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3)
期刊(2)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5)
按年份分组
2016(1)
2012(3)
2010(1)
按来源分组
南昌大学(3)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的时空变化
作者: 蒋梅鑫 吴烨 钟业喜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耕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ESDA  时空变化 
描述:基于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基础上构建集约度模型,并在Arc Gis和Geo Da软件支持下,以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集约度及相关性等4个方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52、1997、2008、2010年人均耕地进行深入探析.结果表明:自1952年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各县域相对发展率在不同时期差异较大,区内耕地利用集聚趋势逐步减弱;区域人均耕地水平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各水平区逐步呈块状分布,耕地重心迁移显示1952—1997年表现为耕地南北差异,而1997—2010年则表现为东西差异;受政策、自然灾害、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各县域耕地集约利用差异明显,其空间分布与耕地重心迁移呈正相关性;关联分析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经历“围湖造田”、“退田还湖”、“人地和谐”等阶段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粗放型县域持续减少,并呈现出区域集聚状况;正相关性县域由区域的西南部集聚向区域西南、中部及东北部呈“N”字型分布.
全文:基于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基础上构建集约度模型,并在Arc Gis和Geo Da软件支持下,以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集约度及相关性等4个方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52、1997、2008、2010年人均耕地进行深入探析.结果表明:自1952年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各县域相对发展率在不同时期差异较大,区内耕地利用集聚趋势逐步减弱;区域人均耕地水平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各水平区逐步呈块状分布,耕地重心迁移显示1952—1997年表现为耕地南北差异,而1997—2010年则表现为东西差异;受政策、自然灾害、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各县域耕地集约利用差异明显,其空间分布与耕地重心迁移呈正相关性;关联分析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经历“围湖造田”、“退田还湖”、“人地和谐”等阶段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粗放型县域持续减少,并呈现出区域集聚状况;正相关性县域由区域的西南部集聚向区域西南、中部及东北部呈“N”字型分布.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作者: 钟业喜 陆玉麒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区域差异  区域经济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ESDA 
描述:利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相结合,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关联性3个侧面对1990~2008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相对差异呈持续扩大趋势,绝对差异有保持稳定的趋势,滨湖区域内部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区域经济在空间上表现出两极分化,东西分化和滨湖区域发展水平低的特点;根据经济空间关联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分为扩散型、极化型、低谷型和落后型4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区域。在综合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中心、轴线发展、圈层优化的发展策略。
全文:利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相结合,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关联性3个侧面对1990~2008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相对差异呈持续扩大趋势,绝对差异有保持稳定的趋势,滨湖区域内部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区域经济在空间上表现出两极分化,东西分化和滨湖区域发展水平低的特点;根据经济空间关联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分为扩散型、极化型、低谷型和落后型4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区域。在综合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中心、轴线发展、圈层优化的发展策略。
基于ESDA_GIS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研究
作者: 刘莹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GIS  可持续发展  ESDA  空间线性回归  生态足迹 
描述: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断快速地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给该地区带来的生态压力也不断增加。因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源的消耗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已成为必要。近年来,生态足迹法作为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法,已被广泛使用。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相关理论以及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地评价,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0个县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6-2010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各个地区相应的生态足迹大小,并计算出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压力,进而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在GIS的支持下对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可视化表达;运用ESDA、GIS相结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的空间集聚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研究;运用空间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基于以上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压力逐年递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不符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地区间生态足迹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集聚性呈现减弱趋势,同时也存在差异性。空间集聚性体现在以南昌县、进贤县为中心的高高型(HH)区域和以九江县为中心的低低型(LL)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处于低高型(LH)区域的南昌市区,与周边地区的生态足迹呈现负相关性;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有人口数、GDP、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全文: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断快速地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给该地区带来的生态压力也不断增加。因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源的消耗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已成为必要。近年来,生态足迹法作为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法,已被广泛使用。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相关理论以及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地评价,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0个县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6-2010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各个地区相应的生态足迹大小,并计算出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压力,进而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在GIS的支持下对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可视化表达;运用ESDA、GIS相结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的空间集聚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研究;运用空间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基于以上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压力逐年递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不符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地区间生态足迹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集聚性呈现减弱趋势,同时也存在差异性。空间集聚性体现在以南昌县、进贤县为中心的高高型(HH)区域和以九江县为中心的低低型(LL)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处于低高型(LH)区域的南昌市区,与周边地区的生态足迹呈现负相关性;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有人口数、GDP、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基于ESDA_GIS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研究
作者: 刘莹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GIS  可持续发展  ESDA  空间线性回归  生态足迹 
描述: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断快速地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给该地区带来的生态压力也不断增加。因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源的消耗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已成为必要。近年来,生态足迹法作为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法,已被广泛使用。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相关理论以及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地评价,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0个县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6-2010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各个地区相应的生态足迹大小,并计算出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压力,进而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在GIS的支持下对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可视化表达;运用ESDA、GIS相结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的空间集聚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研究;运用空间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基于以上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压力逐年递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不符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地区间生态足迹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集聚性呈现减弱趋势,同时也存在差异性。空间集聚性体现在以南昌县、进贤县为中心的高高型(HH)区域和以九江县为中心的低低型(LL)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处于低高型(LH)区域的南昌市区,与周边地区的生态足迹呈现负相关性;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有人口数、GDP、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全文: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断快速地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给该地区带来的生态压力也不断增加。因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源的消耗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已成为必要。近年来,生态足迹法作为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法,已被广泛使用。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相关理论以及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地评价,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0个县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6-2010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各个地区相应的生态足迹大小,并计算出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压力,进而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在GIS的支持下对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可视化表达;运用ESDA、GIS相结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的空间集聚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研究;运用空间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基于以上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压力逐年递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不符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地区间生态足迹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集聚性呈现减弱趋势,同时也存在差异性。空间集聚性体现在以南昌县、进贤县为中心的高高型(HH)区域和以九江县为中心的低低型(LL)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处于低高型(LH)区域的南昌市区,与周边地区的生态足迹呈现负相关性;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有人口数、GDP、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基于ESDA_GIS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研究
作者: 刘莹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GIS  可持续发展  ESDA  空间线性回归  生态足迹 
描述: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断快速地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给该地区带来的生态压力也不断增加。因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源的消耗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已成为必要。近年来,生态足迹法作为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法,已被广泛使用。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相关理论以及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地评价,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0个县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6-2010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各个地区相应的生态足迹大小,并计算出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压力,进而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在GIS的支持下对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可视化表达;运用ESDA、GIS相结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的空间集聚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研究;运用空间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基于以上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压力逐年递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不符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地区间生态足迹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集聚性呈现减弱趋势,同时也存在差异性。空间集聚性体现在以南昌县、进贤县为中心的高高型(HH)区域和以九江县为中心的低低型(LL)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处于低高型(LH)区域的南昌市区,与周边地区的生态足迹呈现负相关性;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有人口数、GDP、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全文: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断快速地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给该地区带来的生态压力也不断增加。因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源的消耗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已成为必要。近年来,生态足迹法作为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法,已被广泛使用。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相关理论以及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地评价,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0个县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6-2010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各个地区相应的生态足迹大小,并计算出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压力,进而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在GIS的支持下对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可视化表达;运用ESDA、GIS相结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的空间集聚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研究;运用空间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基于以上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压力逐年递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不符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地区间生态足迹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集聚性呈现减弱趋势,同时也存在差异性。空间集聚性体现在以南昌县、进贤县为中心的高高型(HH)区域和以九江县为中心的低低型(LL)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处于低高型(LH)区域的南昌市区,与周边地区的生态足迹呈现负相关性;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有人口数、GDP、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