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出仕与归隐——陶渊明诗歌的飞鸟意象及其审美内蕴
作者: 吕海英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仕  归隐  陶渊明  飞鸟意象 
描述:鸟是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对象物,它的象征内涵是经过长期积淀的。先民视野中的鸟开启了后代诗文中鸟的"原型意象",归纳起来,大概分为两类:一是追求宏大的境界,是经过拼搏后的自由;一是选择退守,是疏离群体的个体自由。这两种"原型意象"陶渊明诗中兼而有之,可以看作是其人生转换的前后标志。而陶渊明思想转变可以从飞鸟意象中得到证实。
全文:鸟是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对象物,它的象征内涵是经过长期积淀的。先民视野中的鸟开启了后代诗文中鸟的"原型意象",归纳起来,大概分为两类:一是追求宏大的境界,是经过拼搏后的自由;一是选择退守,是疏离群体的个体自由。这两种"原型意象"陶渊明诗中兼而有之,可以看作是其人生转换的前后标志。而陶渊明思想转变可以从飞鸟意象中得到证实。
诗显而词 诗直而词婉:从陆游、辛弃疾、姜夔的咏梅诗词解读诗词互渗
作者: 许芳红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词互渗  诗词观念  咏梅诗词 
描述:诗词同源异流,但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又相济为用。文章在对陆游、辛弃疾、姜夔咏梅诗词的对比中,表现出他们的诗词观念,发现当时诗词互渗的一般状况。文章认为陆游、辛弃疾、姜夔之咏梅诗词在命意立心方面并没有显著区别,但在情感的深微与浓烈方面,词还是远远高于诗,它依然保持着"言长"之特点,表现出空灵幽邈的风格特色,而诗更质朴直率,诗词依然保持着明显的文体区别。
全文:诗词同源异流,但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又相济为用。文章在对陆游、辛弃疾、姜夔咏梅诗词的对比中,表现出他们的诗词观念,发现当时诗词互渗的一般状况。文章认为陆游、辛弃疾、姜夔之咏梅诗词在命意立心方面并没有显著区别,但在情感的深微与浓烈方面,词还是远远高于诗,它依然保持着"言长"之特点,表现出空灵幽邈的风格特色,而诗更质朴直率,诗词依然保持着明显的文体区别。
陶渊明并非“不解音声”-从陶渊明抚弄无弦琴看其美学思想
作者: 雷代浩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无弦琴  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美感  音律  演奏技巧  大音希声  音乐美学观  我国古代  音声 
描述:史称陶渊明“不解音声”,殆成定论。《宋书·列传·隐逸》载:“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萧统《陶渊明传》亦云:“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另据《晋书·列传·隐逸》载: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起,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辄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又《南史·列传·隐逸上》亦记其事,文字与《宋书》同,唯无“无弦”二字。三人成市虎,诗人遂“蒙冤”焉。其实,诗人是懂音律的。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的陶传载于南朝
全文:史称陶渊明“不解音声”,殆成定论。《宋书·列传·隐逸》载:“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萧统《陶渊明传》亦云:“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另据《晋书·列传·隐逸》载: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起,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辄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又《南史·列传·隐逸上》亦记其事,文字与《宋书》同,唯无“无弦”二字。三人成市虎,诗人遂“蒙冤”焉。其实,诗人是懂音律的。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的陶传载于南朝
主体继承与价值选择——陶渊明思想发展浅论
作者: 刘娟 杨克飞  来源: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衡  陶渊明  发展  儒家 
描述:陶渊明的思想发展变化经历了入仕前、入仕、时仕时到归隐四个人生阶段。入仕前 ,陶渊明接受的是完整正规的儒家思想 ;入仕后 ,儒家思想与现实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碰撞 ,使其在陶渊明思想体系中处于一种失衡
全文:陶渊明的思想发展变化经历了入仕前、入仕、时仕时到归隐四个人生阶段。入仕前 ,陶渊明接受的是完整正规的儒家思想 ;入仕后 ,儒家思想与现实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碰撞 ,使其在陶渊明思想体系中处于一种失衡
委任运化不喜不惧:陶渊明《形影神》组诗赏析
作者: 李晓娟  来源: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超越  形影神 
描述:通过对陶渊明《形影神》组诗赏析,可知安定闲适的田园生活解决了诗人"仕与"的矛盾,使诗人不再"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更因为归隐后的诗人摆脱了功名利禄和生死俗网的羁绊。灵魂的自由、心境的旷达使诗人
全文:通过对陶渊明《形影神》组诗赏析,可知安定闲适的田园生活解决了诗人"仕与"的矛盾,使诗人不再"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更因为归隐后的诗人摆脱了功名利禄和生死俗网的羁绊。灵魂的自由、心境的旷达使诗人
委任运化不喜不惧:陶渊明《形影神》组诗赏析
作者: 李晓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超越  形影神 
描述:通过对陶渊明《形影神》组诗赏析,可知安定闲适的田园生活解决了诗人"仕与"的矛盾,使诗人不再"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更因为归隐后的诗人摆脱了功名利禄和生死俗网的羁绊。灵魂的自由、心境的旷达使诗人
全文:通过对陶渊明《形影神》组诗赏析,可知安定闲适的田园生活解决了诗人"仕与"的矛盾,使诗人不再"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更因为归隐后的诗人摆脱了功名利禄和生死俗网的羁绊。灵魂的自由、心境的旷达使诗人
求真,还是解构后的肆意涂抹?:再论《尘几录一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者: 田晋芳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隐士文化  陶渊明  后现代主义  身份认同 
描述:以独特的视角与大胆的否定评价在新世纪的陶渊明研究中备受瞩目.但作者田晓菲其实是以颠覆陶渊明的崇高形象为预设,凭借少数陶集版本的异文进行的肆意曲解.除了已揭示的问题,该书还在陶渊明的隐士身份的体认上,及诗人"任真自得"的人格个性及中国文化特征的定位上,暴露出严重的失误.其理论方法的背后,隐藏着的是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倾向.
全文:以独特的视角与大胆的否定评价在新世纪的陶渊明研究中备受瞩目.但作者田晓菲其实是以颠覆陶渊明的崇高形象为预设,凭借少数陶集版本的异文进行的肆意曲解.除了已揭示的问题,该书还在陶渊明的隐士身份的体认上,及诗人"任真自得"的人格个性及中国文化特征的定位上,暴露出严重的失误.其理论方法的背后,隐藏着的是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倾向.
想见停云发浩歌:读陶渊明的政治诗
作者: 景蜀慧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诗  士不遇  隐逸诗人  东晋  情感  刘裕  陶渊明  晋宋之际  知识分子  后世文人 
描述:钟嵘《诗品》称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后世文人,在欣赏陶诗平淡诗风的同时,也非常称道陶渊明对山水、田园、躬耕生活的描写。不过,应该看到,陶渊明诗中,有相当部分是通过对平常景物的咏吟,来隐约表达他对晋宋之际政治历史的种种意见,亦有不少诗,直接涉及到当时的政治事变,透露出诗人对晋宋禅代曲折复杂的心态与情感。
全文:钟嵘《诗品》称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后世文人,在欣赏陶诗平淡诗风的同时,也非常称道陶渊明对山水、田园、躬耕生活的描写。不过,应该看到,陶渊明诗中,有相当部分是通过对平常景物的咏吟,来隐约表达他对晋宋之际政治历史的种种意见,亦有不少诗,直接涉及到当时的政治事变,透露出诗人对晋宋禅代曲折复杂的心态与情感。
玄学语境下的江州经学与陶渊明诗学的悲剧美学思想
作者: 杨乃乔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州经学  陶渊明  悲剧美学思想  魏晋玄学 
描述:陶渊明在42岁以前深受江州经学的影响,其后开始转向道家的玄学,承揽了老庄的隐逸精神,在极端的贫病和困顿中“赌”一种人格的圣洁。他的诗文创作体现了其人格深层中的经学与玄学的冲突及儒家诗学与道家诗学的冲突,在其循的背后遮掩着中国古典诗学史上最深刻、最惊怖的悲剧美学思想
全文:陶渊明在42岁以前深受江州经学的影响,其后开始转向道家的玄学,承揽了老庄的隐逸精神,在极端的贫病和困顿中“赌”一种人格的圣洁。他的诗文创作体现了其人格深层中的经学与玄学的冲突及儒家诗学与道家诗学的冲突,在其循的背后遮掩着中国古典诗学史上最深刻、最惊怖的悲剧美学思想
第四桥边思古人——读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作者: 曹保合 张强  来源:衡水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陆电蒙  漂泊生活  虚处  第四桥 
描述:《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是一首吊古伤今的名作.词人登上吴江城楼,看到城外的第四桥,想到晚唐诗人陆龟蒙曾隐居于此,于是就产生了愿与陆龟蒙在这里共同隐居的愿望.但古人已去,致使词人无限惆怅.这种惆怅,是由于词人长年漂泊生活而引起的人生感触.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
全文:《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是一首吊古伤今的名作.词人登上吴江城楼,看到城外的第四桥,想到晚唐诗人陆龟蒙曾隐居于此,于是就产生了愿与陆龟蒙在这里共同隐居的愿望.但古人已去,致使词人无限惆怅.这种惆怅,是由于词人长年漂泊生活而引起的人生感触.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
上页 1 2 3 ... 6 7 8 ... 14 15 16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