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7)
按年份分组
2016(1)
2015(1)
2014(2)
2012(1)
2010(2)
按来源分组
中国水土保持(2)
中国科技成果(1)
生态科学(1)
土壤通报(1)
江苏农业科学(1)
生态环境学报(1)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沙化土地湿地松人工林碳蓄积量研究
作者: 曹昀 杨杰 朱悦 王秀文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湿地松  植被恢复  鄱阳湖  碳蓄积  沙化土地 
描述: elliottii)人工林碳含量和碳蓄积量,分析碳蓄积量的空间分布及原因。结果表明: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大,林分密度减小,碳蓄积量也减小,表现为轻度沙化区>中度沙化区>重度沙化区,其中,(1)乔木层重度
全文: elliottii)人工林碳含量和碳蓄积量,分析碳蓄积量的空间分布及原因。结果表明: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大,林分密度减小,碳蓄积量也减小,表现为轻度沙化区>中度沙化区>重度沙化区,其中,(1)乔木层重度
鄱阳湖沙区农户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作者: 王盼盼 郑林 曹昀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鄱阳湖沙区农户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沙区农户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以江西省都昌县多宝乡为例
作者: 王盼盼 郑林 曹昀 徐宇阳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沙区  农户  Logistic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描述:为探讨鄱阳湖沙区农户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及其机理,以该区多宝乡238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Logistic模型从农户家庭和农户个体两方面分析了南方沙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农户行为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农户与沙山距离、风沙危害程度、农地面积以及农户个体状态是影响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显著因素。通过对鄱阳湖沙区人地关系的探讨,提出了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手段改善农户生存与生产条件,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农户生态保护意识等措施,以期正确引导农户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土地,实现农村新型、集约化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全文:为探讨鄱阳湖沙区农户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及其机理,以该区多宝乡238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Logistic模型从农户家庭和农户个体两方面分析了南方沙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农户行为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农户与沙山距离、风沙危害程度、农地面积以及农户个体状态是影响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显著因素。通过对鄱阳湖沙区人地关系的探讨,提出了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手段改善农户生存与生产条件,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农户生态保护意识等措施,以期正确引导农户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土地,实现农村新型、集约化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沙化土地植被现状及恢复措施
作者: 张聃 曹昀 郑林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沙地植物  恢复措施  鄱阳湖  沙化土地 
描述:、科学指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制约沙化土地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鄱阳湖沙化土地植被的恢复措施:(1)加强技术开发,实施综合恢复;(2)总结完善技术,实施治沙工程;(3)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引进资金;(4)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交流合作;(5)发挥自身优势,优化产业结构;(6)加强生态教育,提高保护意识。
全文:、科学指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制约沙化土地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鄱阳湖沙化土地植被的恢复措施:(1)加强技术开发,实施综合恢复;(2)总结完善技术,实施治沙工程;(3)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引进资金;(4)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交流合作;(5)发挥自身优势,优化产业结构;(6)加强生态教育,提高保护意识。
鄱阳湖沙山土壤养分特征与植被恢复方向探讨
作者: 胡启武 尧波 郑林 李晓峰 丁明军 曹昀  来源:土壤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壤养分  植被恢复  鄱阳湖沙山 
描述:对鄱阳湖沙山不同沙化程度下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除土壤全钾(2.03%±0.28%)含量较高外,有机质(0.99%±0.42%)、全氮(0.036%±0.022%)、全磷(0.018%±0.007%)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随沙化强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且重度、中度及轻度沙化区存在显著差异(P<0.01)。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随沙化强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均处于十分缺乏的水平。地表植被覆盖低及土壤质地粗是导致沙山养分匮乏的主要原因。养分与水分是鄱阳湖沙山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沙山植被恢复的关键在于所筛选的物种及所构建的群落结构能够保障新生植物能适应养分、水分匮乏的生态条件并迅速扩展其生态位。
全文:对鄱阳湖沙山不同沙化程度下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除土壤全钾(2.03%±0.28%)含量较高外,有机质(0.99%±0.42%)、全氮(0.036%±0.022%)、全磷(0.018%±0.007%)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随沙化强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且重度、中度及轻度沙化区存在显著差异(P<0.01)。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随沙化强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均处于十分缺乏的水平。地表植被覆盖低及土壤质地粗是导致沙山养分匮乏的主要原因。养分与水分是鄱阳湖沙山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沙山植被恢复的关键在于所筛选的物种及所构建的群落结构能够保障新生植物能适应养分、水分匮乏的生态条件并迅速扩展其生态位。
鄱阳湖沙山优势植物种叶片氮磷特征
作者: 胡启武 郑林 吴琴 李晓峰 曹昀 丁明军  来源:生态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沙山  优势植物  叶片   
描述: mg·g-1,平均值10.21 mg·g-1;叶片磷含量变化范围为0.70~2.10 mg·g-1,平均值1.24 mg·g-1.其中,叶片氮含量仅相当于中国及全球不同植物叶片氮平均含量的一半,叶片
全文: mg·g-1,平均值10.21 mg·g-1;叶片磷含量变化范围为0.70~2.10 mg·g-1,平均值1.24 mg·g-1.其中,叶片氮含量仅相当于中国及全球不同植物叶片氮平均含量的一半,叶片
鄱阳湖沙化土地生态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作者: 郑林 曹昀 丁明军 胡启武 李晓峰 贾玉连 詹选怀 李海涛 梁涛  来源: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府部门  示范  土地面积  滨湖地区  沙化治理  鄱阳湖地区  沙化土地  生态治理技术 
描述:鄱阳湖地区作为南方沙化的典型分布区,沙化土地面积3.89万公顷,主要分布于彭泽、湖口、都昌、星子、永修、新建等滨湖地区。当前,鄱阳湖沙化正以3~5米/年的速度扩展,甚至出现了“沙进人退”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已引起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几十年来,一些学者就鄱阳湖沙化土地的形成演化、景观结构、植被演替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对鄱阳湖地区沙化土地演化过程、机理以及与北方荒漠化异同等问题目前尚没有形成明确、统一的结论,在沙化治理方面尽管也开展了一些相关工作,但还未探索出适宜于本地区成熟的沙化治理技术与模式。
全文:鄱阳湖地区作为南方沙化的典型分布区,沙化土地面积3.89万公顷,主要分布于彭泽、湖口、都昌、星子、永修、新建等滨湖地区。当前,鄱阳湖沙化正以3~5米/年的速度扩展,甚至出现了“沙进人退”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已引起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几十年来,一些学者就鄱阳湖沙化土地的形成演化、景观结构、植被演替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对鄱阳湖地区沙化土地演化过程、机理以及与北方荒漠化异同等问题目前尚没有形成明确、统一的结论,在沙化治理方面尽管也开展了一些相关工作,但还未探索出适宜于本地区成熟的沙化治理技术与模式。
Rss订阅