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15)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15)
按年份分组
2013(3)
2012(6)
2010(3)
2006(3)
按来源分组
南昌大学(6)
江西师范大学(3)
东华理工大学(3)
江西理工大学(3)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作者: 赵丽霞  来源:江西理工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GIS  二次开发  防汛抗洪  鄱阳湖地区 
描述:鄱阳湖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不仅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中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然而鄱阳湖地区又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每年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惨重,特别是随着湖区经济发展与人口增多,洪灾所造成的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减少洪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必要开展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GIS和防汛抗洪系统的基础理论;其次,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GIS进行设计,包括系统设计原则、系统结构设计、功能设计、应用模型设计、系统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的选择、系统软硬件环境的选择等,其中,应用模型设计包括洪水预报模型、洪灾损失模型和防洪避难最佳路径选择模型,并阐述了GIS在这些相关模型中的应用;然后对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GIS的数据库进行设计与建立,包括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关联及数据库的配置方案与建立流程;最后以ArcGIS二次开发理论为基础,在Visual Studio 2005集成开发环境下,以ArcGIS Engine作为开发平台,采用C#...
全文:鄱阳湖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不仅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中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然而鄱阳湖地区又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每年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惨重,特别是随着湖区经济发展与人口增多,洪灾所造成的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减少洪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必要开展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GIS和防汛抗洪系统的基础理论;其次,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GIS进行设计,包括系统设计原则、系统结构设计、功能设计、应用模型设计、系统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的选择、系统软硬件环境的选择等,其中,应用模型设计包括洪水预报模型、洪灾损失模型和防洪避难最佳路径选择模型,并阐述了GIS在这些相关模型中的应用;然后对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GIS的数据库进行设计与建立,包括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关联及数据库的配置方案与建立流程;最后以ArcGIS二次开发理论为基础,在Visual Studio 2005集成开发环境下,以ArcGIS Engine作为开发平台,采用C#...
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作者: 赵丽霞  来源:江西理工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GIS  二次开发  防汛抗洪  鄱阳湖地区 
描述:鄱阳湖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不仅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中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然而鄱阳湖地区又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每年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惨重,特别是随着湖区经济发展与人口增多,洪灾所造成的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减少洪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必要开展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GIS和防汛抗洪系统的基础理论;其次,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GIS进行设计,包括系统设计原则、系统结构设计、功能设计、应用模型设计、系统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的选择、系统软硬件环境的选择等,其中,应用模型设计包括洪水预报模型、洪灾损失模型和防洪避难最佳路径选择模型,并阐述了GIS在这些相关模型中的应用;然后对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GIS的数据库进行设计与建立,包括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关联及数据库的配置方案与建立流程;最后以ArcGIS二次开发理论为基础,在Visual Studio 2005集成开发环境下,以ArcGIS Engine作为开发平台,采用C#...
全文:鄱阳湖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不仅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中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然而鄱阳湖地区又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每年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惨重,特别是随着湖区经济发展与人口增多,洪灾所造成的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减少洪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必要开展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GIS和防汛抗洪系统的基础理论;其次,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GIS进行设计,包括系统设计原则、系统结构设计、功能设计、应用模型设计、系统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的选择、系统软硬件环境的选择等,其中,应用模型设计包括洪水预报模型、洪灾损失模型和防洪避难最佳路径选择模型,并阐述了GIS在这些相关模型中的应用;然后对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GIS的数据库进行设计与建立,包括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关联及数据库的配置方案与建立流程;最后以ArcGIS二次开发理论为基础,在Visual Studio 2005集成开发环境下,以ArcGIS Engine作为开发平台,采用C#...
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作者: 赵丽霞  来源:江西理工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GIS  二次开发  防汛抗洪  鄱阳湖地区 
描述:鄱阳湖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不仅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中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然而鄱阳湖地区又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每年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惨重,特别是随着湖区经济发展与人口增多,洪灾所造成的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减少洪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必要开展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GIS和防汛抗洪系统的基础理论;其次,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GIS进行设计,包括系统设计原则、系统结构设计、功能设计、应用模型设计、系统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的选择、系统软硬件环境的选择等,其中,应用模型设计包括洪水预报模型、洪灾损失模型和防洪避难最佳路径选择模型,并阐述了GIS在这些相关模型中的应用;然后对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GIS的数据库进行设计与建立,包括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关联及数据库的配置方案与建立流程;最后以ArcGIS二次开发理论为基础,在Visual Studio 2005集成开发环境下,以ArcGIS Engine作为开发平台,采用C#...
全文:鄱阳湖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不仅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中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然而鄱阳湖地区又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每年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惨重,特别是随着湖区经济发展与人口增多,洪灾所造成的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减少洪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必要开展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GIS和防汛抗洪系统的基础理论;其次,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GIS进行设计,包括系统设计原则、系统结构设计、功能设计、应用模型设计、系统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的选择、系统软硬件环境的选择等,其中,应用模型设计包括洪水预报模型、洪灾损失模型和防洪避难最佳路径选择模型,并阐述了GIS在这些相关模型中的应用;然后对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GIS的数据库进行设计与建立,包括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关联及数据库的配置方案与建立流程;最后以ArcGIS二次开发理论为基础,在Visual Studio 2005集成开发环境下,以ArcGIS Engine作为开发平台,采用C#...
鄱阳湖流域生态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功能设计与实现
作者: 黄宽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GIS  生态环境  信息共享平台  鄱阳湖  数据库 
描述:当前鄱阳湖流域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为了改善当前情况,开展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的调度研究工作,论文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鄱阳湖流域基础数据、地理数据、遥感影像、生态数据以及监测数据等数据源,结合目前应用广泛的3S、WebGIS等先进技术,建立了鄱阳湖流域生态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并进行应用分析,在鄱阳湖流域生态数据库的建设方面,主要从设计原则、空间数据结构设计、属性数据库的设计和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管理等进行探讨和实现,在信息共享平台的开发方面,主要从共享平台的需求分析出发,重点讨论其总体设计和功能设计,实现鄱阳湖生态数据库智能高效的一体化管理,具备实时更新、维护、查询、存储、检索、分析修改地理数据的功能。结合现代遥感技术,构建了鄱阳湖生态数据的生态指标体系,解决了鄱阳湖生态环境的评价等问题。系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生态数据的网络共享,能实时查询鄱阳湖的生态成果数据,解决了各部门、单位之间数据冗余、重复采集、资源严重浪费问题,提升了整个信息系统的服务价值,加速了我国数字流域的进程,为保护鄱阳湖的“一湖清水”提供科学的依据。
全文:当前鄱阳湖流域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为了改善当前情况,开展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的调度研究工作,论文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鄱阳湖流域基础数据、地理数据、遥感影像、生态数据以及监测数据等数据源,结合目前应用广泛的3S、WebGIS等先进技术,建立了鄱阳湖流域生态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并进行应用分析,在鄱阳湖流域生态数据库的建设方面,主要从设计原则、空间数据结构设计、属性数据库的设计和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管理等进行探讨和实现,在信息共享平台的开发方面,主要从共享平台的需求分析出发,重点讨论其总体设计和功能设计,实现鄱阳湖生态数据库智能高效的一体化管理,具备实时更新、维护、查询、存储、检索、分析修改地理数据的功能。结合现代遥感技术,构建了鄱阳湖生态数据的生态指标体系,解决了鄱阳湖生态环境的评价等问题。系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生态数据的网络共享,能实时查询鄱阳湖的生态成果数据,解决了各部门、单位之间数据冗余、重复采集、资源严重浪费问题,提升了整个信息系统的服务价值,加速了我国数字流域的进程,为保护鄱阳湖的“一湖清水”提供科学的依据。
基于ESDA_GIS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研究
作者: 刘莹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GIS  可持续发展  ESDA  空间线性回归  生态足迹 
描述: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断快速地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给该地区带来的生态压力也不断增加。因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源的消耗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已成为必要。近年来,生态足迹法作为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法,已被广泛使用。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相关理论以及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地评价,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0个县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6-2010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各个地区相应的生态足迹大小,并计算出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压力,进而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在GIS的支持下对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可视化表达;运用ESDA、GIS相结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的空间集聚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研究;运用空间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基于以上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压力逐年递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不符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地区间生态足迹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集聚性呈现减弱趋势,同时也存在差异性。空间集聚性体现在以南昌县、进贤县为中心的高高型(HH)区域和以九江县为中心的低低型(LL)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处于低高型(LH)区域的南昌市区,与周边地区的生态足迹呈现负相关性;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有人口数、GDP、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全文: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断快速地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给该地区带来的生态压力也不断增加。因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源的消耗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已成为必要。近年来,生态足迹法作为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法,已被广泛使用。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相关理论以及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地评价,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0个县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6-2010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各个地区相应的生态足迹大小,并计算出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压力,进而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在GIS的支持下对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可视化表达;运用ESDA、GIS相结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的空间集聚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研究;运用空间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基于以上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压力逐年递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不符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地区间生态足迹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集聚性呈现减弱趋势,同时也存在差异性。空间集聚性体现在以南昌县、进贤县为中心的高高型(HH)区域和以九江县为中心的低低型(LL)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处于低高型(LH)区域的南昌市区,与周边地区的生态足迹呈现负相关性;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有人口数、GDP、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鄱阳湖流域生态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功能设计与实现
作者: 黄宽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GIS  生态环境  信息共享平台  鄱阳湖  数据库 
描述:当前鄱阳湖流域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为了改善当前情况,开展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的调度研究工作,论文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鄱阳湖流域基础数据、地理数据、遥感影像、生态数据以及监测数据等数据源,结合目前应用广泛的3S、WebGIS等先进技术,建立了鄱阳湖流域生态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并进行应用分析,在鄱阳湖流域生态数据库的建设方面,主要从设计原则、空间数据结构设计、属性数据库的设计和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管理等进行探讨和实现,在信息共享平台的开发方面,主要从共享平台的需求分析出发,重点讨论其总体设计和功能设计,实现鄱阳湖生态数据库智能高效的一体化管理,具备实时更新、维护、查询、存储、检索、分析修改地理数据的功能。结合现代遥感技术,构建了鄱阳湖生态数据的生态指标体系,解决了鄱阳湖生态环境的评价等问题。系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生态数据的网络共享,能实时查询鄱阳湖的生态成果数据,解决了各部门、单位之间数据冗余、重复采集、资源严重浪费问题,提升了整个信息系统的服务价值,加速了我国数字流域的进程,为保护鄱阳湖的“一湖清水”提供科学的依据。
全文:当前鄱阳湖流域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为了改善当前情况,开展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的调度研究工作,论文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鄱阳湖流域基础数据、地理数据、遥感影像、生态数据以及监测数据等数据源,结合目前应用广泛的3S、WebGIS等先进技术,建立了鄱阳湖流域生态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并进行应用分析,在鄱阳湖流域生态数据库的建设方面,主要从设计原则、空间数据结构设计、属性数据库的设计和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管理等进行探讨和实现,在信息共享平台的开发方面,主要从共享平台的需求分析出发,重点讨论其总体设计和功能设计,实现鄱阳湖生态数据库智能高效的一体化管理,具备实时更新、维护、查询、存储、检索、分析修改地理数据的功能。结合现代遥感技术,构建了鄱阳湖生态数据的生态指标体系,解决了鄱阳湖生态环境的评价等问题。系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生态数据的网络共享,能实时查询鄱阳湖的生态成果数据,解决了各部门、单位之间数据冗余、重复采集、资源严重浪费问题,提升了整个信息系统的服务价值,加速了我国数字流域的进程,为保护鄱阳湖的“一湖清水”提供科学的依据。
基于ESDA_GIS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研究
作者: 刘莹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GIS  可持续发展  ESDA  空间线性回归  生态足迹 
描述: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断快速地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给该地区带来的生态压力也不断增加。因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源的消耗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已成为必要。近年来,生态足迹法作为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法,已被广泛使用。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相关理论以及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地评价,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0个县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6-2010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各个地区相应的生态足迹大小,并计算出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压力,进而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在GIS的支持下对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可视化表达;运用ESDA、GIS相结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的空间集聚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研究;运用空间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基于以上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压力逐年递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不符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地区间生态足迹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集聚性呈现减弱趋势,同时也存在差异性。空间集聚性体现在以南昌县、进贤县为中心的高高型(HH)区域和以九江县为中心的低低型(LL)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处于低高型(LH)区域的南昌市区,与周边地区的生态足迹呈现负相关性;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有人口数、GDP、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全文: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断快速地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给该地区带来的生态压力也不断增加。因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源的消耗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已成为必要。近年来,生态足迹法作为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法,已被广泛使用。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相关理论以及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地评价,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0个县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6-2010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各个地区相应的生态足迹大小,并计算出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压力,进而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在GIS的支持下对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可视化表达;运用ESDA、GIS相结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的空间集聚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研究;运用空间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基于以上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压力逐年递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不符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地区间生态足迹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集聚性呈现减弱趋势,同时也存在差异性。空间集聚性体现在以南昌县、进贤县为中心的高高型(HH)区域和以九江县为中心的低低型(LL)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处于低高型(LH)区域的南昌市区,与周边地区的生态足迹呈现负相关性;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有人口数、GDP、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鄱阳湖流域生态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功能设计与实现
作者: 黄宽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GIS  生态环境  信息共享平台  鄱阳湖  数据库 
描述:当前鄱阳湖流域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为了改善当前情况,开展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的调度研究工作,论文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鄱阳湖流域基础数据、地理数据、遥感影像、生态数据以及监测数据等数据源,结合目前应用广泛的3S、WebGIS等先进技术,建立了鄱阳湖流域生态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并进行应用分析,在鄱阳湖流域生态数据库的建设方面,主要从设计原则、空间数据结构设计、属性数据库的设计和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管理等进行探讨和实现,在信息共享平台的开发方面,主要从共享平台的需求分析出发,重点讨论其总体设计和功能设计,实现鄱阳湖生态数据库智能高效的一体化管理,具备实时更新、维护、查询、存储、检索、分析修改地理数据的功能。结合现代遥感技术,构建了鄱阳湖生态数据的生态指标体系,解决了鄱阳湖生态环境的评价等问题。系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生态数据的网络共享,能实时查询鄱阳湖的生态成果数据,解决了各部门、单位之间数据冗余、重复采集、资源严重浪费问题,提升了整个信息系统的服务价值,加速了我国数字流域的进程,为保护鄱阳湖的“一湖清水”提供科学的依据。
全文:当前鄱阳湖流域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为了改善当前情况,开展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的调度研究工作,论文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鄱阳湖流域基础数据、地理数据、遥感影像、生态数据以及监测数据等数据源,结合目前应用广泛的3S、WebGIS等先进技术,建立了鄱阳湖流域生态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并进行应用分析,在鄱阳湖流域生态数据库的建设方面,主要从设计原则、空间数据结构设计、属性数据库的设计和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管理等进行探讨和实现,在信息共享平台的开发方面,主要从共享平台的需求分析出发,重点讨论其总体设计和功能设计,实现鄱阳湖生态数据库智能高效的一体化管理,具备实时更新、维护、查询、存储、检索、分析修改地理数据的功能。结合现代遥感技术,构建了鄱阳湖生态数据的生态指标体系,解决了鄱阳湖生态环境的评价等问题。系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生态数据的网络共享,能实时查询鄱阳湖的生态成果数据,解决了各部门、单位之间数据冗余、重复采集、资源严重浪费问题,提升了整个信息系统的服务价值,加速了我国数字流域的进程,为保护鄱阳湖的“一湖清水”提供科学的依据。
基于ESDA_GIS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研究
作者: 刘莹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GIS  可持续发展  ESDA  空间线性回归  生态足迹 
描述: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断快速地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给该地区带来的生态压力也不断增加。因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源的消耗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已成为必要。近年来,生态足迹法作为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法,已被广泛使用。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相关理论以及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地评价,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0个县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6-2010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各个地区相应的生态足迹大小,并计算出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压力,进而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在GIS的支持下对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可视化表达;运用ESDA、GIS相结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的空间集聚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研究;运用空间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基于以上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压力逐年递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不符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地区间生态足迹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集聚性呈现减弱趋势,同时也存在差异性。空间集聚性体现在以南昌县、进贤县为中心的高高型(HH)区域和以九江县为中心的低低型(LL)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处于低高型(LH)区域的南昌市区,与周边地区的生态足迹呈现负相关性;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有人口数、GDP、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全文: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断快速地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给该地区带来的生态压力也不断增加。因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源的消耗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已成为必要。近年来,生态足迹法作为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法,已被广泛使用。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相关理论以及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地评价,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0个县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6-2010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各个地区相应的生态足迹大小,并计算出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压力,进而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在GIS的支持下对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可视化表达;运用ESDA、GIS相结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的空间集聚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研究;运用空间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基于以上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压力逐年递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不符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地区间生态足迹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集聚性呈现减弱趋势,同时也存在差异性。空间集聚性体现在以南昌县、进贤县为中心的高高型(HH)区域和以九江县为中心的低低型(LL)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处于低高型(LH)区域的南昌市区,与周边地区的生态足迹呈现负相关性;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有人口数、GDP、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基于空间分析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路交通格局与经济格局关系的初探
作者: 王伟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GIS  空间格局  小时交流圈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交通  通达性 
描述:对区域交通格局与区域经济格局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研究源远流长,廓清两者相互关系对区域城镇格局的规划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现实意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区位条件,有必要对该区域的交通和经济格局相互关系的特质进行洞悉。GIS空间分析方法在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上,具有传统分析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路交通格局和经济格局的研究,进而对两者相互关系的探讨,尝试为构建区域交通和经济协调发展优化模式提供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公路网数据,对以南昌市为中心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小时交流圈进行划分;并讨论了2020年规划的交通网一日交流圈的范围;也利用重力度量模型、最短距离度量模型和路网变形系数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1个县区、298个空间节点的公路路网通达性;最后,结合路网密度和GDP之间相关性的分析,对研究区域的交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究。通过对小时交流圈、路网通达性、经济联系度、城市断裂点和路网密度等角度的分析研究,综合讨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路交通格局和经济格局两者相互关系的特质。研究结果表明:以南昌为中心的一日交流圈已经基本涵盖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东部和南部的各县市,2020年交通规划网完成后将实现一日交流圈涵盖整个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公路路网目前发育并不成熟,其通达性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不规则的圈层结构,东西向的通达性递减趋势快于南北向,鄱阳湖西岸通达性优于东岸,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显著。通过区域公路交通格局与经济格局的空间分布规律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交通建设提出建议。
全文:对区域交通格局与区域经济格局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研究源远流长,廓清两者相互关系对区域城镇格局的规划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现实意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区位条件,有必要对该区域的交通和经济格局相互关系的特质进行洞悉。GIS空间分析方法在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上,具有传统分析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路交通格局和经济格局的研究,进而对两者相互关系的探讨,尝试为构建区域交通和经济协调发展优化模式提供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公路网数据,对以南昌市为中心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小时交流圈进行划分;并讨论了2020年规划的交通网一日交流圈的范围;也利用重力度量模型、最短距离度量模型和路网变形系数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1个县区、298个空间节点的公路路网通达性;最后,结合路网密度和GDP之间相关性的分析,对研究区域的交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究。通过对小时交流圈、路网通达性、经济联系度、城市断裂点和路网密度等角度的分析研究,综合讨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路交通格局和经济格局两者相互关系的特质。研究结果表明:以南昌为中心的一日交流圈已经基本涵盖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东部和南部的各县市,2020年交通规划网完成后将实现一日交流圈涵盖整个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公路路网目前发育并不成熟,其通达性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不规则的圈层结构,东西向的通达性递减趋势快于南北向,鄱阳湖西岸通达性优于东岸,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显著。通过区域公路交通格局与经济格局的空间分布规律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交通建设提出建议。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