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2)
按年份分组
2010(1)
1987(1)
按来源分组
江西教育学院学刊(1)
黄河之声(1)
相关搜索词
浅析姜夔音乐审美思想:以《杏花天影》为例
作者: 陈钰煌  来源:黄河之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杏花天影  姜夔  音乐美学思想 
描述:姜夔的音乐美学思想以中和之美为核心,其《白石道人歌曲》感情中正平和,本文以其自度曲《杏花天影》为例,在音阶音律、节奏安排、旋律进行、曲式结构、字声结合上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和的音乐美学观在其歌曲创作中的具体体现。
全文:姜夔的音乐美学思想以中和之美为核心,其《白石道人歌曲》感情中正平和,本文以其自度曲《杏花天影》为例,在音阶音律、节奏安排、旋律进行、曲式结构、字声结合上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和的音乐美学观在其歌曲创作中的具体体现。
陶渊明并非“不解音声”-从陶渊明抚弄无弦琴看其美学思想
作者: 雷代浩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无弦琴  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美感  音律  演奏技巧  大音希声  音乐美学观  我国古代  音声 
描述:史称陶渊明“不解音声”,殆成定论。《宋书·列传·隐逸》载:“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萧统《陶渊明传》亦云:“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另据《晋书·列传·隐逸》载: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起,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辄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又《南史·列传·隐逸上》亦记其事,文字与《宋书》同,唯无“无弦”二字。三人成市虎,诗人遂“蒙冤”焉。其实,诗人是懂音律的。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的陶传载于南朝
全文:史称陶渊明“不解音声”,殆成定论。《宋书·列传·隐逸》载:“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萧统《陶渊明传》亦云:“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另据《晋书·列传·隐逸》载: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起,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辄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又《南史·列传·隐逸上》亦记其事,文字与《宋书》同,唯无“无弦”二字。三人成市虎,诗人遂“蒙冤”焉。其实,诗人是懂音律的。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的陶传载于南朝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