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与碳排放关系及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谢珍珍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产业结构  因素分解法  二氧化碳排放 
描述:随着气候变化及其所造成的各种生态危机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低碳经济先行区,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和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生态经济区”的概念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即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走新型产业化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生态经济与低碳经济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要求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面就是经济总量和结构,任何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包含着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特别是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不仅支撑着当前经济的增长,还决定着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经济增长对社会及环境的影响。因此要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对区域三次产业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就显得意义重大。同时作为一个新兴的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碳排放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进一步研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向生态和低碳的方向长远发展,对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碳排放理论为依据,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与碳排放的关联关系,为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及碳减排提供理论参考。为了进一步研究碳排放的其他影响因素,又采用对数平均权重迪氏(LMDI)分解法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区域产值分布因素及人口规模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依照关联度排序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也很大,超过了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从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高第二产业能源效率两方面着手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将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分解分析发现,碳排放的最大促进因素是经济发展因素,最大抑制因素是能源强度因素。对碳排放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的因素有:经济发展因素、人口规模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区域产值分布因素;对碳排放增长起到抑制作用的因素只有能源强度因素。由此根据各因素对碳排放的不同影响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减排对策。最后依据上述实证分析,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现状,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全文:随着气候变化及其所造成的各种生态危机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低碳经济先行区,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和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生态经济区”的概念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即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走新型产业化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生态经济与低碳经济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要求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面就是经济总量和结构,任何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包含着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特别是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不仅支撑着当前经济的增长,还决定着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经济增长对社会及环境的影响。因此要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对区域三次产业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就显得意义重大。同时作为一个新兴的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碳排放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进一步研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向生态和低碳的方向长远发展,对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碳排放理论为依据,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与碳排放的关联关系,为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及碳减排提供理论参考。为了进一步研究碳排放的其他影响因素,又采用对数平均权重迪氏(LMDI)分解法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区域产值分布因素及人口规模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依照关联度排序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也很大,超过了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从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高第二产业能源效率两方面着手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将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分解分析发现,碳排放的最大促进因素是经济发展因素,最大抑制因素是能源强度因素。对碳排放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的因素有:经济发展因素、人口规模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区域产值分布因素;对碳排放增长起到抑制作用的因素只有能源强度因素。由此根据各因素对碳排放的不同影响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减排对策。最后依据上述实证分析,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现状,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研究: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视角
作者: 黎宏华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产品  生态补偿机制  主体功能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文明 
描述: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提出,要“努力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达的世界级生态经济示范区,这就对鄱阳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互促提出了明确要求”。另一方面,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提出了不同区域分别担负开发和保护等两类主体功能的设想,从而为通过国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方面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本研究拟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上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需求强烈的现实条件,探讨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互促的可能路径。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的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二章是论文的理论框架建构,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阐释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区域发展机会公平的影响,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和关键问题;第三章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分析,在对鄱阳湖经济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并尝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主体功能区区划,对主体功能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进行分析,阐释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完善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第四章重点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在阐释其基础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鄱阳湖经济区生态补偿的现状,探索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若干政策建议;第五章是对论文研究的总结和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论文研究后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区域问差异较大,需要通过主体功能区建设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体的措施是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区分开发类区域和生态涵养区域,并赋予其不同的主体功能,开发类区域以经济发展为主,生态涵养区域以保护环境为主。主体功能区建设中,需要通过建立以区域间公平发展为目标的生态补偿机制来协调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利益,使生态涵养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公平的发展。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应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产品的开发和价值提升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方面,通过政策补偿和市场机制实现对生态涵养区域的生态补偿。为此,论文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的现状、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从制度体系的完善方向,生态经济援助与公共物品补偿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等方面,提出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全文: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提出,要“努力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达的世界级生态经济示范区,这就对鄱阳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互促提出了明确要求”。另一方面,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提出了不同区域分别担负开发和保护等两类主体功能的设想,从而为通过国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方面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本研究拟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上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需求强烈的现实条件,探讨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互促的可能路径。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的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二章是论文的理论框架建构,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阐释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区域发展机会公平的影响,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和关键问题;第三章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分析,在对鄱阳湖经济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并尝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主体功能区区划,对主体功能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进行分析,阐释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完善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第四章重点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在阐释其基础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鄱阳湖经济区生态补偿的现状,探索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若干政策建议;第五章是对论文研究的总结和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论文研究后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区域问差异较大,需要通过主体功能区建设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体的措施是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区分开发类区域和生态涵养区域,并赋予其不同的主体功能,开发类区域以经济发展为主,生态涵养区域以保护环境为主。主体功能区建设中,需要通过建立以区域间公平发展为目标的生态补偿机制来协调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利益,使生态涵养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公平的发展。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应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产品的开发和价值提升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方面,通过政策补偿和市场机制实现对生态涵养区域的生态补偿。为此,论文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的现状、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从制度体系的完善方向,生态经济援助与公共物品补偿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等方面,提出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鄱阳湖地区生态资本及其运营问题研究
作者: 张竹君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地区  运营问题  生态资本 
描述:近几年来,中国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生态环境的资本化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四大淡水湖中,鄱阳湖是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其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对江西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正是基于此背景,本文结合鄱阳湖地区的实际情况,系统的研究了该地区生态资本及生态资本运营问题。第2章对生态资本以及生态资本运营的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生态资本在资本概念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在自然资本概念上也进行了更深一层的拓展,生态资本关注的核心是生态环境的质量。生态资本运营的基本目标是保值和增值,核心操作就是立足于本地的生态资本,通过生态资本的整体开发、可加工形成产品的生态质量要素的开发、生物生产环境条件和生态休闲环境条件的开发,实现生态资本的货币化。第3章运用影子价格法和影子工程法计算了鄱阳湖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以此来对鄱阳湖生态资本进行价值评估,从中可以看出鄱阳湖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增长潜力很大。进而,本文又运用熵权法对鄱阳湖地区的生态资本和经济的指标进行赋权,并通过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来对鄱阳湖地区六个地市(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抚州)进行生态资本与经济的协调性分析,结果表示整体协调性较低,这就决定了鄱阳湖地区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以运营生态资本为核心。第4章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System Dynamics,SD)勾建了鄱阳湖地区生态资本运营的金融支持仿真模型,来分析生态资本运营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四种生态资本运营金融支持模式。经过模型调控对比,认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与金融支持互动发展模式是鄱阳湖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第5章首先提出了鄱阳湖地区生态资本运营的目标,然后根据鄱阳湖地区各个功能分区的功能定位,为各个功能区提出了适合其发展的生态资本运营模式。最后本文又提出了生态资本的维护战略和产业战略,以确保生态资本运营能够良好有序的进行。最后,对本文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期望。
全文:近几年来,中国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生态环境的资本化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四大淡水湖中,鄱阳湖是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其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对江西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正是基于此背景,本文结合鄱阳湖地区的实际情况,系统的研究了该地区生态资本及生态资本运营问题。第2章对生态资本以及生态资本运营的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生态资本在资本概念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在自然资本概念上也进行了更深一层的拓展,生态资本关注的核心是生态环境的质量。生态资本运营的基本目标是保值和增值,核心操作就是立足于本地的生态资本,通过生态资本的整体开发、可加工形成产品的生态质量要素的开发、生物生产环境条件和生态休闲环境条件的开发,实现生态资本的货币化。第3章运用影子价格法和影子工程法计算了鄱阳湖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以此来对鄱阳湖生态资本进行价值评估,从中可以看出鄱阳湖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增长潜力很大。进而,本文又运用熵权法对鄱阳湖地区的生态资本和经济的指标进行赋权,并通过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来对鄱阳湖地区六个地市(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抚州)进行生态资本与经济的协调性分析,结果表示整体协调性较低,这就决定了鄱阳湖地区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以运营生态资本为核心。第4章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System Dynamics,SD)勾建了鄱阳湖地区生态资本运营的金融支持仿真模型,来分析生态资本运营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四种生态资本运营金融支持模式。经过模型调控对比,认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与金融支持互动发展模式是鄱阳湖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第5章首先提出了鄱阳湖地区生态资本运营的目标,然后根据鄱阳湖地区各个功能分区的功能定位,为各个功能区提出了适合其发展的生态资本运营模式。最后本文又提出了生态资本的维护战略和产业战略,以确保生态资本运营能够良好有序的进行。最后,对本文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期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审判组的设置与运行研究
作者: 李杏  来源:江西理工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环保审判组织  环境纠纷  设置与运行模式 
描述:设置专门的环保审判组织符合当今司法专业化的趋势,在解决环境纠纷中有弥补行政效力、拓宽救济途径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内外环保审判组织设置与运行的经验启示,并以此为基点求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审判组织的设置和运行的模式。本文一共有四章,主要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审判组织的设置与运行来进行阐述和探讨。第一章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审判组织的设置和运行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武宁、永修、修水、鄱阳、共青及南昌西湖设置了环保审判组织,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审判组织设置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第二章对域外的环保审判组织的设置与运行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综合评述各国环保审判组织设置与运行的情况,突出讲述了澳大利亚、美国、瑞典3个国家环保审判组织设置与运行的情况。通过总结域外环保审判组织设置与运行经验,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审判组织设置与运行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第三章对江西省外的环保审判组织的设置与运行的启示进行了总结概括。回顾了我国环保审判组织设置与运行的历程,阐述其综合情况,突出讲述了昆明和贵阳环保审判组织设置运行的情况并总结了省外环保审判组织设置与运行的启示。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主要是在借鉴国内外环保审判组织设置和运行经验和启示的基础上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审判组织设置和运行的模式。国内外环保审判组织设置的主要模式是环境保护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环境保护合议庭、环境保护巡回法庭,并对这几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身发展的情况和生态保护的现状,探讨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审判组织设置的综合模式。研究认为应该用综合模式替代单一的模式,首先在江西省高院设置环保审判庭统领指导,另外分别在九江、南昌、景德镇和新余中院设置环保合议庭审理该市管辖区域内发生的一、二审环境案件和由江西省高院指定管辖的重大案件或者标的额较大的一审环境案件。同时根据各县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置环保合议庭负责审理辖区内包括环境公益诉讼在内的相关民事、刑事和行政类一审环境案件。本章最后部分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审判组织的运行方式进行了探讨。分别从环保审判组织的管辖、审判人员组成、审理程序等方面进行阐述,立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身情况和现有审判资源基础之上,提出有效、公正的运行模式。
全文:设置专门的环保审判组织符合当今司法专业化的趋势,在解决环境纠纷中有弥补行政效力、拓宽救济途径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内外环保审判组织设置与运行的经验启示,并以此为基点求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审判组织的设置和运行的模式。本文一共有四章,主要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审判组织的设置与运行来进行阐述和探讨。第一章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审判组织的设置和运行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武宁、永修、修水、鄱阳、共青及南昌西湖设置了环保审判组织,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审判组织设置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第二章对域外的环保审判组织的设置与运行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综合评述各国环保审判组织设置与运行的情况,突出讲述了澳大利亚、美国、瑞典3个国家环保审判组织设置与运行的情况。通过总结域外环保审判组织设置与运行经验,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审判组织设置与运行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第三章对江西省外的环保审判组织的设置与运行的启示进行了总结概括。回顾了我国环保审判组织设置与运行的历程,阐述其综合情况,突出讲述了昆明和贵阳环保审判组织设置运行的情况并总结了省外环保审判组织设置与运行的启示。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主要是在借鉴国内外环保审判组织设置和运行经验和启示的基础上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审判组织设置和运行的模式。国内外环保审判组织设置的主要模式是环境保护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环境保护合议庭、环境保护巡回法庭,并对这几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身发展的情况和生态保护的现状,探讨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审判组织设置的综合模式。研究认为应该用综合模式替代单一的模式,首先在江西省高院设置环保审判庭统领指导,另外分别在九江、南昌、景德镇和新余中院设置环保合议庭审理该市管辖区域内发生的一、二审环境案件和由江西省高院指定管辖的重大案件或者标的额较大的一审环境案件。同时根据各县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置环保合议庭负责审理辖区内包括环境公益诉讼在内的相关民事、刑事和行政类一审环境案件。本章最后部分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审判组织的运行方式进行了探讨。分别从环保审判组织的管辖、审判人员组成、审理程序等方面进行阐述,立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身情况和现有审判资源基础之上,提出有效、公正的运行模式。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土地利用协调性研究
作者: 周就猫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城市用地  生态经济区  土地利用  城镇土地 
描述:解决城市用地供需矛盾的关键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本文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土地利用与相关社会经济指标的协调状况,探索在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相关经济产出的协调关系,有利于考察不同城镇在不同土地利用强度下城镇土地综合产出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及其合理性奠定基础。 本文在回顾与理解协调性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土地利用协调性的研究与实践,通过选取土地利用及相关的经济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选取相关性较高的指标,然后在标准化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两组数据的相对离散值,以相对离散程度表征城市各类用地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协调性状况。本文在用相对离散值表征城市各类用地与相关经济指标协调状况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正负协调性的概念,即当具有负向协调性,说明城镇用地相对较多而产生的相关经济效益较少,当具有正向协调性,说明城镇用地相对较少而产生的相关经济效益较多。 在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本研究将城镇土地利用中的城镇住宅用地、商服用地以及工业用地分别与其相关的经济指标进行协调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城镇住宅用地与城镇人口的相关系数为0.86,工业用地与其相关经济指标中,相关性较高的为工业用地与第二产业GDP,其相关系数为0.70,商服用地与其相关经济指标中,相关性较高的为商服用地与财政支出,其相关系数为0.85。最后通过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整体协调性状况与江西省及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城镇土地利用协调性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整体上以及分别就住宅用地、工业用地与商服用地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土地利用的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用地与其相关经济指标的协调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研究尝试通过采取相关性分析方法确定其相关性较高的经济指标,然后,采用用地指标与其相关经济指标的相对离散值来衡量其供需协调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的土地利用协调性相差较大,整体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住宅用地与城镇人口的供需协调性相对较好,其城镇住宅用地相对于城镇人口的用地效益也较好,其协调性相对离散值为负值,其值为-0.0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工业用地面积与工业GDP的供需协调性与江西省及我国各区相比较差,其协调性相对离散值为0.39;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镇商服用地与财政支出的供需协调性与江西省及我国各区相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协调性相对离散值为0.19。
全文:解决城市用地供需矛盾的关键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本文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土地利用与相关社会经济指标的协调状况,探索在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相关经济产出的协调关系,有利于考察不同城镇在不同土地利用强度下城镇土地综合产出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及其合理性奠定基础。 本文在回顾与理解协调性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土地利用协调性的研究与实践,通过选取土地利用及相关的经济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选取相关性较高的指标,然后在标准化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两组数据的相对离散值,以相对离散程度表征城市各类用地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协调性状况。本文在用相对离散值表征城市各类用地与相关经济指标协调状况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正负协调性的概念,即当具有负向协调性,说明城镇用地相对较多而产生的相关经济效益较少,当具有正向协调性,说明城镇用地相对较少而产生的相关经济效益较多。 在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本研究将城镇土地利用中的城镇住宅用地、商服用地以及工业用地分别与其相关的经济指标进行协调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城镇住宅用地与城镇人口的相关系数为0.86,工业用地与其相关经济指标中,相关性较高的为工业用地与第二产业GDP,其相关系数为0.70,商服用地与其相关经济指标中,相关性较高的为商服用地与财政支出,其相关系数为0.85。最后通过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整体协调性状况与江西省及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城镇土地利用协调性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整体上以及分别就住宅用地、工业用地与商服用地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土地利用的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用地与其相关经济指标的协调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研究尝试通过采取相关性分析方法确定其相关性较高的经济指标,然后,采用用地指标与其相关经济指标的相对离散值来衡量其供需协调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的土地利用协调性相差较大,整体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住宅用地与城镇人口的供需协调性相对较好,其城镇住宅用地相对于城镇人口的用地效益也较好,其协调性相对离散值为负值,其值为-0.0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工业用地面积与工业GDP的供需协调性与江西省及我国各区相比较差,其协调性相对离散值为0.39;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镇商服用地与财政支出的供需协调性与江西省及我国各区相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协调性相对离散值为0.19。
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作者: 叶慕亚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脆弱性评价  湿地 
描述:指标,共计19个单项指标;运用专家咨询法,综合专家咨询意见和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压力分析,确定评价标准及各指标权重,进而构建相应的权重向量;通过隶属函数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指标进行模糊处理,确定指标
全文:指标,共计19个单项指标;运用专家咨询法,综合专家咨询意见和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压力分析,确定评价标准及各指标权重,进而构建相应的权重向量;通过隶属函数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指标进行模糊处理,确定指标
生态位适宜度法在茶叶和雪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以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园地为例
作者: 叶琼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适宜性评价  园地  生态位适宜度法  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的适宜 性都较强,其中茶叶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68.33%,其中2级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 50.72%;雪梨也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76.87%,其中2级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7.55%。相
全文:的适宜 性都较强,其中茶叶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68.33%,其中2级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 50.72%;雪梨也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76.87%,其中2级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7.55%。相
中国亚热带内陆温地LUCC与景现格局演变规律——以鄱阳湖、东洞庭湖、洪湖为例
作者: 贾欢欢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演变规律  景观格局  LUCC  中国亚热带内陆湿地 
描述:LUCC和景观格局的相关演化规律和存在的共性,进行三个湿地的土地利用强度与景观格局综合指数间的相关性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为:(1)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1989-2013年,三个中国亚热带湿地的荷塘/鱼塘面积
全文:LUCC和景观格局的相关演化规律和存在的共性,进行三个湿地的土地利用强度与景观格局综合指数间的相关性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为:(1)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1989-2013年,三个中国亚热带湿地的荷塘/鱼塘面积
鄱阳湖地区生态资本及其运营问题研究
作者: 张竹君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地区  运营问题  生态资本 
描述:近几年来,中国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生态环境的资本化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四大淡水湖中,鄱阳湖是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其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对江西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正是基于此背景,本文结合鄱阳湖地区的实际情况,系统的研究了该地区生态资本及生态资本运营问题。第2章对生态资本以及生态资本运营的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生态资本在资本概念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在自然资本概念上也进行了更深一层的拓展,生态资本关注的核心是生态环境的质量。生态资本运营的基本目标是保值和增值,核心操作就是立足于本地的生态资本,通过生态资本的整体开发、可加工形成产品的生态质量要素的开发、生物生产环境条件和生态休闲环境条件的开发,实现生态资本的货币化。第3章运用影子价格法和影子工程法计算了鄱阳湖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以此来对鄱阳湖生态资本进行价值评估,从中可以看出鄱阳湖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增长潜力很大。进而,本文又运用熵权法对鄱阳湖地区的生态资本和经济的指标进行赋权,并通过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来对鄱阳湖地区六个地市(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抚州)进行生态资本与经济的协调性分析,结果表示整体协调性较低,这就决定了鄱阳湖地区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以运营生态资本为核心。第4章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System Dynamics,SD)勾建了鄱阳湖地区生态资本运营的金融支持仿真模型,来分析生态资本运营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四种生态资本运营金融支持模式。经过模型调控对比,认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与金融支持互动发展模式是鄱阳湖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第5章首先提出了鄱阳湖地区生态资本运营的目标,然后根据鄱阳湖地区各个功能分区的功能定位,为各个功能区提出了适合其发展的生态资本运营模式。最后本文又提出了生态资本的维护战略和产业战略,以确保生态资本运营能够良好有序的进行。最后,对本文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期望。
全文:近几年来,中国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生态环境的资本化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四大淡水湖中,鄱阳湖是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其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对江西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正是基于此背景,本文结合鄱阳湖地区的实际情况,系统的研究了该地区生态资本及生态资本运营问题。第2章对生态资本以及生态资本运营的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生态资本在资本概念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在自然资本概念上也进行了更深一层的拓展,生态资本关注的核心是生态环境的质量。生态资本运营的基本目标是保值和增值,核心操作就是立足于本地的生态资本,通过生态资本的整体开发、可加工形成产品的生态质量要素的开发、生物生产环境条件和生态休闲环境条件的开发,实现生态资本的货币化。第3章运用影子价格法和影子工程法计算了鄱阳湖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以此来对鄱阳湖生态资本进行价值评估,从中可以看出鄱阳湖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增长潜力很大。进而,本文又运用熵权法对鄱阳湖地区的生态资本和经济的指标进行赋权,并通过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来对鄱阳湖地区六个地市(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抚州)进行生态资本与经济的协调性分析,结果表示整体协调性较低,这就决定了鄱阳湖地区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以运营生态资本为核心。第4章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System Dynamics,SD)勾建了鄱阳湖地区生态资本运营的金融支持仿真模型,来分析生态资本运营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四种生态资本运营金融支持模式。经过模型调控对比,认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与金融支持互动发展模式是鄱阳湖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第5章首先提出了鄱阳湖地区生态资本运营的目标,然后根据鄱阳湖地区各个功能分区的功能定位,为各个功能区提出了适合其发展的生态资本运营模式。最后本文又提出了生态资本的维护战略和产业战略,以确保生态资本运营能够良好有序的进行。最后,对本文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期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胡志芳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RAM模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面板Tobit  环境效率 
描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从之前的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飞跃式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企业不顾环境的激进式发展,单纯以资源消耗为代价获取高额的收益,形成了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加快经济转型,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提高地区的生产效率,提高地区环境质量,实现企业“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生产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对环境效率进行了测度,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效率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和环境效率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现有文献,选取研究方法。二是对环境效率的内涵和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环境效率的测度方法以及环境效率的具体影响因素。三是运用非角度、非径向的RAM方法测算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市、区从2000年至2012年的环境效率值,根据测度结果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效率进行分析。四是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和面板Tobit模型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测度结果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的政策建议。本文在实证研究后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的环境效率值均不高,处于0.5至0.8之间,从2000年至2012年间,环境效率值处于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状态。南昌市区、抚州市区、南昌县、新建县、贵溪县、东乡县的环境效率值处于(0.5,0.6)之间,属于经济发展与环境极不协调的区域。景德镇市区、萍乡市区、九江市区、新余市区、进贤县、永修县、浮梁县、乐平市、安义县、武宁县、余江县、新干县、丰城市、德安县、高安市、余干县、万年县的环境效率值都处于(0.6,0.7)之间,较之(0.5,0.6)之间的区域,环境效率值较高,属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较协调的区域。九江县、星子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樟树市、鄱阳县的环境效率值处于(0.7,0.8)之间,属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的区域。第二,从经济层面、制度层面和地域层面考虑,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经济规模、环境管制和对外开放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和环境管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都有显著影响。其中经济规模和对外开放程度对环境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产业结构和环境管制对环境效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测度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的对策和建议,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全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从之前的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飞跃式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企业不顾环境的激进式发展,单纯以资源消耗为代价获取高额的收益,形成了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加快经济转型,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提高地区的生产效率,提高地区环境质量,实现企业“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生产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对环境效率进行了测度,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效率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和环境效率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现有文献,选取研究方法。二是对环境效率的内涵和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环境效率的测度方法以及环境效率的具体影响因素。三是运用非角度、非径向的RAM方法测算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市、区从2000年至2012年的环境效率值,根据测度结果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效率进行分析。四是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和面板Tobit模型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测度结果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的政策建议。本文在实证研究后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的环境效率值均不高,处于0.5至0.8之间,从2000年至2012年间,环境效率值处于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状态。南昌市区、抚州市区、南昌县、新建县、贵溪县、东乡县的环境效率值处于(0.5,0.6)之间,属于经济发展与环境极不协调的区域。景德镇市区、萍乡市区、九江市区、新余市区、进贤县、永修县、浮梁县、乐平市、安义县、武宁县、余江县、新干县、丰城市、德安县、高安市、余干县、万年县的环境效率值都处于(0.6,0.7)之间,较之(0.5,0.6)之间的区域,环境效率值较高,属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较协调的区域。九江县、星子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樟树市、鄱阳县的环境效率值处于(0.7,0.8)之间,属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的区域。第二,从经济层面、制度层面和地域层面考虑,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经济规模、环境管制和对外开放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和环境管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都有显著影响。其中经济规模和对外开放程度对环境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产业结构和环境管制对环境效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测度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的对策和建议,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