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近三十年鄱阳湖湿地覆盖遥感变化探测
作者: KarenKie Yan Chan  来源:清华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时间序列  变化检测  遥感  分类 
描述:区禽流感病毒尤其是H5N1病毒暴发与传播的风险。这使得鄱阳湖地区成为病毒传播的主要场所。因此研究鸟类的分布成为控制该地区禽流感暴发的首要任务。湿地水体和植被(非淹没和淹没植被)的分布是影响鸟类分布
全文:区禽流感病毒尤其是H5N1病毒暴发与传播的风险。这使得鄱阳湖地区成为病毒传播的主要场所。因此研究鸟类的分布成为控制该地区禽流感暴发的首要任务。湿地水体和植被(非淹没和淹没植被)的分布是影响鸟类分布
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研究
作者: 张祖芳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重要性分区  湿地生态功能 
描述: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生态特征空间分异明显通过制作各评价指标的专题图,对鄱阳湖湿地主要生态特征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植被主要分布于
全文: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生态特征空间分异明显通过制作各评价指标的专题图,对鄱阳湖湿地主要生态特征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植被主要分布于
鄱阳湖湿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吸附/解吸机理研究
作者: 胡珂图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吸附/解吸  形态  鄱阳湖  湿地土壤  重金属 
描述:Cu、Zn共存吸附实验,分析了湿地土壤对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的强弱。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鄱阳湖湿地土壤样品含水率分布不均匀。最大值为24.77%,位于星子。最小值为6.02%,位于九江。九江
全文:Cu、Zn共存吸附实验,分析了湿地土壤对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的强弱。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鄱阳湖湿地土壤样品含水率分布不均匀。最大值为24.77%,位于星子。最小值为6.02%,位于九江。九江
基于土壤水分胁迫与稳定同位素的鄱阳湖湿地生态水文研究
作者: 邓志民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生物量  景观格局  苔草  生态水文  同位素水文学  水化学特征 
描述:等方法,深入研究了鄱阳湖湖泊水位变化及鄱阳湖湿地植被变化的规律,探索了优势种苔草生长对土壤水分的响应规律和湿地大汽水-植被水-土壤水关系及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等问题,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鄱阳湖水文情势与
全文:等方法,深入研究了鄱阳湖湖泊水位变化及鄱阳湖湿地植被变化的规律,探索了优势种苔草生长对土壤水分的响应规律和湿地大汽水-植被水-土壤水关系及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等问题,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鄱阳湖水文情势与
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作者: 余静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淹胁迫  生态适应  形态解剖特征  鄱阳湖  优势植物 
描述:的根、茎、叶形态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并模拟水分胁迫实验来探索部分优势种的耐涝能力。得出如下主要结果:1.优势植物叶、茎、根的保护组织和机械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加强,表现出较强的抗旱能力。2.输导组织
全文:的根、茎、叶形态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并模拟水分胁迫实验来探索部分优势种的耐涝能力。得出如下主要结果:1.优势植物叶、茎、根的保护组织和机械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加强,表现出较强的抗旱能力。2.输导组织
鄱阳湖湿地灰化苔草—土壤系统氮磷变化特征研究
作者: 吕晓龙  来源:河南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微地形  氮磷变化  土壤系统  灰化苔草 
描述: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鄱阳湖湿地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是我国首批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自然湿地,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划分为全球重要生态区,同时也是亚热带保护较好的典型湿地。湿地植物-土壤系统氮磷转化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部分,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比研究了鄱阳湖不同水位梯度上灰化苔草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的氮、磷动态变化,以揭示灰化苔草生长发育对湿地氮、磷分配及其迁移转化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湿地氮、磷元素转化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鄱阳湖灰化苔草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出主要结论如下:各高程带灰化苔草生物量、氮磷含量及氮磷积累量都呈现出明显的月际变化,灰化苔草地上及地下部分的磷含量都在3月初达到最高值,但它们的氮含量达到最高值的时间却不同,氮磷积累量方面同样存在差异。各高程带灰化苔草土壤氮含量都表现为0-10cm含量最高,而磷的垂直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水位梯度下,灰化苔草土壤氮磷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氮含量表现为低滩位地区低于高滩位地区。通过对植物体氮磷积累量和土壤氮磷含量的季节变化研究发现,灰化苔草湿地植物与土壤的氮磷相关性显著。
全文: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鄱阳湖湿地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是我国首批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自然湿地,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划分为全球重要生态区,同时也是亚热带保护较好的典型湿地。湿地植物-土壤系统氮磷转化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部分,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比研究了鄱阳湖不同水位梯度上灰化苔草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的氮、磷动态变化,以揭示灰化苔草生长发育对湿地氮、磷分配及其迁移转化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湿地氮、磷元素转化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鄱阳湖灰化苔草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出主要结论如下:各高程带灰化苔草生物量、氮磷含量及氮磷积累量都呈现出明显的月际变化,灰化苔草地上及地下部分的磷含量都在3月初达到最高值,但它们的氮含量达到最高值的时间却不同,氮磷积累量方面同样存在差异。各高程带灰化苔草土壤氮含量都表现为0-10cm含量最高,而磷的垂直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水位梯度下,灰化苔草土壤氮磷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氮含量表现为低滩位地区低于高滩位地区。通过对植物体氮磷积累量和土壤氮磷含量的季节变化研究发现,灰化苔草湿地植物与土壤的氮磷相关性显著。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生态水文结构研究:以鄱阳湖湿地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作者: 周磊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生态水文结构  遥感  水文格局 
描述:鄱阳湖区的生态水文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并定量的分析了湖区水体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鄱阳湖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综述了国内外生态水文研究、湿地遥感研究和水文连接度研究
全文:鄱阳湖区的生态水文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并定量的分析了湖区水体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鄱阳湖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综述了国内外生态水文研究、湿地遥感研究和水文连接度研究
微生物对鄱阳湖湿地不同围垦时间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
作者: 黄莉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鄱阳湖  围垦  微生物  土壤 
描述:围垦是导致我国湿地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围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揭示围垦状态下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奠定基础,也为国家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鄱阳湖西南部南昌县蒋巷联圩的自然湿地、退耕还湖地以及围垦距今38、48、92年的水稻田、菜地、荒地、鱼塘底泥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围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SM)、容重(BD)、总有机碳(TOC)、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pH值等理化性质及漆酶(ABTS)、β-葡萄糖苷酶(BG)、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木聚糖酶(BX)和磷酸酶(PHOS)等酶活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测定了各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发现:⑴不同围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围垦后总有机碳、氨态氮含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上升明显,而硝态氮、容重、pH等变化不明显。有机碳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自然湿地中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约3.56-9.40g/kg,围垦38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显著上升,达16.01g/kg,围垦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17.52g/kg和18.26g/kg,上升缓慢,表明围垦后有机碳含量的上升可能存在一个阈值。⑵围垦改变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土壤酶活性是显示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围垦38年、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分析发现,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中漆酶的活性下降,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酶的活性则显著增长。对不同土壤中的细菌、真菌16SrDNA采用PCR-DGGE进行检验,发现自然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最丰富,随着围垦时间的延长,PCR-DGGE指纹图谱中的条带数逐渐减少,表明微生物的类群数随围垦时间的延长而减少。Biolog技术检测围垦不同时间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现在6种不同类型的碳源培养下自然湿地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绝大多数时候明显好于有一定围垦历史的土壤。⑶退耕还湖是恢复湿地生态的有效办法。本研究对退耕还湖25年的样地分析表明:①退耕地的土壤酶活性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各类酶活性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②退耕地的微生物类群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PCR-DGGE指纹图谱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退耕还湖地的Biolog检测微生物生长曲线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造成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对水稻田、菜地、鱼塘底泥、荒地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包括含水量、容重、总有机碳含量、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以及土壤中漆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的酶活性。PCR-DGGE指纹图谱的检测也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类群数有明显的变化。
全文:围垦是导致我国湿地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围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揭示围垦状态下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奠定基础,也为国家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鄱阳湖西南部南昌县蒋巷联圩的自然湿地、退耕还湖地以及围垦距今38、48、92年的水稻田、菜地、荒地、鱼塘底泥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围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SM)、容重(BD)、总有机碳(TOC)、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pH值等理化性质及漆酶(ABTS)、β-葡萄糖苷酶(BG)、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木聚糖酶(BX)和磷酸酶(PHOS)等酶活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测定了各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发现:⑴不同围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围垦后总有机碳、氨态氮含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上升明显,而硝态氮、容重、pH等变化不明显。有机碳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自然湿地中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约3.56-9.40g/kg,围垦38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显著上升,达16.01g/kg,围垦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17.52g/kg和18.26g/kg,上升缓慢,表明围垦后有机碳含量的上升可能存在一个阈值。⑵围垦改变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土壤酶活性是显示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围垦38年、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分析发现,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中漆酶的活性下降,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酶的活性则显著增长。对不同土壤中的细菌、真菌16SrDNA采用PCR-DGGE进行检验,发现自然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最丰富,随着围垦时间的延长,PCR-DGGE指纹图谱中的条带数逐渐减少,表明微生物的类群数随围垦时间的延长而减少。Biolog技术检测围垦不同时间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现在6种不同类型的碳源培养下自然湿地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绝大多数时候明显好于有一定围垦历史的土壤。⑶退耕还湖是恢复湿地生态的有效办法。本研究对退耕还湖25年的样地分析表明:①退耕地的土壤酶活性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各类酶活性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②退耕地的微生物类群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PCR-DGGE指纹图谱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退耕还湖地的Biolog检测微生物生长曲线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造成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对水稻田、菜地、鱼塘底泥、荒地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包括含水量、容重、总有机碳含量、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以及土壤中漆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的酶活性。PCR-DGGE指纹图谱的检测也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类群数有明显的变化。
鄱阳湖湿地土壤碳、氮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作者: 陈格君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土壤  来源分析  分布特征   
描述:探讨沉积物中有机碳、氮的来源,为区域的碳氮循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丰水期,湿地以水域型为主,面积约为2778.22km~2;枯水期,以苔草型为主约为828.84km
全文:探讨沉积物中有机碳、氮的来源,为区域的碳氮循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丰水期,湿地以水域型为主,面积约为2778.22km~2;枯水期,以苔草型为主约为828.84km
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研究
作者: 田盼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生态补偿量  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足迹 
描述:,促进鄱阳湖区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包括以下七个部分:(1)通过查阅国内外生态补偿的方面的资料,归纳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2)理论研究
全文:,促进鄱阳湖区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包括以下七个部分:(1)通过查阅国内外生态补偿的方面的资料,归纳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2)理论研究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