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三江口柱状沉积物的垂直分布特征
作者: 王毛兰 艾永平 周文斌  来源: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三江口  柱状沉积物  分布特征   
描述:用重力型柱状采样器分别在赣江南支入湖口、抚河入湖口、信江西支入湖口和3条河流汇合后的湖区进行柱状沉积物采集.每个采样点沉积物柱芯20~30 cm,在现场根据沉积物沉积特点按1~5 cm间隔分截,分截
全文:用重力型柱状采样器分别在赣江南支入湖口、抚河入湖口、信江西支入湖口和3条河流汇合后的湖区进行柱状沉积物采集.每个采样点沉积物柱芯20~30 cm,在现场根据沉积物沉积特点按1~5 cm间隔分截,分截
鄱阳湖三江口柱状沉积物的垂直分布特征
作者: 王毛兰 艾永平 周文斌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三江口  柱状沉积物  分布特征   
描述:研究了鄱阳湖三江口柱状沉积物中各形态的垂直剖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柱状沉积物中TN随深度变化范围为480.0~1900.0μg/g,其含量随深度变化表现为3种分布类型:随深度逐渐减小型、随深度逐渐
全文:研究了鄱阳湖三江口柱状沉积物中各形态的垂直剖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柱状沉积物中TN随深度变化范围为480.0~1900.0μg/g,其含量随深度变化表现为3种分布类型:随深度逐渐减小型、随深度逐渐
鄱阳湖沙山优势植物种叶片磷特征
作者: 胡启武 郑林 吴琴 李晓峰 曹昀 丁明军  来源:生态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沙山  优势植物  叶片   
描述: mg·g-1,平均值10.21 mg·g-1;叶片磷含量变化范围为0.70~2.10 mg·g-1,平均值1.24 mg·g-1.其中,叶片含量仅相当于中国及全球不同植物叶片平均含量的一半,叶片
全文: mg·g-1,平均值10.21 mg·g-1;叶片磷含量变化范围为0.70~2.10 mg·g-1,平均值1.24 mg·g-1.其中,叶片含量仅相当于中国及全球不同植物叶片平均含量的一半,叶片
丰水期鄱阳湖磷含量变化及来源分析
作者: 王毛兰 胡春华 周文斌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富营养化  鄱阳湖    丰水期   
描述:)分别出现在地下水和城市污水中。鄱阳湖水体负荷较大,N/P比值远大于7:1。受滞留区及赣江和修水补给的影响,鄱阳湖主河道含量变化从上游至下游呈总体上升趋势。鄱阳湖湖体含量以下游最高,滞留区次之
全文:)分别出现在地下水和城市污水中。鄱阳湖水体负荷较大,N/P比值远大于7:1。受滞留区及赣江和修水补给的影响,鄱阳湖主河道含量变化从上游至下游呈总体上升趋势。鄱阳湖湖体含量以下游最高,滞留区次之
江湖关系变化对鄱阳湖沉积物磷形态及释放风险的影响
作者: 吴志强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位  形态  江湖关系变化    生物有效性  释放风险   
描述:富营养化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意义。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鄱阳湖沉积物TN、TP、OM空间分布上呈现“五河”入湖尾闾区较高,北部湖区及主体湖区较低的分布特征,表明外源污染输入是影响沉积物磷含量
全文:富营养化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意义。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鄱阳湖沉积物TN、TP、OM空间分布上呈现“五河”入湖尾闾区较高,北部湖区及主体湖区较低的分布特征,表明外源污染输入是影响沉积物磷含量
鄱阳湖湿地土壤碳、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作者: 陈格君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土壤  来源分析  分布特征   
描述:探讨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来源,为区域的碳循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丰水期,湿地以水域型为主,面积约为2778.22km~2;枯水期,以苔草型为主约为828.84km
全文:探讨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来源,为区域的碳循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丰水期,湿地以水域型为主,面积约为2778.22km~2;枯水期,以苔草型为主约为828.84km
鄱阳湖湿地土壤碳、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作者: 陈格君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土壤  来源分析  分布特征   
描述:探讨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来源,为区域的碳循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丰水期,湿地以水域型为主,面积约为2778.22km~2;枯水期,以苔草型为主约为828.84km
全文:探讨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来源,为区域的碳循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丰水期,湿地以水域型为主,面积约为2778.22km~2;枯水期,以苔草型为主约为828.84km
江湖关系变化对鄱阳湖沉积物磷形态及释放风险的影响
作者: 吴志强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位  形态  江湖关系变化    生物有效性  释放风险   
描述:富营养化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意义。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鄱阳湖沉积物TN、TP、OM空间分布上呈现“五河”入湖尾闾区较高,北部湖区及主体湖区较低的分布特征,表明外源污染输入是影响沉积物磷含量
全文:富营养化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意义。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鄱阳湖沉积物TN、TP、OM空间分布上呈现“五河”入湖尾闾区较高,北部湖区及主体湖区较低的分布特征,表明外源污染输入是影响沉积物磷含量
鄱阳湖湿地土壤碳、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作者: 陈格君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土壤  来源分析  分布特征   
描述:探讨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来源,为区域的碳循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丰水期,湿地以水域型为主,面积约为2778.22km~2;枯水期,以苔草型为主约为828.84km
全文:探讨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来源,为区域的碳循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丰水期,湿地以水域型为主,面积约为2778.22km~2;枯水期,以苔草型为主约为828.84km
鄱阳湖湿地土壤碳、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作者: 陈格君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土壤  来源分析  分布特征   
描述:探讨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来源,为区域的碳循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丰水期,湿地以水域型为主,面积约为2778.22km~2;枯水期,以苔草型为主约为828.84km
全文:探讨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来源,为区域的碳循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丰水期,湿地以水域型为主,面积约为2778.22km~2;枯水期,以苔草型为主约为828.84km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