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多重文明交融与本土文化产业化发展: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作者: 周小云  来源:求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耕文明  本土文化产业化  生态文明  工业文明 
描述:丰富而多元的本土文化资源,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相交融的社会发展环境,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本土文化产业化发展带来了契机,即在满足和引领市场需求前提下,以三种文明特征进行区域内本土文化资源分层,通过农耕文明价值再造、工业文明市场效率和生态文明公平发展三种路径,赢得本土文化产业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全文:丰富而多元的本土文化资源,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相交融的社会发展环境,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本土文化产业化发展带来了契机,即在满足和引领市场需求前提下,以三种文明特征进行区域内本土文化资源分层,通过农耕文明价值再造、工业文明市场效率和生态文明公平发展三种路径,赢得本土文化产业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98洪灾看洞庭湖,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问题
作者: 谢永生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洞庭湖  鄱阳湖  泥沙  湖南  江西  水土流失 
描述:分别代表洞庭湖流域和鄱阳湖流域的湖南、江西两省90年代初已相继宣布消灭了宜林荒山,但90年代以后“两湖”依然洪水频发,其主要原因是,两省水土流失总面积虽有所减少,而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却进一步加剧,由于开发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与由于林种结构、林龄结构及造林方式不合理造成的林地水土流失均十分严重。50年代以来,两省每年输入“两湖”的泥沙量基本稳定不变,主要是中上游塘、坝、库、堰等水利水保工程拦蓄的结果,为此付出的代价沉重,江西省平均每年损失库容1047万m3,湖南省大中小型水库平均每年仅拦蓄悬移质泥沙686万t。“两湖”流域中上游推移质泥沙数量巨大,不可忽视
全文:分别代表洞庭湖流域和鄱阳湖流域的湖南、江西两省90年代初已相继宣布消灭了宜林荒山,但90年代以后“两湖”依然洪水频发,其主要原因是,两省水土流失总面积虽有所减少,而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却进一步加剧,由于开发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与由于林种结构、林龄结构及造林方式不合理造成的林地水土流失均十分严重。50年代以来,两省每年输入“两湖”的泥沙量基本稳定不变,主要是中上游塘、坝、库、堰等水利水保工程拦蓄的结果,为此付出的代价沉重,江西省平均每年损失库容1047万m3,湖南省大中小型水库平均每年仅拦蓄悬移质泥沙686万t。“两湖”流域中上游推移质泥沙数量巨大,不可忽视
鄱阳湖水系、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通过长江委验收
作者: 长江  来源:人民长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监测项目  动态  长江流域  鄱阳湖  水土保持监测  验收  水系  三峡库区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法 
描述:2010年11月30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武汉市主持召开了鄱阳湖水系、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验收会。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规划计划局、财务局、江西省水利厅、重庆市水利局、湖北省水利厅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验收组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关于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一致认为两项目技术路线正确,以“3S”集成技术和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为支撑,方法先进、实用,野外实地复核监测成果的正确率达到水土保持监测相关规定要求,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成果质量符合要求,同意通过验收。鄱阳湖水系和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
全文:2010年11月30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武汉市主持召开了鄱阳湖水系、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验收会。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规划计划局、财务局、江西省水利厅、重庆市水利局、湖北省水利厅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验收组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关于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一致认为两项目技术路线正确,以“3S”集成技术和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为支撑,方法先进、实用,野外实地复核监测成果的正确率达到水土保持监测相关规定要求,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成果质量符合要求,同意通过验收。鄱阳湖水系和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
:鄱阳湖人物风情系列
作者: 陈永林  来源:星火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当代  短篇小说 
描述::鄱阳湖人物风情系列
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基本框架浅析
作者: 汤崇军 杨洁 肖胜生 彭琴 万小星  来源:人民长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框架机制  鄱阳湖流域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  政策建议 
描述: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对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紧迫性、现有政策缺陷和相关政策与实践的基础上,从补偿的主体和客体、补偿标准以及补偿方式等方面,介绍了鄱阳湖流域生产建设类和预防保护类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并为尽快建立这一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全文: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对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紧迫性、现有政策缺陷和相关政策与实践的基础上,从补偿的主体和客体、补偿标准以及补偿方式等方面,介绍了鄱阳湖流域生产建设类和预防保护类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并为尽快建立这一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一期工程效益后评价研究
作者: 张龙 汤崇军 郑海金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熵权法  综合治理  鄱阳湖流域  效益综合评价  水土保持 
描述:1998—2004年实施的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一期工程,涉及江西省11个地市,开展小流域治理207条,已完成治理任务并通过验收。运用综合指数法,选用生态、社会、经济等三大类11项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对一期工程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一期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水土流失程度明显减轻,工程实施后效益综合指数由0.326提高到0.640,提高了2个等级,各地市的综合效益也有较大的提高,但不同地市的提高幅度不同。该结果可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期决策提供帮助。
全文:1998—2004年实施的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一期工程,涉及江西省11个地市,开展小流域治理207条,已完成治理任务并通过验收。运用综合指数法,选用生态、社会、经济等三大类11项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对一期工程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一期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水土流失程度明显减轻,工程实施后效益综合指数由0.326提高到0.640,提高了2个等级,各地市的综合效益也有较大的提高,但不同地市的提高幅度不同。该结果可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期决策提供帮助。
鄱阳湖水系、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通过长江委验收
作者: 杜左华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湖北省水利厅  江西省水利厅  流域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局  长江委  三峡库区  水土保持规划  长江水利委员会  鄱阳湖水系 
描述:2010年11月30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武汉市主持召开了鄱阳湖水系、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验收会。来自长江委水土保持局、规划计划局、财务局,江西省水利厅,重庆市水利局,湖北省水利厅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全文:2010年11月30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武汉市主持召开了鄱阳湖水系、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验收会。来自长江委水土保持局、规划计划局、财务局,江西省水利厅,重庆市水利局,湖北省水利厅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 张荣峰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流  赣江流域  水土流失面积  五河  鄱阳湖流域  水土流失现状  泥沙  土地面积  平方  发展趋势 
描述: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汇集于此,流域面积162225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4%(不含邻省部分)。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五河中下游及鄱阳湖区为平原岗地。地势南高北低,从外向内倾斜,形成一个朝北开口的盆地。 鄱阳湖流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6%。其中花岗岩风化壳发育的红壤当红土层流失后,沙土层抗蚀性差,故植被一经破坏,水土流失比其它母质形成的土壤更为严重。一般未经破坏的山地丘陵表
全文: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汇集于此,流域面积162225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4%(不含邻省部分)。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五河中下游及鄱阳湖区为平原岗地。地势南高北低,从外向内倾斜,形成一个朝北开口的盆地。 鄱阳湖流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6%。其中花岗岩风化壳发育的红壤当红土层流失后,沙土层抗蚀性差,故植被一经破坏,水土流失比其它母质形成的土壤更为严重。一般未经破坏的山地丘陵表
鄱阳湖圩区滞洪与水土资源利用协调
作者: 金腊华 宋立旺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防洪  圩区滞洪  协调模式  资源利用 
描述:鄱阳湖区有圩堤564座,保护耕地近4200km2、人口720多万。圩堤对保护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有些圩堤占据了湖泊的正常行洪通道,给湖区防洪带来了不利影响,对这些圩区应当平圩还湖。还有些中小型圩区没有占据湖泊的正常行洪通道,但在洪水期间经常遭受洪水淹没,对这类圩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高水还湖滞洪,低水种植养殖”的运用方式,以缓解鄱阳湖区人多地少的矛盾。从洪水水力学基本理论出发,根据鄱阳湖洪水特征和圩区实际情况,定量分析了因中小圩区滞洪而降低湖水位的幅度、减少湖周边的淹没面积以及减轻湖区防洪压力,对鄱阳湖可滞洪中小圩区“高水滞洪,低水种养”的运用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鄱阳湖不同规模的可滞洪圩区的滞洪启用水位和启用频率分别为:6.7km2以下圩区为21.65m与10%、6.7~33.3km2为22.05m与6.67%。建议采用自湖下游至湖上游的圩区滞洪启用次序,并对与滞洪需求相协调的圩区水土资源利用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全文:鄱阳湖区有圩堤564座,保护耕地近4200km2、人口720多万。圩堤对保护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有些圩堤占据了湖泊的正常行洪通道,给湖区防洪带来了不利影响,对这些圩区应当平圩还湖。还有些中小型圩区没有占据湖泊的正常行洪通道,但在洪水期间经常遭受洪水淹没,对这类圩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高水还湖滞洪,低水种植养殖”的运用方式,以缓解鄱阳湖区人多地少的矛盾。从洪水水力学基本理论出发,根据鄱阳湖洪水特征和圩区实际情况,定量分析了因中小圩区滞洪而降低湖水位的幅度、减少湖周边的淹没面积以及减轻湖区防洪压力,对鄱阳湖可滞洪中小圩区“高水滞洪,低水种养”的运用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鄱阳湖不同规模的可滞洪圩区的滞洪启用水位和启用频率分别为:6.7km2以下圩区为21.65m与10%、6.7~33.3km2为22.05m与6.67%。建议采用自湖下游至湖上游的圩区滞洪启用次序,并对与滞洪需求相协调的圩区水土资源利用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顺利竣工
作者: 徐永兵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科技园  水土保持生态  研究基地  江西省  鄱阳湖  副厅长  模型试验  情况介绍  运行单位  工程建设 
描述:2014年2月8日,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举行了简朴的竣工揭牌仪式。活动由江西省水利厅曾晓旦副厅长主持,孙晓山厅长、朱来友副厅长为江西水土保持生态料技园揭牌,总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进行了工程建设情况介绍、水保院负责人代表运行单位致辞,
全文:2014年2月8日,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举行了简朴的竣工揭牌仪式。活动由江西省水利厅曾晓旦副厅长主持,孙晓山厅长、朱来友副厅长为江西水土保持生态料技园揭牌,总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进行了工程建设情况介绍、水保院负责人代表运行单位致辞,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