的整体环境,同时对湖区的生物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鄱阳湖采砂对鱼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鄱阳湖鱼类的寄生吸虫——Ⅴ.发状科及其两新种
作者: 王溪云  来源:海洋与湖沼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寄生  新种  肠管  叶形属  发状科  卵黄腺  鄱阳湖  腹吸盘  卵大小  分叶 
描述:发状科(Gorgoderidae Looss,1901)吸虫,在美国、日本、印度、苏联、中国,非洲及欧洲等地区均有报道,其种类亦日渐增多。在我国首先由杜氏(1930)在成都淡水虾内发现,其后有吴光、蔡尚达(1955)、郎所、怀明德、金大雄、王伟俊、潘金培和福建师范大学共报道叶形属吸虫13种,其中寄生于鱼类者11种。作者自1975—
全文:发状科(Gorgoderidae Looss,1901)吸虫,在美国、日本、印度、苏联、中国,非洲及欧洲等地区均有报道,其种类亦日渐增多。在我国首先由杜氏(1930)在成都淡水虾内发现,其后有吴光、蔡尚达(1955)、郎所、怀明德、金大雄、王伟俊、潘金培和福建师范大学共报道叶形属吸虫13种,其中寄生于鱼类者11种。作者自197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